硕士论文网第2021-02-25期,本期硕士论文写作指导老师为大家分享一篇
职称论文文章《我国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控分析》,供大家在写论文时进行参考。
本文是一篇建筑职称论文范文, 施工方通过研究现场可能发生危险的不利因素,作出相应的应对措施;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应对危险性较大的工作进行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并报相关专家审批;派专人对分包方的项目安全生产管理进行定期考核。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在我国装配式建筑的概念于 20 世纪 50 年代被初次提及,到了 70 年代装配式建筑体系完成了初步确立且建筑规模逐步扩大,而在 80 年代由于我国尝试试行市场经济,原有的模式化建筑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加上采用装配式构件建成的部分房屋出现漏水、保温失效等问题,同时商品混凝土的广泛应用及大量农民工进入城市使得建筑行业摒弃了装配式建筑逐步转为采用现浇混凝土完成商品房的修建。 采用传统建设方式施工时,往往有人员劳动强度过大、现场混凝土养护耗时较长、施工现场污染情况较严重等问题,随着我国居民文化水平的普遍提高,建筑行业的农民工数量也较 80 年代有所减少,农民工在建设项目中长期从事水平较低的重复劳动,在对建筑进行修建时由于工人的技术水平、现场混凝土的质量参差不齐,由此建筑产品在质量上可能存在部分问题。 我国目前正处于建设新型社会的进程中,装配式建筑具有施工速度快、物料损耗少、污染产生较少等优点,自 2011 年以来,国家为鼓励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在该阶段我国完成了政策和技术的建立。2015 年至今,国家加大力度推行装配式建筑,国务院 2016 年对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提出指导意见,2017 年颁发促进建筑业持续发展的意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为落实国务院的指导意见制定了《“十三五”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管理办法》以及《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管理办法》(建科〔2017〕77 号)。在文件中指出 2020 年全国新建建设项目中应有 15%的建筑为装配式建筑,其中重点地区、积极推进地区、鼓励推进地区新建建设项目中分别有 20%、15%、10%的建筑为装配式建筑。 由此可见,在政策的支持下,装配式建筑史无前例的推进速度使我国新建装配式建筑面积逐年增多,对 2015 年-2019 年我国新建装配式建筑面积统计具体情况见图 1-1所示。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
本文以装配式建筑施工方在施工中所面临的安全风险作为研究对象,在学习国内外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的基础研究上,将对装配式建筑相关的概念、特点以及其与传统建筑在施工阶段不同之处加以论述,与此同时结合文献研究法、专家调查法识别风险因素,构建风险指标体系,用熵权法、层次分析法、物元法建立模型,对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评估。主要内容有:
1)介绍了传统建筑施工中易发生的事故类型,由此出发对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理论、装配式建筑施工特点以及风险管理流程进行了简要介绍。 2)完成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在结合装配式建筑施工特点的基础上,对安全风险进行初步识别,得出安全风险因素。最后,结合专家的访谈意见,对各风险因素进行逐一判定,形成风险因素清单。 3)使用多层次熵物元分析法对某装配式项目进行施工阶段的安全评价,论证该模型的有效性。分析该项目的施工安全管理水平,对可能造成施工安全隐患的因素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2 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控理论基础
2.1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理论
由于建筑工程施工是一项常受到气候影响、多工种立体交叉作业、作业面时常发生变化、大多数设施需要临时搭建、人员集中且现场作业工人普遍拥有较低的学历、劳动强度大的工作。因其产品的固定性、作业环境的变化以及人员机械的流动性较大,由此产生了较多不安全因素。这些特点决定了建筑工程施工是一种危险性大、突发性强、易发生安全事故的生产过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是在工程建设相应的施工要求及施工条件下,对施工过程中的作业人员和财产的安全保障要求。由此建筑工程现场施工安全管理一般应明确以下五点:
1)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目标
建设现场应派专人制定安全达标目标、伤亡控制目标及文明施工目标。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涉及到的参与主体众多,施工现场人员繁杂。若无明确的安全管理措施则可能导致施工作业时操作不当引发的事故。
2)安全生产管理计划
施工方通过研究现场可能发生危险的不利因素,作出相应的应对措施;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应对危险性较大的工作进行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并报相关专家审批;派专人对分包方的项目安全生产管理进行定期考核。
3)安全生产管理实施、检查
施工现场管理人员根据已制定的措施、计划,对施工现场的工作人员分级别进行安全技术交底,若在施工现场发现问题应及时对计划进行补充。
4)安全生产应急响应与事故处理
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应对应急预案进行有组织的提前演练,使工作现场的操作人员均明确事故发生后的应急处理方法。提前组织专人对应急预案进行专项演练,对其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实施评价并修改完善。
5)安全生产管理评价
建设单位应要求相应的主管部门或其授权部门对建设项目安全生产管理、安全技术管理、设备及设施管理、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等 4 项内容进行检查与评价。
2.2 装配式建筑施工相关理论
与传统建造方式相比装配式建筑在施工中将大量的现场作业工作转移至预制构配件生产厂内完成,例如在预制车间内制作完成装配式建筑施工中使用的相关构配件:外墙板、内墙板、预制梁、预制柱等,这种集中式的生产方式在极大程度上降低了工程的成本,同时也更利于质量控制,同时减轻了施工现场制作构配件的扬尘污染,水源污染。对预制构件的安装一般采用钢筋套筒灌浆连接,减少原有湿作业对周围环境的污染。目前随着政府大力扶植装配式建筑产业使其发展模式不断升级,相较于传统工艺部分构配件才用现浇法制作,装配式建筑的部分构配件由工厂预制完成,在施工现场需要由施工机械起吊运输至对应楼层,选择合适的吊装设备、采用适当的吊装方式尤为重要,在正式起吊前技术人员应对构件的重量进行计算,考核吊装设备的操作人员的技术经验。装配式建筑在外墙板采购时大多数采用泡沫混凝土、大孔混凝土等制成的带有装饰的墙板或带有保温层的复合板,此类墙板已在预制工厂内完成如保温层、抹灰及门窗安装工作,从而使得外墙面作业量减少、施工现场材料堆放减少。对装配式建筑而言,“可靠的连接方式”是最重要的同时也是结构安全的基本保障。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连接方式一般采用: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浆锚搭接连接、后浇混凝土连接、螺栓连接及焊接连接。连接部位的质量取决于以上连接方式是否得到了规范合理的使用。 传统建筑产生的建筑扬尘、建筑垃圾及噪声是城市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而装配式建筑的大部分构件由工厂完成制作,大大减少了城市内的噪声和扬尘污染,由于预制工厂有较完备的污水处理系统对水资源有良好的保护。
3 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1 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识别
3.2 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3.3 本章小结
4 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模型的构建
4.1 基于 AHP-熵权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4.2 多层次熵物元法
4.3 基于多层次熵物元法构建评价模型
4.4 本章小结
5 装配式建筑施工风险评价的实证研究
5.1 项目概况
5.2 案例项目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5.3 案例项目安全管理物元模型的建立
5.4 评价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装配式建筑,研究目标为其施工阶段所面临的安全风险,完成了装配式建筑施工阶段安全风险评价模型的建立,并采用绵阳市某项目对该模型进行论证,主要结论如下:
1)在文献分析法和 WBS-RBS 的基础上结合专家意见,建立了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五个一级指标:技术风险、设备材料风险、管理风险、环境风险、人为风险;施工现场大型机械设备、建筑材料的质量、现场安全员的配置、施工安全培训及落实、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施工现场及周边环境等二十个二级指标。
2)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确定权重,避免了层次分析法中由于人的主观性所得权重过于主观化,使指标权重的确定更加客观科学,结合物元法建立风险评价模型。
3)将风险评价模型运用于实际案例,通过计算分析得出装配式建筑的风险评级,对关键性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各因素提出改进措施,在实际施工时也可采用此模型进行建设项目的风险预警。
6.2 展望
本文在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控的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由于自身研究水平的不足和对装配式建筑项目了解不够全面,为来可在以下方面做出改进:
1)由于受到地理位置的影响,实际接触到的装配式建筑项目数量不足,使得本文的数据来源偏少,且装配式建筑施工中部分数据无法收集,该模型在推广时还需要大量的数据样本对其进行测试。
2)由于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在文献调查法和WBS-RBS 的基础上结合专家意见探讨的影响因素不够全面,且由于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时避免指标数量过多,对指标进行删减整合,无法对所有影响因素进行讨论,因此指标评价体系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
该论文为收费论文,请扫描二维码添加客服人员购买全文。
以上论文内容是由
硕士论文网为您提供的关于《我国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控分析》的内容,如需查看更多硕士毕业论文范文,查找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研究生论文参考资料,欢迎访问硕士论文网职称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