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网第2021-03-23期,本期硕士论文写作指导老师为大家分享一篇
市政工程论文文章《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研究》,供大家在写论文时进行参考。
摘要: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在土木工程建筑中至关重要,其安全性与稳定性对工程建筑的施工质量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分析了影响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因素,并且探讨了施工技术的要点,为施工人员提供借鉴参考,使其制定规范的施工流程,为工程建筑施工提供基础与保障,促进国家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土木工程;浇筑工序;温度应力;混凝土材料
近年来,经济水平快速提高,推进了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进程。在土木工程建筑中,结构设计是工程的核心内容之一,由于混凝土结构的特殊性,容易出现混凝土自缩性、温度差异、材料配比不合理等现象,导致对工程质量产生一定影响,因此,需要提高施工人员的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调整施工方案的合理性,确保土木工程项目施工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1 混凝土结构的特点
在土木工程中,主要包括施工材料、机械设备、施工对象等,需要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施工方式,增强建筑的实用性与结构性,从而获得预期的施工效果。混凝土结构具有以下特点:首先,由于建筑具有多形态化的特点,其工艺流程就有一定复杂性,导致增加了工艺难度。因此,需要规范各项工艺流程,提高施工质量与效率,满足土木工程的建筑需求。其次,混凝土结构在不同材料的情况下容易出现差异性,其主要由水、水泥、砂石等众多材料混合制成,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从而降低材料的承载能力。最后,混凝土结构工艺相对较为简单,使用材料具有较高的性价比,不但具有较强的抗震能力与抗拉能力,而且可以使用矿渣和煤泥等工业废料,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2 影响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因素
2.1 混凝土裂缝
在土木工程建筑项目中,容易出现混凝土裂缝现象,降低了混凝土结构的性能,对建筑质量产生重要影响,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由于使用混合型材料,容易受到自缩因素的影响,导致改变施工结构的应力,若是没有及时采用有效的手段进行处理,就会产生裂缝现象,影响施工效果。同时,在混凝土结构中,通常使用大量煤渣或添加剂,对混凝土结构产生一定的限制,若是经常使用,容易引起工程裂缝。
2.2 温度因素
在混凝土结构施工中,温度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首先,在混凝土内部与外部之间会形成较大的温度差异,容易产生形变和结构开裂的现象,在浇筑初期,混凝土会发生水化反应,产生大量的热量,由于无法挥发混凝土内部热量,温度持续上升,降低了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其次,由于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难以深入到内部,导致内外结构产生较大的温差,从而引发结构裂缝。最后,当混凝土主梁结束浇筑施工后,经过太阳的高度暴晒后,不但提高了混凝土结构的温度,而且增加了主梁的拉应力,对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以及工程质量产生一定影响。
2.3 材料配比
材料配比在土木工程建筑中,对结构的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根据混凝土工程项目的研究表明,部分工程出现混凝土配比不合理的现象,施工人员缺乏规范性与合理性的配比。同时,由于部分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安全意识较为薄弱,个别人员采用偷工减料的方法,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例如,在材料中添加硅粉,降低混凝土的性能,为施工质量埋下安全隐患,或者没有按照规定的工作标准进行施工,降低了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与伸缩性。
3 提高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 施工技术的要点
3.1 细化混凝土浇筑工序
在土木工程项目建筑中,施工人员需要深刻认识混凝土浇筑的重要性,提高施工技术,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在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过程中,需要确保规范性地进行浇筑工序,严格按照工程的规定标准,防止出现浇筑遗漏现象,为土木工程建筑提供技术支持,提高施工的整体质量。第二,在完成浇筑施工后,需要使用反复抹压的方法,在施工后对保鲜膜进行保护处理,为工程的运行提供保障。第三,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需要定期洒水,防止混凝土水分蒸发导致裂缝,提高施工的安全性与稳定性。第四,对于混凝土施工人员,需要通过专业的人才培训,进行系统性地学习,不断提高综合素养,促进建筑行业的创新发展。
3.2 控制混凝土温度应力
由于混凝土结构具有一定特殊性,因此,需要根据施工特点,有效控制混凝土温度应力,提高结构的稳定性,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需要根据工程项目的需求,合理控制与测量水泥的使用量,充分发挥预期的设计效果,提高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其次,在实际施工中,当水泥与空气接触时,会降低混凝土结构的热量,从而产生热量传递的现象,因此,需要考虑不同温度对混凝土结构浇筑的影响,根据施工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有效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最后,施工人员可以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控制混凝土结构的温度,为施工质量提供保障。
3.3 控制混凝土材料
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选择适合的混凝土材料,确保土木工程的稳定性。以下提出几点建议:第一,需要合理控制材料的配比,对其进行反复检测后,确定最佳的配比方案,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第二,需要严格按照规定要求,控制混凝土比例。例如,需要降低材料的含碱量,使其保持在 0.6% 以下,并且合理设定矿粉掺合料和配置混凝土,对混凝土碱集料的反应现象进行检查,提高材料的配合度,确保各项工序顺利施工。第三,需要控制混凝土的约束力,防止对混凝土结构产生影响,可以利用滑动技术,增强混凝土的约束力,以及设计蓄水池,合理控制混凝土结构温度与材料质量,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与抗压性能。第四,需要控制混凝土抗裂性能,在建筑工程项目中,需要使用抗拉性能较强的材料,可以在混凝土中加入金属纤维材料与无机纤维材料,提高材料的抗裂性能,还可以加入适量的混凝土添加剂,提高材料的自锁性能。
3.4 浇筑技术与养护技术
(1)浇筑技术 在开始排空操作前,需要检查模板的稳定性与支撑能力,确保悬臂构件模板支撑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在浇筑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模板的支撑状态,及时对异常状况进行处理,还需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对待自身的工作职能,防止混凝土表面出现蜂巢或麻点等现象。同时,需要控制浇筑层之间的时间,使其小于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在进行混凝土结构施工时,需要使浇筑面积的固体胶厚度与渗透度小于 3m,还可以使用多层连接救助方法,提高混凝土质量,使土层快速散热,降低混凝土温度。由于混凝土结构浇筑的厚度较大,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散热处理,防止底板结构产生较大的温差,导致出现底板裂缝现象,在进行墙体底部浇筑施工时,还可以采用分层的方式,使用相同的砂浆进行浇筑施工。
(2)养护技术
在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过程中,需要减缓混凝土降温速度,有效控制内外温差,提高结构的抗裂能力和抗压能力。在完成浇筑工作的12h 内,施工人员需要进行喷水处理或覆盖处理,做好养护处理工作,在拆除模板后,使用塑料薄膜法或浸水养护,确保混凝土结构的湿润性,若是施工周期较长,再加上连续保持 5℃以下的环境气温时,则需要采用外加剂添加和蓄热法,有效养护混凝土结构。
3.5 搅拌与振捣
施工人员需要正确使用搅拌技术,对部分混凝土进行现场搅拌,满足工程的规定标准,在开始搅拌工作前,需要对机器设备进行检查,确保搅拌工序顺利进行,还需要加强现场人员的管理,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施工,当混凝土出现分层和离析的情况时,需要进行二次搅拌。此外,振捣器分为斜向与垂直振捣,需要根据混凝土的厚度,选择适合的振捣器。当厚度超过 30cm 时,可以使用表面振捣器,而当浇筑范围较小时,则可以使用插入式振捣器,使之符合工程建设的标准。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土木工程建筑中,施工人员需要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细化施工工序,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同时,需要有效控制温度应力与材料配比等,提高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为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李瑞 . 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J].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0(15):176-177,180.
[2] 陈吉红.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 [J]. 绿色环保建材 ,2020(8):122-123.
[3] 畅健.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研究[J]. 建材发展导向 ,2020,18(12):75-76.
该论文为收费论文,请扫描二维码添加客服人员购买全文。
以上论文内容是由
硕士论文网为您提供的关于《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研究》的内容,如需查看更多硕士毕业论文范文,查找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研究生论文参考资料,欢迎访问硕士论文网市政工程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