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网是一家专业的硕士毕业论文网站,主要提供硕士论文指导、论文修改、论文查重、硕士论文范文参考资料、分享硕士毕业论文写作方法。
您当前所在位置:硕士论文网首页 > 经济学论文 > 基于城乡统筹视角的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基于城乡统筹视角的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来源:硕士论文网,发布时间:2021-02-27 11:08|论文栏目:经济学论文|浏览次数:
论文价格:150元/篇,论文编号:20210227,论文字数:30056,论文语种:中文,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硕士论文网第2021-02-27期,本期硕士论文写作指导老师为大家分享一篇经济学论文文章《基于城乡统筹视角的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供大家在写论文时进行参考。
  本文是一篇经济学硕士论文范文,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力量,成为全球经济重要的驱动力已被人们普遍的认可与接受。作为一种劳动密集型产业,旅游业的发展的确对旅游目的地的就业与经济增收发挥着巨大作用。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的概念来源于 1987 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布伦兰德夫人(Brundland)发表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可持续发展被定义为:“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以及经济可持续发展,并在发展中应体现三大原则。一是公平性原则,意指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机会、利益均等的发展。它既包括同代内区际间的均衡发展,也包括代际间的均衡发展,以保障各国、各地区的人以及世世代代的人平等的发展权利;二是持续性原则,是指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以保障人类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有机结合;三是共同性原则,强调各国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虽然不同,但公平性与持续性原则是各国发展中应共同遵循的基本原则。 可持续发展思想一经出现,就被国际社会广泛接受,成为指导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思想与纲领,并诞生了可持续性科学(sustainability science)。不同的学者与机构从不同的角度不断丰富与完善着可持续发展理论。如,1981 年美国布朗(Lester  R.  Brown)出版了《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提出以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资源基础和开发再生能源来实现可持续发展。1992 年 6 月,联合国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 世纪议程》等文件。 中国同样十分注重可持续发展问题,特别是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中,环境问题日趋突出,已影响到中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1994 年,中国编制了《中国 21 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首次把可持续发展战略纳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作为指导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开始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进程。1997 年,中国将可持续发展战略确定为“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的战略。2002 年,中国将“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中国当今一个应用范围非常广的概念,涉及到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科技以及政治等诸多方面,因而可持续发展一直是我国各领域一个永恒的研究主题。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不断出现新的经济现象,促进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进而孕育了新的研究领域或学科体系,如乡村旅游。乡村旅游的发生与发展同样伴随着新的经济、社会与环境问题,因而也需要将其纳入可持续发展框架,进行可持续发展的细化分析与研究。同时,这些新兴领域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成果也将是对可持续发展理论与科学发展观的一种丰富。 
 
1.2  问题的凝炼 
  从系统论的角度,认为区域乡村发展系统是由乡村发展内核系统和外缘系统组成,决定了乡村发展系统的动力源分别来自乡村的内生动力,即自我发展能力;以及以工业化、城市化为主导的外援动力,二者之间相互耦合作用的效果直接决定着乡村发展系统能否可持续运转[16]。在中国乡村发展进程中,长期城乡二元机制的存在,以及粗放、低效的传统农业,使得中国乡村内生动力持续不足;而近现代以工业化及城镇化为主要外力驱动发展的模式却又让乡村不堪负重,乡村文明、乡村资源与环境遭受到了极大的破坏。内外力的不济,导致乡村内外交患,决定了中国乡村长期弱势发展的现状,与快速发展的城市经济形成了巨大的差距,并已深刻影响到国家社会、经济的长远稳定发展。 为了缩减城乡差距,自然需要对城乡进行统筹安排以协调发展,在强化外力的同时,亟需寻求一种乡村新的内生经济增长点与发展模式,以促使乡村内生机理的复苏与发展,并有机地融合外援动力,构成新的乡村动力发展体系,促进乡村经济的振兴与发展,有效解决“三农问题”,提供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以缩小城乡差距,达到城乡协调发展的目的。而近些年快速发展的以“农”为本的乡村旅游可为乡村发展提供一种新的内生动力,并可有效地促进内外动力的交互融合,促进乡村社会与经济的发展。蓬勃发展的乡村旅游已成为一种重要的乡村经济现象与旅游发展模式,并逐渐被赋予推进乡村变革与发展的功能与希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成为关注的重点。然而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必须落实到与之紧密关联的地域空间—乡村,因为乡村为之提供了最为重要的核心吸引物与空间环境,因而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分析与解决当下乡村主要的问题,即“三农问题”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等问题,以更好地促进乡村的可持续发展,进而才能为乡村旅游本身提供一个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空间与环境。 但欲通过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分析与解决“三农问题”及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问题,需要相关的理论支撑,而单纯的旅游研究范畴不足为据,这就需要跨学科地考虑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从一个更为宽广的视角去审视乡村旅游与具化的“三农”及乡村新型城镇化等问题之间的关系,以获得相关理论的支撑。而城乡统筹则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与研究视角。因而如何站在城乡统筹的角度去思考乡村旅游的发生与发展,确定其可持续发展的本质所在,以更好地理解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与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在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塑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与环境。在此背景下,提出了基于城乡统筹视角的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命题。
 

第二章 相关基础理论 

2.1  可持续旅游发展理论 
  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力量,成为全球经济重要的驱动力已被人们普遍的认可与接受。作为一种劳动密集型产业,旅游业的发展的确对旅游目的地的就业与经济增收发挥着巨大作用。与传统的工业发展模式相对比,旅游被认为是无烟工业,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但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所产生的负面的关于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日渐突出,引发了学者对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普遍而持久的关注,使人们逐渐认识到,旅游不再是理论中所希冀的纯粹式环境友好型经济发展模式,在现实旅游项目开发中受制于开发主体的理念与开发环境,旅游在国内更多表现是一种可以消耗殆尽的位置商品(positional  products),存在明确的增长限度或生命周期[6]121-122。因此,旅游可持续发展理念逐渐受到重视与推广,但在国外文献追索中并没有出现“旅游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更多的是“可持续旅游” (sustainable  tourism)一词的运用与表述,与之相对应的是“可持续旅游开”(sustainable tourism development)这一词汇,它大致相当于我国学者所理解的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关于可持续旅游内涵的界定,国外较具影响的主要有两个,一是 1993 年世界旅游组织(WTO)出版的《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地方旅游指南》一书中对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指在维持文化完整、保持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经济、社会和审美的要求。它既能为今天的主人和客人提供生计,又能促进与保护后代人的利益并为其提供同样的机会。”这一定义是对旅游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总结,指出了旅游业的发展目标,并提出了“主人”与“客人”区际公平发展的思想。二是 1995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世界旅游组织和岛屿发展国际科学理事会在西班牙召开了“可持续旅游发展世界会议”,大会通过了《可持续旅游发展宪章》和《可持续旅游发展行动计划》,指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要求旅游与自然、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成为一个整体。 
2.2  乡村旅游相关理论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发展模式,由于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还没有形成一套相对成熟的理论体系,这可从当前的研究热点得以反映,特别是对于我国乡村旅游的研究甚至还囿于概念的争论等层面。因而我国乡村旅游理论亟需完善与丰富,以更好地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践行指导。 研究乡村旅游的发生与发展,首先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定义或界定它的内涵,这看似一个简单的问题,但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至今,依然没有形成一个普遍接受的定义,这不仅源于各研究者不同的研究视角,更为基础的原因则源于“乡村”概念的多元,因而在界定乡村旅游的内涵之前应首先要了解乡村的内涵。 乡村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相对于城市而言的一种地域空间,国内外对乡村概念的理解和划分标准不尽相同,认为乡村一个历史的、动态的概念,特别是对于我国现代快速的城镇化运动所带来的产业结构转移与调整,使得城郊附近的乡村更多地承担了城市空间所转移出的一些以工业为主的产业。因此,我国近城乡村的产业结构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乡村分工更为细化,乡村除了农业外,还包含了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建筑业及服务业等物质生产和非物质生产部门。因而乡村是一个集经济、政治、风俗于一身的社会经济综合体,可从经济学、生态学、社会学、地理学等不同角度给予不同的解释,由此决定了乡村是一个多重侧面的概念[44]。 经济学的角度  《辞源》一书中,乡村被解释为主要从事农业、人口分布较城镇分散的地方。这种解释包含了乡村的经济属性与社会属性,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乡村等同于农村的概念,强调的是以农业为经济活动基本内容的一类聚落的总称,又称“农村”,  并依此划定了一类职业—农民,即从事农业生产的人。
新农村建设农舍建筑文化传承示意图
 

第三章 国内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现状

3.1 国内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模式
3.2 国内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四章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新视角:城乡统筹 

4.1 城乡统筹思想的渊源与嬗变
4.2 城乡统筹与乡村旅游的互映关系

第五章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与新型城镇化

5.1 城镇化的内涵 
5.2 中国城镇化进程之路
5.3 旅游小城镇:新型城镇化的选择
5.4 旅游小城镇于城乡统筹的意义

第六章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与“三农问题”

6.1 “三农问题”的由来
6.2 乡村旅游与“农民问题”
6.3 乡村旅游与“农业问题”
6.4 乡村旅游与“农村问题”
6.5 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

第七章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个案深度分析与反思 

7.1 李家石屋村:一个正向旅游蜕变的传统村落
7.2 关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几点反思.

第八章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核心问题与关键指标 

8.1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几个核心问题 
8.2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指标

第九章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9.1 城乡统筹规划
9.2 乡村旅游规划
9.3 社区参与及保障
9.4 政府主导、规制与角色渐变
9.5 乡村旅游驱动下的产业融合
9.6 土地流转:乡村旅游产业升级的必由之路
9.7 休闲市场与休闲理念的培育

结论

(1)乡村旅游已成为我国一种重要的旅游发展模式,目前其理论研究更多地局限于旅游范畴。由于乡村旅游与乡村的紧密关联及其较高的乘数效应,乡村旅游被广泛地视为促进乡村变革与发展的一种重要内生力量。但由于对乡村旅游的认知不足、散化的发展模式、社区参与失败以及产业化程度不高等因素影响,乡村旅游发展已进入一个瓶颈期,而这些瓶颈因素的解决,需要跨越单纯的旅游范畴获得相关理论的整合与支撑,因此,多学科、多视角以及多元方法的综合运用已成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的一种必然要求和趋势。 
(2)城乡统筹与乡村旅游存在着互映关系。重在促进乡村发展的城乡统筹为乡村旅游升级发展提供了契机,并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与理论支撑。而乡村旅游可作为城乡统筹体系中一支重要力量,促进城乡要素的交流;有效解决“三农问题”;成为推动我国新农村建设重要的一种手段;并通过乡村旅游要素的空间集聚,催生了旅游小城镇的发生与发展,使之成为新型城镇化的一种选择与传统城镇化的一种替代,从而实现城乡统筹的目标。 
(3)乡村旅游的本源主体是乡村社区居民。这决定了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转变,由政府或外来资本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向社区主导渐变,以体现社区居民的主体性。这需要政府自我规制的同时,体现人本关怀的发展理念,通过制度增权、资源资本化等手段充分保障社区参与旅游与获益旅游的权利,以实现乡村旅游对促进乡村居民“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 
(4)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本质是乡村的可持续发展。这决定了乡村旅游在发展中应注重其核心吸引力—乡村性的保护,不断促进乡村环境的美化、乡村优秀传统的传承与保护,并通过乡村旅游带动下的三产融合发展,不断促进乡村的内涵建设,推动新农村建设,实现中国美丽乡村之梦想,反之,美丽乡村方能为乡村旅游提供永恒的吸引环境。 


该论文为收费论文,请扫描二维码添加客服人员购买全文。
二维码

以上论文内容是由硕士论文网为您提供的关于《基于城乡统筹视角的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内容,如需查看更多硕士毕业论文范文,查找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研究生论文参考资料,欢迎访问硕士论文网经济学论文栏目。
Copyright © 2020 硕士论文网 版权所有 电话:18974909803 QQ:190433398
硕士论文网主要为广大毕业生提供硕士毕业论文、博士毕业论文、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分享硕士论文写作方法,如需硕士毕业论文指导,欢迎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