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网第2020-08-26期,本期硕士论文写作指导老师为大家分享一篇
国际贸易文章《中国与非洲主要国家国际贸易便利化水平测度及其对出口的影响研究》,供大家在写论文时进行参考。
衡量贸易便利化的指标多种多样,为了建立一套适用于本文研究对象的特点的贸易便利化测评体系,必须以某些特定的规则为指导去选择合适的指标。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本文确定了四个原则,并把它们当作选择贸易便利化评价指标的依据,这为后续建立一套相对合理的贸易测评体系奠定了基础。 提高货物运输效率,加强政府监管力度,提高海关通关效率,强化金融及电子商务作用均可以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进而提高国家相互之间的贸易量。同时,如果可以优先提高相关系数大的指标,这样可以更高效地提高两国贸易额。
第 1 章 绪 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2018 年 9 月 3 日,习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提出,中国和非洲国家要重点实施好中非合作“八大行动”。在这八大行动当中,对于如何推动贸易便利这一行动,中方也提出了具体的实施计划,即增加对非洲商品的进口,尤其是资源类产品以外的商品,为建立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提供必要的支持,从而能够更好地促进中非经贸合作。中国愿意和非洲国家开展密切合作,加快落实中非“八大行动”,并且和非洲各个国家实施战略对接,开辟新型合作空间,挖掘更多的合作潜力。随着中国和非洲国家的贸易往来越来越多,中非贸易规模也就越来越大。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传统关税壁垒都下降到了一个相对比较低的水平,传统关税成本也随之降低,这就限制了传统的贸易壁垒对贸易进一步发展的阻碍作用。同时表明,如果继续削减关税壁垒,并不能让贸易发展所带来的盈利进一步增加。实际上,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更为显著的反倒是非关税壁垒造成的隐性贸易成本,贸易过程中依然存在繁杂的通关程序等“贸易非效率”的现象,由此产生的贸易成本会很高,也会限制贸易进一步发展的空间。但是,贸易便利化却可以极大地减少贸易往来中出现的交易成本,有利于贸易发展,因而很多国家在制定贸易政策时,倾向于采取贸易便利化这一举措来促进贸易发展。 自从 2000 年建立中非合作论坛机制后,中国和非洲进行贸易往来的增速加快,中非合作论坛机制推动了中国和非洲的深层次区域合作和多边贸易更进一步发展。2018 年,中国和非洲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继续保持增长趋势,中国已经连续十年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不过,由于各种各样的贸易壁垒依然阻碍着双边贸易畅通,贸易便利化水平还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贸易便利化是推动中非合作进一步加深的重要内容,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就成为中非经贸合作的重要举措。有鉴于此,本文基于对中非贸易现状及贸易便利化现状的分析,来研究贸易便利化对中非贸易的影响程度,以期为提升双方的贸易便利化水平,推动中国与非洲的双边经贸合作提供政策参考。
1.2 文献综述
虽然各种文献中早已频繁出现贸易便利化一词,但是到目前为止,学者们对贸易便利化含义的解释并没有达成共识,至今尚无一个准确的界定。贸易便利化的概念最初被提出来是在 1923 年,当时主要是欧洲国际商会和国际联盟主导去制定了相关公约,但并未受到很多国家的重视,影响很小,贸易便利化也就没有取得什么进展。后来,陆续有一些国际组织尝试对贸易便利化的含义进行界定。世界海关组织 WCO 从海关的角度,将贸易便利化理解为在国际贸易中,海关商品通关所需的程序得以简化;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2001)则提出,贸易便利化是指贸易往来中商品的进出口程序没那么琐碎,并且在国际贸易中有多种支付方式可以选择;亚太经合组织 APEC(2002)认为,贸易便利化是指在国际贸易活动中,采用一些新技术使得贸易往来过程中所需程序不再那么繁琐,贸易活动可以进行地更加顺利,从而减少不必要的贸易成本;世界贸易组织 WTO(2008)认为贸易便利化是在各国发生对外贸易的过程中,贸易所需的程序及环节不再复杂繁琐。王晓晨(2010)认为,贸易便利化的目的在于减少贸易过程中不必要的时间、金钱等损失,减少了各种成本,进而优化了资源的配置,使得两国贸易更容易达成,提高了贸易往来效率。杨青龙(2018)认为,贸易便利化是指在各国之间发生贸易的各种活动中,理解并协商双方有关的法律法规,简化贸易程序,使得贸易环境更加公开透明。 中非贸易现状如何?中国和非洲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是怎样的水平?又是哪些因素在影响中国对非洲国家的出口贸易呢?改善贸易便利化措施能够显著提高中国对非洲国家的出口贸易吗?我们都知道每个国家的公共资源有限,而贸易便利化措施多种多样,那么应该如何正确投放公共资源,才能使得效用最大化呢?这一系列问题都值得我们探讨。有鉴于此,本文首先对中非双边贸易现状进行分析,了解当前中非贸易规模情况。随后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研究,尝试构建了一套贸易便利化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中国和非洲主要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最后运用扩展的引力模型对贸易便利化在促进中国对非洲国家出口贸易中的作用进行实证分析,继而探讨有利于中国出口贸易的发展策略。
第 2 章 贸易便利化的相关理论基础
2.1 自由贸易理论
如果一个国家对本国居民从国外购买及销售商品不采取任何限制措施,让他们自由交易,那么这种国际贸易方式就称之为自由贸易。亚当·斯密是第一个解释为什么不受限制的自由贸易对国家有利,他认为应该由市场机制这个看不见的手来决定一国应该进口和出口什么,而不是政府政策。他的主要思想暗示这种对贸易采取放任政策的立场最符合一个国家的利益。通过自由贸易,可以使贸易的参与者都获得收益,扩大社会总福利。随后在斯密的研究基础上,有许多的经济学家为自由贸易理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亚当·斯密在其《国富论》中,严厉抨击了贸易是零和游戏的重商主义假设。斯密的基本论点是,各国高效生产商品的能力各不相同,如果世界上某个国家生产某种产品的效率最高,说明该国生产此种商品的单位成本最低,资源配置最优,相比于其他各国拥有绝对优势。因此,每个国家都应该专门生产本国拥有绝对优势的商品,然后将本国的这些商品和其他国家专门生产的商品进行交换,通过专门生产各自都拥有绝对优势的商品,两国都能从贸易中受益,其结果比各自生产更有利。我们可以认为贸易是一个正和博弈,它能为所有相关方带来净收益。 大卫·李嘉图把亚当·斯密的理论又向前推动了一步,他寻求了当一个国家在生产所有商品上都拥有绝对优势时,会出现什么情况。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显示,这样的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可能没办法获得好处。但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表明,就算某个国家生产的所有商品相比于其他国家来说都不存在绝对优势,它仍然可以寻求获利机会。由于资源是有限的,它可以将这些商品的生产率进行比较,然后生产相对于外国来说其拥有比较优势的商品,最后用这些商品换取本国生产效率相对较低的商品。即使在生产任何产品缺乏绝对优势的国家也会出现这种情况。从比较优势理论可以看出,国际贸易的发生与国家的发展程度没有必然关系,任何国家都可以参与,并且所有参与国家都能实现经济收益,受限制的自由贸易比不受限制的贸易具有更大的世界生产潜力。这一理论的提出更加鼓舞了各国进行自由贸易,也为自由贸易奠定了更具说服力的理论基础。
2.2 交易成本理论
国际贸易方面的理论众多,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专门用于阐述国际贸易成本的相关理论。不过,新制度经济学中的交易费用理论较为全面地论述了交易成本这一概念。康芒斯最先阐述了“交易”的含义,他是制度经济学派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他将“交易”划分为 3 种形式①,并将其当作制度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单位,社会上多种多样的交易活动相互融合后产生了制度。他强调,交易并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商品与商品的交换,而是商品所有权在人与人之间的转移。后来,科斯在康芒斯的研究基础之上,提出了交易成本这个概念,并且把交易成本纳入到经济学分析当中。他认为进行市场交易是有成本的,并提出市场交易成本主要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一是进行交易活动之前,发生一项交易必须了解交易对象,了解商品市场价格,了解买卖双方等,这一过程需要花费一定的金钱时间等,即交易发生前的费用。二是进行交易活动时,交易双方需要进行谈判,然后签订合约,最后履行合约,这些事项都需要花费一定的成本,即交易发生时所需的费用。三是交易活动并不能独立于交易市场之外进行,因为市场是具有不确定性的,在这个过程中,交易双方不可避免会由于市场变动而去调整交易活动,从而产生一定的成本,即因市场不确定性所需的费用。在此基础上,科斯在 1960 年的《社会成本问题》一文中对交易成本进行扩展,他把度量、界定及保障排他性权利的交易费用归入市场交易成本,并对交易费用、资源配置和产权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论述。科斯在交易成本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解释了企业的存在和外部性问题。不过科斯的交易成本思想缺乏可操作性,并没有真正指出影响交易成本的具体因素以及方式,在实际运用中仍然存在很大的难点。
第 3 章 中国和非洲的贸易往来现状
3.1 中非双边贸易规模现状
3.2 中国和非洲主要国家的贸易规模现状
第 4 章 中国和非洲主要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测算
4.1 贸易便利化指标体系的构建
4.2 贸易便利化水平测算
第 5 章 贸易便利化对中国出口流量影响的实证分析
5.1 模型的构建
5.2 解释变量的说明
5.3 实证结果及其分析
第 6 章 结论和政策建议
6.1 结论
首先,本文通过对中非双边贸易现状进行分析得出:近十年来中非双边贸易额呈现较为稳定的增长,从 2008 年的 1072.07 亿美元增加到 2018 年的 2041.59亿美元,双边贸易伙伴关系进一步加强。不过中非双边贸易进出口的发展趋势有所不同,中国对非洲的出口额相对比较稳定,但中国自非洲进口波动较大。此外,2008-2018 年间中国与非洲国家的贸易不平衡发生巨大的变化。2008-2014 年,除 2009 年外,中非贸易均为逆差,直到 2015 年双边贸易发生逆转,随后三年中非贸易顺差逐渐减少。 其次,通过对 2008 年-2017 年中国与非洲 6 个主要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进行测算和分析得出:从时间趋势来看,中国和肯尼亚在 2008 年-2017 年间贸易便利化水平得分基本呈现逐年增长趋势,说明中国和肯尼亚这些年所采取的贸易便利化措施卓有成效,但肯尼亚的贸易便利化水平与中国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而南非、尼日利亚、埃及、阿尔及利亚和加纳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得分均上下波动,这反映出这些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措施存在一定问题。随后,通过进一步分析样本国家各个二级指标的实际平均得分情况发现,衡量贸易便利化的各二级指标都存在着进一步的提升空间。基础设施质量方面,港口的设施质量相对最好,货物运输效率最高;其次分别是公路和航空设施质量,这两种货物运输方式的效率不如港口运输;最后是铁路设施质量,其货物运输效率是最低的。海关环境方面,海关程序负担得分相对最高,其次是非常规支付与贿赂,然后是清关过程的效率,最后是清廉指数。规制环境方面,政策透明度得分相对最高,第二是政府解决法律法规冲突的效率;第三是政府管制的负担,说明政府对企业进行管制给企业经营活动带来的影响较小;最后是司法的独立性,说明司法执行能力容易受到法律之外的政治影响。金融及电子商务方面,得分最高的是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其次是最新科技的应用能力,最后是互联网的使用率。 最后,本文通过对非洲六个主要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对中国出口流量的影响进行回归实证分析后可以得出:对中国出口流量的影响最大的是贸易便利化水平,它在 1%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检验,贸易便利化水平每提高 1%,出口流量增加 2.038%,并且其四个一级指标均对中国出口流量有促进作用,不过促进程度有很大差距。基础设施质量、海关环境和金融及电子商务均在 1%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检验,对中国出口流量的促进作用均十分显著。而规制环境仅在 5%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检验,对中国出口流量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小。具体情况为,海关环境每提高 1%,出口流量增加 1.695%;紧接着是金融及电子商务,金融及电子商务每提高 1%,出口流量增加 1.086%;随后是基础设施质量,基础设施质量每提高 1%,出口流量增加 0.879%;最后是规制环境,规制环境每提高 1%,出口流量增加 1.515%。
6.2 政策建议
综合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中非双边贸易合作前景光明、潜力巨大。但是中国和非洲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有较大差距且存在不同的问题,贸易便利化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特别是通过第四章对中国 和非洲六个主要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测算,可以大致了解到非洲各国的贸易便利化水平总体来说比较落后,并且不同国家的贸易便利化发展程度非常不均衡。通过第 5 章的实证分析可以知道各一级指标对贸易流量的影响程度不同,非洲国家的贸易便利化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由此可见,如果中非双方聚焦于当前贸易便利化存在的问题,并致力于改善双方的贸易便利化水平,使得双方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取得良好进展,将有利于双方的贸易来往,促进双方贸易的发展。
该论文为收费论文,请扫描二维码添加客服人员购买全文。
以上论文内容是由
硕士论文网为您提供的关于《中国与非洲主要国家国际贸易便利化水平测度及其对出口的影响研究》的内容,如需查看更多硕士毕业论文范文,查找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研究生论文参考资料,欢迎访问硕士论文网国际贸易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