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网是一家专业的硕士毕业论文网站,主要提供硕士论文指导、论文修改、论文查重、硕士论文范文参考资料、分享硕士毕业论文写作方法。
您当前所在位置:硕士论文网首页 > 汉语言文学 > 专升本汉语言文学论文 > 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创意课程‘创意学习’教学改革

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创意课程‘创意学习’教学改革

来源:硕士论文网,发布时间:2022-01-11 19:03|论文栏目:专升本汉语言文学论文|浏览次数:
论文价格:150元/篇,论文编号:20220111,论文字数:30056,论文语种:中文,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硕士论文网第2022-01-11期,本期硕士论文写作指导老师为大家分享一篇专升本汉语言文学论文文章《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创意课程‘创意学习’教学改革》,供大家在写论文时进行参考。
  摘要:文章阐述了“创造性学习”的内涵,明确了构建汉语言文学专业创意学课程群的背景、目标和课程设置内容。 认为:构建“创造性学习”模式需要在教学内容设计上进一步加强学生学习主体性行为;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过程性学习阶段,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重视师生和生生交流;建立立体的学生成绩评价体系;在实践中鼓励学生创造贴近生活的原创性作品。 反思教学改革,为提高学生创造性能力,培养创新人格提供一定的教学经验和借鉴。
  关键词:文科;创意学课程群;创造性学习
 
  一、创造性学习的内涵
  创造性学习(creative learning)的概念来源于美国学者詹姆斯·鲍特金(J.W.Botkin) 等人提出的创新学习(innovative learning)的概念。 国内学者林崇德较早倡导创造性学习,提出了重复性学习与创造性学习的两分法。 他认为,重复性学习是以教材和书本为中心的、人云亦云的学习,创造性学习则是用于探索、除旧布新的学习,它是创造性教育的一种形式,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反映在学习策略和方法、学习动机、学习目标等多个方面。 [1]创造性学习的核心目标是要培养创造性人才。 创造学有两条基本原理:第一条,创造力是人人皆有的一种潜在的自然属性,也就是说人人都有创造力,因此具有开发的创造潜能。 第二条,人们的创造力可以通过科学的教育和训练而不断被激发出来,转化为显性的创造能力,并不断得到提高。 由此我们看到如何开发一个人的创造力或创造潜力就成为教育的根本性问题。 正如法国文化教育学家斯普朗格曾经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一直到精神生活运动的根源。 对于创造性人才的认识可能会存在两个误区,我们首先应该明确高智商并不等于高创造。 根据英国阿尔斯特大学名誉教授理查德·林恩研究结论,东亚人(包括中国人、日本人、朝鲜人)拥有全世界最高的平均智商,平均值为 105,高于欧洲人的 100,爱斯基摩人的91,东南亚人的 87,等等,然而当今中国的创造力整体上还远远落后于美国和日本。 其次,高知识不等于高创造。 中国的学生在国际比赛、奥数比赛中经常能获得傲人的成绩,知识丰富,善于考试,但却不善于想象、发挥和创造。 钱学森在 2005 年对高等教育提出了一个严峻的质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 ”他认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 ”“钱学森之问”的焦点即高校如何培养创造性人才。教育是一个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过程, 创造性学习和重复性学习的最大区别在于, 后者重在继承,而前者重在创新。 创造性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的最大特点就体现在创新上,要从学习内容、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成果、学习评价等方面加以创新,改变学生把学习重点放在应付考试、获取高分为目标的学习思路、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上。 教学内容上,学生不再仅仅是对知识内容的背诵或记忆,而是由所学的知识在兴趣的激发下去一层层打开更广阔的未知的领域,形成对于知识的不断探索和追问;在学习态度上,进一步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是在自我兴趣的激发下,求知欲望的推动下去主动的进行学习,而不是被动接受,依赖于教师的监督考核;学习方式也灵活多样,可以个人学习和小组学习、课堂学习和课后学习、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相结合,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更为自由和灵活;在学习目标上,创造型学生不仅获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书本上的知识,而且会对这些知识加以反思和批判,能够举一反三,或者应用于生活实践中,内化为一种自我的素养或能力。
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创意课程‘创意学习’教学改革
  二、文科创意学课程群的建构
  创造学课程已经在不少高校开设,旨在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培养创新人格。 理工科创造学课程一般在讲授创造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创造性思维训练时与其专业相结合,教学效果最终往往以学生的技术革新或技术发明呈现,体现为国家专利的获得。 而文科创造学课程的开设,把文化与创新相结合,将对我国目前蓬勃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产生巨大影响。从国家到地方都在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2009 年国务院通过《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该规划标志着文化产业真正作为一种产业而得到国家前所未有的重视,文化产业面临着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2008年浙江省政府制订了《浙江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纲要(2008-2012)》,纲要明确指出,要“加大重点项目扶持力度,注重培育科技、文化含量高的产业项目。 大力推动杭州、宁波、温州等城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鼓励发展文化科技、影视制作、音乐制作、时尚设计、艺术创作、工艺美术、广告创意、动漫游戏等文化类创意企业,发挥文化创意在内容创新中的作用”。 宁波市政府在 2007 年发布《宁波市“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规划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宁波市文化发展的重大战略提到了重点发展的历史新高度。 第二年公布了《文化发展若干意见》要求“进一步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加快文化创意对文化产业各层次的涵盖和提升,突出发展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新兴文化创意产业”。正是基于全国和地方经济发展对于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极大需求,浙江万里学院于 2009 年底在文化与传播学院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增设了文化创意教学模块,旨在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文化创意人才,为地方经济服务。 这正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形势下,学校提出培养高层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目标下的教学改革尝试。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普通高校的传统专业,课程设置中的文化学是重要的学科支撑之一。 在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基础上,生发出“文化创意”模块既是对专业的进一步细化,也是对学科的进一步升华,旨在培养具有较好文化修养和人文素养的文化创意人才,与针对性更强的艺术创意人才、影视创意人才、会展创意人才形成错位竞争。 为学生今后在文化艺术等公共事业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工作,在文化艺术市场、文化产业从事文化经营、文化艺术市场运作、文化项目策划、文化项目管理、文化经纪、贸易、咨询和国际文化交流与传播等工作打下基础。 学生文化创意课程群包括作为基础通识课的《创意学概论》,方向模块课程中的《文化创意案例精选》《文化活动策划》,和思维训练的《文化创意思维与方法》《逻辑学》等课程。 这一系列的课程有其密切的内在关联,《创意学概论》作为一门概论类课程,使学生了解创意学的基本知识、创意学的规律和原则,掌握一定的创意方法,熟悉文化创意产业的现状、特征,拓宽创意视野,培养创意能力。 《文化创意案例精选》和《文化活动策划》是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进一步深入剖析,不仅提高学生的理论能力,而且可以通过项目模拟锻炼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文化创意思维与方法》和《逻辑学》两门课程侧重对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开发。
  三、“创造性学习”模式的构建
  (一)在教学内容设计上进一步加强学生学习主体性行为
  《创意学概论》《文化创意案例精选》《文化活动策划》等课程设计,把教学内容整合成相关专题,教师授课和学生研讨相结合。 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相关的基本知识、基础原理,分析典型的案例,起到引导的作用,然后教师给出主题或关键词布置学生研讨的任务,学生可以根据的兴趣来选择角度或切口,对主题或关键词的含义进行更为具体的划分和阐释,然后按照一定的思路去收集和剪裁材料。 以文化创意产业中品牌创意的专题为例,教师首先让学生了解创意在品牌实务中的应用,熟悉品牌创意的理念、品牌设计创意、品牌营销创意和品牌战略等基础内容,然后布置任务时仅划分出国际品牌、国内品牌、区域品牌,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收集他们喜欢的品牌,且同一个任务同时有几个学习小组开展研究,形成竞争氛围,不同的思考角度和不同的组织方式使得最后的成果体现了各个小组不同的探究路径,显示出各自的特点,又可以相互借鉴和启发,对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很大的调动,也拓展了思维,扩大了知识面。 对于《文化创意思维与方法》《逻辑学》等侧重思维训练的课程,则可以课堂理论与课堂练习相结合。 除了介绍思维的类型、各种思维的特点、推理的步骤、创新的方法,进行思维训练显得尤为重要。 学生对于不同类型的思维训练题更感兴趣,训练题可以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来收集,集结成一个内容不断增加的题库。 课堂上理论和同步练习相结合,对于一个对象可以展开各种各样的想象和联想,对于同一个问题可以多角度分析或者寻找多种解决方案,让学生即兴演练,同学间相互促进思考,对训练思维的发散性、流畅性尤其有效,同时也改变了课堂上学生走神、开小差的现象。
  (二)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过程性学习阶段,重视学习小组的学习
  对于教师布置的任务需要大量的课后时间来完成,对这一过程需要师生的交流和沟通。 教师可以通过网上教学平台、QQ 群等方式和学生建立联系, 有问题随时讨论和解答, 关注学习小组的动态情况。 小组学习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组员之间需要交流,统一主题和方案,在组长的带领下分工合作,按目标查找材料,或是自己动手做作品,接着需要裁剪、组织材料,然后形成文案或视频等形式的总结汇报材料。 这一过程经常是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最为活跃的过程,教师需要适当的引导、鼓励和信息反馈,学生之间也需要通过不断沟通交流共同完成任务。
  (三)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上的调整,必然导致对于学生成绩评价体系的改变
  对于“创造性学习”成绩的评价不适用过去较为单一的评价方式,如期末考试或提交一两篇作业,而需要灵活多样。 评价一份学生作品要从创意点子、创意策划、创意过程、创意效果等方面来考察,而不是只重任务的物化结果忽视创意的过程。 对于一个学生的评价,要从其创新能力中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来评价,注意挖掘其创意的潜在能力。 学生成绩评价需要通过学生自评、小组评价、组内互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构建一个较为全面的立体评价体系。 这一系列的评价需要在每一次任务完成时都及时做出并反馈。
  (四)鼓励学生创造贴近生活的原创性作品
  创新能力的培养,把能力转化为物化成果需要学生在实践中不断磨练提高。 作为课程的延伸,可以结合学校的素质拓展平台,校园文化活动,学生社团活动等,让学生创造贴近他们生活,富有时代精神和人文内涵的创意作品。 这些作品基本上都是原创性作品,比如反映班级集体生活、宿舍室友之情、新学年的愿望、个人成长历程中的难忘经历等内容的视频短片。 这些是学生最喜欢制作的,不仅当时觉得好玩,留待多年后可能更是一份珍贵的大学生活回忆。 另外围绕校园文明、校园文化、现代审美文化中的传统因素等主题,学生也可以制作出一些类似公益广告的创意作品。 同时学校和学院也积极开辟宁波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实习基地,让学生到企事业单位中进行与文化创意产业类相关工作的实习,加强校企的联动,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创新人才。
  四、“创造性学习”模式的反思
  “创造性学习”模式的构建旨在进一步整合和完善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让教学形式更为灵活多样,进一步完善学生评价考核体系,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成为学习活动的反思者,重视学习策略,真正学会学习,在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两方面都有所提高和完善。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以为有几个问题值得继续反思。
  (一)进一步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性地位的凸显,其前提是教师起好引导作用,首先让学生对于学科体系有整体的了解,而对于各个专题应该选择典型例子向学生进行展示,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再以主题或关键词布置任务,任务的布置出题不能太具体,也不能没有限制太过宽泛,对于比较具体的问题,学生往往习惯于通过网络搜索等途径,较容易的就获得较为直接的答案,所提交的回答相似度较高,新颖性远远不足;而问题太过宽泛,学生又觉得无从下手或解决时跑题偏题。
  (二)注重学生的过程性学习,加强过程性学习中的生生交流和师生交流
  学生在课外的学习过程需要教师进行指导,对于学生正确的探求方向和路径及时做出肯定,对于学生遇到的问题及时提供建议或帮助。 比如让学生谈品牌创意的问题时,有的组会选取一个品牌作为个案,做深入分析,有的组会选择同类型的系列品牌,并通过比较显示出不同品牌之间的异同,也有的 组会选取品牌名称和标志物的创新点来分析。 各个学习小组选择的角度和思路会各不相同,但只要属于品牌创意的范围教师都加以肯定。 结果往往是同一任务下的作品,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各式各样,学生们思维的活跃性经常会超出教师的意料,反过来也促进了教师思维的发散性。 同时加强学习活动的反思和学习成果的交流。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往往更重视对学习成果的汇报,而忽视对学习过程的反思评价。 成果的汇报固然重要,在信息数量、知识层面上会大大拓展学术视野,有的甚至超出教师的预想。 但是除了成果共享,还应注重分析各自学习过程中的思维路径,解决方法,由于各个小组对于具体问题的聚焦方式不同,思路、方法不同,相互评价对方的优劣,反思自己的不足,相互触发,可以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三)重视学生创新人格的培养
  创新思维的培养固然重要,但人格是一个学生能够真正成才的基础。 比如进行校园生活的原创作品制作时,大多数同学的作品内容是抒写青春热情、友情和梦想的,虽然也有迷茫和彷徨,但主要是积
极向上的精神。 然而有时候也会出现想要表现复杂的三角恋情甚至是自残复仇类内容的作品,如果一旦发现内容倾向上不健康的因素,教师就需要及时加以引导,甚至需要和生活辅导老师一起去关注这个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这时教师所要做的就不仅是教书,更是育人,始终把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人格和心理放在基础地位。 在健康人格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 一般认为具有创新人格的学生他的行为会具有好奇、思维灵活、独立行事、喜欢提问、善于探索等特征。 在创意学课程群的教学实践中教师更加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去探究问题的多面性, 以更开放的思维和视角去考察对象,以更灵活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总之,“创造性学习”教学模式的探索是希望通过教学内容和方式的不断改进和细化,让学生学会“创造性学习”,培养学生与众不同的敏锐目光,博约相济的求知艺术,准确捕捉有效信息,并通过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思维能力,来提高创新能力,成为创造性人才。
 
参考文献
[1] 林崇德. 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5-13.
 
孙敏明,汪广松     浙江万里学院


该论文为收费论文,请扫描二维码添加客服人员购买全文。
二维码

以上论文内容是由硕士论文网为您提供的关于《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创意课程‘创意学习’教学改革》的内容,如需查看更多硕士毕业论文范文,查找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研究生论文参考资料,欢迎访问硕士论文网专升本汉语言文学论文栏目。
Copyright © 2020 硕士论文网 版权所有 电话:18974909803 QQ:190433398
硕士论文网主要为广大毕业生提供硕士毕业论文、博士毕业论文、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分享硕士论文写作方法,如需硕士毕业论文指导,欢迎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