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绍MBA论文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一项统计学知识运用较多的工作,各种统计运算和推理,不外乎是分辨两种现象之间关联的出现是否属偶然事件,以及关联的强度。数据分析方法视操作论点和收集数据的不同而有不同选择。本文的内容可包括几方面的说明:数据处理和初步分析;分析方法以及选择该方法合理性的说明;统计检验;计算机程序及其他技术性信息。视分析方法不同写作时可有所侧重。
数据处理和初步分析是根据待论证的论点,将实验观察等原始数据或二次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并用相应文字或图表表达,供在定量分析中应用。分析方法介绍是这一节的重点内容。学位论文常用到多元回归和线性结构方程等统计分析方法,介绍这些方法的目的是要反映自己的研究的个性,不能照搬教科书上已有的内容。
如用多元回归方法,需要说明的内容有:自变量选择的根据和过程,是用的逐项加入法还是逐项减入法,或者是用因子分析法,以及这些方法运用的过程;每个(组)变量对因变量解释度的贡献大小;对各回归系数统计检验的方法;回归方程求解的计算机软件名称。
如用线性结构方程方法,需要说明的内容有:反映研究问题涉及的变量及变量结构的概念模型;包含各潜变量(名义变量)和显变量(操作变量)及相互关联的结构方程模型;问卷中,各问项一致性的检验方法;各路径系数和回归权重的统计检验方法;结构方程模型拟合度的判断方法。
各种复杂的统计学运算,都有相应的计算机软件。论文要说明使用的是何种软件,如果在求解方法等方面有改进之处,也应该写上,这虽不属于新论点范围,也算论证过程的贡献。
有的学位论文,在介绍多元回归时,将最小二乘法求回归系数的原理说一遍;使用因子分析方法时,将主成分分析的原理从头道来;采用结构方程模型,便叙述结构方程模型的来由和基本原理及建模方法,等等。这些内容属于书本上已有的知识,大可不必写在论文里面,否则反而冲淡了自已的研究内容,评阅专家看过这些内容,不会加分,反而可能减分。有个别论文只介绍分析方法,却不见后续内容,如用一节的篇幅来说明“囚徒困境”的原理,却没有针对本研究问题而构建的博弈模型,这就更不可取。
数据分析结果有可能支持也可能不支持原定的假设,不支持的结果同样有价值,起到证伪的作用。根据不支持的分析结果反过来修改原假设,也是常见的事。
这一节描述统计方法分析数据的结果,“结果”相应的英文字为“results” ,也可以是“findings”。“findings”意为“发现”,能更明确表达这节的作用,所述的结果一定是本研究有而前人没有说过的内容。通常是用表格或图形来显示数据结果,然后加以解释。
1.结果表述。
表格按行列显示数据,如用回归分析,一般包括描述统计数据,如均值均方差等,以及显著性检验如t, F值等。吴量福《公共组织与私营组织中信息系统的异同点》一文的数据分析结果见表11-1。表中共五列,第一列的自变量分两类:以实际统计数据为基础的硬指标,以及以问卷数据为基础的软指标。第二、三列分别表示公共组织和私营组织的各项自变量的平均值。第四列表示每个变量的自由度,即参与计算的样本总数减2。第五列表示显著性检验结果,由于是检验两组织之间各变量平均值之间的差异,采用t检验,单边检验。列出根据样本数据算出的甲种误差产生的概率p值,显著度a=0.05。
接着,根据图表列出的数据,说明这些结果对研究假设的支持情况。该论文有四个研究假设:①私营组织较公共组织更重视IT;②私营组织较公共组织投入IT更多;③私营组织的CEO较公共组织的CEO更重视IT培训;④私营组织较公共组织对IT培训投人更多。
表11-1的数据表明,假设②④成立,私营组织和公共组织的投入分别是$644 930和$182119,人均IT投人分别是$4 546和$676。私营组织和公共组织的IT培训投人分别是$17 436和$7 550,人均IT培训投入分别为$147和$37。这几项差异除一项外均通过 显著性检验(p<0.05)。同时,统计检验不支持假设①③,公共组织管理层对IT在决策过程中的重要性打分是3.88 ,略高于私营组织的3. 75(5级计分) ,公共组织CEO对IT培训的态度略低于私营组织,分别是6. 77和7. 00( 10级计分)。IT对终端用户培训重要性以及IT培训的重要性两变量的得分,情况类似。
而且这几项的显著性检验未获通过(p>0.05) ,可以判定假设①③未获支持。结果的表述中要用数据说话,切忌“大约”“大多数”“个别”“明显下降”等模糊字样。
2.结果解释
数据分析结果可能包括一些与预期不一致的问题,可以在这一节加以解释。
如“公共组织与私营组织的计算机技术”一文原有四个假设,预计IT和IT培训的投人,以及高层管理人员对IT和IT培训的重视程度方面,私营组织都领先于公共组织。分析结果,IT和IT培训投人的两个假设通过,而有关重视程度差异的两个假设却未通过,这就是说,两类组织的高层管理人员都同样重视IT和IT培训,但在实际行动上,公共组织却逊于私营组织。对于这种“言行不一”的现象,作者在文中提出了自己的解释。前述《勤劳而不富有》一文,论证了中国交易制度不完善、制度成本高的事实。然而,发展经济学有个观点,完善的交易制度是发展经济的重要条件,中国30多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却是在不发达的交易制度下实现的,现实与理论之间岂不有矛盾?作者对这个矛盾作出解释,认为勤劳与制度成本之间可相互替代( trade-off),勤劳弥补了制度成本的不足,因而维持了经济高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