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网是一家专业的硕士毕业论文网站,主要提供硕士论文指导、论文修改、论文查重、硕士论文范文参考资料、分享硕士毕业论文写作方法。
您当前所在位置:硕士论文网首页 > 学前教育 > 学前教育学位论文 > 多元文化视角下的学前教育课程研究

多元文化视角下的学前教育课程研究

来源:硕士论文网,发布时间:2021-11-21 16:50|论文栏目:学前教育学位论文|浏览次数:
论文价格:150元/篇,论文编号:20211121,论文字数:30056,论文语种:中文,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硕士论文网第2021-11-21期,本期硕士论文写作指导老师为大家分享一篇学前教育学位论文文章《多元文化视角下的学前教育课程研究》,供大家在写论文时进行参考。
摘 要:多元文化教育是众多国家关注和研究的新的教育理念,我国学前教育课程的理论与实践也日益受到这一趋势的“浸染”。以多元文化价值来审视我国学前教育课程,多种文化交织一起。传统教育必须直面多元文化价值的挑战,教育实践者必须面对的问题,就是如何恰如其分地在学前教育中处理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多元文化;学前教育课程;教育实践
 
 我国目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文化建设所面临困惑和问题,主要体现在多元文化的渗透和各种价值观的冲突。“历史上,一种新世界观的问世往往会引起课程观的更新,从而形成课程改革”[2]。在具体的学前教育实践中,文化的多元化,是一个非常明显的教育现象。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中国传统文化与五四以来的新文化,形成于上世纪的革命文化;成人文化与儿童文化;各个阶层的文化;不同类型的文化形态,互相交映。使得教育实践者在教学的实践活动中,必须正面多元文化价值的冲突,并且经过教育实践者的调适之后,再通过教学设计落实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如何恰当地处理在当下学前教育实践中的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或者说,如何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之,实现多元文化地有效交流和互融,是教育实践者必须面对和处理的现实问题。
多元文化视角下的学前教育课程研究
 

  一、多元文化视野下的学前教育课程理论建构

  多元文化教育,是学界新近提出的的教育思潮和教育理念,该理论面世之后,即吸引了各国教育工作者的普遍关注,并开展了一系列的学术研究。研究者因国家的不同,文化背景的差异,个人学养和学理构成的差别,使得对多元文化教育的研究呈现出众多不同的角度和研究方法,因此在理论探索和教育实践上的都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格局。美国最著名的多 元 文 化 教 育 专 家、民 族 学 专 家 James.A.Banks认为,“多元文化教育包括三个方面的事情:一种思想或概念,说明所有的学生,不管他们属于什么群体,都 应 该 在 学 校 里 体 验 到 教 育 平 等 的 思 想。一场教育改革运动,它规划并引起学校的改革,以保证少数民族学生获得成功的平等机会。”此外,他还对多元文化课程的目标系统、课程模式进行了详尽的阐释,James.A.Banks认为:多元文化课程的目标包括:(1)教学内容;(2)多元文化理解;(3)知识结构的差异;(4)消除偏见与歧视;(5)教学方法与教学评价多元化;(6)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及教育机会均等多个方面和不同层级的内容[3]。英国的多元文化教育专家 JamesLynch 与James.A.Banks的 观 点 不 太 一 致,他 主 要 从 分 析英国的多元文化的社会文化背景入手,从而对多元文化课程的理论框架,发展资源,目标与行动等问题做了系统地、深入地探讨。不仅 如 此,JamesLynch还在多元文化课程的目标、内容的选择、多元文化课程的程序原则等问题上,均提出了独到的新解,对多元文 化 课 程 理 论 的 进 一 步 发 展 作 出 了 积 极 的 贡献。德国柏林高等教育法研究学院教授托比亚斯·吕尔克尔在其《多元文化教育:课程及其改革战略》中,详细地 阐 述 了 他 对 多 元 文 化 课 程 改 革 的 设 想。与其他研究者最大的不同,就是他开始从学生的角度,强调学生的主体经验,重视对异己文化的系统了解和掌握,并且以儿童的发展为中心,力图平衡三者之间的复杂关系。在课程的组织原则上,也充分遵循了儿童的心理发展阶段性特点[5]。文化问题专家S·尼托认为多元文化教育就是“在制定教育政策、规划教育内容、培训各种教师、建构教育体系时,应首先考虑文化的差异,进而通过保证每个学生,不论他们在肤色、眼眶形状、种族出身、性别、年龄、宗教信仰、政治、阶级、语言及其他方面有什么差别,都拥有获得智力、社会、心理发展的一切必须 的 机 会。”应该是多元文化教育的主要特征[6]。综上所述,可知,我们可以把各学科领域和各国对多元文化 教 育 的 研 究,进行简单地归纳和总结。多元文化教育的内涵及其基本特征就是:多元文化教育是“教育”属概念的一个种概念,是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它不仅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还包括观念、思想等意识层面;同时,也包括过程、结果等行动的层面;多元文化教育认为人类各种文化都应得到应有的尊重;人类的各种文化在传承与演变中的过程中,充分享受应有的自由和平等;文化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同时文化也并非一成不变。多元文化教育的原旨在于追求教育平等和教育自由;重点是文化的认同、学习、尊重和发展;目标是提升文化差异群体的学习水平和学习成就;同时,多元文化教育也是对一元文化教育的突破和创新新,是文化教育在当今世界文化格局中的自主和自觉的选择,也是文化教育发展的必然,代表人类文化教育和谐发展的基本趋势。

  二、多元文化价值取向审视下的学前教育课程

  (一)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20世纪80年 代 以 来,我国经历了一场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的学前教育改革运动。广大研究者大力介绍和引进国外各种课程理论及课程模式,如皮亚杰的建构理论、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瑞吉欧的方案课程、美国的生成课程、蒙台梭利教学法、凯米的高瞻远瞩课程等,这些课程理论和模式开阔了我国幼儿教育工作者的视野,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的幼儿教育理论,不断推动着我国幼儿教育实践的繁荣,为我国幼儿教育改革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伴随着这些先进课程理论和模式的引入,我国的幼儿教育在理论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过去的“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学为中心”逐渐向“以经验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的儿童教育观转变;教学目标从过去过于偏重传授知识、技能逐渐向培养儿童认知、情感、态度等完整人格的方向转变;教学内容从过去单纯强调传授预定的知识,逐渐转向预设和生成相融合的知识经验;教学形式从过去单一的集体教学逐渐向个别教学、小组教学和集体教学转变;摒弃传统的、以讲授和练习为主的教学行为,转向以活动为基础的教学形式……放眼望去,我们似乎正从传统教育大步迈向国际化的、现代化的学前教育。在实践界,各个幼儿园在园本课程的开发和幼儿园生成课程上,都付出了很多的劳动、但是,在实际的教育课程的内容选择和教育实施上并非如此。我们积极提倡整合课程,但很多幼儿园实施的整合中的分科教学,只是在课程设计中将有一定关联的课程安排到了一起,在具体教学活动中并未真正实现其整合目的;我们提倡生成课程,提倡课程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和经验,但依然是教师在备课和教育教学实践之中,仅仅着力于尝试新的课程和技能的组合方式,所依据的仍然是常规的几种教参,所针对的仍旧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严格控制着活动的步骤与进程,有意无意地将生成活动扼杀在萌芽状态。因此,在我国的学前教育从模仿日本到学习苏联,再到取鉴美国;从引入蒙台梭利到学习瑞吉欧;从摄取“生成课程”的营养到渗入“多元智能”的观点的过程中,学前教育课程陷入了难以调和的尴尬境地。在西方文化的环境中,非常普通的教育做法,在中国的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却是出现种种不适症,甚至是四处碰壁。其原因在于我们的学前教育界,特别是一线的幼儿园教育工作者,对新的教育理念消化不够,对新的思维和方法缺乏应有的历练。要么会说不会做,要么相反。这种情况导致教育原创的动力和活力退化,甚至是逐步丧失。模仿复制其他文化中的学前教育形式,而忽略中国文化本身的基本教育现状,这是学前教育界较为普遍的事实。对复制模仿的兴趣远远大于发掘、创新自身文化系统。如此一来,在自由和规矩之间、在预设和生成之间、在知识传授与游戏活动之间,在集体教学与小组个性化教学之间……家长的质问和抵触、教师的辛酸和疲惫、孩子的无所适从,使得学前教育陷入尴尬境地。
  (二)民族文化的共生与共长
  在课程内容的取舍上,文化传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选择性。审视我国的幼儿园课程,以重庆出版社出版的重庆本土教材《幼儿活动发展课程》为例,在艺术、语言等领域都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如传统节日、传统 文 学 作 品、传 统 活 动、传统艺术作品等。但仔细分析却会发现,在这些传统的民族文化中体现地绝大多数是汉族文化,如传统节日中,很多关于春节的活动,在传统文化作品中,也大都是汉族的传统儿歌、民间 故 事 等,而关于少数民族所特有的节日、故事、传说、生活习俗、艺术作品却很少涉及。目前,我国的学前教育课程系统之中,以汉文化为主,优秀的少数民族文化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在重庆本土教材中,关于少数民族文化仅反映在艺术领域的一些舞蹈和歌曲当中,其它内容并没有得到反映。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地形构成复杂,孕育了56个民族,各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灿烂的文化,在各民族的文化系统中蕴含着生动的、丰富的、独特的教育资源。学前教育的课程内容的选择和课程的设计,既要突出主流文化的传统和精华,同时,积极关注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以及其它国家、民族的文化精华,唯有如此,学前教育的内容才具有文化多元化的特点。因此,可以在语言教学实践活动中,增加少数民族的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以及少数民族风土人情,生存环境等;我们可以在音乐教学实践活动中,增加少数民族歌舞,展示少数民族的服饰;我们还可以在体育教学实践中,结合各民族富有特点的体育健身项目。将各民族文化科学、合理、系统、持续地融入到整个学前教育实践活动中,使幼儿充分认识到多元文化的丰富、生动,逐渐学会理解和尊重文化差异和文化多远,这也时社会民族和教育平等的直接反映。
  (三)成人文化与儿童文化的相互权衡
  在目前的 幼 儿 园 中,几 乎 再 也 听 不 到“成 人 中心”、“教材中心”等传统的教育观念,取而代之的是“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等现代教育观念。我们的教学目标更多是“让幼儿体验活动的乐趣,愿意大胆表现自我,对自己有自信,勇于探索,有创造力等”更多关于情感、态度、能力等方面的目标。但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可以看到传统的知识取向对幼儿教育的深刻烙印,教师更多以成人社会的标准来审视幼儿的个性发展。在教育实践的情景之中,教师可以充分借助规则、评价、奖励、惩罚、话语、纪律、口令等来实现对幼儿的引导。通过儿童的行为、活动内容、活动方式、以及认识和利用时间、环境等来完成教学目的。如在一次绘画活动中,一中班儿童的自画像被老师认定为“太丑”而未被选入展出,因为他的自画像中,左右臂极不协调,右手太长,占据了画纸的大半部分,且右手臂上还有一个很大的黑点。该儿童很失望地回到座位。见此情境,做为见习老师的我,在与该儿童的交谈中才得知:原来他昨天在右手臂上打了预防针……他对右手臂夸张的绘画,源于他经历了打针的疼痛,以及对疼痛的难忘记忆。如果知道了这个儿童的绘画背景之后,他的画不仅可以被我们理解,而且还会表扬他生动地表现了自己的内心。但教师未能发现这些,因此也没有给予儿童自由表达的机会和权力,而是替之以成人的标准来进行评判。儿童连基本的“说”的权力都没有,更谈不上有“说什么”的权力,更不用说“怎么说”的艺术了。儿童往往会因此失去自己的声音,失去自己的本来面目,失去多元的生命存在性。

  三、树立学前教育课程的多元文化观

  多元文化 是 一 种 概 念,也 是 一 种 基 于 平 等、自信、正义、尊严的理念和实践主张。不同的文化即使在价值观、信念、思维方式上均有巨大的差异,但这并不能说明,这种文化不具有价值。我们要充分肯定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而并非一律接受文化的标准性和统一性。我们应该致力于认识自己的文化根基,大力培养多元文化的意识,发展幼儿对异质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并不断地提高文化鉴别能力。同时,还要在多元文化教育的基础之上,发展批判性思维,在培植民族文化尊严的同时对本国文化进行反思。唯有如此,我们的文化才具有“日日新”的维新品质。多元文化教育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它不仅符合当下的时代特征和世界教育的现状,同时,与中国传统的“和而不同”的哲学思想是高度吻合的。求同存异,对异质的了解和接纳,是中国文化数千年发展的基本模式。多元文化教育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是全球化与民族化的统一[7]。目前的学前教育课程,面对多元文化的冲突、融合、开放与价值选择,缺乏一种主动应对多元文化的观念,缺乏对本土文化、民族文化的开发,也缺乏对多远世界文化的科学的选择与谨严的判断。在多元文化视野观照下,构建多元化的学前教育课程不失为一种合宜的价值选择。在多元文化观的引导下,追求“和而不同”的学前教育课程,实现学前课程在异质文化(中国各民族和不同国家)间的对话与互动,消除歧视和偏见,建立多元平等、整合创生的学前课程体系,是我们的发展方向和必然选择。因为,作为一种文化的象征的课程,课程的发展应该体现多元文化的交融和互用,而不是互相排 斥 和 抵 触。我们应该实现我国各民族之间、成人与儿 童 之 间、城市与农村之间的沟通和互助。对于国际之间,加强理解和交流,批判地吸取和主动借鉴,促进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本民族文化与世界多元文化之间的相互尊重和支持,使人们能从其他文化的视角,考察和审视自己的文化,能在异中求同,看到各种文化间的独特性和价值,从而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文化,促进文化间的合作与发展。以多元文化教育的理念来指导和实施幼儿园教育,教育工作者需要具备如下的基本素质:(一)要了解由文化背景的不同导致的个体差异,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学会观察;(2)要善于充分利用文化差异作为教育教学资源,对幼儿都要进行文化根基教育,对优势文化中的幼儿,要强调尊重教育;对弱势文化中的幼儿,宜凸显自强教育;对劣势文化中的幼儿,宜推行补偿性教育[8]。学前教育课程在接纳多元文化的同时,应对学前教育课程的价值取向和文化适宜问题重新审视。当前的学前教育课程改革,强调与国际接轨,它针对的仅仅是大城市的学前教育实际,而广大农村地区却被有意或无意地边缘化了。但农村的幼儿教育是中国学前教育的绝大多数,是绝对不容忽视的主体。因为各种现实条件的欠缺,专家引领、园本培训等课改推进策略在广大农村、边远地区基本上无法实现,导致农村和城市之间的教育不均衡愈演愈烈,这明显违背了学前教育课程改革的初衷和愿景。因此,我们的学前教育不仅要致力于处理好城市的课程发展性,同时不能忽略广大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学前教育课程的适应性,加强城市与农村学前教育的帮扶,带动弱势地区的教育发展,真正建立起生态化的多元文化课程。
 

参考文献:

[1]裴娣娜.多元文化与基础教育课程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2(4):6-8.
[2]谭辉旭.关于课程哲学基础的思考 [J].教育研究,2006(3):66-68.
[3]吴兵.文 化 的 理 解 与 融 合:多元文化课程发展的探讨[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1.
[4]詹姆斯·林奇.多元文化课程 [M].黄政杰,译.台北:师大书苑发行,1994.
[5]〔德〕托比亚斯·吕尔 克 尔.多 元 文 化 教 育:课 程 及 其 改革战略 [J].教育展望(中文版),1993(1)
 
徐 晓 燕       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学前教育系
 

该论文为收费论文,请扫描二维码添加客服人员购买全文。
二维码

以上论文内容是由硕士论文网为您提供的关于《多元文化视角下的学前教育课程研究》的内容,如需查看更多硕士毕业论文范文,查找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研究生论文参考资料,欢迎访问硕士论文网学前教育学位论文栏目。
Copyright © 2020 硕士论文网 版权所有 电话:18974909803 QQ:190433398
硕士论文网主要为广大毕业生提供硕士毕业论文、博士毕业论文、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分享硕士论文写作方法,如需硕士毕业论文指导,欢迎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