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网第2022-04-19期,本期硕士论文写作指导老师为大家分享一篇
学前教育电大论文文章《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教学管理探讨》,供大家在写论文时进行参考。
论文摘要:音乐课是学前教育专业非常重要的课程,随着学前教育专业的学历不断地提升,各校都在不断地扩招,原有的课程设置,教育资源配备等肯定是不能符合发展的需要,所以在音乐课的教学中呈现出好多的问题,音乐课的改革势在必行,文章针对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针对问题提出的整改方案进行阐述。
关键词:学前教育论文;问题;课时形式;改进措施
学前教育的音乐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基础学科,它对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与技能,以及在日后工作中对幼儿的智力开发、陶冶性情、确立审美和创新思维等方面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随着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社会幼教需求量的增大,师范教育类改革也不断地创新,好多院校纷纷增设幼教专业,也有的从以前的三年制中专转型升格为五年制大专,日趋高教化的学前教育专业的成立,又没有与之相配套的教学纲要和教管体系,各个院校在教学实践中几经探索与完善,依然存在诸多不足,不利于优质幼师队伍的培养。笔者作为一名音乐老师,以×××师范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为例,仅从音乐学科的这一视角进行观察,指出了音乐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及针对这些不足提出了几项整改方案,供读者参考。
一、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全民学历的提升,社会对幼儿教师的学历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但是幼儿教师综合素质并未达到预期的教育成效,探究其溯源,生源的扩招、师生配比不协调、教学管理等方面都存在着阻碍因素。为了更好地优化教学,现将教学中存在的几点问题总结如下:
(一)课时分配不合理
音乐课在学前教育专业中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包括《声乐》《器乐》(一般特指钢琴)、《即兴儿歌弹唱》《乐理》《视唱》等,这些学科是环环相扣、紧密交织的。有些科目存在的重要性,就如同人类对于空气的依赖重要性一样。虽然看不到,但是每个音符都渗透其灵魂。《乐理》《视唱》就是属于这类科目,《乐理》《视唱》是两门紧密联系的基础学科,所以有的版本把两门合二为一又名《乐理视唱》。一个从事音乐工作的人,从音乐的启蒙直至音乐的截至,无时无刻不贯穿着这两门功课的进行。以我校五年学制的学前教育专业为例,《乐理》《视唱》这两门功课合在一起上课每周只有一节课,即《乐理》《视唱》每周分别只有半节课,共安排了约三十节课时结业这两门功课,即这两门功课分别只上十五节就修完了。《乐理》《视唱》主要教学内容主要有:音符的名称、唱名、音名、调式、调性、音程、和弦、节奏、音值、音准等极为重要的知识点,它是建立起音乐思维模式的必备科目。我校的《器乐》《声乐》课分别达五百五十节左右。无论什么学科取得的成绩都是以时间的付出为前提做保证的。试想一下,如果不把《乐理》《视唱》学好,那么《器乐》课、《声乐》课岂不是成乱弹乱唱了吗?显然我校这样的课时分配,极不合理。
(二)上课的形式过于传统
音乐课有它自身独特的学科特色,兼有理论和技能相结合的学科特点。学校安排课务的时候绝不能像文化课一样采用“整班卡”的传统授课模式。
(三)《器乐》课课距过密
《 论 语 》 里 有 两 句 非 常 经 典 的 句 子 , “ 学 而 时 习之”“温故而知新”,道出了课后巩固复习对于学习的重要性,但凡一门学科一定要遵循固有的教学规律。我校的《器乐》课即《钢琴》课每周安排达四节之多。对于源源不断地教授新的曲子,学生根本没有时间练琴,无法完成新内容,久而久之,所学的知识得不到及时地巩固复习,越积越多,教师和学生之间很难达到教学上的默契与知识上的共鸣,厌学和厌教的对立情绪严重,这样必然挫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师的教学热情,使教学成效大打折扣,这样的结果显然是违背初衷的。
(四)《声乐》开课过早、课距过疏、学程过长。
1.《声乐》课安排过早 ,《声乐》课就是通过反复训练气息、共鸣腔体等获得科学的发声方法,用于歌曲的演唱,使得歌曲更加委婉动听的一门学科。我校招收进来的生源都是初中毕业生,有的同学还处在稚嫩的变声期,很容易唱坏嗓子。况且,一年级零基础的学生连谱都还不认识,课后根本无法独立完成歌曲的旋律,一堂课上下来连歌曲的基本旋律都还没学会,怎么可能学会运用一套科学的方法对歌曲进行高层次的处理呢?这样忽略基础、急于见成效的培养方式其实是一种很功利的拔苗助长行为。2.课距过疏,每周只有一节课,大家都知道一个道理“趁热打铁”,刚刚训练找到一点歌唱的状态,就结束此节课,必须等到下一周再接着上余下来的教学内容,大家都知道“感觉”是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这不是靠公式推理得出来的,等到下一周这种歌唱感觉可能会消失地无影无踪,这岂不是在扼杀歌唱的激情吗?3.学程过长,他们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是未来的幼儿教师,不是音乐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的专业课还有好多。《声乐》课学程安排竟然长达四年之久,显然是不合理的 。
(五)考核流于形式
尽管学校相关部门也建立了考核制度,但对考核结果对应的奖惩力度执行不到位,导致学生无视考核结果。
(六)生源质量薄弱
现在由于高中都在逐年扩招,上这种高职类院校的学生基本上是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所以学生在学习能力以及学习习惯上较同龄人还是相对较为薄弱的。
二、教学质量的改进措施
为了更好地提高音乐课的上课效率,共创师生愉悦的教学环境,使教学资源不浪费,学生真正学到有用的知识,提高教学质量,基于以上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五点改进思路。
(一)在课时的分配上,管理层应听从基层任课老师的意见
从实际出发,以专业目标为引领,不能用音乐专业的要求用于幼教专业的教学实践。《乐理》《视唱》这类基础性的隐性学科,虽然不具备表现性,但是它的重要性是任何一门音乐专业课无法比拟的,它是动态音乐静态存在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传递音乐过程中记录的一系列的符号。本固才能枝荣,根深才能叶茂,不把这两门课程学好,连最基本的识谱都成问题,更谈不上通过声乐和器乐去表现音乐了,音乐的其他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会重重受阻的。《乐理》《视唱》这类课程课时不但不能缩减,反而要增加。《声乐》《器乐》的课时一定要缩减,学前教育专业不是培养声乐演唱和器乐演奏人才的专业,而是培养在音乐方面,能够胜任儿歌弹唱、建立正确的音乐审美就足够了幼教专业。我们幼教专业不要去参加音乐学科声乐或器乐比赛。有的领导为了获得比赛好名次,通过大量加课,实则只有个别同学获益,这种高耗低效的现象要坚决杜绝,学前教育专业还有好多的技能课和保育等理论课需要学习,这种杀鸡取卵的行为破坏了学前教育专业整体的知识结构,不利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多种授课方式并存
大课、小组课、小课并存的授课方式。突破以往传统的“一刀切”的授课模式,灵活运用多种授课方式。合理地优化有效的教师资源,例如:《乐理》《视唱》课可以几个班可以合起来上大课。《声乐》《器乐》分几个小组交叉且同时进行上小组交替课,例如:把一个班分为A、B、C、D四个小组,声乐老师按照A→B→C→D的顺序进行上课,器乐老师同时按照B→C→D→A的顺序进行上课,还可以和舞蹈、体育等课程交叉上课,舞蹈课按照顺序C→D→A→B的顺序来上课,体育课按照D→A→B→C的顺序来上课,这样学生既能可以清楚地看到老师示范,又可以纠正学生技能上的不足,还能排查出滥竽充数的学生。还有一种叫小课,就是如果个别有天赋,想在某个特长方面突出发展的同学,教师可以采用收费制利用业余时间一对一“小课”制对其进行单独辅导。如采用这样多种并存的授课形式,学习自然会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切不可通过增加学程和学时的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否则结果只能会导致教和学双方都产生懈怠、麻木和抱怨。
(三)领导要加强相关部门的协调和管理
课后练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备环节,尤其技能类的课。领导要充分协调、调度好琴房的管理部门,对学生的业余时间段进行合理的分配,避免出现琴房集体闲置或集体哄抢的现象,能够保证学生有充分的练琴时间。练琴时间段安排好课表,由专门老师负责全程监督和管理。
(四)严格考核制度
组织专业老师,要定期对学生进行考核,制定考核等级,等级要对应相应的奖惩,奖惩要严格执行,保证做到公平、公正,最后折算总成绩,此成绩与学生能否毕业紧密联系。
(五)提高生源的质量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幼儿时期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非常关键,关键的时期配以优质的师资教育对孩子人生的发展会起到很大的奠基作用。强烈建议教育招生部门能够缩减招生人数,提高招生门槛,招收优秀学生。
三、结语
以上是本人在我校升格之后的音乐教学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对发现的问题进行阐述、归纳与总结,提出整改方案,合理地优化课程结构,这样定能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定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幼儿老师。
本篇论文参考文献:
[1]徐文娟.浅谈学前教育音乐课程的设置.科学资讯,2009(12).
[2]刘蕊.学生角度初探高校公选课的问题与改革—以贵州师范学院《简谱视唱》课程为例.教育教学论坛,2020(07).
该论文为收费论文,请扫描二维码添加客服人员购买全文。
以上论文内容是由
硕士论文网为您提供的关于《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教学管理探讨》的内容,如需查看更多硕士毕业论文范文,查找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研究生论文参考资料,欢迎访问硕士论文网学前教育电大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