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网第2020-12-07期,本期硕士论文写作指导老师为大家分享一篇
新闻论文文章《新闻框架视角下的张家口“ 11.28”爆炸事件报道研究》,供大家在写论文时进行参考。
本篇论文是一篇新闻硕士论文范文,新闻框架在 4 家媒体建构和形成张家口“11.28”爆燃事件报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新闻报道的具体表现形式取决于新闻框架,不同的新闻框架取决于形成原因和机制。著名学者 Semetko 与 Valkenburg 对最常见的新闻框架进行总结,主要包括:冲突框架、人情味框架、经济后果框架、道德框架和责任归因框架。
绪 论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伴随着工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世界范围内安全生产事故频发,安全生产问题成为影响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瓶颈之一,应急管理能力提升和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灾害事故多发频发是我国基本国情之一,我国处于工业化迅速发展的进程中,安全生产形势虽然总体上持续稳定好转,尤其是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中成立了应急管理部门,对安全生产管理职责进行了重新梳理,事故数量呈现下降趋势,安全风险处于可控范围。但是,安全生产还处在脆弱期、爬坡期和过坎期,事故处于易发多发阶段,存在安全理念未树立、安全基础不牢固、企业主体责任未落实、政府监管不到位、工作人员素质低等问题。我国作为世界第一化工大国,化工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化工行业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特殊时期,化工原料属于易燃易爆物质,危化品泄漏、火灾、爆炸等较大事故时有发生,运输和使用环节事故有上升趋势。近年来,化工安全事故频发,盐城响水“3•21”爆炸事故等事件人员伤亡惨重,经济损失严重,造成的社会影响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对于政府部门而言,灾难性事故的发生暴露出政府管理的种种漏洞和技术上的缺陷,不利于政府形象的树立和与公众良好关系的塑造,政府部门希望减小负面影响的程度和范围。对社会而言,灾难性事故因为具有复杂多变、综合性强等特点,容易造成社会恐慌,不利于社会稳定和发展,事故发生过多、频次过快均对社会是一种伤害,有些严重的事故还会造成社会心理创伤和留下众多遗留问题。对公众而言,灾难性报道威胁到附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会引起公众的关注和讨论,针对事故发生后社会各方的表现和暴露的弊病,形成一定舆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事故的救援和处理。突发性新闻具有不可预测性,往往带来的影响比较大,新闻报道的难度也比较高。因为灾难新闻具有突发性、负面性等特点,给社会带来的影响是复杂多变的,因而具有较高的新闻价值。我国媒体报道灾难新闻经历了一个逐步多元化、多角度的过程。第一个阶段建国初期,我国灾难新闻报道大多报喜不报忧,以正面宣传为主,树立正面宣传典型,政治色彩浓厚,相关报道受到严格控制,引领中国人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热情。第二个阶段改革开放之后,受到改革开放和中宣部宣传指导方针的影响,灾难新闻报道在一定程度上开始开放发展、反映客观事实。第三个阶段非典过后,灾难新闻报道在客观报道的基础上增加了理性人文关怀,吸取非典新闻报道迟报、主观性强等教训,媒体报道的时效性和客观性不断增强。第四个阶段 2008 年至今,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深刻地改变着媒体报道的技术和方式,多角度、立体化、多层次的灾难新闻报道方式成为主流,灾难新闻报道的内容更加丰富。媒体报道框架是客观存在的,不同媒体的报道框架有所不同,灾难新闻报道也同样如此。由于灾难新闻报道的负面新闻属性,例如传统媒体、党媒和当地媒体会有意削弱其负面影响,对暴露出的问题加以掩盖,大力宣传政府所作努力,积极引导社会舆论,安抚民众情绪,以期维护社会稳定;一些市场化、省外和新媒体则深入剖析事故发生背后原因,客观反映存在漏洞,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刻反省,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加强应急处置能力建设,改进媒体宣传报道形式。
二、研究样本
张家口“11.28”爆燃事件是近年来发生在我国的一起严重的化工运输领域安全生产事故,导致大量人员伤亡,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之所以将该事件作为研究样本,是由于其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和研究价值,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考虑。其一,从化工安全事故的影响力和伤亡人数来看,张家口“11.28”爆燃事件是近年来中央企业发生在化工生产企业伤亡最严重的事故,也是自 2012 年河北克尔化工有限公司“2·28”重大爆炸事故(造成 29 人死亡)后,全国死亡人数最多的化工事故,影响十分恶劣。从事故的严重程度、恶劣影响、死亡人数等方面看,具有近年来化工安全事故所具有的共性特征。同时,该起事件是化工运输领域安全生产事故,不同于一般性的生产领域事故。安全事故发生后,应急管理部将其作为化工安全领域警示教育的典型案例,其二,从新闻媒体报道来看,该起事件引起媒体和民众的广泛关注,从官方媒体到商业媒体,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从中央媒体到地方媒体进行了大篇幅、多数量、广视角、多形式的报道,报道数量可观,事件跨度较长,报道视角宽广,形式丰富多样。因其在化工安全事故中具有典型性,故其新闻报道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灾难新闻的报道特点。媒体的报道内容成为受众了解事件最新情况的窗口,由于媒体的所在区域、定位、职能、市场化程度、技术发展等方面具有差异化特点,因此不同媒体在报道中展现出多种报道模式、态度反应和内容表现。其三,从报道事件性质来看,张家口“11.28”爆燃事件的报道在灾难新闻报道中具有一定典型性,而灾难新闻从报道倾向看是负面新闻,运用新闻框架理论对负面新闻报道进行深入剖析,能够充分体现因新闻框架理论的客观存在而导致不同媒体报道内容不同的影响机制。此次事件反映出政府、企业在管理上的一些漏洞,媒体是侧重于客观报道事实,还是侧重于深入反思推动进步是由媒体报道方针决定的。
第一章 报道内容统计分析
一、报道数量及篇幅分析
经统计,《河北日报》等 4 家媒体在 2018 年 11 月 28 日至 2019 年 1 月 22 日期间,关于张家口“11.28”爆燃事件报道数量和篇幅情况,如下图所示:
从新闻报道数量上看,《澎湃新闻》为 25 篇,《河北日报》为 17 篇,《新京报》为 15 篇,《燕赵都市报》为 12 篇。总体上,4 家媒体报道数量旗鼓相当,彼此之间差别不大,没有出现较为悬殊的情况。《澎湃新闻》报道数量较多,占比 36.2%,《燕赵都市报》报道数量最少,占比 17.4%,报道数量最多与最少的媒体大约差两倍。按照中国新闻奖评选办法,消息一般不超过 1000 字,评论类作品不超过 2000 字;通讯与深度报道类作品不超过 4000 字。结合张家口“11.28”爆燃事件新闻报道实际特点,确定短消息和图片新闻不超过 500 字、长消息 500—1000 字、新闻评论和部分通讯、特写、深度报道 1000—2000 字,调查报告和其他通讯、特写、深度报道 2000 字以上的标准。从新闻报道篇幅上看,4 家媒体篇幅在 500 字以下的分别为 2 篇、3 篇、2 篇、5篇;500—1000 字的分别为 10 篇、7 篇、2 篇、5 篇;1000—2000 字的分别为 3 篇、1篇、6 篇、3 篇,2000 字以上的分别为 2 篇、1 篇、6 篇、8 篇。横向上看,500 至 1000字最多为 25 篇,占比 37.3%,其余篇幅数较少。纵向上看,《河北日报》和《燕赵都市报》中小篇幅报道多,分别占到各自比例的 70.6%和 83.3%。《新京报》和中长篇幅报道多,分别占到各自比例的 80%和 47.8%。《澎湃新闻》各类篇幅分布比较均衡,兼顾大中小篇幅报道篇幅。
二、报道时间分析
报道时间为两个维度进行分析,其一是 4 家媒体新闻报道的时间,其二是新闻报道内容所发生的时间。从报道时间看,总体上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11月28日至30日报道数量占比47.8%,将近占一半比例,12 月 1 日及以后每日报道数量较为少且分散。分别从 4 家媒体看,《河北日报》》报道主要集中于 12 月 5 日前,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化呈现断崖式下降,事件发生后紧急处置和善后处理报道数量多,后续跟踪报道数量少。《燕赵都市报》和《新京报》报道则更加集中于事件紧急处置,善后处理和专项整治阶段的报道数量则较少。《澎湃新闻》总体上报道时间较为均衡,兼顾各个阶段、各类主题的新闻报道,其中事件紧急处置报道仍然占据较为主导位置。从中分析可以发现,总体上事故发生后新闻报道集中,后续报道力量略显欠缺,经历了事件得到妥善处理后的一个较为平稳的时期后,随着调查报告的发布,最后进入一个报道高峰期。分别看,《河北日报》和《燕赵都市报》省内关注力度大,在紧急处置期和善后管理期的报道数量最多,而这一阶段大多为报道一些省内的情况;《新京报》中事故发生后的报道力度最大,11 月 28 日的报道数量为 7 篇;《澎湃新闻》12 月 4 日之后的后续报道以及跨度时间长的报道数量最多,此两项数据均为 4 家媒体之首。
第二章 新闻框架理论视角下灾难性报道特征分析
第一节 《河北日报》和《燕赵都市报》报道框架特征
第二节 《新京报》和《澎湃新闻》报道框架特征
第三章 不同框架产生原因
第一节 新闻媒体定位不同,发展策略多元化
第二节 利益追逐取向不同,内容生产角度不一
第三节 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传播力影响力高低不平
第四节 互动性强弱不同,受众反作用于内容生产
第五节 记者综合素养对报道内容产生直接影响
第六节 媒体报道存在地域差异,监督功能发挥不同
结 语
框架是人们用来认识和阐释外在世界的基本认知结构,新闻框架也是如此,新闻媒体因为特定的角色定位和受众定位,承担特定媒介职能,有独特的编辑立场和方针,因而形成了一整套隐在的报道框架,这样的框架影响着记者编辑在面对新闻事件时的基本态度和报道特征,决定着报道角度的选择、语言倾向和内容呈现。省内外媒体新闻框架是由媒体的性质、功能定位、区域差异等决定的,各有优劣,相互补充以期达到最优。省内媒体和省外媒体报道具有一定共同点,均在第一时间对事件进行报道,关注内容均比较广泛,涉及事故原因、调查报告等关键性问题均给予较高关注度,报道的形式、体裁较为丰富。省内媒体采取的是传统党报模式的报道框架,一方面,具有一般党报灾难性报道的基本特点和报道模式,重点以报道政务活动为主,传达正面积极信息,以达到满足公众知情权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另一方面,利用党报姓党和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对事故发生原因进行追踪报道,直至最后通过官方发布权威报告,将事故调查结果公之于众。省外媒体采取的是市场化技术化媒体的报道框架,为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推出可视化高、表现形式丰富多样的新闻产品,在内容深度性、扩展性上下功夫,提高新闻报道的阅读量和关注度。在内容特性表现方面,深度报道多,尤其是对各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对立与博弈进行解剖式报道,向受众展现安全生产事故背后的故事,进而更加深入了解事故发生背景。结合省内外媒体报道各自的先进经验,对灾难性报道提出以下建议:坚持内容为王,将高质量内容作为根本性建设,首先要保证内容的时效性、深度性和思想性,加强新闻策划,提高系列报道和专题性报道比重,以优质内容为做好灾难性报道提供坚实基础;充分发挥新闻舆论引导和监督功能,更好起到发布信息、传递信心、引导舆论和监督建设等作用;丰富报道的模式、体裁、形式,提倡更多运用新闻评论、深度报道等新闻体裁和动画、VR 等表现形式,让灾难性报道的内容有更多的承载载体,也间接促进报道内容的多元化、多视角;加强融媒体中心建设,善于运用多媒体等技术手段表现内容,让内容更加可视化、形象化、丰富化;实施多平台发布信息战略,深入研究不同平台的特征和受众群体,进行精准化、高效率分发内容;更加注重人性化和人情味,对与灾难密切相关的群众要不惜笔墨,深入报道灾难对他们工作生活的改变,通过大量的细节描述展现一个完整的灾难画像;提高记者的专业素养和知识水平,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班、开展学术交流论坛,不断强化记者的专业能力和人文情怀建设;深入剖析事故发生背后各利益主体之间的诉求与博弈,向受众展示立体、多元、丰富的背景知识,以此深入探究事故发生的原因,为避免事故重复发生提供支持;推动正面、中立和负面报道的平衡,将正面宣传、客观报道和舆论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可进可退、可守可攻,努力达到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和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统一。
该论文为收费论文,请扫描二维码添加客服人员购买全文。
以上论文内容是由
硕士论文网为您提供的关于《新闻框架视角下的张家口“ 11.28”爆炸事件报道研究》的内容,如需查看更多硕士毕业论文范文,查找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研究生论文参考资料,欢迎访问硕士论文网新闻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