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网第2021-03-21期,本期硕士论文写作指导老师为大家分享一篇
小学体育论文文章《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策略分析》,供大家在写论文时进行参考。
摘要:文章首先对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进行了概述,然后分析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优势,最后提出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策略,包括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体育品格;精心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重视健康知识教学,培养学生的健康行为。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合作意识
小学体育是一门重要的课程,不仅关系着学生自身的健康和个性发展,还关系着国家的人才培养质量。所以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我们应当采用恰当有效的策略实施教学,并不断地反思教学,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地优化和改进体育教学策略。同时,我们还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让学生在掌握运动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爱上体育,形成良好的体育精神品质,成为一名拥有健康体魄和体育素养的人。
一、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概述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具体化,是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最关键、最必要的素养[1]。它以学生知识能力为基础,整合了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目标,是学生形成个人终身运动能力和健康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根据小学体育大纲和课程标准可知,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体育品格、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三个方面。体育品格指的是在体育活动或比赛过程中遵守规则、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等精神品质;运动能力指的是走、跑、跳、投等基本运动能力,以及掌握从事田径、篮球、足球等体育项目的基本技能等;健康行为指的是为增强体质、维护身心健康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如良好的运动习惯、平衡的营养等。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优势
目前,我国教育正处于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阶段,尤为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各个学科必须承担起这一重任。因此,小学体育教学活动要以核心素养为引导,把核心素养作为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出发点、落脚点,这样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品格、运动能力和健康行为的习惯。从整体上看,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备以下优势。第一,有利于学生形成系统、完整的核心素养能力。体育虽然是一门副科,但是却是学校教学开设时间最长的一门课程,它贯穿于学生学习生涯的整个过程,从幼儿园到大学,都有体育课程的身影[2]。所以,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够长期地贯彻落实核心素养教育,引导学生系统、完整地形成核心素养能力。第二,有利于学生形成终身体育运动和发展所必备的关键品格和能力。常言道,教育要从小抓起,要想学生形成终身体育运动和发展的能力,就要从小学体育教育阶段开始实施核心素养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所以,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终身体育运动和发展所必备的关键品格和能力。第三,有利于落实新课程改革要求。小学体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是体育学科教育的基本任务。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师要着重落实核心素养培养工作,使新课程改革要求落到实处。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策略
(一)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体育品格
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基于核心素养教育需求,结合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大胆进行体育教学方法创新,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展开体育教学活动,切实培养学生的体育品格。第一,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品格。很多体育运动都是团体活动,如足球、篮球、排球等,学生需要团结合作方能成功完成运动,体会到运动魅力。所以,团结协作是小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必须具备的一种意志品格。然而,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重技能教学、轻体育品格培养,对学生之间的交流、协作不够重视,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团结合作意志品格的形成。为此,小学体育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品格。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通过小组合作教学方法组织开展教学互动,让学生在合作活动中形成团结合作意识品格。具体的是,课前先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并选出小组长,由组长负责组内的交流、协商等工作。然后,其他组员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完成小组合作活动,大家相互协作、帮助,形成良好的团结合作能力。如体育课堂上可以组织进行“三人两足”活动,在活动中,每一个小组员的步调都必须一致,只有这样才能不摔跟头,成功达到终点。通过这一体育活动让学生明白团结合作的意义,引导学生形成团结合作的良好意志品格。第二,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每一项体育运动都有一定的规则,这些规则是体育活动得以公平、公正、公开进行的基础,学生只有遵守体育规则,才能正常进行体育活动。所以,教师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遵守体育规则的精神品质。由于对象是小学生,机械化的规则讲解可能不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达不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基于此,教师可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教学法实施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具体的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组织设计游戏活动,规定游戏规则,要求学生按照规则参与游戏活动。在游戏活动中,学生了解游戏规则,自觉遵守游戏规则,明白规则的重要性。如笔者在课堂上组织设计了“泡泡糖”游戏,选择一定人数参与游戏活动,人数最好是奇数。规则为教师喊“泡泡糖”,参与的学生说“粘什么”,教师随机说出身体的某一个部位,学生在规定时间内两人一组接触身体的这一个部位,没有成功接触的学生则淘汰出局。假如,教师说“接触手掌”,学生要两人一组把手掌接触在一起,在规定时间内没有成功把手掌相接触的学生淘汰出局。通过这样简单的游戏活动,可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规则,以及遵守规则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遵守规则的优良品质。
(二)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
体育能力培养是小学体育教学目标之一,为提高这一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教师要精心组织和设计课堂教学活动,着重讲解体育运动技巧,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运动技巧,增强自身的运动能力。体育课堂上,教师按照教学导入、示范讲解、技术动作练习的顺序实施教学,可有效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第一,生动导入课堂教学。教学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开端,其成功与否直接关系着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投入度。所以,做好体育课堂教学导入十分重要。考虑到体育教学一般都在户外,不能应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导入,教师应当精心准备每一节课的开场白,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导入课堂教学。如讲解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的技术动作,或者借具体有趣的教学对话导入教学,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生学习体育技术动作的兴趣,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第二,示范讲解。正式开始课堂教学后,教师示范讲解体育运动的每一个技术动作,指导学生正确掌握技术动作。示范讲解时,教师要注意细节的示范与讲解,让学生掌握每一个动作要点。当个别学生没有掌握时,教师要对其进行针对性的个别辅导,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正确掌握。此外,教师不能只演示讲解正确的技术动作,还要把一些学生易犯的典型错误示范给学生,让学生清楚知道哪些技术动作是正确的、哪些技术动作是错误的,从而形成良好的体育运动能力。如讲足球的颠球动作时,教师先示范讲解正确的颠球动作,待学生熟练掌握后,再展示错误的颠球动作,让学生认识自身的错误,从而规范自身颠球动作,形成一定的颠球能力。第三,技术动作练习。示范讲解后,教师让学生自主练习,使学生扎实、规范、正确地掌握每一个技术动作,以形成良好的运动能力。学生练习时,教师在一旁观察指导,及时纠正学生错误动作,以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
(三)重视健康知识教学,培养学生的健康行为
健康行为以健康知识为基础,教师要想学生形成良好的健康行为,首要工作就是开展健康知识教学[3]。然而受传统的教育理念影响,当前的小学体育教师比较重视运动技能教学,这为培养学生的健康行为埋下了隐患。对此,小学体育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理念,提高对健康知识教学的重视程度,加强健康知识教学和健康行为引导,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切实培养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第一,对学生进行应急知识教育,增强其自我保护能力。应急知识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康行为的最重要措施,学生只有懂得了应急处理知识,才能在自己身体出现运动伤害时做出正确处理,把自己保护得更好。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运动项目讲解健康知识,引导学生形成应急处理能力。如跑步运动时,教师示范跑步过程中突然摔倒造成膝盖摔伤的正确处理方法,让学生掌握消毒、伤口处理、包扎等应急处理知识,使学生形成应急处理能力和自我保护的能力。第二,讲述运动注意事项,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小学体育课堂上,教师应结合运动项目讲述运动相关的注意事项,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运动方法,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如田径课上,当学生剧烈的跑步后,教师要告诉学生不易过快饮水,同时做一些简单的身体放松动作,舒缓紧绷的肌肉,避免出现运动损伤。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教育是当前乃至未来一段时间内教育发展的主趋势,指引着教学活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基于核心素养框架探索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着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品格、体育能力、健康行为,提高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引导学生形成终身体育运动观念。
参考文献:
[1] 张超.浅谈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商品与质量,2018,23(35):296.
[2] 李百通.从发展核心素养的视角探讨小学体育课堂的变革[J].赤子,2017,17(35):258.
[3] 张杨.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现实困境及优化策略[J].运动精品,2019,38(6):23-24.
该论文为收费论文,请扫描二维码添加客服人员购买全文。
以上论文内容是由
硕士论文网为您提供的关于《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策略分析》的内容,如需查看更多硕士毕业论文范文,查找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研究生论文参考资料,欢迎访问硕士论文网小学体育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