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网是一家专业的硕士毕业论文网站,主要提供硕士论文指导、论文修改、论文查重、硕士论文范文参考资料、分享硕士毕业论文写作方法。
您当前所在位置:硕士论文网首页 > 数学论文 > 数学学困生的学习问题现状调查及其对策研究——以小学生为例

数学学困生的学习问题现状调查及其对策研究——以小学生为例

来源:硕士论文网,发布时间:2020-08-29 09:57|论文栏目:数学论文|浏览次数:
论文价格:150元/篇,论文编号:20200829,论文字数:30056,论文语种:中文,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硕士论文网第2020-08-29期,本期硕士论文写作指导老师为大家分享一篇数学论文文章《数学学困生的学习问题现状调查及其对策研究——以小学生为例》,供大家在写论文时进行参考。
  小学生在成长的时段里,尤其是 7-12 岁,如果缺少关爱,缺少自信,缺少激励,缺少循序渐诱,学习上缺少细致入微的管理,缺少集体的关爱,那么他的心里就会有缺陷,如果大家都认识到这一点,让他产生自信,感受到温暖,感受到自己还行。这样的教育不仅提高了数学成绩,也是完美的教育。总之,小学数学学困生“厌学”除了自身因素外,还与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因素有着脱离不开的关系。如果家长要给孩子一个舒适科学的学习环境,整个社会都去关心留守儿童,单亲家庭的孩子。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联合,学困生也将会变得越来越好。学生的厌学情绪不是一天两天养成的,所以我们不能急于求成,务必打持久战,坚持有耐心、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帮助这些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与此同时,还要与家长达成共识,家校合作,使孩子重拾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只有这样,才能共创孩子的美好未来。

第一章 绪 论

一、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国外最早研究“学困生”这一问题的专家是摩根。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以布鲁纳的结构主义课程理论为指导,进行了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旨在为美国社会培养未来的科学家,以提高美国社会培养未来的科学家,以提高美国的科学技术水平。然而,这场改革因为过分强调理论化,导致美国教育质量下降,学校出现了大量的不能掌握课程内容的“差生”。面对这样的现实,布鲁姆响亮地提出了“教育功能是挑选不是发展”的质疑,并提出了“掌握学习”的理论学说。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从事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实践与研究,主张“以当事人为中心”的心理治疗方法,并且将理论扩展到教育领域,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他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一种经验学习,它以学生经验的生长为中心,以学生的自发性与主动性为学习动机。引导激发学生去自己学习而不是灌输指导,教育关注应在环境和学生身上。1974 年美国心理学家韦纳在《成就动机与归因理论》一书中提出学业成就归因主要原因有能力、智力、运气、任务难度,这些原因归入内外源、稳定性、控制性三个维度。1985 年赞可夫[1]在《教学与发展》一书中强调我们的教学应该着力激发学生的内部诱因,引起学生好奇心以及求知欲。学生才能认真、主动地学习。赞可夫具体从情感、意志等特点分析了学困生。在国内,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开始重视对“学困生”的研究。戴湘华,吴祥帧,王铁军,徐仁德等近年来使我国在“学困生”领域的研究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研究的重点已从探讨学习困难儿童的特点及原因,转变到如何通过教育干预,切实改善他们落后的学习状况,以便大面积提高我国义务教育质量,同时也在更加深入地探讨如何指导帮助学习困难儿童成功地迈入社会方面,摸索出一条可行的方法提供了可能性。为此,我国教育工作者从家庭教育、教育教学、学科教育、认知心理学等多领域入手,做了大量的干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前人的这些研究,为我们课题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不仅仅要教授学生数学知识,更应该关注他们在学习中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建立学习的自信和能力,努力发掘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做一个充满阳光,积极向上,有美好的理想的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教师更应该培养学生对于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通过自己爱上数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使自己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思维得到提升和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以及素质教育地不断深化,对学生学习能力以及学习习惯的培养都在不断的提高。针对越来越多的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不浓,缺乏自信心,不积极向上这种情况,很多学生因为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导致对所学知识不能理解和吸收。再加上课堂上不能认真听讲,学习枯燥无味,所以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学习困难的学生。时间长了,就成了学困生[2]。学困生的定义是自从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对学习存在一定困难的学生一种称呼,被教育者逐渐理解和接受。这种进步代表着教育思想的日渐成熟,教师能客观地对学生差异进行理智的分析。作为老师我们怎样去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能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是势在必行的。不过与此同时,不应忽略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如果不可避免,就会出现不良影响和教育效果。因此,我们教育者要分析学困生产生的原因。首先要从心理上接纳和尊重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再有努力使学困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最后就是因材施教,夯实基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数学学困生具备成功品质的调查
二、概念界定
   “小学学习困难学生”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群体,普遍存在于学校教育中,这在全球比比皆是。这样一群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被称为学困生,他们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以及在学习心理品质等方面都存在着不足,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利于促进他们在学习以及生活中培养各种习惯和健康成长[3]。这群孩子在学习中具体表现: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倾听,对于老师的课堂提问不能积极反映和回答,当堂所学知识不能及时理解和吸收。课后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做不到对所学的知识温故而知新,久而久之自暴自弃,自我封闭等等。所谓数学学困生,是指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上暂时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表现在指学习成绩不理想。在多年的课堂实践中我了解到这样的一群学生在学习上没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自卑内向缺乏自信,没有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学习时处于被动的状态,不善于刻苦钻研和独立思考,导致数学的学习成绩越来越下滑,越来越没有学习兴趣,学习越来越成为个难题,需要进行特殊的辅导和帮助。小学数学学困生是指学生在小学学习阶段,对于数学学科没有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也没有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在学习过程中,导致各种学习目标都没有达成[4]。具体表现在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感觉学习数学枯燥无味,学习意志力不够坚定,经常不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对于这种情况的产生,教师应该在课下和孩子谈心,进行心理疏导,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让好学的种子住进心房,开启学生对于学习的希望之灯。想办法,以鼓励的方式,赏识教育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每一次的考试都是一次历练和成长,逐渐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对于学困生的确认,需要到本学科任课教师那里去了解该学生课堂学习情况,以及每次考试的学习成绩来进行衡量。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内对学困生的研究
  从 1978 年,国内已开始对学困生进行研究,当时的研究主要从心理角度、教学理论角度、学困生的性格角度。近年来,对学困生的研究,主要从心理学、学习动机、归因理论、师生关系、情感、家庭因素以及学校因素等方面研究。特别是新课标之后,新的一轮课程改革的总目标要求学校教育要使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学校教育要使学生获得数学技能。这也是学校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重要措施。我国在学困生方面还没建立起完整的矫正系统,还是借鉴国外的经验,建立我国特色的教育、矫治学困生的理论和实践。国内对“学困生”的认识有两种观点:一是学习障碍,二是学业不良。学习障碍是指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缺陷,造成的学习困难。赵微、王津、吴师伟[5]将此列为特教范畴。学业不良则指学习成绩低下,即学生的智力水平在群体中属于正常或较高水平,而实际成绩则成中下水平。笔者所研究的学困生属于后者,即感官和智力正常,对完成数学学习任务有一定的困难,远远达不到数学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基本要求的学生。国内的蔡丹[6]对初中生数学学习困难的认知加工特点进行了研究。黄平刚[7]对农村小学数学学习困难产生的内在因素进行了研究,并探索出了一些解决农村小学数学学习困难学生的有效办法。张慧[8]专门针对学习方法不当而形成的数学学习困难生进行了个案研究,并加以总结,提出了有效的教学策略。苏洁[9]和杨达莉[10]都对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相应对策。张丽锦和张臻峰[11]对数学学习困难学生的研究是运用动态测验对数学学习困难儿童进行进一步的甄别,主要是以“潜在认知能力”为指标依据进一步区分数学学习困难儿童是“发展落后”还是“发展缺陷”。自 1986 年全面贯彻义务教育法以来,国内学困生的研究很多都是以特定年级段的学生为研究对象,然后对这些学困生进行诊断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制定出适应的、具体的教学措施,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国外对学困生的研究
  在国外的研究中,苏霍姆林斯基[12]觉得读书困难的学生所产生缘故基本是:孩童出现读书困难的缘故都是在于教育,并非是在孩童自己,教育不单是导致学生学习的内在潜力的消逝而产生学习困难的主要缘故,他认为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到校去接受教育和学习,学生们学习的内在潜力归结于对教师的尊重和对自己能力的自信,以及对知识求知的欲望。美国的心理学家伯纳德·韦纳[13]认为:学生关于成败的不一样的归因能够影响其今后表现。在 80 年代,他还在他的归因理论中提出了改善。陈栩、郭斯萍[14]认为“关于学困生的研究一般认为以 1896 年西方摩根的研究为始。20 世纪 70 ~ 80 年代开始进入正式研究阶段,一是形成了两大理论:1、归因理论认为学困生往往把学习失败归因于外部的、不可控的、不稳定的因素,导致自身尊严受到影响,对个人主动性产生消极影响,一般主张进行积极地归因训练,从而对他们的潜力进行开发。2、角色理论认为:学困生主要是自身乃至人格受损产生的,本人无法自我调整而实现角色转换,这就需要教育者参与,采取相对性的教育措施改变学困生的角色,进而改善学困生的行为动力系统。二是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在矫治学困生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主要做法是从教育学理论角度,通过目标管理、社会评价的方法,使学生通过特定方式完成一定的任务,进一步提高学困生对学习的认知程度。西欧学者们对学困生的研究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学习困难者;二是品德行为等问题儿童。而对学习困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现实问题的理论研究。七十年代以来,西欧学者对学习困难学生的研究重点在用特定的心理因素或技能水平的落后来解释学困生的问题。柳笛[15]对美国数学学习困难研究的发展动向中谈到,近二十年,国外研究者将研究对象细化为单纯性数学学习困难和混合型数学学习困难,研究方法从某个时间点上的静态研究发展到了某一段时间或某几个时间点上的动态研究,研究内容从算术运算拓展到了问题解决。宋文霞和张福娟[16]在对国外数学学习障碍儿童的数概念研究的进展进行了梳理总结,发现数学学习障碍儿童在简单数加工上有接近平均的数加工技能,在算数和数数知识方面有缺陷,并且存在长时记忆提取计算口诀困难。国外,尤其是西方学者从生理疾病,心理缺陷,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对学困生或有学习障碍的学生进行研究,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理论支撑。我国对于学困生的研究很晚,但以国外的文献及研究为基础,在领域内也取得了相应成果,结合我国国情和学生实际,在转化学困生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可操作性的措施。但是这些措施比较宽泛,实施起来针对性不强,只通过课堂教学来转变学困生过于理想化,而且缺少学困生常规工作的管理。本研究中我将发挥一线教师的优势,从教育教学、教育管理和学生管理等方面提出一些更有针对性和便于操作实施的策略,让对学困生的关心和关怀成为一种常规。
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家长因素调查

第三章 小学数学学困生的现状调查

一、问卷设计
二、统计处理
三、问卷分析

第四章 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

一、内在因素
二、外在因素
三、学校教育因素

第五章 对策建议

一、完善学校的成长
二、教师要提高自身师德素质,促进学困生的转化
三、家长提高自身素质,科学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与科学的选择培养途
四、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

第六章 案例分析

一、基本情况
二、案例分析
三、辅导策略
四、辅导效果
五、结论

第七章 总结与反思

  小学数学学科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会一直伴随其成长,而小学数学又是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的基础,因为小学数学虽然知识比较基础,但是对于学生的思维训练、分析综合能力、总结能力、道德和学习习惯的养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激发学生对数学产生学习兴趣的关键阶段。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自控能力不同、年龄小理解能力有限、家长宠爱、教师关注面不全等原因,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部分的“学困生”。而教师的责任是促进每个学生都有进步、关爱每个学生都能喜欢数学,尽全力将他们塑造成为祖国的栋梁。所以转化小学数学学困生,是小学阶段研究的重要课题。小学数学学困生存在于每个学校,甚至是每个班级。他们的存在影响面极广:
  (1)影响数学学习的成绩;
  (2)对待其他学科也会有消极的连带反应;
  (3)阻碍新课改的推进。本人结合这几年在一线教学的工作中遇到的情况和问题,对在可操控范围内针对此次课题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通过对黑龙江省大庆市石化第四小学;龙凤区一小;龙凤区五小;石化第一小学;龙凤区三永学校进行问卷调查,对小学数学学困生成因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到以下几点结论:
  1、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主要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种类型的成因,在内因主导型影响因素中,笔者发现小学学困生缺乏求生欲,学习兴趣不浓,意志力薄弱,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缺乏自信心。从外因影响型影响因素上来看,家长的不务正业,家庭条件导致的孩子留守,家教不当,爱度失衡,家长期望过高,导致孩子压力过重。单亲家庭等因素都影响着小学生数学的学习。
  2、针对小学数学学困生产生的四个原因——学校、教师、家庭、社会,提出了相应的教育教学对策。学校方面——尝试开发与数学相关的特色课程,并创建浓郁的数学氛围。教师方面——借助外因激发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游戏中构建数学思维和语言表达,日常生活中应多方面了解学生,做到知己知彼。家庭方面——学习数学的氛围要轻松、民主,以身作则更有说服力,与数学老师的沟通不可少。
  3、问卷调查的确反应出了一些问题,但是笔者在工作和与数学学困生日常交流中也发现,小学数学学困生成因中,教师因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由于数学内容量和课时长度的限制,教师经常会忽略数学学困生,因此,数学教师应该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更多的关注对于数学有逆反心理和在数学方面需要教师辅导、鼓励的学生。
  4、以上对策针对的是大多数,但是还有小部分数学学困生处于更复杂的环境和心理变化阶段,一时间没有凸显出问题所在。再者,笔者对于国内外的文献研究不够深入、透彻,一线教学工作中的经验不足,能力有限,问卷有限,学生有限,调查的不够全面,收集的数据存在误差,本研究在以下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的探讨:
  (1)对待问卷调查的重视度有待提高,此外本次调查只针对本区的五所普通小学进行,范围过小。
  (2)虽然本次调查得到了昔日校友的支持和帮助,但是也存在一些阻力和不确定因素——家长的不配合、家长的互相交流,对于问卷的可信度有一定影响。
  (3)数学学困生的个体差异不同,用单一的手段调查,结果缺少多样性。
  (4)由于笔者在学校教课,与小学数学学困生的交流可信度存在一定出入,没有深入、细致的与数学学困生探讨他们的所思所想。
  (5)此项调查持续的时间只有一年,所以只能挑选典型案例进行分析。采集资料的地点仅仅限定在了一个区的范围,没有采集到大庆市、黑龙江省和经济发达地区针对本课题的数据,因此,需要数学工作者针对数学学困生进行长时间的观察,并持续的给予帮助。

该论文为收费论文,请扫描二维码添加客服人员购买全文。
二维码

以上论文内容是由硕士论文网为您提供的关于《数学学困生的学习问题现状调查及其对策研究——以小学生为例》的内容,如需查看更多硕士毕业论文范文,查找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研究生论文参考资料,欢迎访问硕士论文网数学论文栏目。
Copyright © 2020 硕士论文网 版权所有 电话:18974909803 QQ:190433398
硕士论文网主要为广大毕业生提供硕士毕业论文、博士毕业论文、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分享硕士论文写作方法,如需硕士毕业论文指导,欢迎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