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网第2021-06-14期,本期硕士论文写作指导老师为大家分享一篇
国际贸易实习论文文章《跨文化交际对中国国际贸易的影响研究》,供大家在写论文时进行参考。
摘要:“一带一路”经济带建设缓解了贸易保护主义对贸易全球化的阻碍,既将中国推向了国际舞台中心,又为国际贸易合作创造了更多的机会。研究“一带一路”背景下跨文化交流,对于中国国际贸易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现通过梳理“一带一路”及“跨文化交流”的基本理论,具体分析了跨文化交流对中国对外货物贸易、对外服务贸易以及对外文化贸易的影响,并提出提升跨文化交流在国际贸易中的商业应用度;提升中国文化的话语权;构建文化交流的共享格局;提升对共性文化的认同度等加强跨文化交流的存放路径。
关键词:“一带一路”;跨文化交流;国际贸易
一、选题背景
(一)基本概念
“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的建设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为世界提供了一项充满东方智慧的共同繁荣发展的方案。“一带一路”倡议,为改善全球治理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一带一路”以“五通”为抓手,民心相通是“五通”的重要一环,是“一带一路”的社会根基和价值指向。从文化价值指向看,“一带一路”旨在为人类文明互鉴的历史传承与现实延续而增进沿线各国文化交融和价值认同。因此,共建“一带一路”,应充分发挥文化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广泛性作用,形成“一带一路”朋友圈。
(二)“一带一路”倡议与跨文化交流的关系
首先,“一带一路”本身具有文化内涵。不仅是经济事件,而且是文化事件,是最大的跨文化交流工程。“一带一路”蕴含着中国智慧,包括中国理念、中国哲学、中国伦理、中国战法、中国经验、中国路径和中国方案。毫无疑问,“一带一路”的文化内涵扎根于中国大地、传承自中国历史,具有浓厚的文化意蕴。其次,跨文化交流是“一带一路”的重要抓手。文化是“一带一路”的动源与引擎,起到核心支点作用。“一带一路”以“五通”为抓手,民心相通是重要一环,而文化交流是民心相通最有效、最受欢迎的桥梁和纽带。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不仅是基础设施、贸易往来等传统合作领域的联通,还包括沿线各国人民的文化交往。跨文化交流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一带一路”与跨文化交流相辅相成,“一带一路”在促进国家间文化交往的同时,跨文化交流也助力“一带一路”各方面建设全面推进。最后,“一带一路”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一带一路”的文化内涵古已有之,延续至今。古丝绸之路将中国与世界、历史与现在联系在一起,减少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一带一路”将传承古丝绸之路奠定的友好交流的传统,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三)跨文化交流中存在的障碍
1.各国家和地区在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文化交流态度保守。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跨文化交流中,中方表现更为主动,也存在部分国家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一些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常常用自身文化思维模式去看待其他文化,审视其文化内涵。丝绸之路经济带在贸易、地理、语言与文化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共性,但这并不能说明可按照各自的价值观、信仰以及风俗等文化去对其他的文化圈提出要求,这种心理会使跨文化交流产生一定的隔阂,使相互之间表达的含义双方都无法理解。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圈,既有彼此交融的部分,又保持着相对的独立。
2.和不同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不完善。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跨文化交流中,国家高度重视文化与不同领域的融合发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在很多领域的融合发展还处于初期阶段,尚留有较大空间,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加强。总的来说,教育、科技、旅游、卫生等领域的合作面临着诸多困难,给跨文化交流带来更多挑战。
3.“走出去”发展与管理机制不健全。相比于西方而言,中国文化“走出去”起步较晚,还没有根据“一带一路”跨文化交流的特点与需求,建立健全中国文化“走出去”发展与管理机制。就机制建设而言,当前在高层磋商、文化共享、文化传播、人才保障、冲突协调等方面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
二、跨文化交流对中国国际贸易的影响
(一)对中国对外货物贸易的影响
货物贸易通常也被称作为有形贸易,在这种贸易类型下,进行交换的商品都是有实物形态的。中国顺应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和中国对外贸易结构转型的需要,符合时宜地提出“一带一路”发展倡议,从地域上看,有助于进一步强化对欧洲的对外经贸关系,加强亚洲内部各国的对外贸易,开拓非洲对外贸易市场,除了能拓宽中国的出口地域范围外,从国内发展的角度,“一带一路”还能促进中国各地区之间的均衡发展,有利于中国东中西各区域之间的贸易往来,实现区域发展的平衡,也有利于加强中国同沿线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扩大中国产品的出口范围,调节中国出口商品的结构,改变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政策取向以及对外贸易竞争格局。除此之外,“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突破某些西方国家对中国的贸易限制政策。比如,“一带一路”的建设,能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共赢,降低各成员国之间的贸易成本,而且也减少了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贸易摩擦。更重要的是,中国可以自行选择的贸易伙伴更多,合作的方式更加多元化,中国自主研发生产的产品能够凭借优惠的价格和较高的质量销往世界各地,尤其是广大急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亚洲和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如中国的核电技术和高铁技术在世界都处于领先地位。通过这些贸易,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话语权不断得到强化,在对外贸易中,中国能够自主选择的竞争空间也不断加大。
(二)对中国对外服务贸易的影响
对外服务贸易指的是一国的法人或自然人在其境内或进入他国境内向外国的法人或自然人提供服务的贸易行为,既包括有形的服务活动,如旅游服务、运输服务等,也包括服务提供方与接收方之间没有直接接触的无形的交易活动,如通信服务、金融服务等。“一带一路”战略方针,是向沿线国家、周边国家以及全世界释放了一个积极信号,即中国愿意以开放的姿态和世界进行贸易。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跨文化交流不断深入,投资及合作水平稳步提高,为中国对外服务贸易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众所周知,中国在货物贸易方面,是世界上当之无愧的第一大国,但是对外服务贸易方面起步比较晚,发展相对落后一些,“一带一路”背景下,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政策的积极引导下,深入而广泛的跨文化交流为对外服务贸易的发展注入了活力、提供了动力。与此同时,在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不断调整的过程中,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转型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中国的对外服务贸易迎来了新的春天,尤其是在服务的规模和服务的能力等方面更是呈现出了健康、积极、良好的发展态势。
(三)对中国对外文化贸易的影响
文化贸易是指世界上不同国家或者地区之间所进行的以货币为媒介的文化交换活动,包括譬如音像制品或各种出版物等有形的商品,同时也包括版权或者关税等无形的商品。在中国“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中国对外文化贸易格局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中国西部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服务建设、人才吸引政策等方面会迎来较大的发展,这一系列的发展变化为更好地开展对外文化贸易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中国西部地区的对外文化贸易因此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态势,与此同时,中国对外文化贸易的重点也逐渐转移到提升中国的文化影响力上,因此,在中国的对外文化贸易中,核心文化产品出口所占的比重在逐年稳步上升。面对这些新的变化,中国对外文化贸易也在主动适应新的政策和形势,不断的优化结构,调整战略布局,树立全新的对外文化贸易观念,强调中国智慧,全力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标签。
三、加强跨文化交流的有效路径
(一)提升跨文化交流在国际贸易中的商业应用度
随着国际全球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各个国家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国际贸易往来日益增加,与国际贸易相关的各企业都面临着全新的发展契机,这是国际经济贸易趋势下新机遇和新挑战。企业的管理人员应在国际经济贸易活动过程中,发挥自身重要的管理和决策作用,重视起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宣传,将跨文化交流的思想观念普及到广大的员工群体,更好的实现跨文化管理。对跨文化交流的专业人才加强培养力度,根据自身的实际业务范围,培养出优质的语言交流人才,强化企业内部的跨文化交流宣传力度,引导员工积极主动的了解和探索跨文化交流的内涵,为开展国际经济贸易文化交流和活动做好准备工作,促进跨国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二)提升中国文化的话语权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提高国际话语权。首先,要强调话语内容。“内容”是跨文化交流的核心,跨文化交流中的中国话语内容尽量淡化政治色彩,不断挖掘沿线国家可参照、听得懂、感兴趣的内容,同时要展现中国本土化特色,挖掘自身文化资源,尤其是注重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去完善话语内容,使中国文化话语内容能够体现中国风格、中国特色、中国气派。其次,要确立话语主体,话语主体是话语权中最活跃的要素。“一带一路”倡议下的跨文化交流不是停留在官方层面的交流,而是由官方到民间,因此,需要活跃民间主体,包括民间组织、机构和个人,也要活跃企业等其他主体,使各主体各显其能,实现联动。再次,丰富话语载体,话语权通过媒介的文化传播来实现,丰富话语载体也就是丰富文化传播媒介,应该引进网络、新媒体、智能技术等新兴传播媒介。最后,维护话语环境。和谐、稳定、安全、畅通的话语环境是提高国际话语权的基础和前提。
(三)构建文化交流的共享格局
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使命不是大国崛起,而是文明的共同复兴,打造文化交融的共同体。通过增进沿线国家的共同体身份认同,使沿线国家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有机整体,从而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文化发展要博采众长、兼收并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发展文化,不能抱残守缺、固步自封,而应该充分吸收和借鉴外来优秀文化,择善而从、为己所用。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跨文化交流中,应该充分发挥文化的“公共财产”属性,与沿线国家形成文化共享的开放体系。沿线国家呈现出不同于别的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结构与文化心理,彰显当地文化最基本的特质。独特的文化成为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显著标签,这是最珍贵的精神财富,是国家发展、民族壮大的智慧源泉,也是最吸引人的魅力所在。在尊重异质文化的基础上,更要注重通过搭建文化交流平台、完善文化交流机制等方式帮助沿线国家民众加深对彼此文化的理解和欣赏。
(四)提升对共性文化的认同度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跨文化交流,在加强相互了解、交流与合作的基础上,更应挖掘沿线国家在历史、文化上的共通性,提升对共性文化的认同。在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为充分体现交流效果,要尽量避免交流过程中出现不和谐的影响因素,这些影响因素有时会对文化信息的交流造成严重阻碍,使交流达不到预期效果。实际上,在“一带一路”文化圈的跨文化交流当中,交流要尽量规避因不同价值观和不同文化氛围而导致的文化冲突。交流的本质在于信息的流转,只有交流路径与方式得到认同,其交流行为才能长久持续下去。
参考文献:
[1] 朱 雷.“一带一路”跨文化沟通障碍应对体系研究[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8.
[2] 王灵桂.“一带一路”理论建构与实现路径[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
[3] 赵立庆.“一带一路”战略下文化交流的实现路径研究[J].学术论坛,2016(5)
该论文为收费论文,请扫描二维码添加客服人员购买全文。
以上论文内容是由
硕士论文网为您提供的关于《跨文化交际对中国国际贸易的影响研究》的内容,如需查看更多硕士毕业论文范文,查找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研究生论文参考资料,欢迎访问硕士论文网国际贸易实习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