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在国际贸易中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投资的质量和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海外投资主体也在不断增长,特别是民营企业由于发展的要求和明确的产权特点,在未来将成为国外直接投资的重要组成。事实上,我国的民营企业在国外直接投资还处于初期发展中,很多企业在政府提出“一带一路”的投资模式和方法还存在很多的难题和困境,这些问题将在民营企业对外发展的过程中起到阻碍作用。所以,在我国民营企业大力发展中,分析民营企业如何借助“一带一路”的策略进行对外投资,研究其在投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可行的解决策略,对于民营企业的发展有着长足的作用。本文从海外投资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意义出发,从实际情况分析民营企业海外投资的途径,再深入研究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意义及市场契机,在从内外情况分析民营企业对外投资的建议与策略,最后对全文提出结论与展望。
关键字:“一带一路”;民营企业;海外投资;直接投资
1、引言
目前,我国的民营企业得到了大力的发展,而且数量如雨后春笋一般,越来越多。但是民营企业应该怎样突破当前的市场因素,从而扩大经营,是目前民营企业遇到的重要问题。当前,我国的境外经济环境良好,外汇储备量大,这不仅给我国企业对外投资奠定了基础,同样也保障了我国对外金融贸易的发展。同时,我国正面临着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资本输出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压力。而且,在国际贸易中存在很多经济壁垒,我国民营企业如果要发展对外经济,我国民营企业需要发展对外贸易,到国外去成立贸易公司,冲破壁垒。而且从民营企业的本事的需求来看,到境外进行直接投资也是对其科学创新能力以及市场战略的需要,也是我国民营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1.1、本文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本文着重研究了如何利用“一带一路”战略机遇探索出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由于我国民营企业虽然起步比较晚,但经历了高速的发展后,从产业布局来说仍然以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为主,企业治理结构不完善,同时规模小融资渠道狭窄。如何摆脱区域、资源、市场等多方面的因素,是民营企业的重要课题。本课题的研究为民营企业新一轮的发展给出切实可行的策略。
1.2、本文的研究思路
本文通过对海外投资意义及作用的分析,同时梳理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政策支持及区域一体化覆盖面,来针对研究民营企业在此背景下,如何结合自身情况制定相应的“走出去”策略,并在此基础上需要做出的调整和改变。
1.3、本文的研究内容
过去我国一直在开展对民营企业的国际贸易的研究,从民营企业的产业结构、管理模式、市场竞争策略、风险管理等多个方面做过相应的分析。目前我国的“一带一路”战略是在我国良好的经济以及文化影响下,依靠国家的外交以及区域经济的合作模式进行的平台经济带,在“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经济合作伙伴关系的情况下,共同建设经济以及文化共同发展经济一体。那么面对国家开始主导“一带一路”走出去战略的新常态下,民营企业应该如何顺应这样的机会,找到市场的契机。
1.4、本文的研究创新之处
本文从民营企在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背景下,研究如何结合自身发展需求,顺应“一带一路”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研究维度不仅从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角度,更多的是从“一带一路”的政策支持的解读和结合民营企业自身特点如何利用一带一路战略实现企业的在差异化竞争下的要素重组及产业升级。
2、海外投资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意义
在08年美国次贷危机波及全球后,西方发达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经济的发展,纷纷在WTO框架以外设立了各种贸易保护主义壁垒。未来避开这些不利,我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在当下显得特别重要。同时通过海外投资,企业实现了商业要素的重新组合,不断优化了自身实力,提高了全球竞争力。国内企业走出去实现海外投资,还有利于我国资本账户和经常账户项下的收支平衡。
2.1、企业海外投资及全球战略的意义
企业通过海外投资来代替出口,其海外公司生产的部分产品甚至会重新进口到母国。首先,在产品生命周期上,企业更愿意在海外投资建厂,而不是在本国生产产品后出口。也就是说他们会用对外投资取代对外贸易。其次,其在外国分厂生产然后重新进口到本国的那部分产品属于国际贸易,但这完全是在同一个内部完成的。在邓宁的分析中,在海外投资的企业首先要拥有某种可以为其在世界市场上带来竞争优势的资产(即所有权)。这种资产可能是有形的,如专利权、某种创新、蓝图或者是商业秘密,也可能是无形的,如上表或者是企业的声誉。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拥有一项有价值的资产都会赋予企业某种潜在优势。其次,企业会寻找一个可以为其带来优势的生存区位。他们或者拥有更低的投入成本,或者有庞大的消费群体,或者周围经济环境良好能更有效地生存出优质产品。
对外直接投资是指企业在国外建立起一个实体机构的国际化战略,这种战略通过对生产性资产如资本、技术、劳动力、土地、生产工厂或设备等拥有所有权而实现。
对外直接投资是最前沿也是最复杂的国王市场进入战略,它涉及在国外简历生产工厂、营销分支或其他机构。由于对外投资需要投入大量资源在国外建立一个实体机构,与其他进入模式相比更具风险性[1]。
当前全球经济中存在的一些趋势。第一,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都在积极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活动。第二,这些投资的目的国或接收国既有发达经济体也有新兴经济体。第三,公司作为投资者,采用包括收购与企业合作在内的多种战略进入国外市场。第四,各个行业的企业均积极参与到对外直接投资和企业合作中来。尽管对外直接投资和国际企业合作的最终目标是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但是企业采取这些战略的原因却十分复杂。我们把这些原因具体分为三类:市场追求型动机、资源或资产追求型动机和效率追求型动机。在任何一家企业里,几类动机可以同时存在,其中一种起主导作用,让我们更加详细地对这动机加以分析[1]。
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进行国际化战略意味着公司在主要市场上设立一家实体机构进行生产,确保贴近客户,并取得利润等一系列价值链活动。对外直接投资是以股权或所有权行使进入国外市场。在世界各地拥有大量实体机构的大型跨国公司经常使用这种战略。
2.2、海外投资对民营企业全球资源配置的作用
国家间的重要差异在于他们生产要素禀赋,在国际贸易中,某种程度上就是国家之间间接地交换要素服务。在某些条件下,即使在一个只有某些部门有递增性报酬的世界中,贸易仍会继续使要素价格相等,而当他确实使要素价格相等时,体现要素服务的贸易模式仍是对各国要素禀赋差异的反映。贸易模式由基本的要素交换形成,民营企业是要素交换的弱势主体,如若可以进行海外投资,就可以让要素交换范围更广泛,要素交换的意义就显得更大,当然还要加上一层专业化来实现规模经济。
3、民营企业海外投资的问题及有效途径
我国民营企业在客观的经济环境下高速成长,已经积累了相当经营能力,形成一定的企业特点。但是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下依然有很多问题有待提升和解决。
3.1、民营企业的特点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民营企业在进出口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积累了一些国际贸易的经验,在产品、品牌、设备、技术、人才和管理上逐步与世界先进技术靠近,并逐步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这就为民营企业在外投资以及进行国外贸易以及国际市场竞争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根据我国工商管理局以及商务部门等相关统计的数据来看,我国的民营企业以及是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主要组成部分。截止2010年,我国民营企业参与对外投资的数量已经超过2500家,占比也超过了60%,这个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数字[2]。
不过从实际上讲,我国参与对外投资的民营企业数量虽大,但是投资的规模都还是较小,就以浙江民营企业来说,其对外投资的金额平均不超过30万美元。这种投资规模明显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甚至没达到国外跨国公司的子公司的平均规模,也低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平均规模[2]。
而且从数量上讲,我国的民营企业的对外投资是得到了一些进步,但是相比于欧美的发达国家的对外投资力度来看,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比起某些发展中的国家来看,也是有写差距。同样我们也可以看到,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民营企业也显示了与外国不同的发展趋势和特点,西方发达国家和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起步晚,但发展迅速
我国最早的民营企业对外投资开始于1992年,而且一直处于生死边缘的状态。直直到第二十一个世纪的有关外交政策的出台,以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才得到较明显的扩展。不过从相关的统计来看,我国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进展的效率和速度是非常高的。我国统计局以及商务版发布的数据来看,我国在2010年对外投资的总额度超过了50亿美元,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增速也相对惊人,几乎是成倍增长,去除外商直接投资企业投资的净投资主体的反向投资,净投资为55亿美元,同比增长93%,较上年增长93%。到2010年末,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全部金额以及接近500亿美元,去掉对外投资中外资企业对我国的方向投资的数据来看,我国累计累计对外投资的金额达到450亿美元。这表明,在一般情况下,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在2010年的一个新的水平,流动和股票的世界的外国直接投资占0.9%和0.55%[2]。从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进本环境以及投资的模式来看,我国的中央企业企业对外投资的分量有下滑的趋势,而民营企业的数量在逐步提高。虽然“一带一路”给国企重新走出去的一次大战略机遇,但是民营企业在其中也将获得自身发展的新路径。
2) 投资行业多样化,但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制造业依然是主要产业
目前来看,我国的民营企业对我投资的情形来看,企业所进入的行列越来越宽,如加工贸易,石油和天然气或矿产资源,研发机构,贸易和服务,农业和畜牧业和渔业发展,合同工程和劳务输出等的发展。但一般而言,民营企业在外商投资领域还是偏重于外贸型企业。根据相关数据来看,我国民营企业对外投资的产业主要集中在制造加工行业、分销贸易,占比分别达到了38%和48%。主要以从事纺织、家用电器、轻工等服装和电子产品为基础。同样,在2010年的中国民营企业投资的排名前20的企业的分量也是非常可观的[2]。从数据来看,对外投资的企业不仅仅包括轻型加工制造业,而且还包括了重工行业,和汽车行业。比如华为在非洲以及东南亚国家的投资就是为了更好的体现中国的技术。
3) 投资方式以合资企业为主,跨国并购在逐渐增多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已从一个类似窗口简单的方法,发展投成资,建立工厂,跨国并购,证券交易所,海外上市,设立研发机构,建立战略合作联盟等多种方式投资。目前,民营企业在“走出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一些民营企业已经开始探索新的跨国经营模式。在收购和建立海外研发机构,海外营销网络和产品设计,海外投资和建设,海外资源开发合作,对外签约项目等方面,也出现了很多有着一定国际市场竞争里和科学创新能力的名营企业。但总体来看,我国民营企业规模相对较小,核心竞争力弱,抗风险能力较差,主要采用合资经营。可令人鼓舞的是,近年来民营企业开始采取跨境并购的外资。根据我国相关的部门对我国民营企业对外投资的前500名公司进行数据研究来看,“民营企业在选择海外工厂、海外上市、独资企业等方式进行海外直接投资的数量虽然比不上国有企业的强大,但是其采取直接并购的模式进行投资的方式比国有企业是高出很多,所以可以看出民营企业的投资潜力是非常大的[2]。
3.2、民营企业海外投资的现状及问题
虽然我国民企在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商有着不错的发展,但是其在投资的质量和投资的水平上还是有这很多的问题,本小结从实际情况分析我国民营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中约到的一些问题,进行着重分析。
3.2.1、初始积累少,起步水平低,产业结构不合理
民营企业的初始发展主要依赖于企业家的敏锐的洞察力和经验原始积累,所以存在通常存在一些突发情况无法解决的问题。根据相关统计,我国民营企业平均的员工在14个左右,其企业注册资金不超过一百万元,事实上,很多企业无法对外进行直接投资。许多民营企业的产品是落后的,很难适应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当前,我国的民企的科学创新和自主研发能力还是不足,像海尔、格力这种有着一定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还是非常少见的。更多民营企业的经营方式还是从贴牌、模仿开始的小企业,其市场竞争能力以及市场控能力是非常匮乏的。一些民营企业从事其他技术和低技术产品的生产[3]。
这种情况的结果,首先是不具有所有权优势的形式。所有权利益是外商直接投资的基础,包括产权和(或)无形资产的优点和共同管理,而企业的竞争优势相对于企业的投资能力是更加明显的基础。由于民营企业的低水平,原有的创新能力的积累,并不能形成产权和(或)无形资产,没有明显或所有权优势的自然原因。
3.2.2、企业的组织机构和机制不健全,管理不科学
合理的企业管理制度以及科学的管理方式是民营企业发展的基本内战因素,也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保障。目前,外商直接投资主体和民营企业与外商投资企业的主要组织对比,是民营企业对外投资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企业对外投资的规划以及方向的重要基础。
由作为民营企业的主体自身组织和管理存在的这些问题,体现在外商直接投资中,它是对外投资企业的组织和机制不健全的关键因素。我国外商投资企业职能部门的组织结构与国际市场的战略目标是不兼容的,当然少数大型民营企业集团除外,很多中小型民营企业是无法形成有效的组织能力进行对外投资[3]。在公司的机构上,具有国际跨国企业的主要组织管理体系,而我国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是当前无法实现的系统环境,其资产难以合理界定和保护责任和利益,也难以形成起有用的企业法人治理机制。这种情况,民营企业在外商直接投资中,可能不会形成自己的独有优势。
3.2.3、境外企业规模小,融资渠道狭窄,生产经营能力薄弱
目前我国民营企业的投资力度和投资规模都偏小,而且无法形成可竞争的规模,所以其在国际竞争环境的地位就不高。由于缺乏资金和技术,缺乏国际商务经验,损失了很多投资和竞争。制另外,资金不足也是限制我国民营企业对外投资能力较弱的一个重要因素,这种问题的存在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企业的融资能力和融资渠道不足。这一问题,已经使许多民营企业的外商直接投资的潜力公司在实际问题上的优势遭到削弱。
3.2.4、复合型人才匮乏
民营企业在外国直接投资和外国企业竞争的这一过程中,既要处理所有的人员和部门,而且要面对的各种经济问题。结果是那些有着管理能力和对外投资的复合人才就显得非常重要,也是必不可缺[8]。很多民营企业在聘用人才的过程中往往是看重其在国内市场的能力和对自己的产品以及技术业务的了解程度。这种情况下,聘用的人才在对外交流能力以及对外经济的知晓和精通能力就较弱,他们无法形成企业市场投资和竞争的中坚力量。所以可以看出复合型人才的缺乏是制约着民营企业对外投资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
3.2.5、民营企业抗风险能力差
由于民营企业规模效应不足,产业链整合与管理实力不够,在跨国投资过程中,企业面对当地政治环境、国际金融波动、人才使用、异国市场开拓等问题时,往往没有足够的风险预防及承担机能[4]。
像非洲、中东、南亚这些相对欠发达的国家生产嗯呢管理不高,经济能力差,这些地方是我国民营企业投资的理想地,也是竞争优势地方。但结果往往发现,很多时候地理优势并不存在。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政治局面相对不稳定,经常出现政府和政策上的变化。这些政策的不连续性直接影响到民营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也大大增加了投资风险。一些民营企业投资这些领域,不能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一些外国公司已经关闭,或者被国家占有。比如,很多民营企业都认为在柬埔寨政治不稳定造成的投资风险是其面临的主要风险,所以造成的结果是很多企业在柬埔寨投资是望而却步或者止步不前,不敢轻易投资,类似的情况再伊拉克和朝鲜等国家也较为常见。
3.2.6、信息制约
信息作为民营企业的资源,以及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因素是必不可少的。不过很多民营企业目前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经常受到信息质量低下,信息源不可靠以及信息不对等的情况。
虽然现在有大量的媒体存在,但互联网发展得很好,但它仍然是一个私人企业投资外国直接投资的渠道。对外直接考察以及搭建可行的合作平台是民营企业对外豆子中常用的信息获取方式。这就可以看出,我国名营企业对外投资的信息问题教严重,信息获取机制是非常落后的。由于信息不充分,外商直接投资中民营企业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很大,而企业在对外投资所遇到的问题无法及时解决,这也是名营企业采用合资的模式进行对外投资的关键形式。信息问题已经成为阻碍民营企业潜在优势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影响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因素之一。
3.3民营企业海外投资的有效途径
1)建立国际营销网络。即是中国民营企业在国外建立分销中心,直接进入海外市场,销售产品。很多名营企业建立自己的海外市场中心,搭建自己的销售渠道,把自己的产品从国内运到海外,或者在海外直接建厂的模式,这样不断扩大经营,降低产品的运输流通的支出是非常可取的方式。这种方式比较适合规模较大、自身产品较为成熟的企业,通过市场的差异化区分开拓海外市场需求。
2)绿地投资。中国企业直接在海外投资建厂,所有相关资产或部分中国企业。它被称为“绿地投资”。根据相关机构的统计,我国70%以上的对外投资都是以这种方式进行。这种投资方式使得公司在投资管理方式上占主动地位,有利于选择符合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目标的生产规模和投资区位;且投资者拥有把握风险的主动性。绿色投资可以为东道国带来新的投资和就业机会,而各国政府对绿色空间的投资更为支持。此外,因为该产品直接在国外生产,可以避免许多中国产品的贸易壁垒,帮助产品进入国外市场[6]。
3)资产收购。就是指企业在目标国家直接进行资产收购,然后开始建立自己的生产经营部门。种方式可以有效缩短投资周期,快速的投资回报。收购资产通常是厂房、设备、采矿、石油矿产等。企业可以直接利用标的国家当地的资产,减少了建设周期和前期投入,可以迅速产生效益。假如目标收购企业的发展年限较长而且背景比较差,这类资产收购是可以减低收购风险。这种做法的风险在于,它可能有一个清楚的认识资产的地位和价值,或者说对资产产生协同效应的能力过高,导致价格偏高。特别是对大量的资源资产,如矿山威尔斯等,其储量的估计和未来的价格变动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可能会导致一个失败,难实现预期利润。
4)多数股权并购。指中国企业获得的海外企业的大多数,甚至所有的股权,并获得海外企业的控制,海外企业的实际运作。目前我国的海外多数股并购的案例也是非常多的,较大的案例有吉利汽车收购沃尔沃企业的案例;三一和中信联合收购普茨迈斯特的案例;而且还有中国海油公司收购加拿大的尼克森石油公司的大案例。
6)少数股权并购。指一个中国企业收购海外公司的部分股权,而且不参与该企业的经营决策的投资方式。虽然这种做法并不涉及收购企业的决策,但它可以进入目标国市场,获得先进的技术经验,或者作为一个被动的投资者获得分红。
4、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意义及市场契机
4.1、“一带一路”战略概要
“一带一路”关联的国家基于但不局限于原丝绸之路的国家范围,国际上各国和地区组织都可积极加入,共同建造成果并将利益惠及到更为广阔的区域。其目标是建立一个“一路”,促进经济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配置和市场深度整合。发展更加广阔、更高层次、更深入的地区合作模式,一同建造开放、有容、平衡、普惠的地区经济协作体系。
4.2、“一带一路”战略的目的及意义
目前,中国经济发展形势显示社会总体供给大于需求,从2012年3月以来,社会PPI连续三年期间呈负增长趋势,供给过剩问题一直并未得到解决。“一带一路”被国内外媒体解读为马歇尔计划的中文版,它的输出和资本输出,解决国内产能过剩。
4.3、从区域和行业的角度分析“一带一路”战略
在目前产业区域分布的情况下,以东中西,长三江、珠三角、京津冀、中原城群等原始地区经济带划分,无法有力的引导国内产能剩余的困境。主要由于,在产能过剩较为紧迫的传统制造业,较占上风和具有竞争力的产业均分散在中部地区,在发展经济下行去产能的前提下,易引发地方保护主义、市场割裂、价格竞争等低效行为。中国其实急需要制定出一个超越传统地域的发展战略,用于发送目前传统制造业面对的同质竞争、强强竞争的短处,加速国内过剩产能去化。
4.3.1制造业产业结构趋同现象严重
我国东西部发展差异非常明显。虽然各省之间的区域差异的发展,但同质化竞争的产业结构仍然是不可避免的。除新疆、西藏、黑龙江、广东和海南等7个省份之外全国多个省份都严重存在较相同的产业构成模式。
(1)大部分的产业结构与区域竞争压力相似。2013产业相似系数(见表1)测度了31个省市产业结构的相似性。除却海南、黑龙江和西藏,全国其它大块区域存相似的产业结构问题。正常情况下区域间存在高于0.8的产业结构同质化比率,则表示两者间存在较大的的产业竞争压力。从2013的情况来看,在全国31个省,四川,山东,安徽,产业结构一直是最有竞争力的压力,与全国31个省份中的9个制造产业上结构相似比率超过0.8。而海南、黑龙江、西藏、河北和新疆与全国各省份产业结构相似度低,并没有任何一个省份与海南、黑龙江和西藏的制造业相似度系数高于0.8,河北和新疆分别为1个[2]。
(2)相邻区域之间的竞争关系不应被忽视。尤其是华北的内蒙古与山西、陕西,天津与河北的制造业相同化竞争比率突显,新疆最大的制造业竞争者来自临近的陕西省,甘肃与青海相临而其制造业产业结构相似度系数高居0.86,宁夏与邻居内蒙古、山西的制造业产业结构高度也极为相似。华东地区是中国制造业相对发达的地区,亦存在极大的竞争压力,浙江与江苏的制造业产业结构相似度高达0.87,山东与安徽的制造业结构相似度也进入0.85。
4.3.2传统产业优势区域的强强竞争压力大
一方面,从地图上看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处于传统制作业优势的区域正慢慢从东部向中部区域转移。运用区位商和偏差分析法,分析了31个省各子产业的比较优势(见附录),并借鉴了传统制造业的优势。在我们考察的30个传统制造业产业1中,安徽、福建、湖南、广西、湖北、江西、陕西的传统制造业中高达10个以上较有优势的行业数目。通过地图上不难看出,除福建以外,上述省份均集中分布在中部地区。可以看出,目前,我国传统制造业优势正逐步从东向中部倾斜。但在另一方面,传统制造优势的中心区域是产业结构中的最高点,相邻区域之间的竞争相对较高。通过邻近地区整合后的的各省产业相似度比率均值来看,河南、湖北、湖南、陕西、广西、福建的相近地区产业结构竞争压力最为显著;这些地区与前述传统制造业优势地区基本重叠。
4.3.3中国版马歇尔计划,跨区域的经济大战略
存在严重的周质现象的制造业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优势地区的强强竞争压力大的产业区位短板下,只有全国大规模区域整合发展,将发达区域带动不发达区域、传统制造业协同现代制造业,才有办公在发展各个区域的经济结构的同时改善过剩产能腾出发展的空间[5]。相比过去的区域发展战略相比,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发展更加注重跨行政区域的、大区域的协同发展。这可以从其覆盖范围之广可见一斑。3 月28 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包含了18个省区市名录,即使一些省份不在名录上,但均在会上予点名,如四川的成都、河南的郑州、湖南的长沙、湖北的武汉、江西的南昌、安徽的合肥等定义为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虽然山东省经济还没有提及,但在沿海港口城市烟台和青岛都有上市。可以说,“一带一路”战略基本涵盖了中国主要经济区,是最广泛使用的改革开放的国家最广泛的国家区域发展战略。
4.4、“一带一路”战略展望及民营企业的机遇
从近期我国高层动作来看,“走出去”将成为中国未来经济工作的中信,事实上,这也能从近期的动作可以看出,金砖国家投资银行的成立和亚洲投资银行的设立,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使用人民币作为一种货币兑换和其他人民币国际的步伐,这些都将为中国提供金融支持[7]。
首先,在对民营企业进行海外投资的过程中,企业面临着风险和困难,政府可以为企业提供相关的保护和沟通服务。国家布局“一带一路”战略,从外交、金融、国际法律制定等方面做了相当大的铺垫工作,为民企走出去做出了大量的支持。
再者,国内民营企业可以借助国家战略的机会,优化公司治理能力,吸收优秀人才,实现产业升级和产能专业。这样是对民营企业要素管理的一次全面提升,实现一次对原材料、人才、技术、管理能力等生产要素的全球整合。
5、民营企业对外投资的建议与策略
5.1、以“一带一路”战略思路为指导确立民企海外投资策略
“走出去”和“引进”是一个不同的方面,对外经济贸易,相互补充,相互依存,“引进”,以更好地“走出去”,“去”也有利于“介绍”。“一路”的概念“走出去”和“引进”的外国投资和贸易相结合,跳出了传统的框架。在“一带一路”战略,进一步促进和扩大外商直接投资业务。那么对应民营企业的海外战略给出以下的建议及策略。
5.2、以自身条件出发确立差异化竞争优势
民营企业规模小,对外投资规模相对也不大,但在生产上占有一定的成本优势,技术上有一定的积累,灵活性也很高,市场空间拓展的需求迫切。作为民营企业,需要做的就是发挥自身的优势、劣势;企业经营上注重提升产品服务的差异化竞争力,在海外投资过程中,借助区域化差异实现自身优势的最大化体现[4]。
5.3、从产业链整合开始,来实现全球资源优化配置,促尽要素整合
剖析民营企业对外投资的发展动机,最关键的是为了达到资源分享与项目整合。由于民营企业自身特点,大规模的海外并购或直接投资是有一定困难的,那么走出去的过程中就可以为所在行业的产业链进行重新整合,利用企业改革的浪潮,借助股权投资等方式参与产业链中上下游企业的经营管理,提高全产业资源的利用管理效率。同时分析空间、市场、技术等主要要素的差异化来推进要素的整个。
在这个过程中民营企业必然也会和大型国有企业产生大量的合作,相互的扬长避短,共同优化资源的配置,提高整体竞争力。
5.4、明确政府在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工作中的定位与作用
我国政府执行化繁为简的执政放权政策,尤其对海外企业投资项目的审批程序加以简化改革,为海外投资发展提供了便捷。企业的战略部署是海外并购的关键性要素,在走出国门的潮流中,民营企业已竞相踏上出海的甲板。资料显示,民营企业在海外的并购交易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14年前三季度的交易数量是国有企业交易量的二倍多。同比交易金额超过120%的增长量。与此同时有必要注意的是,目前民营企业出国投资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例如民营企业均在公司的长远战略及海外发展策略上存在不足,海外投资的经验匮乏,大多会因为国内外的文化差异及讯息不匹配等因素致使夭折。所以,中国政府和民企业自身共同努力显得十分必要。
在民营企业的海外投资过程中,政府可以为企业在海外投资的过程中提供相关的保护和沟通服务。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目前我国还没有正式对外投资法律,涉及部分外商投资的市场准入、企业行为规范等相关问题,缺乏具体的相关法律法规,最终导致境外投资处于一种无序状态。它应该与民营企业海外投资法尽快更直接地有效地保护民企“海外出航”。
此外,加强海外金融支持力度,目前缺乏对民营企业的资金支持,融资困难。这里说的融资困难,不仅指的是大多数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由于民营企业规模有限,大型投资项目难以完成,而民营企业本身自有资金较少,对外投资项目需要大批融资,依国内目前情况来看,国家扶持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展的融资体系还不够完善,企业资金与金融机资本无法无缝衔接,所以导致融资困难的局面。
因受制于相对不开放的国外发展市场以及不良的信用名声的影响,中国企业业在跨入国际化投资发展的道路上面临着海外资本紧缺、投资地域跨境支付等一系列困难,因此加强金融体系服务的改革是保证民营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6、结论与展望
随着中国资本账户的开放,越来越多企业走出国门寻找亟需的生产要素和配置资产,伴随中国成为资金净输出国,中国企业应当充分设计融资渠道和交易结构,重塑具有完全产权主体功能的海外并购主体,以控制风险,并应在企业核心竞争力基础上进行战略选择,要采取理性的并购决策与操作策略。更重要的是,并购仅仅是开始,最艰难复杂的是并购之后的资产整合和跨国文化理念的整合过程和协同效应的发挥,因此中国企业应当把海外并购看作一个持续管理的过程,构筑稳固的整合管理体系,建立和发展面向全球的核心竞争力,而政府则要加强对企业海外并购的引导、支持、服务和监控。
主要参考文献、资料
[1] 查尔斯·希尔. 国际商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187-189.
[2] 2014宏观行业数据.wind资讯[DB/OL]http://www.wind.com.cn,2014.12.1.
[3] 林俐. 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研究:基于温州的实践[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233-238.
[4] 张洪,王丽娜.中国民营企业海外资源投资风险及规避策略〔J〕.亚太经济,2014(4):110-114.
[5] 柳川隆,川滨升. 竞争策略与竞争政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232-234.
[6] 陈菲琼. 民营企业海外并购整合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155-156.
[7] 詹姆斯·伯格. 国际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111-113
[8] 陈菲琼 . 海外直接投资与自主创新能力[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https://www.lunwenschool.com2011: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