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升本科院校师范类数学专业的培养目标目前仍以培养中小学数学教师为主。合格的中小学数学教师,除了系统和全面掌握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概率统计、 初等数学等理论知识和专业教学理论知识外,还应树立科学的数学教学观,热爱和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合格的中小学数学教师,能帮助中小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思维框架, 能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生动形象地传授给学生, 培养中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数学知识的能力,因此,师范类数学专业的教育和教学应当突出师范性。
合格的中小学数学教师, 不仅拥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还应拥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根据以往的指导实习工作经验, 我们发现目前的教育实习还存在以下问题:实习学生不能很好地把握教学节奏,不能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不能很好地处理一些突发事件等。因此,学生除了掌握必需的数学专业理论知识外,还应加强教学实践环节的学习。为了适应当前新课程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师范类数学专业的课程,除了保留传统的教师技能培训、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内容外,应增加数学软件及应用、数学建模及试验等内容,这不但能丰富实践教学的内容,而且能满足培养应用型复合人才的需求。
就目前而言, 师范类数学专业的毕业生数量已超了社会的需求,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 因此,师范类数学专业的教育教学除了突出师范性外, 还应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将物理、生物、经济、文学、历史和美学等学科知识融入数学教学过程,并开设了金融数学、大数据分析及处理和会计学等选修课。 这种注重多元化的课堂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 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传统的课程体系已不能满足当前基础教育的需要。为了满足当前基础教育对课程体系的要求,一些学者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在厚基础、重实践的培养目标要求下,师范类数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应突出数学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课程设置时,我们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实际情况, 以知识必需、 够用和兼顾职业技能为原则,从掌握数学知识和培养教学能力入手,整合相关课程, 设计出符合学校实际情况和满足教学需要的课程体系。
2.1 构建专业基础课程群
优秀的中小学数学教师要拥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全面的人文素养,具有乐于奉献的工作精神,能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运用到教学之中。 传统的数学教学强调每一课程内容的完整性, 而不顾及不同课程之间的联系和学科内容的完整性, 这不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数学观点,不利于学生提高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为了弥补这一缺陷,我们把内容联系紧密、培养目标一致的课程内容整合在一起, 打破了这些课程在学科上的归属,以相关性、系统性、科学性、独立性、创新性和延展性为原则,构建了以数学分析 、高等代数 、解析几何、 实变函数和复变函数等为主要课程的专业基础课程群。通过构建专业基础课程群, 我们为每一门课制定了符合义务教育要求的教学大纲, 把一些复杂的计算和证明内容进行了删减, 只要求学生能理解其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把删减的课程内容安排到其他课程群,以便需要深造和感兴趣的学生继续学习。通过课程群建设,学生在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和夯实专业根基的前提下能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2.2 构建教学技能课程群
除了拥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外, 优秀的中小学数学教师还要能将教学内容充分、有效地传授给学生。为此, 我们构建了以数学教学论、 现代数学与中学数学、初等数学研究、数学史和教师技能训练等为主要课程的教学技能课程群。 教学技能课程群包括数学教育理论类课程与现代教育技术类课程, 突出了实践性和师范性等特点。在构建教学技能课程群的过程中, 我们的做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将教育类课程理论与中小学教育改革实践结合,培养学生的专业发展意识;第二,在实践课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在开展理论教学活动的基础上, 组织学生开展面向中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训练活动, 让学生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学会教学和研究;第三,通过培训让学生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树立现代教学观;第四,通过课堂教学和学习评价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品质, 通过介绍数学发展史让学生了解数学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通过介绍数学家研究数学的事迹培养学生刻苦、勤奋和顽强的拼搏精神。
2.3 构建应用能力课程群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应注重学生获得 “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等内容,这就要求师范类数学专业的学生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能引导中小学生利用数学方法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提高中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引导他们将求知的欲望化为内在的学习动力。为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我们构建了以常微分方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值分析、数学建模和运筹学等为主要课程的应用能力课程群。 应用能力课程群把理论与实际密切联系起来, 体现了数学的科学性、技术性、实验性和应用性等特点。通过构建应用能力课程群, 我们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教学过程, 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利于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帮助中小学生树立“建模意识 ”“数据分析意识 ”“应用意识 ” 和 “创新意识”。通过构建应用能力课程群, 我们增加了该课程群中各门课程的实验教学时数, 并通过整合把数学实验变成了为该课程群教学服务的基础课程。比如,在常微分方程课程中, 解一阶微分方程的方法有初等解法和数值解法。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常常详细讲解初等解法,略讲或不讲数值解法。 构建了应用能力课程群后,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群中数学实验课, 既了解了微分方程数值解的求解方法, 又了解了数值分析中微分方程数值解的内容。通过数学实验课教学 我们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高了学生的编程能力和计算机操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4 构建能力拓展课程群
为了提高师范类数学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竞争力, 我们构建了以信息技术和应用统计类课程等为主要课程的能力拓展课程群。能力拓展课程群是根据数学学科、 信息学科和统计学科的内在联系,并以一定的数学基础为前提,整合信息技术和应用统计等课程而成的。 能力拓展课程群具有专业融合和学科交叉等特点,包括数理统计、随机过程、运筹学、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及其应用、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等课程。能力拓展课程群的构建突出了实践教学环节,比如,与数据结构配套的是数据结构实验,与数据库原理及其应用配套的是数据库原理及其应用实验。 通过这些课程的教学,我们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学习过程中,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进行学习,并通过参加信息对抗、数学建模等比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通过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提高自己的科研实力。
3 关于教学方式的探索
3.1 课堂教学方面的探索
目前,在师范类数学专业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通过反复讲解和课堂训练的方式进行教学, 这种方法虽然有利于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 但不利于学生提高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有助于学生学习和理解所学知识,有助于学生培养和发展自己的专业技能。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在讲授中学数学中已删除的三角公式、极坐标和反三角函数性质等知识点时,我们先引导学生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自学, 然后利用习题课对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概括和补充; 在讲授高等数学中的极限、连续等概念时,教师先组织学生成立学习小组,并引导学习小组查阅相关资料、做相关练习和独立思考等学习活动挖掘这些概念的内涵, 然后通过总结将相关知识点进行系统化和完备化处理; 在讲授课后习题时,教师先安排学生讲解,然后再进行点评。 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而且能提高学生的教学水平。
3.2 教学技能方面的探索
在数学教育理论教学中, 我们组织学生开展了普通话训练活动;在数学专业理论教学中,我们通过微格教学,组织学生开展观摩和“试教“活动,以此培养学生的从教能力;在指导实习过程中,我们邀请中小学的优秀教师向学生介绍自己的教学经验,对学生的“试说”“试教”实习活动进行指导。 另外,我们还与多所中小学合作,建立了一些实习和实训基地,为学生开展实习活动提供了保障,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教学技能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3.3 教学评价方面的探索
师范类数学专业的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程群、教学技能课程群、 应用能力课程群和能力拓展课程群的几十门课程,每一课程都有自身的特点,因此,教学评价应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在实际操作中,我们根据每一课程的特点选择开卷考试、闭卷考试、口头考试或撰写论文的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例如,教师技能训练课程可以采用学生自评、 小组互评和教师评定相结合的方式。 这种评价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 结束语
在近几年的教学工作中, 我们对师范类数学专业的教学理念、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进行了探索,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做进一步的探索。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做进一步的努力,为数学师范类专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龚小兵.应用型院校数学专业师范生培养探究 [J].高教学刊,2015(20):43-44.
[2] 冯滨鲁 ,张森 ,郭霞.地方高校师范类数学专业课程群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数学教育学报,2014,23(5):87-90.
[3] 李莉.高师数学教育类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数学教育学报,2008,17(5):8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