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网第2021-09-26期,本期硕士论文写作指导老师为大家分享一篇
幼师教育论文文章《高等幼师学校音乐课程与幼儿音乐教育衔接问题研究》,供大家在写论文时进行参考。
幼儿音乐教育学,又称学前音乐教育学,是研究以幼儿为对象,音乐为教育内容,进行有计划的音乐教育①。唐朝时,梨园就专门设立了一个对幼儿进行早期音乐启蒙教育的“少幼班”。我国近现代幼儿音乐教育开始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学堂乐歌,主要以儿歌创作与教唱为主,其中代表作有黎锦晖创作的24 首歌曲表演曲以及 12 部儿童歌舞剧。高等幼师学校是培养幼师的摇篮,以培养合格幼教人才为办学目的。据统计,从 2006 年 3 月获批的南京幼儿高等师范学校(并入南京晓庄学院幼儿师范学院),至 2019年获批成立的广东江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宁波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全国共计有 40 多所以培养幼儿教师为主的高等幼师学校(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及南京晓庄幼儿师范学院已升级为培养大学本科层次的学校)。将高等幼师学校的音乐课程变得更具实用性,与当下幼儿音乐基础教育进行无缝对接,能够极大提升高等幼师学校服务社会的能力,对促进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幼儿音乐教育的现状
(一)音乐教育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音乐能够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学前阶段是幼儿感觉和知觉发展的重要时期,音乐是培养幼儿感知能力发展的一种重要途径与手段。如刚出生的婴儿便能够对周围环境的各种声音有所反应,一岁左右更是能够随着音乐的节奏摆动身体,这都是幼儿对音乐的最初探索和对音乐感受的本能反应。音乐是幼儿自我情感与情绪表达的重要途径与手段。《乐记》中提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认为音乐是由人内心情感的体验而产生的,是人情感的表达,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产物,音乐的内容有着丰富的情感内涵,好的音乐能够教会人们真善美,丰富幼儿自身的情感体验,完善幼儿的人格。音乐有利于促进幼儿语言和语音记忆力的发展。幼儿对于喜欢的儿歌多听几次便能够完整地唱出来,并不是因为他们在音乐能力上有过人的音乐天赋,而是在语音的记忆能力上比较突出。通过聆听音乐,并进行模仿演唱,进而培养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记忆力。音乐亦能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有利于幼儿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展。幼儿音乐作品有再现性的特点,音乐作品中的句法与非句法形式主要用来描绘或刻画人物、动物、地点、时间等客观现实的性质。①如法国作曲家圣桑的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中的 14首作品,每一首音乐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各种各样的动物,幼儿可以通过聆听音乐,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将听到的音乐在脑海中浮现出来,这时他们的脑海中出现的是一幅幅童趣盎然的画面。
(二) 幼儿音乐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号召以及“为人生的”口号,把艺术教育提升到与其他教育同等的地位,认为艺术教育对于人来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与意义,但是当下幼儿园的音乐教育现状却不容乐观,仍存在不少问题。一是音乐课程在幼儿园教育内容中的比例较低,处于教学边缘地带。根据调查多所幼儿园所了解到,平均每班每周开展一次音乐活动,是“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中开课率最低的,在音乐教学设备的投入上也是最少的。促进幼儿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是幼儿园课程设置的主要目的。音乐课程作为幼儿园艺术教育的一部分,与其他领域构成了幼儿园课程的主要内容,有着同样重要的作用,五大领域应相互渗透、有机结合,片面强调幼儿某一方面的发展,是不符合幼儿身心全面发展需求的。二是幼儿音乐教师自身音乐专业素质与学科实践教学能力不足。具体体现在演唱、演奏等音乐技能水平较低,无法胜任幼儿音乐教学,或无法将自身的音乐技能与知识应用于幼儿音乐教学实践中。教师的教学内容与形式单一,上课多以唱歌、跳舞为主,声乐作品多于器乐作品,歌唱与律动比例多于创作与表现,与其他科目的结合也甚少。单一的音乐课形式不能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无法促进幼儿音乐能力的发展。
二、高等幼师学校音乐课程的设置
(一)目标定位
课程目标是教学的重要依据,也是课程设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课程的设置具有指导意义。不同阶段的教育,对教师也提出了不同层次的知识技能要求,高等幼儿师范学校培养的是幼教人才,那么在课程目标上也应该根据幼教职业的特殊性来设置,才能更好地与幼儿基础教育接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2012)的基本内容中写道,幼儿教师应“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也就是说,幼儿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音乐知识技能与音乐欣赏能力,才能胜任幼儿园的歌唱、韵律活动、乐器演奏等音乐教学活动。另外,审美是音乐教育的本质,任何层次的音乐教育都具有这一目的。高等幼师学校音乐课程的目标并非是要培养音乐家,其音乐课程的目标定位应是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唱弹跳等音乐综合技能以满足幼儿音乐教育实践所需。
(二)基本特点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人们在劳动中创造了音乐,音乐的产生需要传承,音乐的教育行为也随之出现。从考古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文物可以判断,当时的音乐传习中已经存在音乐教育活动。不过当时的音乐传习是在劳动过程中实现的,并没有系统地组织学习音乐。音乐教育的形式以口传心授为主,缺乏相关的教学和研究,内容主要包以演唱或演奏等音乐技能为主。音乐课程设置的顺序性。首先,音乐技能与知识的学习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如声乐演唱与器乐演奏,都是经过训练,从学习并掌握初级简单的作品后,逐步进入有一定难度的作品,理论知识也是从认识音高、节奏基本乐理知识,再到曲式和声、复调配器的循序渐进的学习,违反音乐课程规律的课程设置是无法达到课程目标的。音乐课程设置的整合性。音乐课程的整合性主要通过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表现出来。音乐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音乐理论知识为音乐技能训练和音乐表演提供依据,通过舞台实践的演唱演奏,可以将乐谱中的文字符号生动地以音响的形式展现出来。音乐理论知识与音乐技能技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理论指导技能、用技能检验理论,保持二者间的整体关联。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音乐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不符
高等幼师学校的音乐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有密切的联系,都是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途径,以培养具有一定音乐技能与音乐素养,能够胜任幼儿园音乐教学的幼儿教师为目的。目前,高等幼师学校仍然采用音乐专业院系的人才培养模式,音乐课程在实施过程中,淡化了幼教人才培养的师范性,忽视了课程与教学的目标。教师在训练过程中过于重视音乐技能训练,把幼教专业的学生作为音乐专业型人才来培养。在教学形式上多沿用音乐院系的方法,教材、教学内容的选择上缺乏幼教职业特点,与培养幼儿音乐教师的初衷完全脱离。很多学生虽然在某一技能方面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但毕业后依然无法胜任幼儿园音乐课程的教学。
2、音乐课程结构不合理
技能课与理论课比例失衡,重技能轻理论。幼儿园的教育是非常全面的,五大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相互联系,这也对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课程中不仅有声乐、舞蹈、钢琴、绘画、手工等技能训练课,还有教育学、心理学、学前儿童卫生学等一系列课程,课程内容的种类涉及多门学科。单从音乐课程数量来看,理论课程和技能训练课程至少有五门以上,再加上其他学科的课时安排,学生没有更多的时间去练习演唱或演奏方面的音乐技能,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掌握如此繁多的知识技能,有一定的难度。在音乐课程设置中,技能训练课程的课时量远远多于理论课,其中幼儿音乐教学法这样的课程更是极少开设。一些幼师学校从学生入学到毕业都需要上一系列的音乐技能课,但是由于学生人数过多,师资不足等多方面的客观原因,教学只能以集体大课的形式进行,亦无法达到音乐技能一对一单人课的教学效果,导致学生的练习毫无针对性。
3、课程考试内容和评价标准广度不足
声乐、钢琴等音乐技能类课程考试通常以演唱或演奏一首乐曲作为考试内容,在考试评价中更倾向于音乐技术的难度要求,片面地追求曲目类型与演唱演奏技术的专业化,如声乐考试以美声、民族唱法演唱艺术歌曲或咏叹调等,钢琴考试则重乐曲的演奏轻儿歌的弹唱与伴奏。而在乐理等理论课程的考核中,考试采用试卷出题的形式,考试内容以概念性的纯理论知识为主,忽视了与技能实践课程的结合,导致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识谱能力以及儿歌的伴奏中节奏型编配、和声的应用能力不足等。在考试中,教师不能仅凭学生弹唱水平的高低来作为评价标准,而是在技能水平达到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考试内容与形式还要与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的实际相结合,考试评价标准还要考虑到学生是否达到了从事幼儿音乐教育的要求。
三、 高等幼师学校音乐课程与幼儿音乐基础教育的接轨
(一)迫切性与必要性
在幼儿时期给予适合的音乐教育,对于人们的终身学习有重大意义,如果在幼年时期错失了学习音乐的最佳时期,这种音乐学习能力可能会随着人年龄的增长而逐步消退。音乐教育家戈登的研究认为,每个孩子出生的时候都具备一定的音乐能力,音乐能力是天生的,但会受到后天音乐环境质量的影响,9 岁前的音乐能力是先天潜能和早期音乐环境的产物。①戈登将幼儿的艺术感知发展分为三个阶段,认为 8 岁以后进入第三阶段,是幼儿艺术发展的分界线,音乐能力可能继续进步或者退化。幼儿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到幼儿音乐教育质量的好坏,教师自身的音乐素质和音乐实践教学能力的高低又与学校的音乐教学质量有关,从幼儿园的音乐教学上也可以反映出高等幼师在人才培养上存在的不足。当下幼儿基础教育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高等幼师学校的音乐课程设置与幼儿音乐基础教育接轨是迫切的也是必要的,是符合双方发展需要的。
(二)基本思路
一是审美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并重。审美是音乐教育的本质,音乐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审美能力。此外,幼儿园音乐教育的有效实施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音乐知识技能,并将技能与知识系统地运用到幼儿音乐教学实践中。所以高等幼师在音乐课程设置与
教学过程中不仅要突出音乐教育的审美本质,还要将审美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有机结合,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二是以幼教职业需求为导向,完善课程内容,优化课程结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转变教学理念,采用新的教学思维与方法,不能脱离幼教人才的培养目标。推进音乐课程内容的综合化,课程内容、教材的选择要与幼儿园音乐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音乐技能课与音乐理论课有机整合,不搞纯技能训练或理论知识的讲述,要让音乐课程的内容更具实用性。如视唱课可加入奥尔夫小乐器演奏和幼儿歌唱的内容,声乐课与钢琴课结合,加入儿歌自弹自唱的内容。其次,音乐课程开设的顺序、学年编制、教学时数以及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各阶段的音乐水平来安排,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使课程计划变得更加合理化。课程结构的优化,可以更好地实现课程的资源优化,提高教学效率。三是与幼儿园实行“课程共商”的模式。高等幼师学校最根本的任务是为幼儿园培养人才,如果高校不深入实地了解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和幼儿音乐能力发展的规律,那么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设置方面也只是单向意愿所为,培养的幼教人才也是不符合职业需求的。因此,高等幼师学校音乐教师有必要对幼儿音乐教育现状进行调研,充分了解幼儿园音乐教育包括哪些内容?教学活动是如何开展的?同时也可以通过教学研讨和学术交流的方式,向高等幼师学校进行反馈。通过实地考察和双方对课程内容的共同探讨,按照各自所需,实行“课程共商”的模式,进而调整和改进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以及课程评价方式。高等幼师学校作为培养幼儿教师的摇篮,其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都应以幼教职业需求为导向,培养应用型幼教人才,合理定位音乐课程目标、适当调整音乐课程结构、改善音乐课程内容。促进高等幼师学校音乐教育与幼儿音乐基础教育的合作,满足社会对高素质幼儿音乐教师的需求,实现互利共赢,对于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该论文为收费论文,请扫描二维码添加客服人员购买全文。
以上论文内容是由
硕士论文网为您提供的关于《高等幼师学校音乐课程与幼儿音乐教育衔接问题研究》的内容,如需查看更多硕士毕业论文范文,查找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研究生论文参考资料,欢迎访问硕士论文网幼师教育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