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学前教育 复合型 人才培养
一、复合型人才的内涵
复合型人才是指“通过一定的教育模式培养出的具有宽厚基础理论和广博的知识面,基本掌握两门或两门以上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富有跨学科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人才”。随着科技、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社会对知识广博、基础扎实、在多个领域具有较强适应性的复合型人才越来越重视。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今天,构建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是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应对科技发展的必然选择,高校必须与时俱进,积极推进教学改革,采取各项措施为培养复合型人才创造条件。
二、我国学前教育学科发展背景
学前教育学属于教育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学龄前儿童身心发展、活动组织、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我国学前教育学科创始在20世纪30年代,近年来,已逐步形成较为完整的学前教育理论体系。
三、贵州学前教育专业发展形势
在中央的统一部署下,贵州加大了对学前教育的重视与支持力度,学前教育飞速发展,加大了幼儿教师的需求量,同时对教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贵州招收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院校有贵州师范大学、贵州民族大学、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黔南民族师范学院、遵义师范学院、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凯里学院、铜仁学院、贵阳学院、六盘水师范学院、贵州师范学院、兴义民族师范学院等12所高校,这些高校都致力于培养复合型人才,满足新形势发展的需要。近年来,经过政府的引导、支持和各高校的努力,贵州各高校对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重视程度普遍提升,总体上看,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取得长足发展,人才培养质量有所提升,但仍存在一些有待完善的地方。
四、贵州本科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普遍存在的问题
1.培养目标较全面但更新不及时,特色凸显不足
人才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方向的指挥棒,是教师选择教育方式的依据。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不仅引导着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的方向、规定课程体系的设置、影响课程的实施与评价,甚至决定着学生将来的社会适应性和教师专业发展方向。据调研,12所贵州高校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大致相同,可概括为“培养掌握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在学前教育相关机构从事教育、保育和教学研究工作的教师或管理人员”。培养目标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提出了知识、能力等方面的要求,但表述较为笼统、宽泛,对学生具体能力的要求不是很明确;没体现贵州地区特点和服务地方的特色,培养目标缺乏创新性、针对性和前瞻性。
2.课程设置全面但较传统,课程布置不平衡
(1)课程设置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科学而完整的课程体系是实现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保障,也是达到培养目标的基本载体。贵州大部分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还是采用传统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主要包括理论课程(公共课程、专业课程等)和实践课程。以贵州某高校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培养计划为例,具体课程设置如图所示。
如图可见,教学设置中存在理论课程所占比重远超实践课程,通识课程与专业基础理论课程较多,专业技能课程相对较少的现象,导致学生个性发展得不到很好的满足;同时,经已就业的毕业生反馈,学校的有些课程设置与今天的幼儿园课程改革也有脱节现象。(2)部分课程设置有重复现象。课程内容繁多,缺乏课程间的整合,每门课总是强调知识体系的完整,忽略了整体优化。另外,有些院校选修课的开设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课程的开设根据教师的专业与优势,没有紧密结合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来开课,这对培养目标的落实效果会大打折扣,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3.实践教育渐受重视,但形式单一,针对性的监督指导不足
人才培养实践教育中最重要的部分、最主要的形式是教育实习,但很多学生在教育实习中,只是机械地模仿教师的做法,照搬观摩到的或书本上的语言行为、活动形式、活动组织和活动设计,所获的教学效果甚微,加之实习人数较多或指导教师有时难以给予长期的、跟进式指导与评价,学生在训练过程中缺乏针对性的指导,能力无法获得较大提高与发展,达不到能力训练所要求的目标。另外,有些学校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建设滞后,致使迅速增长的学生数量与教育实习、实践基地的滞后建设矛盾突出,不能为学生实习、实践提供很好的保障。
4.教学保障有所提升,但不丰富,软硬件配置不足
调研中发现,由于部分高校专业发展资金不充足,加之大范围的高校扩招,学生数量激增,一些高校软、硬件教学资源配备达不到教育需求。高校师资队伍中高职称、高学历人数不多,教师队伍整体年轻,很多教师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还需逐渐提高和积累。人才培养中存在教学软、硬件资源的配置与学生需要不同步,不能满足教学需要的现象。
五、贵州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策略
1.根据地方实际,建立传统与特色相结合的培养目标
随着社会的发展,幼儿园在教育特色、模式、办园渠道等方面不断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新的教育观念、教育理论引导着幼儿教育的新发展,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也要紧跟时代,与时俱进。第一,师德教育是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高校培养的学前教育人才首先要做到爱岗敬业、有爱心、有耐心、有责任心,因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以后所面对的教育对象大都是幼儿,是启蒙性教育,对幼儿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二,贵州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根据地区发展与高校实际情况,细化培养目标,实行分类培养。第三,要充分依托地方特色优势,培养一批能够适应地方特色的专门人才,为地方经济服务。总之,培养目标的定位不能大而空,不能脱离地方实际和自身特点,不能盲目和泛化,要有针对性和时代性,要做到传统培养与特色培养相结合,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提升市场竞争力,不断适应幼教事业多元化发展的需要。
2.遵循培养规律,结合专业特点,合理规划课程设置
(1)课程的设置要以培养目标为导向进行适时调整。第一,突破传统的“本科模式”,精选理论类课程帮助学生夯实文化基础,提升人文及专业理论素养,增加教育技能性课程、教育实践性课程的类型与比例,重点加强学生掌握各种幼儿教育活动的基本技能训练,坚持理论课与实践课相互指导、相互促进,提升广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做到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合理布局。第二,根据幼教课程改革与实际需要,适当增加或调整目前幼儿园新需求的一些专业知识。第三,根据贵州特色条件,合理调整课程设置。(2)注意优化精简教学课程。强调知识体系完整性的同时,注重知识的整合优化,避免知识的重复讲解,加强教育市场的针对性。通过分类课程领域、课程模块来组织课程材料,注重理论类课程和实践类课程的连贯性,实现课程的专业化、精炼化和可操作化。(3)加强选修课的实施效果。选修课作为增强学生综合能力的有力补充课程,高校要在选修课的开设、实施过程等方面加强指导与监督,做到主修课与选修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总之,坚持复合型人才培养理念,使课程设置服务于人才培养,而不是一味地完成教学任务,做到课程设置既要努力适应和引导学前教育人才队伍就业市场,又不能为迎合市场需要而放弃对专业的追求,既要适应学前教育专业特点又要满足社会对幼教人才多样化需求的具体条件。
3.建立“全程实践”模式,不断加强实践教育实效
教育实践课是训练学生专业能力的有效途径,而教育实习是检验学生专业能力实现程度的重要环节。教育实践课程训练时要打好基础,为教育实习做好充分准备,做到通过教育实习达到教学综合能力的积累和提升,贵州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培养要进一步强化实践教育效果。为了保证实践的有效性,实习中可以借鉴香港教育学院采用的导师制——配备指导教师,为每位实习生进行一对一的跟踪指导与评价,或者采用指导教师与幼儿园教师联合培养,实施“园长助理制”“见习教师制”等,即幼儿教师负责对实习生园内的指导,包括对实习生每天的表现进行总结、评价等,同时,高校的指导教师负责对实习生教学行为的反思、指导,通过定期去听课、观摩、点评等形式,促进其专业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另外,要拓展实习基地的建设,利用实习基地、平时课堂、班级活动等探索多渠道实践形式,树立“全程实践”的理念,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与硬件投入,不断提升教学资源配备
一方面,在软件教学资源配备上,注重师资队伍建设。提供宽松的专业环境,增加学校师资配备,搭建具有双语水平、学科种类、学历、职称结构合理的高层次师资梯队;提倡以科研促教学的学术氛围,组建一支理论、实践全能的专业化教学和科研团队;建立高校与幼儿园的教师联系机制,探索联合教育研究。另一方面,在硬件教学资源配备上,要加大基本教学设施的投入。比如,配备完善的琴房、形体房、画室、双语教学实训室、保育实训室、蒙氏教育实训室等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多样化技能的实训场所与设备,为培养复合型学前教育专业人才提供重要保障。
总之,贵州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要顺应专业发展趋势,根据本地区经济文化水平、地域特点及各高校的资源差异,准确定位培养目标、合理规划课程设置,强化实践教育成果,加强教学软硬件保障,加大与社会的联系,做到传统培养与特色培养相结合,提高复合型学前教育队伍人才培养质量,以满足贵州社会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黄江美.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D].广西大学硕士论文,2008.
[2]杨琳琳.当前高师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培养目标的思考[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3(3).
[3]马贵俊.提高新升格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培养质量的有效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4(7).
网为您提供的关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策略研究》的内容,如需查看更多硕士毕业论文范文,查找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研究生论文参考资料,欢迎访问硕士论文网学前教育专业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