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网第2021-03-15期,本期硕士论文写作指导老师为大家分享一篇
学前教育专业论文文章《学前艺术教育如何影响儿童创造力的发展分析》,供大家在写论文时进行参考。
【摘要】学前艺术教育在提升儿童逻辑思维和动手能力的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强化儿童的创新创造能力,是影响儿童未来成长的重要因素。所以,这就需要从目前艺术教育给儿童创造力带来的作用入手,探究当前教育过程中影响创造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并分析具体的教育策略。
【关键词】学前教育;儿童创造力;儿童艺术素养;艺术教育
引言
对于幼儿而言,艺术活动是最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之一,而创造性是艺术活动的本质属性,不管是对艺术作品进行解读,还是开展艺术创作,都无法脱离创造实现,因此,通过良好的艺术教育推动幼儿创造力发展是极为必要的。然而,当前学前艺术教育在创造力的激发上还比较欠缺,大多数幼师直接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割裂了艺术创造和艺术欣赏之间的必然联系,教育目标与教育观念功利性都比较明显。部分幼师不够了解幼儿艺术教育及学习特点,无法给孩子们搭建期艺术学习的支架。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幼师在早期接受学前教育的过程中并未修炼出强大的艺术素养,不了解相关的艺术社会背景和文化内涵,导致无法通过多元化的艺术表现手段去实施教育,因此,重点探究通过艺术教育推动儿童创造力发展的途径具有极大必要性。
一、学前艺术教育对儿童创造力发展的重要作用
(一)新旧教学艺术教育比较
原先我国的学前艺术教育只是让儿童初步了解相应的艺术技能和理论,但当前其学前艺术教育整体主张通过艺术教学的形式把生活当中蕴含的美和文化都带给儿童。原先的艺术教育幼儿往往会通过“像不像”“准不准”等标准对儿童的艺术作品进行评价,这种方式通常会导致教学活力丧失,同时还会扼杀儿童的创造力。因此,当前的艺术教育更加注重对儿童创新思维的激发,使其能够在学习艺术的过程中始终处在主动思考的位置上,教师只通过一些简单引导促进其进行学习。[1]只有在探索新事物的过程中有自己的想法与逻辑,才能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运用自己的思维和创造力解决。对于幼儿来说,良好的学前艺术教育可以更好地推动其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开发。一般来讲,不同儿童其习惯、生活环境以及接触的人和事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其认知层面往往比较狭窄,导致其潜在创造力发挥困难。这时候如果能够在学前艺术教育之中,加大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开发,同时进一步鼓励和引导其思维,使其在艺术创作方面能够有所拓展,深化其实践性,最终才可以创造出更多好的作品,促进未来发展。
(二)艺术教育对儿童创造力发展的重要作用
一是从大脑功能分析情况来看,左脑是理性脑和科学脑,负责语言以及抽象逻辑思维;右脑是创造脑或艺术脑,负责形像思维,具有一定的创造力。因此人类的创造核心就在于右脑,而艺术教育是开发右脑最佳的手段之一,特别是在幼儿时期。例如学习钢琴时,左右手的灵活训练会进一步促进右脑脑细胞的增长。由于五岁左右是脑细胞增长最快的时期,因此创造力的发展就应当抓住这一关键时期,通过艺术教育最大程度上挖掘其基本潜能。二是艺术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形象思维教育,可以有效培养儿童的直觉思维能力。[2]很多时候科学创造灵感都是来自想象力或直觉,艺术教育比智育更利于想象力和直觉的培养,这是因为在艺术学习当中,儿童能够自由想象,更易产生更多奇妙的创作灵感。
二、幼师艺术教育过程中影响儿童创造力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是不注重儿童的情感体验。受到幼师自身教学素质的限制,在实际开展艺术教育的过程中,过于注重儿童的创造结果,经常使用成人的创作理念去理解和解读幼儿创作出的作品,极少关注幼儿艺术学习当中的情感体验,并未深刻意识到幼儿艺术情感的激化及抒发。
二是艺术欣赏渠道缺乏。在实际开展艺术教育的过程中,幼师应当带领幼儿在欣赏艺术之中进一步感受和体验艺术,进而激发出更多创作灵感,积累更多素材。
三是没有理清艺术和模仿之间的关系。幼儿的艺术创作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他们通常会通过模仿或者想象去进行创作,作为幼师在这之中坚决不能混淆艺术与模仿之间的关系,也不能直接割裂二者的关系,而是要确保其在保持基本联系的同时还能够有所区别,完美地处理好二者的关系。[3]
四是幼师自身的艺术素养较低。艺术创作本身就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课题,作为一名幼师开展艺术教育的前提就是要具备一些基本的艺术创作知识,还要充分了解艺术创作文化的深层含义,以此才可以拓展幼儿的创作思维和艺术视野。
然而,当前普遍存在幼儿艺术素养较低的问题。该问题产生的原因比较多,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重能力轻教育。最近几年,我国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使得学前教育专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设置该专业的院校也变得越来越多。但开设该专业的院校办学条件参差不齐,导致在课程设置方面缺乏科学性,过于注重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忽视了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就高职院校来说,该类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音乐课程中,“声乐”“舞蹈”“键盘”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必修课,要求学生从开始到毕业都必须坚持学习,但《幼儿音乐教育》《幼儿舞蹈安排》等教育课程基本是在毕业之前通过选修课的形式开设,没有重视学生对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及掌握。另一方面,重实用轻理论。在高职院校当中,整个学前教育的办学规模比较小,专职的艺术教师较为缺乏,虽然也有一些年轻且理论知识丰富的教师,但因为整体教学经验缺乏,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重实用轻理论的问题。比如在声乐课上,通常都是由教师先领唱,然后让学生自己练习,教师再根据其情况进行纠正,至于幼儿在演唱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以及表现出的特点等都没有告知。这种模式最大的优势就是学习成效高,学生未来在用人单位面试时往往能占据优势,但却无法确保未来对幼儿开展良好的艺术教育,情况严重的话还会挫伤孩子们的学习兴趣,阻碍创造力的进一步发挥。
五是没有合理评价幼儿的艺术创作。幼儿的所有艺术创作基本是发自内心的艺术感知,对于其创作作品如果不能按照承认的标准进行评价,就会导致其失去艺术创作信心和兴趣,不利于创作力的发展[4]。
三、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创造力的主要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学前教育当中,教师的主要目的就是将自身的魅力充分发挥出来,再根据相应的教学资源,把教学理念直接融入教学环境中,以此给幼儿创造出一个良好轻松且愉快的学习氛围,降低其紧张感,促使大脑始终处在一个较为兴奋的状态之中,以此促进学习思维及创造力的进一步发展。对于学前艺术教育来说,并非要求教师将学生培养成一个优秀的艺术家,而是要通过艺术教育渐渐强化幼儿的各项能力。在对待幼儿的过程中应当始终坚持民主原则,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其提供更多畅所欲言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使其认为学习音乐、美术等科目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比如,在教授绘画课程的时候,可以让幼儿结合自己所画的图片创作故事,教师再依照具体的故事内容配上适合的音乐,让幼儿在感受到更多惊喜的同时开展想象,创造出更多更有特色的作品。另外,对于开展艺术教育的教室来说,还需要保持活跃温馨的环境,比如可以把教室的墙壁粉刷成粉红色、天蓝色,设计成有各种颜色的气泡泡墙壁;或者悬挂一些五颜六色的气球,摆上一些玩具等;另外,还可以专门设计一个艺术角,在艺术角当中摆放一些创作卡片,使幼儿能够随时随地进行创作。
(二)构建艺术创造支架
一是教师应当将创造力培养和知识技能学习的关系处理好。艺术知识技能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乏艺术知识则无法开展任何艺术活动,如果教育过程中教师不能及时传授给幼儿必要的知识技能就会挫伤其对艺术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对此,教师应将艺术创造作为追求目的,把强化幼儿的艺术欣赏能力作为关键,通过模仿的手段加强幼儿的艺术技能。在推动幼儿模仿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当启发学生使用联想、体验、记忆、观察等方式开展,鼓励其尽可能使用各类艺术工具或者材料自主创作。[5]二是教师应当给幼儿提供更多想象线索,启发其进行自由创造。除了提供相应的活动场所及时间外,还要通过想象线索为大家建立起创造支架。比如,可以让大家在玩耍的过程中使用各类艺术材料、方式或者器具等进行画一画、涂一涂、吹一吹、敲一敲,以此激发对艺术活动的兴趣,实现创造性的进一步发展。三是教师应当善于使用创造性思维训练方式,鼓励幼儿进行质疑,或者通过找寻物体的不足和缺陷强化批判性思维。可以使用一些专门的艺术创作游戏训练发散思维,比如拼图游戏、主题绘画、音乐故事创编、歌词更换等。
(三)提供艺术作品欣赏途径
一方面,教师在选择艺术作品的过程中应当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择一些古今中外较为经典且具有浓重民族色彩、符合幼儿欣赏水平的作品,从而在强化幼儿艺术欣赏经验的同时,带领其充分感受多元文化,最终形成理解、尊重和包容各类文化的心理。[6]另一方面,教师应当通过多种渠道组织幼儿进行艺术欣赏。一般当这种渠道数量越多,幼儿对认识对象的体验就会愈加丰富和细致,最终理解也会更为深刻和全面。儿童发展受到年龄特点的影响较大,因此,在其认知活动当中感知占有绝对地位,他们往往会通过一些外部可见的艺术操作活动去欣赏艺术作品,再加上其感知力会给自身的艺术表现力带来一定刺激作用,所以,在艺术教育当中,还应当针对不同水平和年龄的儿童使用不同风格和种类的艺术作品,引导幼儿通过视觉、触觉和听觉等多重感官感知声响和色彩,调动思维、想象、语言及动作的参与,强化对艺术作品的理解。比如,在艺术作品欣赏过程中,可以鼓励其通过语言、线条及动作等表达自己对于音乐的感受。
(四)激发幼儿艺术创造热情
艺术教育本身就是在艺术活动的审美过程中对幼儿施加影响的一种基本素质教育。只有让幼儿从中得到快乐体验,艺术才可以被其所需要和接受。所以,在艺术教育当中应当特别注意对幼儿心灵的强化,注重其在艺术活动之中的审美意识及情感体验,进而产生艺术创造热情。教师具体可以使用图片、语言及肢体动作等充分展现艺术作品的美,引导学生在反复感知中领会和体验作品的基本内涵,进而激发情趣。[7]教学活动本身就是师生之间的重要实践活动,只有在双方之间构建起双向的情感沟通渠道,才可以使教育在传递知识和培养个性的同时,使师生之间共同得到人生意义。这一点在艺术教育当中更加显著,甚至可以说教师自身的情感因素素质是艺术教育能充分展现艺术审美价值的关键所在。所以,教师除了要将艺术作品欣赏作为一件极为欢乐的事情去欣赏,投入更多自身情感,还要特别关注幼儿在整个艺术欣赏活动中产生的各类情感。由于幼儿本身好奇心强、想像力丰富,在其各种想法中,创造性总是若隐若现,因此,教师应当及时发现并对其精心培养。如果幼儿产生的一些想法超越了客观现实,或者是其描述与客观情况存在出入的时候,教师切勿通过“对不对”以及“像不像”等固定模式限制,或者直接否定,而是要善于捕捉其中创造思维的闪光点,并在合理引导之下,让其自由探索、大胆想像。
(五)强化幼师艺术素养
幼儿艺术教育目标的实现以及效果的展现都取决于教师自身艺术素养的高低。由于当前幼师培养模式发生改变,再加上一些社会影响和自我要求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幼师普遍存在艺术素养缺乏的问题。(1)教师自身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就应当注意加强自身的文化素养。文化素养一般决定了一位教师的基本艺术潜能,决定了其是否能够深刻理解创造和学前教育的意义,以及能否及时吸取生活当中的美和艺术之美,因此,艺术素养的强化依赖于文化素养的激发和完善。(2)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还应当不断强化自身的艺术理论修养。对于一名优秀的幼师来说,具备唱歌、画画、跳舞、弹琴、手工以及表演等基本艺术表达能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相应的艺术理论修养,通过自己的艺术知识对艺术行为和作品加强理解,进而自觉地将艺术教育融入到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之中。(3)在接受学前教育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当注重自身艺术表现力及感染力的强化,能够将生活和自然界的各种美好事物形象地传递给幼儿,激发起创造美和表现美的欲望。在这之中教师应当以自身对艺术的理解和幼儿进行沟通,使其也能够有所理解并主动参与到艺术活动中。(4)教师要对幼儿参与艺术学习的过程及结果进行有效评价。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教师是最权威评价者,所以,这就需要其除了通过对幼儿艺术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引导幼儿发现和解决问题外,还要通过评价引导幼儿明确合作学习的价值,实现彼此的充分沟通,最关键的是要对幼儿在活动之中表现出的创造性和丰富想象力给予一定的鼓励和肯定,给其带来更多满足和快乐,激发艺术学习的兴趣。[8](5)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当加强培养这些未来幼师的创造力,只有确保幼师自身充满了创造力,才可以使幼儿享受的艺术教育充满欢乐。
四、结语
总的来说,学前教育阶段是儿童智力和创造力发展的重要阶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重视对儿童创造力的培养,为其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挖掘创造能力。同时,依照儿童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学前艺术教育模式,不断优化自身艺术素养,最终给孩子们带来轻松快乐的艺术
学习体验。
参考文献:
[1] 魏武 . 浅析少儿艺术教育的发展与影响 [J]. 记者观察,2018.
[2] 彭杜宏,顾筠 . 我国学前儿童创造力发展特点与培育状况 [J]. 江苏幼儿教育,2017(3):67-71.
[3] 赖再厉 . 艺术教育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及其意义探究 [J]. 都市家教月刊,2015(9):206-207.
[4] 潘长瑜 . 艺术活动对于培养学前儿童创造力的实践作用 [J]. 北方音乐,2018,38(17):228.
[5] 赵丽霞 . 学前儿童创造性教育的方法探索 [J]. 科幻画报,2019(7):213.
[6] 王善虎,杭天惠 .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实现路径探究 [J].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7(2).
[7] 陈雅仪 . 学前教育中儿童创造力的培养方式分析与研究 [J]. 新一代(下半月),2017(15):155.
[8] 王蕾,梁曦文 . 艺术活动对学前儿童创造力的影响研究 [J]. 明日风尚,2018(15):177.
该论文为收费论文,请扫描二维码添加客服人员购买全文。
以上论文内容是由
硕士论文网为您提供的关于《学前艺术教育如何影响儿童创造力的发展分析》的内容,如需查看更多硕士毕业论文范文,查找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研究生论文参考资料,欢迎访问硕士论文网学前教育专业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