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专业主要是培养适应行政管理工作的创新型、应用型高素质行政管理人才,实践教学是实现行政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本文结合太原理工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实施情况,反思实践教学实施中面临的诸多困境,探寻构建科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有效路径,为培养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应用型行政管理人才做有益探索。行政管理专业原属于政治学的一个二级学科,政治学的学科特征决定了其教学内容设计以理论教学为主。但是,1998 年国家将行政管理专业调整为公共管理学的二级学科,而管理学学科的重要特征就是其应用性。教育部、财政部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中明确提出,高等院校要“整合各类实验实践教学资源,完善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随着行政管理专业应用型学科特征的凸显,在既有理论教学体系的基础上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对于提高大学生的职业能力、培育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树立良好的就业心态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面临的困境
本研究以太原理工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对 4 个年级共计 120 位大学生通过发放问卷、深入访谈的方式,了解学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实施效果,经过对所得相关数据的整理和统计分析,得出,当前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面临诸多困境并亟待破解。
(一)实践教学大纲和内容执行不到位
通过对抽样问卷的调查分析,58.5%的大学生认为在实践过程中基本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教学目标能够基本实现;40.3%的大学生认为很难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1.2%的大学生认为实践教学内容根本无法实现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效果不甚理想。究其原因是教学大纲的执行缺乏严谨的评价机制。教学大纲是与专业人才培养计划配套的指导性文件,它以纲要的形式规定了课程的基本内容、性质、任务及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但是在实践教学环节,无论是教师还是大学生受到重理论、轻实践心理的影响,教学大纲的内容得不到很好地执行;受实践环境的影响,教学内容亦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学校无法按照教学大纲既有的内容安排实习。基于上述原因,实践教学目标无法如期实现,实践效果必将大打折扣。
(二)实践教学方式和方法使用不合理
调查发现,由于实践教学方式和方法安排不太合理,导致实践教学效果不佳,这也是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普遍面临的问题。一般实践教学方式分为校内实习与校外实习。专业中期认知实习由学校统一安排,毕业认知实习由学生自主选择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55.8%的大学生认为在校统一安排专业实践比较好,这样可以有指导教师与实习单位负责人共同指导实际操作,对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很有帮助。但是由于专业中期认知实习的时间较短(一般为 4 周),44.6%的实习单位不愿意接受实习生,其认为毕业实习是更好的实习方式,实践时间充足 (一般为 14周),但大学生认为缺乏教师的指导,实习效果欠佳。综上分析,行政管理专业主要是培养适应行政管理工作的创新型、应用型高素质行政管理人才,实践教学是实现行政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本文结合太原理工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实施情况,反思实践教学实施中面临的诸多困境,探寻构建科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有效路径,为培养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应用型行政管理人才做有益探索。行政管理专业原属于政治学的一个二级学科,政治学的学科特征决定了其教学内容设计以理论教学为主。但是,1998 年国家将行政管理专业调整为公共管理学的二级学科,而管理学学科的重要特征就是其应用性。教育部、财政部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中明确提出,高等院校要“整合各类实验实践教学资源,完善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随着行政管理专业应用型学科特征的凸显,在既有理论教学体系的基础上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对于提高大学生的职业能力、培育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树立良好的就业心态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面临的困境
本研究以太原理工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对 4 个年级共计 120 位大学生通过发放问卷、深入访谈的方式,了解学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实施效果,经过对所得相关数据的整理和统计分析,得出,当前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面临诸多困境并亟待破解。
(一)实践教学大纲和内容执行不到位
通过对抽样问卷的调查分析,58.5%的大学生认为在实践过程中基本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教学目标能够基本实现;40.3%的大学生认为很难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1.2%的大学生认为实践教学内容根本无法实现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效果不甚理想。究其原因是教学大纲的执行缺乏严谨的评价机制。教学大纲是与专业人才培养计划配套的指导性文件,它以纲要的形式规定了课程的基本内容、性质、任务及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但是在实践教学环节,无论是教师还是大学生受到重理论、轻实践心理的影响,教学大纲的内容得不到很好地执行;受实践环境的影响,教学内容亦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学校无法按照教学大纲既有的内容安排实习。基于上述原因,实践教学目标无法如期实现,实践效果必将大打折扣。
(二)实践教学方式和方法使用不合理
调查发现,由于实践教学方式和方法安排不太合理,导致实践教学效果不佳,这也是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普遍面临的问题。一般实践教学方式分为校内实习与校外实习。专业中期认知实习由学校统一安排,毕业认知实习由学生自主选择。通过问卷调查发现,55.8%的大学生认为在校统一安排专业实践比较好,这样可以有指导教师与实习单位负责人共同指导实际操作,对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很有帮助。但是由于专业中期认知实习的时间较短(一般为 4 周),44.6%的实习单位不愿意接受实习生,其认为毕业实习是更好的实习方式,实践时间充足 (一般为 14周),但大学生认为缺乏教师的指导,实习效果欠佳。综上分析,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在于过于单一的实习方式对于学生和实习单位双方来讲都有所弊端,实践教学目的无法实现。
(三)实践教学评价机制不完善
严谨的教学评价机制是实践教学任务完成的重要保障。由于我国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本身发展不完善,特别是教学评价机制的缺失,导致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根据调查数据分析,从大学生的角度看,53.9.%的大学生认为应该将部分实践环节的成绩记入学分,30.3%的大学生认为不必强行要求,仅有15.8%的大学生认为应将全部实践成绩计入学分;从教师的角度看,71.4%的教师认为,与理论教学相比较,教师实践教学考核所占比重太小,工作量太大,导致教师在精力上与心理上无法达到实践教学的要求。因此,由于实践教学考评机制缺乏科学化与规范化,直接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最终效果。
(四)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和制度规范不健全
在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由于受到实践教学平台不健全、实践指导教师缺乏工作经验、实践教学相关制度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实践教学效果不能保证。毕业实习是一项弹性较大的工作,由于缺乏规范的制度和标准约束,毕业实习单位一般由大学生自行确定,实践指导教师很难做到及时指导,学校和实习单位之间也缺乏积极有效的沟通和协调。32.6%的大学生认为,在具体的实习过程中,实习单位不敢让大学生接触太多具体的事务,大学生也不能涉及专业性较强的工作,这些都不利于大学生创新能力与动手能力的培养。
二、构建系统科学的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路径选择
实践教学体系是由行政管理各专业实践教学活动过程中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体包含实践教学活动的课程体系、评价体系和保障体系等要素,它们各自发挥作用,又协调配合,发挥实践教学体系的总体功能。充分发挥实践教学体系在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应从以下方面作出改革和创新。
(一)明确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目标和思路
行政管理专业以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动手能力突出的创新型、应用型高素质复合人才为出发点,进行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和创新。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具体思路是:力求从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和创新,保证实践教学的课程前后衔接合理、实践教学的实施保障有力、实践教学效果评价科学,确保创新型、应用型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构建“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开发和构建是实践教学改革和创新的关键。行政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是一个新生事物,相对于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还很不成熟,因此,在构建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时,要按照行政管理岗位工作群的职业能力要求,构建“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四位”是指基本技能模块、专业技能模块、综合技能模块和创新能力模块,“一体”是指本着知识能力培养螺旋式上升的原则,四个模块的实践教学次第推进,保证行政管理社会实践与理论知识讲授的有机结合,从而实现创新型、应用型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三)构建“科学多元”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美国著名教育家费朗德认为: 没有评价就没有教育,没有科学的评价就没有有成效的教育。因此,为保证行政管理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必须构建一个以评价内容、评价方式和评价主体为框架的“科学多元”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为实现实践教学效果保驾护航。
1.确保评价内容多样化
评价内容包括实践教学内容设置的评价(评价专业设置与课程设置的匹配度、实践教学计划与实践教学大纲的科学性);实践教师教学成效的评价(评价教学大纲和内容的贯彻度、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可行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评价(评价学生专业技能、实践动手能力、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水平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契合度)。
2.确保评价方式多样化
对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需要任课教师转变观念,掌握科学的评价手段与方法:第一,要坚持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既要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能力提升的表现,又要依靠实践报告对学生作出最终的评价;第二,要注重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在量化实践教学评价标准的基础上,对学生在实践中表现出的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动手能力等综合职业素质作出科学全面的定性评价。
3.确保评价主体多元化
为了改善实践教学评价主体单一的问题,要逐步建立包括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实践单位、学校、社会与学生在内的、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多元评价主体。多元化的评价主体有利于提供多角度、多层次的评价信息,从而确保评价结果客观全面。
(四)构建“合理完善”的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开展与实施需要从实践教学平台、师资队伍和实践教学制度等方面予以保障。
1.搭建“软硬件”配套的实践教学平台
实践教学平台是“以信息技术为依据、以教学软件为工具、以实践基地为依托,是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相结合的过程”,对培养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分析解决社会实践问题能力等方面,具有传统理论教学模式无法比拟的优势。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既包括实验室和实践基地的建设等“硬件”配置,又包括电子实验软件等“软件”的配置。因此,需要学校按行政管理专业招生规模和学校专业定位,建设不同规模和类型的实验室以及不同层次和类别的实践基地以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按照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特征,加大相应的财政资源投入,购置相关专业实验软件。
2.打造理论与实践兼修的精良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是实践教学的直接指导者,是实践教学有序进行的重要保障。因此,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既具有实际经验又掌握基础理论的精良师资队伍是保障实践教学效果的关键。实践教学不同于传统的理论教学,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时,既需要教师掌握行政管理的一般规律,又需要教师熟悉行政管理活动的运作流程。现有高校教师的选拔方式使得现任教师呈现出理论素养较高、实践经验欠缺的特点,不利于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因此,有条件的学校应创造条件和机会,选派一些年轻教师到公私部门进行挂职锻炼或兼职,从而增加教师的行政管理实践经验。同时,积极探索建立社会实践校外导师制,聘请在公私部门中从事行政管理实务工作的管理者作为学生社会实践的校外指导教师,负责学生的社会实践环节。
3.健全规范有效的实践教学制度
规范有效的实践教学规章、制度和各类实践教学规范是实践教学有序、持续开展的制度保障。实践教学平台的打造、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优化都需要通过制度予以确认,并确保落到实处。除此之外,行政管理专业各个实践教学模块实施的程序与环节、实施过程中师生的权利和责任、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实践教学任课教师的待遇等问题均需通过制度予以保障。
参考文献:
〔1〕王士薇.“四位一体”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J〕.黑龙江教育,2014,(12).
〔2〕马 洁,刘小河等.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一体化模式探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11).
〔3〕乔成邦.行政管理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路径思考〔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
网为您提供的关于《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价值、困境与路径》的内容,如需查看更多硕士毕业论文范文,查找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研究生论文参考资料,欢迎访问硕士论文网社会行政管理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