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网第2020-11-22期,本期硕士论文写作指导老师为大家分享一篇
会计论文文章《会计投资者保护与企业投资效率》,供大家在写论文时进行参考。
本篇论文是一篇会计硕士论文范文,改革开放以来,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国务院于2003年出台条例明确规定,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地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对国有资本经营运作。而自然人出资者的私人财产属性决定了自然人出资者可以直接行使出资者权利,具体的出资者财务行为包括投出资本、监督资本运用、调整存量资本结构等。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长久以来,投资问题一直是学术界重点关注的基本问题之一。从宏观层面来看,投资、消费、出口被视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对拉动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经济增长的关键推动力。在当前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经济增长的本质__技术进步和生产要素的质量越来越成为发展的重中之重。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政领导小组会议上首次提出“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即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资本的高效利用能够推动宏观经济的快速发展。微观层面,筹资、投资、分配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三大重要决策。投资是企业价值创造的根本途径,与企业的成长发展密切相关;融资是企业投资的先决条件,投资者为了实现收益而向企业提供资金扶持;企业通过融资行为从投资者处获得资金,又通过投资行为将资金投放出去,获取经济收益,进而向投资者进行分配;而分配要依赖于企业投资活动所创造价值和自由现金流。因此,投资不是一项独立的财务活动,投资效率直接关系到企业成本的收回和收益的创造,进而影响企业利润分配和投资者收益能否实现。然而现实世界中,代理问题和信息不对称引致企业非效率投资,具体表现为投资不足和投资过度。投资行为的非效率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影响了资本的有效配置,更损害企业的价值和长远发展,使得广大投资者利益受损,打击了投资者的积极性。因此,只有投资者利益得到有效保护,才能够疏通投资与其他财务活动之间的关系,提升投资效率,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投资者保护作为公司治理的重要机制,在资本市场的发展中不可或缺,它有效地融通了筹资、投资、分配三大财务管理活动,是公司健康运转的基础机制。近年来,在我国投资者保护的现状仍旧不容乐观,各种侵害投资者利益的现象仍旧屡禁不止。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也加强了资本市场中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的重大战略部署,完善了相关的法律制度和部门规章,加大投资者保护力度,同时将每年的5月15日设立为“全国投资者保护宣传日”,积极引导投资者依法维权。然而投资者法律保护具有外部性和被动性,基于市场机制的会计投资者保护功能更能缓解两类代理冲突和信息非对称引致的企业非效率投资。
1.2研究内容及框架
本文在综述相关理论及最新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首先采用规范研究方法,多理论视角分析研究会计投资者保护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机制和理论基础。然后选取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为研究样本,采用实证研究方法,检验会计投资者保护对企业资本投资效率影响;同时基于出资者财务论,进一步探索终极控制人性质的调节作用。最后,鉴于不同资本投向的性质和实现经济价值方式的差异,分析资本投向在会计投资者保护与投资效率之关系的中介作用,探究资本非效率投资的来源。最后基于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的成果,为企业及利益相关方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与对策。本文的研究框架设计如下:第一章,绪论。充分阐释了本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概括主要的研究内容,罗列出研究框架,确定研究方法,并说明可能的创新之处。第二章,文献综述及述评。系统地检索最新的文献,梳理有关投资者保护和企业投资效率的的相关理论及研究脉络,理清当前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找到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以期补充。第三章,理论基础及研究假设。在梳理已有文献的基础上,从多理论视角,深度挖掘研究变量之间的内在逻辑,在理论支撑基础上对会计投资者保护、终极控制人性质、企业投资效率、资本投向等变量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提出研究假设。第四章,研究设计。本章选取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为不同研究变量设计了合适的替代指标,结合理论假设构建了相关实证模型。第五章,实证分析。借助统计学软件对本文研究的主要变量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及相关性分析。基于构建的理论模型,检验会计投资者保护与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关系,验证终极控制人性质的调节作用,并区分非效率投资类型分样本检验。针对资本投资的性质和实现经济价值方式的差异,分析资本投向对会计投资者会计保护与投资效率之关系的中介作用,探究资本非效率投资的来源。第六章,研究结论、建议及展望。基于理论研究与实证结果,结合现实情况为利益相关方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与对策,并针对本文的不足提出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第二章 文献综述及述评
2.1企业投资效率的研究综述
大量文献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非效率投资的情况,投资不足使得公司丧失了许多净现值为正的投资机会,制约着公司的成长和价值创造;投资过度造成了公司的资本浪费,违背了出资人资本保值和资本增值的目标。学术界对投资效率的研究涉及非常广泛,从已有的研究来看,学者们对于投资效率的研究主要基于不同的研究视角、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动因和抑制机制、非效率投资的经济后果几个方面展开的。企业非效率投资问题存在基础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围绕着代理问题和信息不对称两条主线展开的。基于代理理论,一方面,管理者和股东的利益不一致而存在委托代理成本,一些风险厌恶型的管理者迫于投资项目不确定性的风险,财务保守而造成的投资不足(Bloometal,2007);—些管理者出于自利动机出现机会主义行为,当企业具有充足的现金流时,常常会为了构建“个人帝国”而过度投资满足私欲,侵害了股东的利益(Jensen,1976;Hart,1995; Shleifer and Vishny,1986;Richardson,2006)经理薪酬丨契约失效也会导致企业过度投资行为的发生(辛清泉,2007)。另一方面,代理冲突还表现为大股东与小股东利益的异质性。由于控制权和现金流权的不匹配,终极控股股东(La Porta等,1999)利用超额控制权左右企业投资决策,“隧道效应”造成投资非效率,“掏空”中小股东和公司的利益(刘星,代彬等,2010;冉茂盛,2010;窦炜,刘星,2009;杜建华,2014)信息不对称理论则认为,处于信息劣势的外部投资者逆向选择使得公司的融资约束程度增强,缺乏资金使公司错失了很多有价值的投资机会,因而造成公司的投资不足Myers(1984)。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融资约束本质上是作为资金需求方的企业和提供资金支持的投资者之间矛盾的体现。从企业非效率投资的成因和抑制机制看,目前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融资约束、高管特征、会计信息质量、管理层激励、外部治理环境等几个因素,并且这些因素对非效率投资的作用机制还会受到企业生命周期,环境不确定性,股权结构,产权性质,终极控制权配置等情景因素的调节作用。
2.2投资者保护的研究综述
投资者保护对资本市场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世界范围的认可。然而投资者保护的现实情况并不容乐观,发达国家频频爆出上市公司侵害投资者利益的丑闻,我国上市公司侵犯股东利益的案例层出不穷,特别是侵害中小股东权益的现象屡禁不止。尽管投资者保护早已是我国金融市场法律监管的共识,投资者保护的落实现状仍十分堪忧。投资者保护命题的相关研究也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焦点问题,学者们在投资者保护研究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工作。目前关于投资者保护的研究主要围绕着投资者保护的内涵及测度、投资者保护的经济后果等方面展开。大多数研究均着眼于投资者保护的内涵及测度方法。基于“法与金融”的研究框架,LaPorta、Lopez-de-Silanes、Shleifer和Vishny(1997)(以下简称LLSV)最早提出了投资者保护的概念,法律理论框架下的投资者保护视角一度成为世界范围内投资者保护研究的主流观点。LLSV从法律渊源和国家层面法律执行层面构建了投资者保护的测度指标,分析了全球49个不同法源系国家投资者保护的状况,研究发现与大陆法系的国家相比,英美普通法系的国家公司治理机制加合理,对投资者保护程度更高,资本配置效率高。一个良好的法律保护环境降低了潜在投资者被资本家剥削程度,因而增强了他们资金支持的意愿,该观点也得到了Claessenetal(2000)、GoergenRenneboog(2002)的支持。囿于法律层面投资者保护指标测度的局限性,学者们开发出不同的投资者法律保护的替代变量。国内学者沈艺峰(2004)对中国中小投资者法律保护条款采取赋分原则,形成一套完成的中小投资者法律保护分值。研究的缺陷在于仅仅依靠量化的法律条款制定来反映对投资者保护无异于纸上谈兵,缺乏对现行法律执行效果的体现。肖松(2010)则认为投资者保护水平是当权者的法律供给程度(立法和执法)的体现,从立法和执法的双层角度构建了投资者保护的法律表征。但是,LLSV、沈艺峰(2004)、肖松(2010)构建的指标是基于制度环境和法律背景,并不适用于同一法律环境下不同微观企业的研究。姜付秀、支晓强等(2008)采用德尔菲法,借助调查问卷设计了投资者利益保护指数,兼顾了宏观制度层面和公司治理层面。公司治理是为了维护股东的利益而设立的一种监督、制衡机制,旨在保护股东的切身利益,南开大学开发的公司治理评价指数有时也被作为投资者保护的替代变量。此外还有学者以某一个财务指标来代替投资者保护水平,如王克敏、陈井勇(2004)采用审计意见类型。无论哪种测度方法,都不能实现全面性和细致性。投资者保护作为我国资本市场监管的重中之重,仅仅依靠公司治理的外部机制是不够的。虽然外在法律体系目前不断完善,但是法律保护从根本上并没有起到事前主动性的预防控制作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投资者保护中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迄今为止,市场机制被认为是人类社会资源配置最高效的方式之一,因为市场机制能够以最经济、便捷、迅速的方式将资源配置的信息传递给信息的使用者(谢志华、崔学刚,2010)。由此看来,要发挥投资者保护的市场作用机制功能需要完善的信息体系,会计作为企业资源配置的信号灯,其最本质的功能是信息输出。会计促进投资者保护的市场作用机制的发挥,会计从根本上来说就具有投资者保护的功能。
第三章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3.1 理论分析
3.2 研究假设
第四章 研究设计
4.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4.2 变量的界定
4.3模型的构建
第五章 实证分析
5.1描述性统计
5.2相关性分析
5.3回归分析
5.4稳健性检验
第六章 研究结论、建议与展望
微观企业个体偏离价值最大化原则的非效率投资行为积累,势必会导致经济总体资本配置效率低下,投资者价值利益到得有效保护能疏通投资与筹资、融资之间的关系,提升投资效率,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本文以2013—2017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借鉴Richardson(2006)预期投资效率模型测度了A股上市公司的投资效率,对面板数据回归实证检验了会计投资者保护和企业非效率投资之间的关系,同时考察了终极控制人性质的调节作用。进一步检验资本投向的中介作用,区分不同类型非效率投资和不同终极控制人性质探究会计投资者保护通过影响企业的资本投向进而抑制企业非效率投资的作用路径。最后运用Logit回归和Bootstrap分析分别验证主效应和中介效应,保证了实证结果的稳健性。研究结论如下:(1)通过描述性统计了解我国上市公司的投资效率呈现如下特点:在非效率投资分布层面,投资不足更广泛;在非效率投资程度层面,投资过度扭曲程度更高。(2)构建会计投资者保护与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回归模型,发现会计投资者保护能够显著改善企业的非效率投资行为。具体表现为,会计投资者保护能够缓解投资不足,抑制过度投资。(3)加入终极控制人性质调节项后发现,与自然人控制的企业相比,国家控制的企业由于政府干预会计投资者保护提高投资效率的作用有所减弱;与自然人控制的企业相比,国家控制的企业能够促进会计投资者保护缓解企业投资不足的作用。(4)进一步考察资本投向的中介作用,就非效率投资整体而言,长期股权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均会加剧企业的非效率投资程度,而会计投资者保护可以通过抑制企业长期股权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进而制约企业的非效率投资,中介效应存在,无形资产投资的中介效应没有得到检验。区分投资不足、过度投资来看,长期股权投资和无形资产投资的中介效应只存在于过度投资企业中。区分终极控制人性质来看,长期股权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的中介效应只在自然人终极控制的公司中表现出来。(5)为了弥补传统中介效应检验方法的局限性,最后采用Bootstrap方法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结论与前文保持一致。
该论文为收费论文,请扫描二维码添加客服人员购买全文。
以上论文内容是由
硕士论文网为您提供的关于《会计投资者保护与企业投资效率》的内容,如需查看更多硕士毕业论文范文,查找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研究生论文参考资料,欢迎访问硕士论文网会计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