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网第2021-09-02期,本期硕士论文写作指导老师为大家分享一篇
汉语言文学小论文文章《古典小说中《红楼梦》中女性人物形象分析》,供大家在写论文时进行参考。
摘要:《红楼梦》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它是我国古典小说中最伟大的一部,它以丰富深刻的思想感受、持久不衰的艺术魅力折服了众多的读者和研究者。这部古典小说人物众多,本文主要分析其中的几位具有代表性的女性人物,如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晴雯等,对他们的形象进行分析以及《红楼梦》女性人物现实意义与价值。
关键词:红楼梦,女性人物,形象
一、曹雪芹写作《红楼梦》的背景概述
《红楼梦》一书所反映的是清代康乾时期的社会生活画面,也就是后人所称的康隆盛世,当牌乾隆未期,社会政治经济达到鼎盛时期亦有很多问题开始浮现,当时政治腐朽,封建剥削加强。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日益激烈,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也日见明显。康熙末年,皇子们分朋树党,争权谋位。最后是四皇子胤祯夺得了帝位,这就是雍正皇帝。雍正即位后,立即开展了一场穷治政敌的凶残斗争,残酷地迫害与己争夺皇位的诸兄弟和异己的政治势力。曹雪芹的嗣父曹頫就是因跟皇室派别斗争有牵连被罢官,抄家。雍正五年(1727)末、六年(1728)初,曹頫因织造差员勒索驿站及亏空公款等罪,被下旨抄家,曹頫被“枷号”,曹寅遗孀与小辈等家口迁回北京,靠发还的崇文门外少量房屋度日。曹家从此败落。经历这样家族变迁的曹雪芹,因此而获得对贵族之家种种黑暗与罪恶的深切体验,这便成为他创作《红楼梦》重要的生活基础。
二、《红楼梦》中女性人物分析
(一)林黛玉人物形象分析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塑造了集灵慧、痴情、率真于一身却偏偏命运多鲜的惹人怜爱的林黛玉形象。林黛玉,属金陵十二钗正册,小名鉴儿,贾母外孙女,宝玉表妹,出身于“钟鼎之家”“阳书香之族”。母亲为贾敏,是贾赦、贾政之妹,早丧,故黛玉寓居于贾府。后其父林如海亦亡故,遂长期寄居在贾府。小说中不仅写出了她的不幸生活,更重要的是向读者展示出率真自我和封建制度的碰撞。林黛玉幼小成了孤儿,寄人篱下的她没有一个贴心可以依靠的人,她的聪明和才华是她人生悲剧的导火线,成就了她多思多虑,多愁善感的个性。在关系复杂的贾府里她只是个无关紧要的弱者,她的心理无法承受这样的事实,只有用清高孤傲来伪装自已,表现得日益尖刻与小心眼。体弱多病的她对生命的幻灭感日益加剧,缥渺无望的爱情煎熬着她脆弱的心,虽然在贾宝玉的眼中她美似天仙,然而她外形似捧心西子那样的病态美促就了她自卑的心理,刺激着她强烈的自尊心,她唯有用自尊来掩饰这种自卑感,她一直向往着真爱,因此无法接受宝玉轻浮的求爱方式。她性格上虽有很多缺点,但她叛逆思想的光芒没有因为这些缺点而被掩盖,依旧绽放。
1.林黛玉的道家思想体现
道家则体现了个人精神的修为,是世人为了净化心灵,参透人生哲理的出世哲学,它通过对自然进行美化来给精神提供依托,让人们能够暂时甚至是永久地避开人世的苦难;它尊重生命,提倡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将在封建国家机器挤压下异化的人格还原,帮助追求精神的超脱。林黛玉的形象则更多地体现了道家的精髓。她尊重自然,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每每为了花花草草动情流泪,她最为著名的葬花词就充分体现了她热爱生命,但又因为大自然规律所带来的不可抗拒而伤感。她还能设身处地地关心身边的丫鬟,与贴身丫鬟情谊深厚,教导香菱认字写诗。曹雪芹对林黛玉所倾注的感情也是极其深厚的,当写道林黛玉被贾宝玉丫鬟拒之门外时,他巧借林黛玉的嘴表达了惺惺相惜的意味:“颦儿才貌世应希,独抱幽芳出绣闺;呜咽一声犹未了,落花满地鸟惊飞”。林黛玉的精神世界与提出道家学说的庄子有诸多相似之处。在凶险的环境中,林黛玉否决了功名利禄,始终追求精神自由与人格独立,希望在有限的生命里寻得永恒。林黛玉的内心世界里驻扎着悲观意识,在曹雪芹的刻画下她虽然性格孤傲,目无下尘,但她懂得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道理,自打进入贾府,事事小心留意,不轻易多嘴,不随便行走。然而,她的小心留意在众人眼中看来是“心眼小”的表现。她情绪的频繁波动极易让下人觉得“难伺候”,身边人觉得“难相处”,长辈觉得“不懂事”。因此,府里的一些人对她有一些成见。在实际的生活中,林黛玉自己也能感知的到。她曾对薛宝钗说:“你看这里这些人,因见老太太多疼了宝玉和凤丫头两个,他们就虎视眈眈,背地里言三语四的,何况于我?”林黛玉对自己深处的环境深有认识,对自己在贾府中“住客”的地位也早已知晓,因而她在贾府中也在慎言慎行,竭力减少对贾府的依赖。
2.林黛玉的封建人文思想
林黛玉在书中的形象代表了贫寒学子在政权夹缝中步履维艰的一种状态。她既渴望自己能够在统治者面前崭露头角,将自己具有压倒性优势的才华展现出来,进而实现济世的人生目标。然而,她又希望能够保持人格的独立,在众人面前展现“众人皆醉我独醒”的一种姿态。这种不合群的行为最终使她止步于抱负实现的过程中。林黛玉不仅博览群书,重视精神生活的品质,而且对于现实生活也并非是完全不重视。在论及探春理家之事时她说:“要这样才好,咱们家里也太花费了。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你们一算计,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对于贾宝玉参禅一事她也是当即就否定了宝玉的这一行径,将其从思绪的神游中拉回到现实。本文就为众人认为难以此后的她对妙玉的不入凡尘也颇不为意,并认为妙玉很不好相处。总之,她在《红楼梦》中是一个极为明显的矛盾体,既想要精神超脱,同时又为尘世之事忧心。通过她所体现的封建文人思想也是自相矛盾的:一方面希望独善其身,另一方面又渴望达济天下。然而,当时的封建社会是不会允许有学之士抽身退步,传统的儒家思想在其脑海中不断强化“治天下”的天职。
(二)薛宝钗人物形象分析
《红楼梦》中重要主人公之一的薛宝钗,世人历来对其有不同的看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认为宝钗端庄贤淑,敦厚稳重,豁达大度;也有人则认为她冷淡无情,内心深处奸诈阴险。同一人物形像,世人所反应出的两种截然相反的看法,更是说明宝钗这一人物形像的复杂、丰富性及描写的客观性。身处关系复杂、矛盾重重的贾府的宝钗有着另一性格特点--为人处世圆滑世故。她明哲保身的同时,另一方面又待人亲切友好,自然得体,在贾府与各个层次的人关系都处理得很好,她特别注意揣摩迎合贾府统治者的心意,从而博取他们的好感,而对于被人瞧不起的赵姨娘等人,也未尝表现出冷淡、鄙视的神色,连府里的小丫头们也都喜欢和她亲近,在贾府要说处理人际关系方面她可算是第一,连贾母也夸她稳重平和。
1.薛宝钗的善与变
薛宝钗天资聪颖,不但能够遵从儒家所倡导的仁与礼行事,而且还善于假借机会改变周围的人。为了能够让贾宝玉一心一意投入到仕途当中,扎扎实实地为考取功名而努力,她曾多次面劝宝玉求学。然而,这事并不上贾宝玉的心,他一开始将这些“忠告”放在心上,而是敷衍或是扭头就走。但薛宝钗并没放弃。第三十二回中,她借香菱苦学作诗的劲头,委婉地劝诫贾宝玉:“你能够像他这苦心就好了,学什么有个不成的。”虽然薛宝钗自己喜欢读书写字,却一般不在外人面前表露,甚至会撇清自己的兴趣爱好,按照封建礼教,轻视女子的读书行为。对待香菱学作诗这件事她就颇有微词:“一个女孩儿家,只管拿着诗作正经事讲起来,叫有学问的人听了,反笑话说不守本分的。”同样,在林黛玉吟诗作对之际,她针对林黛玉说的一些艳词就有些看不下去了:“所以咱们女孩儿家不认得字的倒好。男人们读书不明理,尚且不如不读书的好,何况你我。就连作诗写字等事,原不是你我分内之事,究竟也不是男人分内之事。男人们读书明理,辅国治民,这便好了。薛宝钗深受封建礼教的影响,不仅博学多才,较其兄竟“高十倍”,而且品格端庄,稳重和平。在《红楼梦》中,曹雪芹用大量的文字续写了她贤良淑德,理家能手的一面。书中第五十六回就重点突出了这一特点:薛宝钗在分配院子的收成时,照看好了园子的老妈妈,同时又顾及了园子的脸面与体统,赢得了众人的尊重。薛宝钗的管理才能有效地让大观园暂时化险为夷,赢得了短期内的和谐。表面看来,薛宝钗随和近人,其稳重的性情与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哲保身的实质才是其真性情。第五十五回中的“拿定了主意,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就明确了这一点。这也说明了为什么她能有不怒而威的本领。
2.薛宝钗对人性的理解
薛宝钗对人性有一定的了解。她自己在处事方面的冷静理智就足以说明这一点。第三十八回中有句这样的话描述了其对待人士的态度:“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显然,她对人心险恶一说颇有认识。同时,她对自己所追求的目标也较为明确。吴戈曾在其为评论薛宝钗刻意著述的文章中指出,薛宝钗拥有中国封建士大夫的那种修为,以及封建时代最为人崇尚的美德,为人感受到的就是内圣外王。她举家迁徙来到京城的目的就是为了充才人赞善置之。她对元妃的地位极为向往与羡慕。第十七回与第十八回中,她冲着贾宝玉说的“谁是你姐姐,那上头穿黄袍的才是你姐姐,你又认我这姐姐来了”就从一定程度上证实了她对“黄袍”与地位的渴求。第二十八回中,在收获拜元妃所赐的物品与贾宝玉相同之时虽然尽显无趣之意,但第二天却将这东西随身携带,摆弄给王夫人与贾母看。由此可见,她也是极为心满意足的。她为人处世的高人一等最终让曾经心怀芥蒂的林黛玉也敞开心扉,承认了她是个“好人”。儒家认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国是并举的。薛宝钗不仅文采出众,而且又擅长处理人际关系,在家务处理方面的能力也较为突出,因而可以说,她是儒家倡导的内外皆修的典型例子,是一位有着强烈进取心与渴望实现雄伟抱负的古代贤能。薛宝钗虽是一个严以律己的人,但对待他人却宽容。她让林黛玉去她那里拿燕窝,让湘云拿螃蟹,让邢岫烟去取想要之物。可以说,大观园中的绝大部分人,无论男女老少,地位如何都差不多受过她的恩惠。据此,众人对她心存好感也不足为奇。
然而,这些平淡素净的表面现象掩盖不了其内心欲望的蠢蠢欲动。第七十回中,着重描述了他对贾宝玉“无事忙”的懈怠尤为不屑,有时还将贾宝玉的无所作为摆在嘴边。然而,她对元妃弟弟所能提供的宝儿奶奶的位置却十分艳羡。此外,薛宝钗身上同样也潜藏着一些冷酷无情的性格,这犹可于第三十二回中对于金钏儿的投井自刭可现,她为了讨好王夫人而说的一席话足见她的世故与麻木不仁。
3.薛宝钗的儒家思想体现
儒家与道家均产生发展于我国,并根深蒂固,对我国的文化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时至今日,它们仍然对现代人的内心产生着不可磨灭的影响。而我国古代时期由于没有当前这种国际间的交流,文化思想体系较为单一,因而,可以说当时的人们的思想主要受这两种思想所主导。儒家对世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治家治天下方面,它鼓励世人努力求学,鼓励有学之士建功立业,挑起拯救天下苍生的重担。如此,人生价值才能得以体现。然而,要想悬壶济世,拯救黎民百姓,在当时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难以实现,要为民办事,就要为“父母官”,依靠封建制度与政治,听命最高统治者之命令以后,才能就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建立制度,从而进行规范。故此,世人都低着头猫着腰,在这个框架下积极准备自己,为将来师徒的发展而努力。薛宝钗就是一个渴望博取名利,光耀门楣的典型。她所具备的的诗词才能不是源于内心的渴望,而是为了接近权贵,光耀门第才有所成的。她的功利性,即社会性十分显著。诚然,薛宝钗按照封建礼教所修习得来的学识与修养深得人心。她在自己的生日宴上投其所好,专点贾母喜欢的戏文和食物,以此成功赢得了贾母的欢心,且最终赢得了众人觊觎的贾府少奶奶的地位。她对身边的亲朋好友,甚至是家里家外的下人也都体现出奉承得体的姿态。第三十五回中,她说的“我来了这么几年,留神看起来,凤丫头凭他怎么巧,再巧不过老太太去”颇得贾母欢心,在人前常常称赞她。对于下人,她也多是给予好处,给她们帮衬,以此成功地搞好了与贾府上上下下人物的关系。
(三)王熙凤人物形象分析
王熙凤是《红楼梦》女性人物中与男性世界关联最多的人物。作者这样描写她:“模样极标致,言谈极爽利,心机又极深细,竟是个男人万不及一的。”正是由于她的能说会道、玲珑洒脱、机智权变,嫁到贾府不久,便受到宠爱,成为贾府内务管理当家人。她有着过人的驾驭环境的能力。针对宁府人口混杂、人浮于事、滥支冒领、苦乐不均、家人豪纵、不服约束等弊端,她大胆治理整顿,制定了科学的人事制度、严格的考勤制度和物资管理制度。她自己勤勉严谨,说到做到。几天下来,宁府被治理得井井有条,秩序井然。对待男人纳妾,凤姐不像她的婆婆邢夫人一味逢迎丈夫以自保,她的身边,除了一个贴身丫环,容不下第二个人,她整治妄起淫心的贾瑞和同为女人的尤二姐、秋桐,手段毒辣令人切齿,但她敢于向男子权威挑战,维护自身权益的胆识却是令人叹服的。曹雪芹曾这样评价她:“金紫万千可治国,裙钗一二可持家”
下面就四个方面来说明王熙凤人物形象特点:
1.语言交际能力
在为人处世方面,王熙凤有着比较强的语言交际能力,她善于交际和协调交际。作为贾府的管家,面对贾府中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她不得不摆出八面玲珑的心态和处世技巧。比如,她对贾母和王夫人的讨好言行表明她只有获得贾府最好权力人的支持和信任,她才能管理好贾府上上下下的事务。比如,在《红楼梦》第三回中王熙凤第一次出场,《红楼梦》对王熙凤的交际能力进行了描述。王熙凤牵着林黛玉的双手,对其上下进行了非常细致的大量,将其牵到贾母身边,这个时候她说句让贾母非常兴奋、喜欢的话:“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王熙凤说的时候还边擦拭着眼泪,这短短的几句话不但让人感觉到她对林黛玉的关切和恭维,也体现出了她对贾母早年丧女的悲痛和惋惜,同时还道出了贾母的心里话。第一次见面,王熙凤便让贾府最高权力人欣赏她、喜欢上她,从而充分表明了王熙凤在当时社会环境下的精深交际能力。她根据对方的思维逻辑展开交际,投人所好,精明地使自己在别人心中留下良好的印象,想尽一切办法让别人对自己产生好感。
2.管理才能
在《红楼梦》中,对王熙凤的管理能力也进行了具体的描写。王熙凤作为贾府的大管家,无论大小家事,她都得过问。而对于这些错综复杂的家事,她都管理得井井有条,不出任何差子,更何况在贾府十分艰难的时刻,她也是尽己所能,对贾府事务进行可行的管理,充分表明了王熙凤具有比较系统的管理才能。比如在王熙凤协力宁国府期间,她在还未到任就已经将宁国府的种种情况了如指掌,包括宁国府的许多弊端。在其上任之后,针对各种弊端,她一一纠正和改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在宁国府的整个管理过程中,她不畏辛劳,兢兢业业,将所有事情都办得井井有条、有条不紊。对于那些破坏规矩的人,她也根据所订的规矩加以处罚,毫不留情。她的这种敬业精神和管理能力是现代社会许多企业管理家都无法比拟的。
3.领导才能
作为贾府的管理者,她除了有对事物的管理能力之外,还具有一定的领导能力。贾府一家上下上百口之众,如果没有一位精明的领导者,将无法管好这个家。她决策果断,并且在各项决策中也比较善于应用各种领导艺术。比如在贾府危难之时,王熙凤为了支撑这座即将倾倒的大厦,她不惜“落下个放账破落户的名儿”,领导全府下人为贾府挣钱。在整个挣钱过程中,一方面护住了贾府的脸面,另一方面解决了经济拮据的局面,尽管最后还是难以支撑下去,但她还是利用了其领导能力延续了一段时间。
4.王熙凤品行上的缺失
在《红楼梦》中,除了直接称赞王熙凤的能力之外,也对其阴险、毒辣的品行和性格进行了系统的描写。首先,王熙凤凶狠。比如她毒打贾琏身边的小丫鬟,将人家打得鼻青脸肿,她甚至动用簪子戳丫鬟的嘴。其次,王熙凤毒辣阴险。比如在宁国府,王熙凤为了惩罚贾瑞对自己的不轨之心,独设相思局,活活断送贾瑞性命。第三,王熙凤无情。如王熙凤将尤二姨和张华逼得一死一亡,最后还不放过活着的那个,不断设计陷害,充分体现出她无情的一面。第四,王熙凤贪得无厌。王熙凤为人办事根据不同人收取不同的办事费或者不收费,她为了赚钱,采取不正当手段,尽管是为了整个贾府,但也表露出她不知足、贪得无厌的品行。
(四)晴雯人物形象分析
1.一生傲骨不低眉
在怡红院从多的丫环中,惟有我们晴雯因其勇敢、叛逆带给我们眼前一亮,当她死时也令无数读者扼腕叹息。他不像袭人那样拿捏宝玉,顺应环境,内收羽翼,外结善缘;又不屑像小红那样兢競钻营,不遗余力。她自始至终表现着被压迫在封建统治下反抗者的本质———骨气。这也是她性格中最突出的特征:身居奴才的地位却坚决反对奴才谄媚主子、出卖自己的卑劣品质,也就是反奴性。其性格特征也是造成她死亡的深层原因。晴雯自始至终都鄙视袭人,和袭人对抗。和袭人对抗不就是和王夫人对抗吗?常常大胆而尖锐的指责,讥讽袭人、麝月、秋纹、碧痕及小红等人各种各样的奴性表现。反对别人奴视自己,不肯以奴才自居,直至到最后一息。对无理的搜查,凭空的诬陷,始终是坚决不屈的。其行止意识中一条鲜明的主线就是对自我个性的张扬。
2.晴雯人格价值的文化思考
行至清末,封建社会在中国经历了近两千年的历史,封建道德伦理思想已渗入到这个国家的方方面面,而完善成熟的封建体制便是这座城堡的合理合法的保护伞,世世代代试图剥开面纱者大有人在,但终以悲剧而告终。这需要有许许多多的觉醒者、先行者身体力行地去践行、去飞出血花。晴雯便是曹雪芹笔下一位觉醒、先行的飞血者,她以自己的纯洁、美丽、反抗与追求平等的精神、维护觉醒了的人作为人的尊严,这正是象晴雯这样的异质对抗型红楼女儿不容于主流文化的存在留给我们的价值思索与人文启示吧。
三、《红楼梦》女性形象的现实意义与价值
(一)打破了男尊女卑的传统地位形象
首先,《红楼梦》中的女子命运可以用“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来概括。里面的女性形象也体现出了曹雪芹打破了“男尊女卑”的传统,推崇女性,贬低男性的思想。例如某一男子之口发出的“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其次,作者对“女儿”和“女人”的态度又截然不同,对于出嫁前的青春“女儿”是赞扬,对于出嫁后被男人污染过的“女人”则颇有微词。其实,对“女人”的不满,也是由男子引起,所以说到底,作者是对男子不满。《红楼梦》中女性众多,且以“女儿”为主,虽然女儿们身份、性格各异,但作者都对他们寄予了深厚的感情。高洁孤僻的黛玉、知书达理善解人意的宝钗、心直口快敢作敢为的晴雯、有自己小心思的袭人、高傲能干的探春等共同建构了一个美好的大观园,一部伟大的《红楼梦》。因此,有人指出曹雪芹是“女性主义的先知和曙光”“为女性翻了个大案,从根本上奠定了女子的”好”地位,一扫把女子视为”尤物”、”祸水”的男性陈腐偏执话语”。也有人指出《红楼梦》“崇尚女性,甚至将女性神化”,“蕴含着女性崇拜意识”。
(二)人物塑造上的创新与超越:从模式化到个性化
众所周知,以《平山冷燕》、《玉娇梨》为代表的才子佳人般的小说里面塑造了像山黛、卢梦梨、白红玉、冷绛雪等优秀的女子形象,但是小说对于这些人物的塑造和刻画却是相当肤浅、模式化的,由于这种塑造模式化,人物身上的独特性、唯一性没能得到很好的表达,这使人们对他们的感受的审美价值也为之减弱。《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虽然个个都是美的,但却个具特点,而且从容貌中一看便知性格特点,完全打破了才子佳人小说中“千人一面”的弊病。我们从对几个主要人物眼睛的描写就能窥见一般。例: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薛宝钗:脸若银盆,眼同水杏。王熙凤: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贾探春:俊眼修眉,顾盼神飞。其次,除了容貌气质模式化之外,《玉娇梨》、《平山冷燕》对人物才华的表现也几乎一个模式。白红玉是个女学士,能帮父亲作应急诗并令父辈同侪赞叹不已;山黛作的《白燕诗》使她父亲摆脱尴尬,在皇帝面前得了头彩。《红楼梦》中的女子虽然也各具才华,但并没有把她们个个描写成神童;其中,赋诗也是表现她们才华的一个手段,并对爱情发展起到维系作用。
结 论
《红楼梦》在塑造女性形象上的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曹雪芹对于自己塑造的人物的热爱是感情基础,正是在这种深刻的情感驱动下,他把毕生的心血倾注于作品的写作和人物的塑造。所谓“十年辛苦不寻常”,所谓“一把辛酸泪”,均是他超越前者的重要因素。其次,就作品分析来看,曹雪芹对于前代优秀作品中美丽的女性形象塑造的借鉴仅仅是他塑造女性形象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学习顶多是重复,曹雪芹的最大成功之处在于对于生活的观察和体味:对生活中女性的观察,生活中与女性的接触,经历了一场沧桑的爱情,对于女性的重视爱护,这些使他在对女性上有深入细腻的了解和不同寻常的识见,所谓的不正常的“痴”、“疯”、“疯话”等正是他独特见解的表现。再次,他的文学修养、独特的气质等也是成功因素。
参考文献:
[1]俞平伯《红楼梦》的思想性与艺术性.东北文学,2010(2):53.
[2]李希凡,蓝翎.关于红楼梦的思想倾向问题———兼答几种不同的批评意见.新建设,2010(4):19.
[3]林冬平《.红楼梦》的现实主义成就.人民文学,2010(12):79.
[4]杨光汉.《红楼梦》现实主义成就浅探.红楼梦学刊,2010(2):78.
[5]艾斐.红学的研究与文学的现实.争鸣,2010(3):54.
[6]何其芳.论《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6.
[7]李传龙.曹雪芹美学的浪漫主义因素.红楼梦学刊,2010(1):27.
[8]胥惠民.论《红楼梦》的浪漫主义.红楼梦学刊,2010(2):151~170.
[9]严小青,张涛.红楼香事[J].明清小说研究,2011(3).
[10][清]曹雪芹,高鹗.著.脂砚斋.评.红楼梦[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10.
[11]马珏玶.中国古典小说女性形象源流考论[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12]李希凡,蓝翎.红楼梦中两个对立的典型)林黛玉和薛宝钗[J].载名家图说薛宝钗.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
[13]彭红卫,张林.鸟魂无言.论红楼梦中鸟意向的隐喻功能[J].学术交流,2010(9):151一154.
[14]何晓峰.论《红楼梦》女性人物.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6.
该论文为收费论文,请扫描二维码添加客服人员购买全文。
以上论文内容是由
硕士论文网为您提供的关于《古典小说中《红楼梦》中女性人物形象分析》的内容,如需查看更多硕士毕业论文范文,查找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研究生论文参考资料,欢迎访问硕士论文网汉语言文学小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