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网是一家专业的硕士毕业论文网站,主要提供硕士论文指导、论文修改、论文查重、硕士论文范文参考资料、分享硕士毕业论文写作方法。
您当前所在位置:硕士论文网首页 > 国际贸易 > 国际贸易与经济专业论文 > 国际贸易类课程的思政教学设计问题与对策研究

国际贸易类课程的思政教学设计问题与对策研究

来源:硕士论文网,发布时间:2021-03-24 15:08|论文栏目:国际贸易与经济专业论文|浏览次数:
论文价格:150元/篇,论文编号:20210324,论文字数:30056,论文语种:中文,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硕士论文网第2021-03-24期,本期硕士论文写作指导老师为大家分享一篇国际贸易与经济专业论文文章《国际贸易类课程的思政教学设计问题与对策研究》,供大家在写论文时进行参考。
  [ 摘 要 ]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问题。高校国际贸易专业应大力开展课程思政改革,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与其他专业相比,国际贸易专业开展课程思政改革具有独特必要性和自身的优势。从国际贸易专业实施思政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出发,分析了国际贸易类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优势,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其思政教学的目标设计和方法设计,并以中美贸易摩擦为案例,系统展示了国际贸易类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设计方案。研究表明,国际贸易类课程应遵循学科归属和专业属性,充分利用教学内容的优势,从目标、方法和内容等方面开展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实现“三全育人”的教学目标。
  [ 关键词 ] 国际贸易类课程;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中美贸易摩擦;H-O 模型
一、国际贸易专业施行思政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为贯彻习近平主席在 2016 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高校各专业都在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工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这其中,为谁培养人是重中之重,高校要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不但要有高超的专业技能,而且要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素养。为此,高校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除了加强思政课程教学以外,各个专业的其他课程都应大力开展课程思政改革,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思政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与其他专业相比,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进行课程思政改革具有特殊必要性。第一,从学科归属来看,国际贸易专业属于社会科学,必然涉及意识形态范畴。在社会科学中,很多问题的分析以价值判断作为依据,同一问题在不同的价值观下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而中国与西方的价值观具有巨大的差异。如何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就必须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持续融入思政教育。第二,从专业属性来看,国际贸易专业具有很强的涉外属性,学生在毕业之后将赴对外贸易和涉外经济部门就业,或服务于外资企业,在工作中要处理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经贸往来事务,与不同国家的人打交道。如何培养学生在涉外事务中碰到国家利益问题时做出正确的选择,也需要在专业教育中持续融入思政教育。
二、国际贸易类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的优势
  国际贸易类课程融入课程思政也具有一定的优势。首先,从研究对象来看,国际贸易类课程重在研究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关系发展情况向学生介绍中国对外经贸政策和中国对外经贸发展战略。其次,国际贸易类课程与国际时事结合紧密,教学内容常随着经贸领域的实践进展而发生变化。在教学中,可以与经贸领域的时事热点问题相结合,为国际经贸理论学习提供案例,深化学生对中国对外贸易政策和对外经贸发展战略的理解。第三,国际贸易类课程有利于开展案例教学。通过对时事热点问题的追踪分析,引发学生兴趣,拉近理论与现实的距离;也有利于发动学生搜集实践中的信息和资料,组织课堂问答、讨论,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第四,国际贸易类课程教学还方便进行国家之间的对比。通过对中国和其他国家经贸领域发展进行对比,使学生认识中国的发展变化,体会中国优势,增强民族自信。
三、国际贸易类课程的思政教学目标设计
  国际贸易类课程,应该遵循自身的学科归属和专业属性,利用自身与国际时事政治结合紧密、方便进行国际比较的课程优势将相应的思政元素纳入到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根据其学科归属、专业属性和教学内容的优势,国际贸易类课程的思政教学目标应该包括以下几点:
(一)通过课程,使学生了解国际贸易和经济全球化中的中国价值观和贸易观:开放、合作、包容。
(二)使学生理解国际经贸现象的成因及其背后的经济学逻辑,以及国际竞争中的中国优势和处理时代困境的中国智慧。
(三)通过对中国和其他国家经贸领域发展的对比,培养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和爱国主义情怀。
(四)使学生领会中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深入理解“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精神内核。
四、国际贸易类课程的思政教学方法设计
  遵循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科归属和专业属性,充分发挥利用其教学内容的优势,国际贸易类课程在开展课程思政时可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一)理论联系实际。将国际经济与贸易理论与现实中的经贸现象、事件结合进行分析。根据现实中的经贸现象、事件设计模型,推导出国家之间经贸交往的模式、结果、现象的成因等。使学生学会应用经济学理论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并深刻理解现实问题背后的经济学逻辑。
(二)案例教学法。以现实中的经贸现象、事件为案例,通过对时事热点问题的追踪分析,引发学生兴趣,拉近理论与现实的距离,籍此使学生加深对理论模型的掌握。进一步在案例分析中介绍中国在世界贸易和经济全球化中的立场和态度、解决经贸问题中国智慧等,培养学生胸怀祖国、面向世界的情怀和价值观,理解中国的大国担当和大国自信,使学生树立包容、合作的贸易观和世界观,并深刻理解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和“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倡议。
(三)对比分析法。在教学中,通过对中国和其他国家经贸领域发展情况进行对比,说明中国正处于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的发展期,与一些国家已步入下降通道形成了强烈反差。这一对比结果使学生进一步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和爱国主义情怀。
(四)互动讨论法。组织课堂问答、讨论,特别是,针对中国对外经贸中的典型案例,布置学生搜集案例和事件中的实际信息和数据,并在课堂上组织相关讨论,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增强学生思政理念、参与度和接受度。
五、国际贸易类课程的思政教学设计案例:基于H-O 模型的中美贸易摩擦分析
  运用国际贸易理论教学中的一个案例,说明如何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国际贸易类课程的教学之中。此内容选自国际经济学课程中的“要素禀赋理论”一章,是在该章内容讲完之后,将中美贸易摩擦作为一个实际案例,运用 H-O 模型对其进行分析,并融入相应的思政元素,完成课程思政教学。
教学设计:运用 H-O 模型分析中美贸易摩擦
(一)导入——世界贸易的真谛
  第一节是导入环节,导入方式是开门见山,亮出观点。首先提出问题,用问题引出内容:世界贸易的真谛是什么?然后用习近平主席在国际高峰论坛上的主旨演讲进行回答。各国经济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世界贸易扩大了,各国都受益,世界市场缩小了,对各国都没有好处。我们要继续做全球自由贸易的旗手,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构建互利共赢的全球价值链。培育全球大市场。导入“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重回以邻为壑的老路,不仅无法摆脱自身危机和衰退,而且会收窄世界经济共同空间,导致双输局面。”习主席讲话揭示了世界贸易的真谛,那就是,自由贸易能为参与贸易的各国带来互利和共赢,同时点明了在国际贸易和经济全球化中的中国价值观和贸易观。
(二)转折——美国的挑战
  转折环节,剧情在此处发生冲突。设计上,由一系列问题引出答案,来揭示本讲的主题。首先,采用转折句式引出本讲内容,并运用时间轴列出中美贸易摩擦中的主要事件,进而简要介绍贸易摩擦的过程和内容。之后,提出本讲的关键问题:中美贸易摩擦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贸易促进互利共赢这一真理有问题吗?对此问题设计课堂互动,先请几位学生回答,由问答引发学生思考。然后,简要回顾上一章讲过的国际贸易对国家福利的影响,指出扩大中美之间的贸易实际上会提高美国的整体福利。既然如此,美国为何还要阻碍中美贸易呢?这一问题的回答需要运用 H-O模型进行分析,从而引出下一节内容。
(三)深入——中美贸易的 H-O 模型分析
  深入分析环节。首先,根据中美两国实际的要素禀赋情况构建一个两国模型。然后,根据假设先推导出两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再根据生产可能性边界推导出两国的相对供给曲线,进而得出没有贸易时两国的均衡点和商品价格,然后通过贸易前和贸易后的均衡比较,说明贸易后两国商品价格的变动。最终指出,中美贸易摩擦发生的原因就蕴藏在这个价格变化之中,由此引出下一节内容。在本讲之前,实际上学生已经学习了 H-O 模型理论,因此本节的策略就是运用学生已有知识对中美贸易摩擦这个特殊问题进行具体分析。通过分析,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理论模型的理解,进一步掌握其应用,另一方面也为下一节谜题的揭晓打下基础、埋下种子。
(四)破题——贸易摩擦的原因
  破题环节,将揭晓中美贸易摩擦的成因及其背后的经济学逻辑。首先,向学生提示本章学过的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并指出,应用这一定理,可以分析中美贸易中由两国商品价格变化引起的收入分配效应。其次,分别对两国的收入分配效应进行分析。先分析美国。在美国,资本所有者的实际收入上升,劳动所有者(劳工)的实际收入下降。同时,从对中美贸易的态度来看,美国资本所有者会支持贸易,而劳工则会反对贸易,从而会导致限制中美贸易的政策出台,这就是中美贸易摩擦产生的经济学原因和逻辑。指出,中国的收入分配效应与美国恰好相反。结果是,资本所有者的实际收入下降,劳动者的实际收入上升,社会凝聚力提高。同时,多数人将支持对外贸易,所以最终中国会选择进一步开放和扩大贸易。为了使学生得到更加直观的印象,把中美贸易给两国造成的影响放在一起进行对比。通过对比,中国正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由此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体会在国际竞争中的中国优势,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五)对策——贸易摩擦的解决之道
  最后一节要提出问题的解决之道。策略是,由习主席的另一段国际演讲提出 处理贸易摩擦的中国方案。他说, “经济全球化的大方向是正确的。当然,发展失衡、治理困境、数字鸿沟、公平赤字等问题也客观存在。这些是前进中的问题,我们要正视并设法解决,但不能因噎废食。”也就是说,尽管贸易和全球化具有收入分配效应,但不能因此就限制贸易,否则就是因噎废食。贸易摩擦的解决方案应该是:先把蛋糕做大,再想办法进行公平分配。即所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也就是说,先开放自由贸易,实现国家整体福利最大化。然后再通过社会保障网络让贸易受益者去补偿受损者。因为从理论上看,整体蛋糕变大了,一定有办法让每一个人都分得更多,从而实现帕累托改进。此处需指出,在中国的不懈努力下,目前贸易摩擦的解决已出现了曙光,2020 年 1 月 15 日,中美签署了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此时需强调,由此可见,中国的方案凸显了处理时代困境的中国智慧,以此进一步唤起学生的民族自信。课程最后,总结:“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各国都是全球合作链条中的一环,日益形成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让我们同舟共济、把准航向、齐力划桨、乘风破浪,把世界经济这条大船划向更加美好的彼岸。” 此处用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作为结语,经济全球化中,中国的立场、态度、胸怀和格局的理解。整体内容包括:导入、转折、深入、破题、对策等5 部分,意在通过起承转合的设计抓住学生注意力,帮助学生进入设定情境,完成设定教学目标。在此过程中,思政教学主要体现在:在导入环节,亮明中国价值观和贸易观。在破题环节,通过贸易效应
的中美对比,使学生体会中国优势,增强四个自信。在对策环节,提出破解贸易摩擦的中国方案,凸显处理时代困境的中国智慧。最后总结时,再次重申中国价值观,不忘初心,呼应主题。
[ 参考文献 ]
[1] 卢晨 . 课程思政融入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的探索——以《国际经济学》为例 [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9(7):164-165.
[2] 牟岚 , 刘岩 , 苗芳等 .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以《中国对外贸易概论》为例 [J]. 教育教学论坛 ,2020(13):46-48.
[3] 章秀琴 .“国际贸易理论”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J]. 黑龙江教育 ( 理论与实践 ),2020(6):13-15.
[4] 余永定 . 中美贸易战的深层根源及未来走向 [J].财经问题研究 , 2019(8):3-12.
[5] 胡鞍钢 , 谢宜泽 . 如何看待中美贸易战——基于国家能力和经济全球化的双维视角 [J]. 贵州社会科学 ,2020(1):123-131.
[6] 林毅夫 . 中国的新时代与中美贸易争端 [J]. 武汉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72(2):159-165.
[7] 陈钢 , 薛莉 . 中美贸易摩擦研究综述 : 成因、影响及对策 [J].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 ,2020(1):59-65.

该论文为收费论文,请扫描二维码添加客服人员购买全文。
二维码

以上论文内容是由硕士论文网为您提供的关于《国际贸易类课程的思政教学设计问题与对策研究》的内容,如需查看更多硕士毕业论文范文,查找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研究生论文参考资料,欢迎访问硕士论文网国际贸易与经济专业论文栏目。
Copyright © 2020 硕士论文网 版权所有 电话:18974909803 QQ:190433398
硕士论文网主要为广大毕业生提供硕士毕业论文、博士毕业论文、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分享硕士论文写作方法,如需硕士毕业论文指导,欢迎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