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网是一家专业的硕士毕业论文网站,主要提供硕士论文指导、论文修改、论文查重、硕士论文范文参考资料、分享硕士毕业论文写作方法。
您当前所在位置:硕士论文网首页 > 工程论文 > 工程师论文 > 优秀工程硕士毕业论文三篇赏析

优秀工程硕士毕业论文三篇赏析

来源:硕士论文网,发布时间:2021-07-13 15:25|论文栏目:工程师论文|浏览次数:
论文价格:150元/篇,论文编号:20210713,论文字数:30056,论文语种:中文,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硕士论文网第2021-07-13期,本期硕士论文写作指导老师为大家分享一篇工程师论文文章《优秀工程硕士毕业论文三篇赏析》,供大家在写论文时进行参考。
优秀工程硕士论文范文一:
 摘要:目前国民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工程科技人才培养体系还不健全培养出的工程科技人才创新能力不强。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成长规律与人才培养阶段性特征之间存在强烈的相关性人才培养涉及到的环境因素相互交叉渗透功能互补。只有通过政府、企业、高校、社会及行业协会等多主体的协调合作才能最终实现人才价值的增值构建完整的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的支撑体系。
 关键词:支撑体系;工程科技人才;创新;土木工程
 一、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的涵义
 工程科技的创新应当是从塔尖到基础各个层次的创新。工程活动本身蕴涵着很多创造因子工程师能够严格遵守工程规范、“循规蹈矩”地做好本职工作本身就是创造力的表现。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不应当只包括杰出创新人才而应当是百花齐放。否认了创新人才的普遍性与层次性也就否定了创新型人才自身素质发展的层次性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层次性。科学发现是金字塔的塔尖塔尖下面依次为科学方法创新、技术原理创新、技术集成创新和技术应用创新。因此从科学技术的创新层面来看本文认为与之相对应的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应当分为:领军型人才、研发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如图1所示。
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金字塔分类法
对一个国家而言金字塔的构建不能一蹴而就基础层次不稳固难以上升到塔尖。当前我国在创新方面的差距远不仅在科学发现、原始创新方面即便是在创新金字塔的基础方面如技术应用创新、技术集成创新与发达国家相比也有很大差距。构建创新金字塔的基础工程师队伍是主力军。因此我国应该把培养有创新能力的工程师放在首要位置。然而不容乐观的是:20年前中国工科专业学生的比例占高校毕业生总数的60%而现在仅为20%;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最优秀的学生争着上工科而现在则纷纷选择金融、银行、IT等“有名有利”的热门行业即使是一些已经就读工科的学生也多半转行。来自人才市场的反馈是:拥有高学历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不足的工程技术人员过剩而生产一线动手能力强的技术工人却十分短缺。过去有很多专业性强、特色鲜明的工科大学现在整个高等教育界工程教育不断弱化。过去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本科生的毕业设计30%是与参与工程实践活动相关的工科学生出校门时就有了二级工程师的水平。而现在市场经济情况下学生的毕业设计设计逐渐流于形式且学生实习举步维艰。工程建设与社会发展及经济繁荣紧密相联。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巨大变革土木工程学科的理论与实践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是这种重大变革的主要助推力也是这种显著变化的直接受益者。如何培养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所必需的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使得他们既具有科学思维同时又拥有伦理思维;既能在企业创新活动中占据重要位置又能帮助企业解决实际的工程难题这是目前迫切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成长规律
 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的成长和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大量工程科技人才成长实践表明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的成长有规律可循。
(1)实践效应规律。实践周期越长经验积累越多现场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越强则其工程素质越高。
(2)阶段效应规律。人才的成长既是连续性过程也是阶段性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基础教育阶段、高等教育阶段和继续教育阶段。可将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的成长过程看作是其综合素质逐步提升的过程。依据产出性原则以时间T为横坐标图2上部线的纵坐标表示工程科技人才的产出能力增长率图创造力的发挥遭遇瓶颈速度增长缓慢到鼎盛点(一般为37-40岁)时加速度达到最小创造力发挥程度达到最大且产出能力增长率为零也就意味着自该点之后其产出能力开始下降同时工程科技人才成长速度变缓创造力发挥程度也开始下滑直至停滞。相应地基础教育阶段是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能力形成的初始期;高等教育阶段是其能力增长的起飞期;继续教育阶段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能力成长速度由快到慢然后逐渐减慢变化显著。
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成长曲线图
(3)师承效应规律。师承效应指徒弟的德识才学得到师傅的指导、点化从而使徒弟在继承与创造过程中少走弯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的还形成“师徒型人才链”。
(4)累积效应规律。是指人才队伍的自然结构是逐层收缩的金字塔型高层次人才位于塔尖。金字塔的高度与其基础的宽厚程度成正比高层次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的生成数量取决于整个人才队伍的基数。
(5)群落效应规律也称共生效应规律是指人才的成长、涌现具有在某一地域、单位和群体相对集中的倾向。产生共生效应的根本原因是人才具有辐射作用如果建立良好的人才培养与推荐机制往往能大量积聚人才收到一而十、十而百的倍增效果。
三、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成长的环境综合因素研究
 工程科技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协会、高校、企业各主体之间通过共享信息与资源来协调合作充分利用彼此的互补优势将各个主体有机联系起来共同作用于人才本身。在这个系统中企业和高校处于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高校是工程科技人才的直接培养者担负着人才专业技能培养、创新能力提升和工程人格塑造的重任;企业是人才的接收者也是工程科技人才进行创新性实践活动的第二课堂更是其接受继续教育的主战场对人才最终能力的定型有着深远的影响。由此可见企业和高校是人才成长的摇篮人才能力的培养和人格的完善直接受到企业和高校的影响反过来工
程科技人才所创造的科技成果又会带来企业和高校的价值增值。企业和高校通过产学研合作对人才进行联合培养政策导向支持会对两者的产学研合作产生正向的激励作用而产学研合作的顺利实施又会促进相关政策的进一步完善使得企业和高校的内部合作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政府、社会和行业协会作为人才培养的外部环境通过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对人才的培养的内部结构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应该明确的是通过各个主体的协调合作整个系统所创造的价值远大于各个主体单独创造价值的总和使得各主体获得持续的价值增值进而满足各个利益相关者的不同利益诉求最终实现人才价值的增值这也是构建人才培养政策体系的最终目的。
四、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的支撑体系
(一)政府层面
1.落实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
 建议启动国家工程科技人才应急培养与储备计划。设计出我国未来15年工程科技人才的培养战略并指导相关单位予以实施。建立“国家工程科技人才培养基地”。依托若干所具备条件的普通高校选择办学实力强、与企业联系密切的专业点通过重点支持将其建设成为“国家工程科技人才培养基地”。
探索建立土木工程类高校与企业间有效合作与联系的机制。建议可以考虑两种形式一种方式为选择一两所院校作为试点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教育部共同管理高校作为实施主体对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人才素质与能力结构、实践与实习环节、科研和学科建设等方面进行咨询和指导把产学研合作落到实处。另一种方式为建立土木工程领域行业教育协会发挥指导、联络和协调的作用指导土木工程领域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2.设立土木工程行业相关专业建设专项经费
 国家应制定土木工程类学科建设发展的长远规划在专项经费投入、国家助学金发放、学科及师资建设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积极吸纳企业和社会资金设立土木工程行业相关专业建设专项经费。此专项经费可由土木工程行业的有关企业发起动员学校校友以及其他社会成员积极参与捐赠。
3.落实土木工程领域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的配套机制建设
 把保护知识产权提升到促进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战略保障的高度并努力加以落实。建立全国统一的能与国际接轨的土木工程专业认证和注册工程师制度。建立“国家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基地”。强制实行企业员工“定期带薪离岗培训”制度保障员工接受继续教育的时间确保人才定期得到知识更新和技能提升的权利。把创新主体由科研机构和高校转移到企业在重大土木工程中强制开展成套关键技术研究。规定企业自主创新的强制性义务限制不利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市场行为。明确企业在创新型土木工程类人才培养方面的责任要求设立专项经费接纳教师和学生的工程实践活动。发挥政府制度保障作用营造创新环境。
(二)企业层面
1.营造工程科技人才快速成长的有利环境
 企业应加大研发经费的投入积极鼓励并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大力拓展企业创新所需资金的融资渠道增加支持力度。保护科研创新原动力营造鼓励创新的企业文化。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技术转让、技术交流和技术服务等方式构建产业技术研发创新平台。改善土木工程人才的工作环境适当提高土木工程类人才的福利待遇并为其提供更为完备的社会保障以增强土木工程行业对人才的吸引力。建立规范、科学的科技创新绩效考核制度改革土木工程人才评价和激励体制构建合理的创新回报机制。广泛总结、交流各领域的创新经验、成果大力开展技术能手比赛对优秀人员进行表彰为科技创新奠定坚实基础。
2.强化人才培养机制建设
 获得高效的继续工程教育是企业员工成长为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的重要保障。一方面企业要强化自主培养人才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企业应当建立师带徒制度满足新工人拜师学艺的需求。帮助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设计与规划。定期提供业务培训、学历提升、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参与各类技术竞赛等各类能力提升通道。不断优化土木工程人才培养结构加强技能型人才培养。同时要更加注重对在职员工进行工程伦理教育。另一方面要建立与高校的深度合作借助高校丰富的智力资源开展联合培养:加强产学研结合形成促进土木工程人才创新能力提高的互动合作机制。建立稳定规范的大学生实践实习基地切实把人才培养作为自己的社会责任对待。鼓励土木工程人才到高校开展讲学和科研。为合作高校提供科研成果转化平台。有条件的大型土木工程企业可以考虑建立研究生工作站。
(三)高校层面
1.完善教学管理环节
 学校应定期做好毕业生质量反馈工作及时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和要求有针对性地完善土木工程行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多层次、多规格的培养教育体系。主动适应行业和市场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土木工程教育多模式国际合作办学。制定学科建设发展的长远规划克服学科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的“去工程化”倾向有重点地向濒危学科倾斜并积极培育和扶持土木工程行业新的学科专业生长点。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重点改善专业实践条件增设若干个土木工程工科教学基地。
2.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从新生入学起高校应有计划地加强学生为祖国土木工程事业发展贡献力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艰苦朴素教育提高学生奉献意识。开展校园“泡菜文化”努力营造创新氛围增强学生创新思维。搭建自由交流的学术平台营造开放的学习气氛和和谐的师生关系培育大学精神为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提供肥沃的土壤。积极吸纳企业和社会资金设立土木工程相关专业建设专项经费。
3.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要继续抓好师资队伍总体素质和结构建设鼓励教师到企业参与工程实践特别要注重将具备工程实践经验的高水平工程科技人才引进到师资队伍中来。抓好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培养工作。加强教师梯队建设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狠抓青年师资建设。充分发挥教师员工的敬业奉献精神。建立完善的教师激励机制创造优秀教师成长的条件。
(四)社会及行业协会层面
 倡导尊重工程文化提高工程科技人才在公众心中的影响力从而提高工程师的社会地位。及早在中小学开设工程科学与工程常识方面的素质课程大力进行工程科普教育从小树立学生工程意识激发其对相关行业的热爱扩大工程科技人才来源。调整社会对大学生的期望值给工程科技人才适宜的发展环境大力营造鼓励冒尖、敢为人先、敢冒风险、勇于创新、宽容失败的环境和氛围。营造爱护环境、保护环境、建设环境的良好风尚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加强土木工程企业教育培训资源整合。通过行业协会进行组织协调集中力量办好若干所高水平的企业培训机构提高教育投入的效率实现行业内的教育资源优化和共享避免重复建设防止和杜绝人、才、物的浪费。建立现代远程教育培训网络体系。根据土木工程企业数量多、分布地域广、大都处于偏远地区、教育资源相对贫乏的实际情况举行业之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培训不失为上佳之策。建立土木工程行业和企业人才分析预测、预警预报的信息化体系。建立覆盖全行业的各类人才统计、分析、预测、预警系统把各种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递给政府有关部门、高等院校、企业和人才市场为他们制定规划、设置专业、培养和输送人才、引进、储备和交流人才提供参考依据。举办主题鲜明、影响面大的教育培训活动协调、指导全行业的教育科研工作。针对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力量进行攻关。定期总结、交流、推广科研成果表彰奖励先进不断提高土木工程行业教育科研水平。
参考文献:
[1]科技部.关于在重大项目实施中加强创新人才培养的暂行办法[Z].2007.
[2]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Z].2006.
[3]孙锐顾琴轩.基于问题解决的科技创新人才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11):95-99.
[4]潘云鹤.论研究型大学工科学生的能力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4):1-4.
[5]石金涛吴治国.组织学习、知识管理与技术创新人才内生机制的关系研究[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5(4):11-16.
[6]UNESCO.InternationalStandardClassificationofEducationISCED1997[S].Re-edition.[sineloco]:UNESCO-UIS2006:9.
[7]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联合国教育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8]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该论文为收费论文,请扫描二维码添加客服人员购买全文。
二维码

以上论文内容是由硕士论文网为您提供的关于《优秀工程硕士毕业论文三篇赏析》的内容,如需查看更多硕士毕业论文范文,查找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研究生论文参考资料,欢迎访问硕士论文网工程师论文栏目。
Copyright © 2020 硕士论文网 版权所有 电话:18974909803 QQ:190433398
硕士论文网主要为广大毕业生提供硕士毕业论文、博士毕业论文、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分享硕士论文写作方法,如需硕士毕业论文指导,欢迎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