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网第2021-06-29期,本期硕士论文写作指导老师为大家分享一篇
工程师论文文章《优秀工程师人才培养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供大家在写论文时进行参考。
[摘 要]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以哈尔滨理工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计划人才培养为研究对象,从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管理模式、组织框架、保障体系、教学运行和管理体系、政策措施及具体实施效果等方面进行探讨,注重培养“素质好、上手快、能创新、善创业”的未来优秀机械工程师,达到培养“工程型”、“创新型”人才的目的,为深入进行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全面改革奠定基础。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管理模式;政策措施;保障体系
一、引言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高校应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及行业企业需求,建立高校、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进一步发挥企业在工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提升学生的工程素养,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积极推进实施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计划。作为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哈尔滨理工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与企业签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习实训基地合作协议、学生实习实训合作协议,2011 年正式启动哈尔滨理工大学与浙江新亚集团、哈尔滨哈影电影机械有限公司等企业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机械动力工程学院挑选有志愿的学生参加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班,就培养方案、实习基地、学生实习实训、学生毕业设计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深入的实践探索。通过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试行,深入探索国家发展、企业需求、人才培养及学生愿望之间的联系及矛盾,探讨从学校至企业良好过渡的培养方法,达到培养“工程型”、“创新型”人才的目的,为推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深入实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管理模式
1.组织架构
为了保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运行和管理,学校成立了哈尔滨理工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教育计划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由主管校长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成立了机械动力工程学院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分别由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及相关系、中心主任组成。同时,成立校外专业实践基地代表委员会,由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联合培养实践基地的企业总经理、总工程师等企业技术人员组成。
2.保障体系
哈尔滨理工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学校的传统优势专业,目前已成为学校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专业之一。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被评为首批黑龙江省重点学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及黑龙江省重点专业。学院目前拥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高效切削及刀具”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机械工程实验与实训教学中心”及省级重点实验室等,黑龙江省教育厅还在我校本专业建立了振兴东
北老工业基地的“机械加工与数控技术人才培训中心”,为进行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实训基地。同时,专业还在省内外建立了齐重数控装备股份有限公司、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浙江新亚集团、哈尔滨哈影电影机械有限公司等 20 余个教学实践基地,从而确保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所设置的各项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顺利实施。专业立足学校办学特色,坚持以培养满足机电行业实际需求的实用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坚持校企合作,改革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注重国际合作交流,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针对社会及企业的需求,在“订单式”人才培养、实习实训、毕业设计、技能培训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工作,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为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3.教学运行和管理体系
成立由企业与学校相关负责人共同参与的管理委员会,完成各项章程的制定、日常管理工作,协调解决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中的重大问题。同时,成立工程实践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及学术委员会,由资深教授及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人员组成,负责制订教学的发展规划,参与制订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创新项目等理论与实践的教学组织运行与改革工作。由综合办公室负责日常具体工作,下设理论教学部、创新实验部、工程实训部、毕业设计部及生活管理部。教学运行管理流程如图 1 所示。
三、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政策措施
1.学校层面针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出台的主要政策措施
学校始终把“构建新型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作为学校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落实建设经费。学校对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给予优先支持,设立了“教改工程”专项经费及“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经费;同时,学校在实习、实训、创新实验、教材建设、毕业设计等方面都将给予相应的投入和资助。学校非常重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从岗位设置、资助经费、教师聘任、职称评定、教学管理等多方面加大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校企合作的政策支持。支持学院动态调整专业方向和教学内容、压缩理论课程、改革教学方法及课程考核方式等教学改革工作,支持学院聘请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和领域专家来校授课讲学及派遣教师到企业研修等,支持学院进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学生遴选、学籍管理及企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工作,通过设立激励奖学金等政策,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奖励及资助,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
2.院系层面针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出台的具有典型性的政策措施
(1)支持针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要求动态调整专业方向和教学内容、压缩理论课程、改革教学方法及课程考核方式等教学改革工作。(2) 学院每年选派 2-3 名教师到企业进行研修,这些教师通过同企业的项目合作、入驻企业进修、攻读博士后等积累了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其中部分教师还取得了国家认可的工程技术人员师资培训资格证书。(3)学院每年选派 2-3 名教师担任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班的班主任,对这些教师在职称评定、优秀教师评选、教学工作量等方面给予一定的倾斜政策。(4)积极创造条件选派参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教师到国内外大学进行应用型人才教育交流与进修,参加有关学术会议。(5) 每年聘请 1-2 名国内外业界人士作为外聘教师,积极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及业界专家来院开讲座、教学。(6)学院在场地和资金方面给予支持。成立学生科技创新小组,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大赛,使参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学生积极踊跃参加到科技创新、自制实验设备等活动中。(7)积极组织职业技能认证培训工作。机械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班学生通过职业技能认证培训可获得数控加工技术高级技工证书、Auto CAD 全球认证证书等资格证书。(8)鼓励专业与企业的产学研密切合作,建立 20 余个教学实践基地,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平台,为机械工程人才培养构筑一个开放式的系统,通过 1 年的企业阶段学习和培训,使学生获得机械工程师的专业基本技能训练。
3.企业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
为实现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建立一支稳定的工程化教师队伍是实现办学目标的重要保证 ,应实现在 4 年内达到每一届学生有 5 门专业课是由具备 5年以上工程经历的教师讲授的要求。(1)校内师资队伍建设。校内工程教育培训,以拓展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工程教育视野为目的。深入开展工程教育教学体系、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管理改革等方面的培训与交流。以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的,积极开展以学生自主学习及终身学习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学方法、教育技术、课程建设等方面的培训、交流和研讨。特别是要聘请具有工程教育经验的名师及企业高级工程技术、管理人员,为校内教师进行工程教育培训,培训考核结果纳入教师工作量核算、职称晋升等环节。选送教师到企业轮训或挂职,开展中青年教师工程实践培训。充分发挥产学研合作教育基地功能,进一步完善训练项目、内容和方式,制订短期培训、长期挂职等相应制度,分期分批安排我校教师到企业进行工程实践轮训。在引进工程专业师资时,优先引进有工程经历的、高水平人才。要特别加强从企业引进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充实到学校工程专业师资队伍中,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工程实践能力和水平。(2)聘请企业高级管理和技术人员做兼职教师。选择不同专业背景、工作特长的企业人员参与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制定与修订工作。聘请各实习基地的高管作为企业教学的管理人员,负责学生实习期间的教学管理、工作管理、生活管理以及与校方联系等工作。聘请实习基地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作为企业教学的专职教师,负责学生实习期间的教学授课、实习指导、工作指导、毕业设计指导等教学工作。邀请大型国有、外资、合资企业及创新民营等不同企业的高管和技术专家作为学校的兼职教授,为学生开设企业管理、团队精神、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报告和讲座。聘任具有较高水平的工程技术人员、高级技师等作为校内教学的兼职教师,定期到学校负责校内实验、工程训练、技能训练、设计训练等实践内容的教学工作,为学生专业技能培训提供支持。聘任人员由学院统一管理与考核。
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具体实施效果
为满足社会及企业对机械工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学院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中挑选有志愿的学生参加机械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班,就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人才培养管理模式与政策措施、培养方案、实习基地、学生实习实训、学生毕业设计等方面进行积极深入的实践探索。首先成立了由学校主管校长、企业负责人、学校及学院相关部门负责人等共同参与的管理委员会,完成各项章程的制定、日常管理工作,协调解决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中的重大问题。成立了工程实践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及学术委员会,由专业教授及浙江新亚集团、哈尔滨哈影电影机械有限公司等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人员组成,负责制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人才联合培养的发展规划,参与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创新实践项目、毕业设计等理论与实践的教学组织运行与改革工作。同时,成立了综合办公室,负责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的理论教学、创新实验、工程实训、毕业设计及生活管理日常具体工作。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教学体系包括校内学习和企业学习两个部分,其中企业学习阶段的管理尤为重要。试点班学生在温州新亚电子公司、哈尔滨哈影电影机械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了为期一年的企业阶段的学习,实习期间企业技术人员与学院指派的指导教师合作,结合企业对人才能力的需求,进行了包括企业管理、员工素养、5S 管理、设备操作等企业培训和数控技术等理论与实践课程的学习。根据企业产品特点,结合企业生产研发需求,学校指导教师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联合拟订了试点班的毕业设计题目,所有的题目均围绕解决企业存在的技术问题及开发新品遇到的困难而设立。企业技术人员、学校教师及试点班学生的共同努力,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得到了企业的认可与广泛的好评。
五、总结
为满足社会及企业对机械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需求,哈尔滨理工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与浙江新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哈影电影机械有限公司等企业探索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校成立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建立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组织架构、保障体系、教学运行和管理体系,学校层面及学院层面分别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措施,探索学校到企业良好过渡的机械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管理与政策措施,为推进机械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目前还没有太多的成熟经验和模式,必须依靠学校和企业进行深入实践和探索。高校应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推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有效实施,达到培养“工程型”、“创新型”人才的目的,培养出“素质好、上手快、能创新、善创业”的未来优秀机械工程师。
[ 注 释 ]
[1] 林健.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质量保障[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8).
[2] 朱高峰.协同性、开放式、立体化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体系的构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11).
[3] 王力军,李继怀,卢艳青.现代工程教育模式的偏离与理性回归[J].现代教育管理,2011(3).
该论文为收费论文,请扫描二维码添加客服人员购买全文。
以上论文内容是由
硕士论文网为您提供的关于《优秀工程师人才培养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的内容,如需查看更多硕士毕业论文范文,查找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研究生论文参考资料,欢迎访问硕士论文网工程师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