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网第2021-09-24期,本期硕士论文写作指导老师为大家分享一篇
儿科护理论文文章《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培养模式分析——以儿科为例》,供大家在写论文时进行参考。
本研究所选择的专家积极系数高,权威程度高,专家意见协调性好,研究结果较为可靠。最终确立的儿科方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培养模式包含 4 个一级条目、18 个二级条目和 169 个三级条目。该培养模式是基于儿科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理论构建,量化、具体、可操作,适用于本校儿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同时也可为其他高校提供参考和借鉴。
1引 言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1.1“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使儿科护理面临严峻挑战
2015 年 10 月,“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是党中央作出的应对中国人口老龄化、低生育率人口现状的有力举措[1],但同时“全面二孩”政策所带来的生育高峰对各种社会资源的考验也极为严峻,其中最为迫切的是儿科医护人员的严重短缺[2]。据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数据显示,平均每千名儿童只有 0.43 位儿科医师,与之相匹配的儿科护理人员数量也严重失衡[3]。相比成人科室,儿科超负荷的工作量和高强度的精神压力使儿科护理质量难以提升[4],儿科疾病的复杂性、护理工作的高风险性、不稳定性及儿科纠纷的高发生率[5]等特点使医护生在专业选择时对儿科望而却步。因此,我们迫切需要为临床输送一批高层次、应用型、专门型儿科护理人才以应对“全面二孩”政策及近年来儿科慢性病的高发所带来的巨大挑战。
1.1.1.2“十三五”规划提出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护教协同提高护理人才培养质量2016 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印发《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 年)》,加快护理事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6]。《纲要》中提出要以需求为导向,引导医学院校根据区域健康服务需求确定人才培养规模和结构,探索建立护理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紧密衔接的供需平衡机制;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逐步建立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相互衔接的护理人才培养体系;强化临床实践教学环节,注重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职业素质教育,加强护教协同提高护理人才培养质量是“十三五”规划的主要任务之一。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相关概念界定
1.2.1.1 儿科护士及其相关概念
(1)儿科护士
儿科护士是指经儿科规范化培训后,掌握儿科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及临床评判性思维,有能力从事儿科临床护理工作的护士[13]。
(2)儿科专科护士
具有儿科专科护理实践经验,取得儿科专科护士培训资格证书的注册护士。专科护士(Clinical nurse specialist,CNS)一词最早源于美国[14]。1900 年,美国《护理》杂志中一篇名为“Specialties in Nursing”的文章,标志着“专科护理”、“专科护士”的概念正式走进大众视野。美国护士协会(American nurse association,ANA)将专科护士的概念界定为:具有某一专科护理领域实践经验,经过一段时间的理论和实践培训获得相应资格证书,能熟练运用专科护理知识和技术为服务对象提供专门化服务的注册护士,要求获得护理研究生学位并获得某一专科护理能力认定,其角色定位主要包括临床护理、教育、咨询及研究四方面[15]。加拿大护士协会(Canadian nurseassociation,CNA)将专科护士的概念界定为:获得护理硕士或博士学位,在某一专科护理领域拥有专家水平的注册护士[16]。专科护士的发展和梯队建设已成为国际主流趋势,专科护士既弥补了常规医护工作的不足,又体现了护理专业在医疗卫生保健服务中的独特价值和贡献;既丰富了护理学知识体系,又给临床护士在专业上的发展展示了一个全新的领域,是护理专门化的标志。
2儿科方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培养模式的初步构建
2.1 成立课题小组
本课题是在 2015 年山西省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中国特色护理文化引导护理人才成长模式》指引下,以促进本校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培养模式改革为动力,以最大化实现国家 MNS 研究生临床实践培养目标为中心进行的系列研究。课题小组成员包括拥有丰富护理教学和管理经验的护理学院管理者 1 名(教授职称),专门从事附属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护理研究生教学工作的护理部管理者 1 名(主任护师职称),儿科临床护理专家 2 名(副主任护师职称)及学术型护理研究生 4 名(其中 3人分别研究:血液净化方向、康复方向、儿科方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培养模式,另 1 人进行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课题小组成员的职责包括:①培养模式理论框架的设计;②专家函询问卷条目的编制;③函询专家遴选条件的确定;④对专家提出意见和建议的讨论;⑤分析最终形成的儿科方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培养模式的可行性,保证具体可实施。
2.2 半结构式访谈及结果
我校 2016 年已进行了急诊方向、肿瘤方向、内科(糖尿病)方向、老年方向、手术室方向、麻醉方向 MNS 研究生临床实践培养模式的研究并已用于本校 2016 级MNS 研究生的培养,但跟踪实施过程中反馈存在诸多问题,因此,为保证本研究所制定儿科方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培养模式的可行性和易操作性,研究前期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本校护理教学管理者及附属三级甲等教学医院 7 位专家,(护理教育者 3 名、护理管理者 2 名、儿科临床护理专家 2 名)进行半结构式访谈
3 儿科方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培养模式的确立
3.1 德尔菲法的实施
3.1.1 函询问卷的形成
问卷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致专家信:简要介绍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第二部分为专家咨询表:是问卷中最为核心的部分,包括实践目标、实践方法、实践内容与要求及考核评价 4 个一级条目,每个一级条目又下设若干子条目,本研究选用 Likert5 级评分法排序(很重要/合理、重要/合理、一般重要/合理、不太重要/合理、不重要/合理,对应赋值 5 分、4 分、3 分、2 分、1 分),专家需对条目做出重要性判断并给出意见或建议;第三部分为专家基本情况调查表:包括专家一般资料调查表和重要性判断依据调查表,作为专家可靠性分析的依据(详见附录 1)。
3.1.2 函询专家的确定
本研究选取在护理硕士研究生教育领域/儿科护理领域有着丰富的学识和临床经验的专家进行咨询。各领域专家遴选标准如下:①护理教育专家:护理学硕士及以上学历;副教授及以上职称;从事护理教育工作 10 年及以上;为护理学硕/博士研究生导师。②护理管理专家:护理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副主任护师及以上职称;从事临床护理管理工作 5 年及以上。③儿科临床护理专家:主管护师及以上职称;在三级甲等医院从事儿科临床护理工作 10 年及以上。德尔菲专家函询法对函询专家数量未作明确规定,一般 15-50 人为宜[61]。本研究最终共确定 30 位函询专家。
3.1.3 条目筛选标准的确定
德尔菲法亦未对条目筛选标准作出明确规定[62]。本研究在参考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课题小组讨论后确定专家函询条目的入选标准为:重要性赋值均数(Mj)>4.00,总认可率(Cj)>0.50 且变异系数(CV)<0.2。21Ⅰ山西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2Ⅰ
3.1.4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本课题共进行了两轮德尔菲专家函询,采用发送电子邮件及现场发放问卷的形式,专家根据自己对条目的理解作出重要性/合理性判断,适当提出修改意见或建议。问卷发放后一周左右回收,按照条目筛选标准进行初筛后结合专家意见或建议、组内讨论及文献查阅结果进行条目整理和分析,最终形成第二轮专家函询问卷(详见附录2)。
3.1.5 专家咨询结果的可靠性指标
专家咨询结果的可靠性指标通常用专家积极系数、专家权威程度、专家意见的协调性和集中程度来表示
4结论与讨论
4.1 研究结论与讨论
4.1.1研究结论
本研究所选择的专家积极系数高,权威程度高,专家意见协调性好,研究结果较为可靠。最终确立的儿科方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培养模式包含 4 个一级条目、18 个二级条目和 169 个三级条目。该培养模式是基于儿科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理论构建,量化、具体、可操作,适用于本校儿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同时也可为其他高校提供参考和借鉴。
4.1.2讨论
4.1.2.1 专家函询结果的可靠性分析
本研究采用德尔菲专家函询法(Delphi 法),利用面对面发放及邮件发送问卷的方式进行。德尔菲专家函询法其研究结果的可靠性主要由所遴选专家的权威性决定,本研究选取来自山西、山东、陕西、青海、北京、重庆等 6 个地区的 24 位专家参与本课题的研究,涉及护理教育、护理管理、儿科临床专科护理领域。经专家意见结果可靠性统计学分析,两轮函询各有三位权威系数<0.7,本着真实严谨的科学态度,故予以剔除,两轮函询结果均未参考三位专家的意见和建议。第一轮、第二轮参与研究专家人数分别为 21 位、19 位,权威系数均数为 0.81;第一轮专家函询一二三级指标的肯德尔系数(Kendall’s ω)分别为:0.273、0.317、0.235,第二轮分别为:0.274、0.285、0.232,专家意见协调一致,研究结果较为可靠。
该论文为收费论文,请扫描二维码添加客服人员购买全文。
以上论文内容是由
硕士论文网为您提供的关于《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培养模式分析——以儿科为例》的内容,如需查看更多硕士毕业论文范文,查找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研究生论文参考资料,欢迎访问硕士论文网儿科护理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