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网/国内首批论文服务机构

当前位置:硕士论文网首页 > 学前教育 > 政府在我国学前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中的作用研究

政府在我国学前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中的作用研究

时间:2020-12-02 18:32 | 栏目:学前教育 | 浏览:

硕士论文网第2020-12-02期,本期硕士论文写作指导老师为大家分享一篇学前教育文章《政府在我国学前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中的作用研究》,供大家在写论文时进行参考。
  本篇论文是一篇学前教育硕士论文范文,目前来看,我国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特征主要表现为公办园“稀缺化”、优质资源“特权化”、收费“贵族化”,但是即使是这些突出表现也并不能完全概括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的现状,不能总结出学前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不能归纳并预测出学前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因此,要对其情况有更深入的了解,需要有更为准确的数据做支撑。

  绪论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一直以来,教育都被视为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而在这其中,学前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整个教育系统的开端,更是以其对个人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具有的重要意义日益为世界各国所关注和重视。作为重要的社会性公益事业,办好学前教育,实现“幼有所育”,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党中央赋予各级党委和政府、教育系统及各有关部门的重大政治任务。目前“入园难”“入园贵”仍是困扰社会民众的重点民生难题之一,为每一位适龄儿童提供公平而有质量的学前教育,事关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对于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保障和改善民生也具有重要意义,二孩政策实施以来,学前教育的发展情况更是与该政策能否得到有效落实、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能否得到有效激发,以及人口老龄化背景下青壮年人口比例能否得到提升等民生大事紧密相关。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而言,关注学前教育、办好学前教育都意义重大。结合近几年教育体系内各门类教育的发展现状来看,在相关政策推动下,不论是义务教育还是高等教育领域的资源配置情况都有了很大的改善,与之相对,学前教育却越来越成为国民教育体系中最薄弱、资源配置中最不利的环节。学前教育观念相对陈旧,学前教育体制改革滞后,学前教育学校数量不足、教学质量不高,合格的师资和必要的设备严重缺乏等矛盾和问题不断凸显,“入园难、入园贵”等历史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黑园伤人”、“教师虐童”等社会问题的尖锐化又进一步地将学前教育推向舆情热议旋涡。此外,随着时代的变迁,适龄儿童家长对“入园难”的判断标准也在逐渐提高,他们期盼的不再仅仅是能进幼儿园,更是能进“又好又近又便宜”的幼儿园。因此,在重重问题和期望的叠加中,在学前教育资源仍相对匮乏的现状下,如何通过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来扩大现有教育资源的受益对象,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社会实际效益,就成为政府教育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现阶段亟需重视和解决的问题。近年来,政府工作报告中频繁出现“学前教育”相关字眼,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前所未有地提出了“幼有所育”的新要求,《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更是成为新时代学前教育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这表明党和政府已经意识到学前教育资源配置不力导致的各种社会问题破坏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影响了人们幸福生活水平的提高。可以预见,未来教育部门将会在整合学前教育资源配置方面下更大力气,更竭力的回应民众对学前教育发展的期望。因此,研究此历史背景下学前教育的发展情况,挖掘学前教育资源配置不力的深层次原因,探寻政府部门优化学前资源配置的可行路径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本文重难点及创新之处
  研究重点:为了研究如何推动学前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发展,需要对政府的学前教育职能有更加全面、具体的分析,需要对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的规模、结构、质量及价格等方面的现状有更加深入的探究,能够在错综复杂的教育政策体系和社会关系中挖掘出能切实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的答案,以带动全社会不断朝向“幼有所育”的目标前进。研究难点:主要的资料来源于各级各地区政府统计部门和教育部门在官方网站公开公布的数据年鉴、年度报告等。为了使掌握的信息和数据尽可能全面,本研究中还交叉查询了一些年份的《统计年鉴》、《教育统计年鉴》、《教育经费统计年鉴》以及各地区教育部门官网上其他分期分类的统计数据等。研究的困难主要存在于数据的收集整理相关方面,既有因为年代久远或者尚未统计造成的数据缺失遗漏,也有因发布时间先后及部门出处来源的不同而导致的统计数字出入。学前教育一直是社会热点民生问题,近年来,政府部门针对学前教育的相关政策也在不断的调整变动中,因而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及时对数据及政策法规的变化进行更新补充也给研究增加了一定的难度。研究创新点:首先,该选题是目前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基础性民生问题,但是针对这一领域的相关研究还不够完善,研究涉及的学科门类也较为单一,研究的视角不够多元,缺乏从数量、结构、质量和价格等综合视角出发考察政府在学前教育资源配置方面职能体现的相关文章,因此,该选题具有研究的创新性。其次,就其内容而言,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学术研究的目光长期集中在义务教育及高等教育方面,对学前教育领域的研究和关注一直较少,研究者也多以教育界学者及教育专业学生为主,导致该领域的研究内容长期以来呈现着单一性、片面性的特点,且定性研究较多,结合实际数据、立足于整个学前教育体系进行分析研究的较少;对政府学前教育资源配置职能履行不足的原因分析多集中于某一两个具体方面,极少有文章对不均衡现状及其背后成因进行逐一深度分析,这就使本文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最后,从可利用的研究工具角度看,随着近几年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相关教育部门及统计部门也会把学前教育的相关指标放入社会经济发展统计表单中一并进行分析,这给本文的数据统计研究及分析提供了一定的帮助,结合相关数据以及政府部门的相关政策变迁,可以从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共同入手,借助直观数据和专家的权威解读,对学前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对政府履职不能的原因进行把握,更能透过问题看到本质,为政府在学前教育领域优化资源配置探寻最佳路径。

  第一章 相关概念分析

  第一节 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的内涵
  对学前教育下定义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出发,首先从词源的角度来看,在辞海中,学前教育主要指学龄前儿童未正式入学前所接受的教育,是幼儿教育的统一及规范化称谓。其次,从法律法规及其他相关规定来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确定了学前教育是国家学校教育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与初等、中等及高等教育共同构成了我国的教育体系。由教育部制定的《幼儿园工作规程》则给学前教育和幼儿园教育这两重定义搭桥,指明了现阶段在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等教育形式的配套资源跟不上的情况下,学前教育即约等于在幼儿园场地实施的早期教育。此外,《幼儿园工作规程》中第四条特别指出,幼儿园适龄幼儿一般为 3 周岁至 6 周岁。幼儿园一般为三年制。这就对学前教育的适用年龄阶段及入学年限也予以明确。综合以上几个方面的表述,本文将学前教育定义为,三周岁以上六周岁以下(包括六周岁)的学龄前儿童,在幼儿园(不限学前班、托幼班等多种表述)中接受教育和保育活动情况的统称。现阶段,学界关于学前教育的特点并没有统一确定的标准,将学前教育与同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义务教育进行对比,可以看出义务教育具有普及性、免费性、均衡性和强制性的特征。但现阶段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阶段进行管理的条件还不够成熟,如果盲目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学龄前儿童虽然可以享受到免费教育,却同时会受到强制性入学要求的束缚。而现实是,每一个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征不一样,并非所有的低龄幼儿都可以很好的适应具有强制约束性的早期教育环境,强制要求低龄幼儿离开父母接受幼儿园的集体教育,还可能会干涉幼儿家长对教育方式的自主选择权。由此,是否应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还需要更科学的分析及更审慎的对待。由于现阶段市面上的幼儿园主要是以民办性质园所为主,而政府对各民办园所的补贴和扶持力度有限,为了维持学前教育机构的正常运转,幼儿的一部分教育保育费用需要由家庭参与共同分担,无法完全免费。目前来看,整个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学前教育资源总量不充分,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在不同区域、不同地区及不同性质的园所间,学前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的现象还大量存在,学前教育暂无法实现免费性、强制性及均衡性。结合学前教育的发展现状、相关政策的要求、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可知,现阶段,政府应该集中力量推动具有公益性的学前教育朝向普惠、普及的发展方向不断努力。所谓教育的公益性即教育的公共利益性,从学前教育方面来看,主要是指其能为适龄的受教育儿童(及其直系亲属)之外的其他社会成员带来经济和非经济的收益,而且这种收益是可以为大多数甚至全体公民无排他性地享有的。学前教育作为教育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本就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发展学前教育是造福社会的惠民工程,所以其具有公益性特点。普惠性主要是从教育获得者的角度来看的,教育资源的经济可负担、方便可获得和质量有保障是普惠性学前教育实现的三个基本条件。虽然现阶段普惠性学前教育尚处于未普及的发展状态,但上自中央,下到地方,推动普惠性学前教育的发展已经成为各级政府教育部门的重点待办事项,可以预见,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学前教育的普惠、普及发展目标将会尽快实现。
  第二节 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的主体分析
  现阶段,我国的学前教育发展还存在着很多的困难,由于资源配置主体的不同会对资源配置方式及程度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要对学前教育的资源配置情况进行深入分析首先要确定资源配置的主体,明确责任主体之后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对责任主体的职权、职责加以确定,培养其履职意识,增强对其权责行使的约束力度,提升其履职效果。本文主要结合美国教育经济学家约翰·斯通提出的教育成本分担原则来确定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的责任主体。从经济学“谁受益,谁分担”的基本原则来看,学前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和社会公共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投入回报率,带来了极高的正外部性收益,相关脑科学研究早已表明,儿童早期的经历决定着他未来一生神经网络系统的发展,早期受到良好教育的儿童在接下来的人生阶段通常会有更好的修养,更广的知识面,他们会推动社会朝向更好的一面发展,高质量的学前教育还可以打破贫困代际循环圈,为贫困儿童开启从家庭走向社会的良好开端。此外,社会上许多家庭已经将学前教育的养育成本及资源获取的便利度看作是进入“二孩时代”的门槛。因此,无论是从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角度考虑,从更好的推动“全面二孩”政策的落实出发,亦或是从凭借早期教育阻断代际贫困的创新思路看,学前教育都显得至关重要。对家庭而言,在早期给予儿童良好的智力启蒙和教育引导,可以使儿童本人及家庭都在未来的发展中获益。对社会而言,早期儿童教育投入会给社会带来极高的回报,特别是在减少违法、犯罪等方面能起到明显的早期预防效果,不仅可以提升对未来高质量社会环境的预期,还可为未来的人力资源开发奠定良好的基础。也即从“谁受益,谁分担”原则来看,国家、家庭及社会三方均会受益,但是国家受益最多,获益范围更具有全局性、引领性,因而作为国家公共事业的管理者和维护者的政府,必须明确其职责,对学前教育资源进行科学的统筹配置,在推动学前教育进一步发展方面担负起更多的责任。近三十年来的经济发展使人民的生活水平与知识水平均有大幅提高。从国家的支付能力角度看,国家确实有能力对学前教育投入更多财政支持和资助补贴,目前我国也确实越来越重视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在相关政策的指导下,可以预见未来各级政府会继续加大对学前教育领域的财政投入力度,会更合理的适配学前教育资源。从家庭支付能力角度看,学前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阶段,幼儿园为了填补运营支出可在合理的范围内向入园幼儿家庭收取一定的教育保育费及住宿费,然而,现实情况是社会各阶层家庭间的经济实力有差距,受马太效应的影响,对早期教育足够重视并受过良好教育的“强者”父母有意愿和能力为他们的孩子选择质量更好的幼儿机构、接受更优质的学前教育,而经济实力较弱且受教育水平不高的“弱者”父母可能对教育机构缺少选择权,在幼教方面可使用的开支相对较少。从社会支付方面来看,虽然学前教育是对全社会有福祉的事业,但长期以来社会的存在感不高,所处地位也较为尴尬,社会公众及机构组织普遍缺乏对学前教育公益性价值的认识以及参与热情,社会投入与政府和家庭的投入相比甚微。因此,从谁更有能力及意愿去推动学前教育发展这一点来看,政府也以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对推动公益性教育事业发展义不容辞的责任居于主导地位。
2012-2017 年我国学前教育基础数据

  第二章 政府在学前教育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的规模不充分
  第二节 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的结构不均衡
  第三节 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的质量良莠不齐
  第四节 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的价格不普惠

  第三章 政府在学前教育资源配置中履职不力的原因分析

  第一节 学前教育资源配置不优
  第二节 学前教育资源配置中政府职能的缺失与弱化

  第四章 政府职能在优化学前教育资源配置中的路径选择

  第一节 坚持政府主导资源配置的发展方向
  第二节 强化制度供给职能为资源配置提供依据
  第三节 完善监督管理职能为资源配置提供保障
  第四节 优化学前教育领域的资源配置发展布局
  第五节 关注并保护处境不利儿童权利、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

  结 语

  教育是攸关国家发展、民族兴衰的“百年大计”,也是寄托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期盼的民生工程。按照党的十九大制定的蓝图,到本世纪中叶,现有的学龄前儿童将成为那个时期建设国家的栋梁之才。因此,给孩子们提供优质的学前教育,为他们的人生奠定良好基础,就是在为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勾画一个美好的未来。学前教育一直以来都是教育体系中的一块短板,政府在新时期、新时代的学前教育工作重点正是要补足这块短板,为此需要尽快破解人民日益增长的对更加公平、更有质量、更富特色的学前教育的需求和学前教育资源配置不充分、不均衡、不优质、不普惠的发展现状之间的矛盾。为实现构建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目标,学前教育仍面临着历史性及现实性双重挑战,仍需要继续深化改革,寻找进一步发展的突破口。结合全文可以看出,无论是高位阶的法律法规还是管理体制、办园体制、财政体制等具体的体制机制的完善都是推进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保障,它们的完善将使得具体的行动有法可依,有据可查,而加强对资源配置的监督管理及对处境不利儿童权利的维护也是教育部门需要重点关注的部分。“教育规划纲要”、“国十条”、三期三年行动计划等政策的推动实施成为近年来撬动学前教育发展的有力杠杆,它们的提出为学前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是要真正实现学前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还需要更多有针对性、时效性的政策指导,还需要继续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从扩资源、增普惠、强监管、提质量等几个方面集中发力。本文提出需要构建适应新时代变化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及治理体系,鼓足力气推动实现学前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以解决学前教育发展不充分带来的总量问题、发展不平衡带来的结构问题、发展水平不高带来的质量问题及发展不普惠带来的价格问题。只有做好这些,才能抬高底部、缩小差距、提升质量,向“幼有所育”的发展目标大步迈进。由于本文写作过程中所能收集到的资料和数据比较有限,对一些问题产生的根源性探讨和对策建议分析可能比较片面,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与学习中能够多积累、多学习,把学前教育资源配置中的政府职能研究问题继续探讨下去,并得出更有实践性、可行性的建议,为我国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深入迈进提供有益的补充。


以上论文内容是由硕士论文网为您提供的关于《政府在我国学前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中的作用研究》的内容,如需查看更多硕士毕业论文范文,查找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研究生论文参考资料,欢迎访问硕士论文网学前教育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