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 章 体验与超越:生存体验与乡土中国的世界性交流
6.1 生存的体验:个性体验与生命本体意义的普适性关怀
6.2 主体的体验:自我存在与乡土中国经验的批判性指向
6.3 感觉的体验:主观感觉与现代主义艺术的超验性表现
第 7 章 体验与思辨:中国经验与世界文学的心灵性沟通
7.1 体验的追问:感性体验面对理性认知的感觉性规避
7.2 体验的思辨:现实经验与文学叙事的象征性隐喻
结 语
身为作家,莫言此生的宿命似乎就是写作,写了三十几年,还在写。其间得过奖项无数,也遭遇质疑与声讨无数。写作之于作家,就如同技艺之于工匠,曲调之于伶人,都需要长期的练习才能精进,也需要悟性才能别具一格、不同反响。莫言的生命感觉极其敏锐而细腻,语言丰赡而富有活力,结构设置机巧灵动,批判鞭辟入里,尽显锋芒。在多年写作中打磨的语感已日臻至境,结构与叙事已不再能成为阻挡他前进的障碍。如果说一位工匠做一辈子手艺活儿,通过刻苦钻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能够晋升为大师级别,那么莫言这位作家,也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与悟性、等身的著作、史无前例的突破,在当代文学界塑造出了一个文学大师的形象。 在一次又一次研读莫言小说作品时,在无数次切近地体悟他笔下的人物、设置的结构、叙述的视角、讲述的语气时,总能发现一些新东西,也总能发现一些文学“共性”的东西,对这“新”的不断挖掘,对这“共性”的多维解读,正是莫言研究应该着力的方向。莫言自己就不只一次说过,他认可他的作品被误读,他认为文学的魅力之一,就在于可以被误读。被阅读,也被误读多年的莫言,现在已经能够心平气静地享受他创作的乐趣了,而文学研究者的工作却总是处于刚刚开始的状态中。
2001 年莫言曾经说过,他想信笔写下去,想起村里哪个家庭就写哪个家庭,想写哪个人物就写哪个人物,这样可以写很长一个系列了。2019 年初,《一斗阁笔记》发表,他开始着手实现他的这个愿望了。信马由缰,想到哪里写哪里,想起谁来就写谁,是何等的勇气与魄力,又是何等的自信与自由。目前《一斗阁笔记》已发表了系列之二,预计莫言会按照这个思路继续写下去。在此之前的 2017 年,获诺奖后沉寂 5 年的莫言,再次发声,9 月在《收获》一次刊出三个短篇,在《人民文学》发表一组诗、一个剧本。11 月,又在《人民文学》发表短篇小说《天下太平》。2018年初,发表了中篇小说《等待摩西》。这些作品甫一发表,就引起众人关注,毕竟他是获过诺奖的作家,毕竟他最近几年少有作品问世,不管是普通文学爱好者,还是文学评论大家,所有人都被他吊足了胃口。而《天下太平》发表后不久便获得了首届“汪曾祺华语小说奖•短篇小说奖”。授奖词中的一句话是这样写的:“莫言宝刀未老,其一贯强烈的现实关怀,其感性丰腴的小说质地,还有细微而饱和的叙述笔法,都似乎预示着那个绕过了魔咒的‘讲故事的人’的强势归来。”莫言是靠什么度过了获诺奖后喧嚣的 5 年,又是靠什么鼓舞了创作热情,重新拿起笔,也许部分答案就藏在这些新作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