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网/国内首批论文服务机构

当前位置:硕士论文网首页 > 汉语言文学 > 汉语言文学视角下哈利波特对中国儿童文学的影响

汉语言文学视角下哈利波特对中国儿童文学的影响

时间:2020-09-26 06:46 | 栏目:汉语言文学 | 浏览:

硕士论文网第2020-09-26期,本期硕士论文写作指导老师为大家分享一篇汉语言文学文章《汉语言文学视角下哈利波特对中国儿童文学的影响》,供大家在写论文时进行参考。
  本文是一篇汉语言文学硕士论文,幻想儿童文学本土化是民族文学自我发现的过程。西方幻想文学如火如荼,促使我们迫切地去寻求自己的声音:有的使用了佛道的神魔体系,于是中国仙侠小说开始盛行,有的走向了更为遥远、更为原始的民族想象,《大王书》就是如此。《大王书》给予了中国幻想儿童文学创作者文化自信,它给予后来者的启示是:只要善于调用传统文化中沉淀的幻想元素,我们完全可以构建属于中国的独特幻想世界,展现中国审美魅力,创作出艺术水准较高的文学作品。更重要的是,连接着民族的过去和未来的幻想儿童文学作品,也有助于让孩子们感受到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帮助他们熔铸民族性格。

绪 论

  乔安妮·凯瑟琳·罗琳(Joanne Kathleen Rowling),以 J.K.Rowling 为笔名创作了风靡全球的“哈利·波特”系列幻想文学。1965 年 7 月 31 日于英国格温特郡呱呱坠地的她,从小就热爱写作,6 岁时便模仿英国作家肯尼斯·格雷厄姆的《柳林风声》,写作了名为《兔子》的童话故事,成年后在埃克赛特大学受过专业的文学学习和写作训练。她毕业后的生活不尽人意,失业和离婚接踵而至,只得带着几个月大的女儿靠领失业救济金生活,没有暖气,就挤在咖啡厅用小纸片写作。几经磋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终于于 1997 年在英国出版,此后《哈利·波特》系列的其他六本陆续出版,赞誉和掌声纷至沓来,罗琳的努力终于得到回报。《哈利·波特》系列小说讲述了主人公哈利进入霍格沃茨魔法学校学习的经历,春去秋来七年时光,读者和哈利共同经历着成长与冒险,展开了一幅幅奇幻的魔法生活图景。主要冲突发生在以邓布利多军团为首的正义巫师和黑魔王及其随从“食死徒”之间,两者就是否要保持魔法血统的纯粹性而屠戮异己发生分歧,最终以正义战胜邪恶告终。
  20 多年过去,《哈利·波特》从大众喜爱到经典认定,从艰难坎坷地出版到闻名遐迩,时间证明,它的确是儿童文学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各民族在惊讶之余,也积极回应着这股幻想文学风暴的感召。《哈利·波特》引入中国后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读者激增,作者转向,出版社大量引入和发行幻想文学作品,研究者各抒己见。毫无疑问这些影响中,受到《哈利·波特》影响最大的当属中国儿童文学,《哈利·波特》激发了中国幻想儿童文学文类意识的觉醒,重新发现了儿童的阅读激情,给正在探索幻想儿童文学写作的中国创作者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本,中国幻想儿童文学的发展得到了实质性的推动。因此,本文以比较文学的跨文化视野,以影响-接受研究为理论基础,结合托尔金的幻想文学理论等,阐述核心问题——《哈利·波特》对中国儿童文学的影响。在探究之前,必须先对“幻想文学”进行概念辨析。“幻想文学”(Fantasy),又称为“幻想小说”,“Fantasy”在《牛津世界儿童文学百科》中的定义:“它是指特定作家创作的、通常拥有一个长篇小说的长度,包含了超自然、非现实要素的虚构文学。”①如果从中提炼关键词,“长篇小说”、“超自然”、“非现实”是它的核心要素。同时根据托尔金的理论,幻想文学的特质还在于创造“第二世界”②,如《纳尼亚传奇》中衣橱背后一片冰天雪地的“纳尼亚王国”、《爱丽丝梦游奇境记》中掉入兔子洞就能抵达的神奇国度、《哈利·波特》中一路飞奔穿越 9%站台即可通向的巫师世界。幻想文学在西方已经有了 200 多年的创作和研究历史,于中国而言,还属于新兴事物,“Fantasy”的界定在《哈利·波特》传入之后才逐渐明晰起来。《哈利·波特》作为幻想文学,从本质上看还应该是儿童文学,根据著名儿童文学评论家、北京师范大学儿童文学教授王泉根的理论,本文将儿童文学界定为:不论是否出于儿童本位观的创作立场,只要契合了儿童接受心理,被孩子们喜爱,都可以算在儿童文学之列③。
哈利波特电影作品

第一章 《哈利·波特》在中国的译介与传播

  要弄清《哈利·波特》来到中国后对中国儿童文学产生的影响,以及中国的接受者对《哈利·波特》做出的反应,就要先从《哈利·波特》的传入入手,阐述《哈利·波特》的传入状况,分析当时中国的传播环境,即这颗幻想儿童文学的种子为何会在中国的土壤上发芽。
第一节 《哈利·波特》的翻译与出版
  《哈利·波特》并不是中国引进的第一部魔法题材幻想小说,早在 20 世界80 年代少年儿童出版社就看到了魔法题材幻想作品的魅力,1983 年出版了英国作家内斯比特的《魔法城堡》,接着在 1986 年又出版了芬兰作家托芙·杨松的《魔法师的帽子》,这些作品篇幅较小,故事架构和叙事方式更接近于童话,并未给中国幻想儿童文学界带来截然不同的“大幻想”概念。同样是长篇幻想小说的《魔戒》于 2000~2004 年在译林出版社、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但这部鸿篇巨制对少年儿童来说过于深奥,也未能在孩子们中间引起预期的反响。真正影响深远的,还是 2000 年,中国人民文学出版社将《哈利·波特》引进中国大陆。“哈利·波特”系列幻想小说在西方销量达到 45 亿套①,亦在中国大获全胜。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相关数据表明,2005 年“哈利·波特”系列丛书年盈利约为人民币 1. 1 亿元,为人民文学出版社贡献了至少 30%以上的收入②。人民文学出版社搭上了这趟“魔法快车”,相关的营销策略也成为出版界的优秀案例。人民文学社在拿到出版权之前就已经先行一步着手翻译,并用“版权大战”制造舆论效果,争分夺秒集中优势资源和“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市场准备,使《哈利·波特》还未正式出版就已经吸引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人民文学出版社时任社长聂震宁十分重视《哈利·波特》的出版,将之视为“生命工程”③,作品出版伊始就制定了一整套品牌策划。在续集尚未出版的空档,人民文学出版社趁胜追击推出了游戏书和一系列周边图书,如哈利·波特为主题的填色书、海报书、贺卡书等等。同时,还举办主题活动调动哈利·波特迷(简称哈迷)的热情,线下邀请哈迷们一同来为作者 J·K·罗琳庆祝 50 岁生日,线上开展征文比赛,结集出版征文作品。全面详实的策划和贯穿始终的营销方式,创造了销售奇迹,使人民文学出版社在儿童图书市场,乃至整个图书市场的地位大大提升。
第二节《哈利·波特》的传播
  《哈利·波特》的热读、热评是《哈利·波特》在中国广泛传播的有力佐证,也是中国不同身份、不同年龄的读者对这部优秀作品的回应。先来看看《哈利·波特》的热读现象。根据《出版广角》2003 年《畅销书排行榜》①,《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占据了北京市新华书店、北京图书大厦、上海市新华书店、深圳书城、郑州购书中心、武汉市新华书店、杭州市新华书店、重庆新华书店集团等等全国各大主要书店年度销售榜首。2004 年,周晓波进行了一次小学生文学接受现状的调查②,此次调查涉及到了杭州、金华、东阳、武义、兰溪、平阳、奉化、慈溪等近 10 个地、市,近 20 所小学,3000 多人。跨越了二、三、四、五、六等五个年级段(一年级为口头提问)。通过调查,大部分的学生都读过并且喜爱《哈利·波特》,没有读过《哈利·波特》的读者只有 7.34%,《哈利·波特》的阅读比例在三十本中外儿童文学作品中排行第四。且《哈利·波特》的好评率排行第一,读过《哈利·波特》的小读者中有 79.01%认为好看,“你最喜欢哪个儿童文学作家?”的调查结果显示,J·K·罗琳排名第二名,占 17.48%。《哈利·波特》在中国小读者中的受欢迎程度十分高。随着网络购物的发展,现代人的图书购买方式以较之实体书店更为便利、便宜的网上书店为主,故此,笔者为了了解当代儿童阅读《哈利·波特》的状况,以图书类专门网站当当网为代表,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2017 年,《哈利·波特》在当当网童书年度畅销榜排第八位,在外国儿童文学榜排第四位,近 20 万条评价,且好评率 100%。可见,《哈利·波特》出版至今一直受读者喜爱。
哈利波特常用咒语

第二章 《哈利·波特》对中国儿童文学多维度的影响

第一节 树立幻想文学文类概念
第二节 对儿童读者的重新发现
第三节 反思当代儿童文学创作

第三章 以“他者”反观“自我”:幻想文学本土化创作现象观察

第一节 模仿与借鉴:以《萝铃的魔力》为代表
第二节 跨文化对话与本土化的无限可能:以《大王书》为例

结 语

  自《哈利·波特》20 世纪末传入中国之后,对中国儿童文学尤其是幻想儿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幻想儿童文学迅猛发展,出版和翻译行业对读者更为尊重,幻想儿童文学的文类概念得以确立,继而引导并激发了中国幻想儿童文学创作。《哈利·波特》的粉丝群中有着这样一句话——我们是哈利·波特的一代,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不同语言的人可以因为喜爱同一本书快速走近。全球化时代里,儿童文学提供了中西方寻求对话,寻求共同价值观的可能。人类最具共性的童年经验,以及儿童文学传导的普世价值观、永恒的审美性,超越了民族隔阂的藩篱,拉近彼此的距离。比较文学寻求共同性的问题,在儿童文学中看到了对话的可能。中国幻想儿童文学对《哈利·波特》的接受,既是对有别于西方魔法文化体系的中国幻想元素的一次寻找,也将人类从物质中心主义中拖拽出来的一次精神解放。
 《哈利·波特》这样一部蕴藉丰富且艺术精湛的儿童文学作品,以其自身较高的艺术水准,对儿童文学以及其他领域带来的良性影响,已经逐渐被人们认定为经典。中国儿童文学的研究者和创作者也从罗琳笔下光怪陆离的魔法世界,通向熔铸中华文化和文学传统的本土化幻想世界,激活了蛰伏已久的文化生命力,唤起了儿童本位的主体精神和创作审美之路。在一批数量可观的创作者辛勤耕耘下,中国本土幻想文学的繁荣来日可期。


以上论文内容是由硕士论文网为您提供的关于《汉语言文学视角下哈利波特对中国儿童文学的影响》的内容,如需查看更多硕士毕业论文范文,查找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研究生论文参考资料,欢迎访问硕士论文网汉语言文学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