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网/国内首批论文服务机构

当前位置:硕士论文网首页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教学论文 > 如何提高小学德育与社会教学

如何提高小学德育与社会教学

时间:2021-11-08 21:19 | 栏目:社会教学论文 | 浏览:

硕士论文网第2021-11-08期,本期硕士论文写作指导老师为大家分享一篇社会教学论文文章《如何提高小学德育与社会教学》,供大家在写论文时进行参考。
  摘要:随着社会改革的进行,素质教育成为新时代教育的新形势。小学生天性好玩,我们可以借助学生的这个特性展开教学,学 生对外界和事物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是不同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具体情况。品德与社会是小学阶段必修课程之一,开 展有效的教学和高质量的教学是教育制度改革的要求,也是品德与社会教师值得思考和探究的问题。本文就此问题展开了分析,供品 德与社会教师参考。
  关键词:小学教育;品德与社会;体验;教育质量
 
  任何学科的教学都有很多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教师应选择 最适合学生认知水平和能力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学的目的不仅仅 是传授给学生文化知识,更多的是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能 力。品德与社会学科内容来源于社会,学生获取知识后要利用所 学知识在生活中进行实践,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如何提高小学德育与社会教学

  一、 贴近生活、注重体验

  学生的品德思想水平是不同的,它们的形成来源于学生在生 活里的感悟、体验和认知。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 生的实际生活和经验展开教学活动,才能真正帮助学生提高认知, 引发学生的责任心和道德感,避免虚假的道德体验和认知影响学 生的成长。教师的教育活动要以学生对社会的感悟、体验和领域 为基础和目标,真正促进学生内心世界的发展和培养正确的思想 观念。

  二、 走进社会、学会实践

  教学资源是丰富的,教师要对各种教学资源进行深入的挖掘。 教师可以创造机会,让学生走进社会,在社会实践中获得经验和 提高认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实践能力。课本上有很多 主题可以开展校外实践活动,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挖掘和拓展,结 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展开符合实际的教学活动。道德与生活和社会 的关系相辅相成,关系密切,在世界上我们找不到纯道德,道德 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尽力引导学生通 过实践获得内心的真实感受,用自己的感受和道德水准去判断事 情的真假,获得真实的道德情感而非虚假道德情感

  三、 组织讨论、学会交流

  在小学教学中,我们常常使用讨论的方式展开教学,讨论的 形式可以以小组为单位,也可以以班级为单位。讨论的内容可以 是随机的,也可以是专门设定的。讨论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展 示自己的才能和观点,和同伴进行分享,互补互利。讨论需要教 师的指导,有目的性的解决问题,避免学生的“滥竽充数”和形 式化。品德与社会教学离不开讨论,其中很多教学内容都可以作 为讨论的话题,讨论的环节应有合理性的安排,让学生对所学的 内容进行巩固,并获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品德与社会学科与 “思想品德”和“社会”有很大的区别,下面我们浅析一下品德 与社会学科的特点:第一,品德与社会的教学理念是育人为本, 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提高学生全方面的发展。 第二,基础是学生的实际生活。该学科与学生的生活及实践有密 切的联系,教师在设计教学中应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符 合教学的要求,帮助小学生客服成长中遇到的问题。第三,倡导 学生参与实践。在活动中,学生会获得不同的体验和感悟,教师 要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提高 判断的水准和能力,而不是长篇大论的说教教学。
要提高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质量,需要教师不断的进行教学总 结和反思,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要提出解决方式,做好及时的调 整,用积极的态度和方式解决问题。学生共同出现错误,说明教 学可能存在一定的问题,教师应该究其原,采用最佳的方式进行 解决。

  四、突出综合性,强调活动性

  品德与社会学科与学生的生活实践息息相关,为了确保教学 的有效进行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做到以下几方面:
  1. 师生关系平等。教育事业和教学中最基础的、最直接的人 际关系是师生关系,“师也,传道授惑解惑者,”教师是学生成 长道路上重要的引导者。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和谐友好的师生 关系,学生和老师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学生既要尊重老师,老师 也应尊重学生,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保证教学得以良好进行的重要 前提。
  2. 创设活动,使活动形式与实际情况相联系。学生的实际情 况包括很多方面,比如年龄特征、认知水平、成长经历等等。在 教学中,这些因素都是需要考虑的,为了更好地保证品德与社会 学科教学的进行,以下几点是需要加强的:活动形式的确定要以 教学内容为依据、活动设计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小学生的注 意力容易被破坏,对复杂的事物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较弱,因 此,开展有趣的活动可提高教学的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3. 训练习惯,使活动具有实效性。教师在教学中会计划很多 的活动来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对学生在活动的 行为习惯进行规定和训练。教学活动的设定是给学生提供动手、 动脚、动脑的机会,为学生创建更好的学习环境,假若学生在教 学活动中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些活动就会成为学生玩耍的机 会和玩具,在活动中容易产生误会,学生之间的关系会受到影响。学生在探讨过程中会学习老师的知识讲解,除此之外,教师 要要求学生认真聆听其他同学的意见,并把不同的想法进行比较, 看到其他同学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和完善自己。在探讨活动 中有行为习惯的要求,达到的效果会更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更多先进的教学手段已经融入到教学中,为课堂注入了新鲜的动 力和活力,让小学课堂的整体结构更加优化,提高教学质量和效 果。品德与社会学科可以不限时间、地点、形式展开教学,教师 要做到因材施教,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优化课堂结构, 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采取针对性教学方式提高教学 质量,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品德。

参考文献:

[1] 吴盛华.试论如何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有效性[J]. 考试周刊,2015(02).
[2] 高健.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有效教学[J].学周刊,2011 (31).
[3] 姜志东.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生活会辨析[J].考试周 刊,2013(75).
[4] 李燕.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讨[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6).
王德明.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J].学周刊,2013(75)
杜振生秦皇岛北戴河新区潮河小学
以上论文内容是由硕士论文网为您提供的关于《如何提高小学德育与社会教学》的内容,如需查看更多硕士毕业论文范文,查找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研究生论文参考资料,欢迎访问硕士论文网社会教学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