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社会和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面临着很多的机遇和挑战,对于社会公民的思想品德和社祖国花朵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思想情操的责任,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和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而小学高年级学生道德认知能力和道德情感意识逐渐加强,道德情感表现开始有着行为上的表达。而道德情感容易受到周围同学、老师、成长环境中的社会生活现象的感染,因此教师需要更新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道德发展水平和发展特点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促进学生品德内化并进而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引导学生在学习《品德与社会》基础理论的同时培养自身的认知能力,将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的优良传统美德发扬光大而薪火相传。
一、培养道德情感的重要性
作为道德行为的催化剂,道德情感可以促使学生个人品德的形成,从而加强品德与社会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一)道德情感提高学生对品德与社会理论知识的学习积极性 :良好的道德情感,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端正学习态度,促进学生自主思考,主动探索,激发学生不断追求新的知识。
(二)道德情感可以促使学生加强道德自律 :良好的道德情感不仅可以使得他人感受到自己的态度和思想状态,而且能够清楚知道道德需要的准则,能够深刻地领悟道德情感的本质,从而调节自我的道德行为,进行道德自律。
(三)道德情感促使学生个人道德行为的发生 :人类的道德行为从本质上来说不是一种本能活动,而是受到内在道德情感的影响。能否促使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达到统一状态,就在于道德情感的催化作用是否强烈,良好的道德情感是良好的道德认知以及良好的道德行为的动力。
(四)道德情感促使学生完善个人道德人格 :道德情感能够促使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而长期坚持道德行为,有利于良好的道德人格的形成和完善。
二、品德与社会教学过程中培养道德情感的现状
目前,《品德与社会》教学往往存在没有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讲解相关教学内容,甚至有时候学生提出了与生活相关的道德现象,教师也往往回避,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对于《品德与社会》的学习失去兴趣,而陈旧死板的教学也会导致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效果欠佳。另一方面,教师也往往容易抱怨学生不求上进,不能端正学习态度,这样往往容易导致教师对于《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敷衍了事,从而阻碍了学科建设和学科教育教学的进步发展。同时,《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学方式单调,往往只是教师一个人唱着空洞乏味的“说理戏”,这样机械呆板,忽略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感悟的教学过程,学生很难提起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更别说将所学到的人生哲理转换为良好的道德行为。再有,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师生的互动情感交流和沟通,教师教学时情感不够丰富,教学严重欠缺艺术性,导致学生的情感发展也呈现扭曲的趋势,情感素质得分普遍特别低,而且学生也出现不愿意主动积极反馈交流自己对于《品德与社会》的学习体验,导致学生看似听课认真,其实几乎没有学到任何实质的教学内容,使得《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偏离了教学的本质,导致《品德与社会》教学效果很差。
三、品德与社会教学过程中培养道德情感的策略
(一)以镜生情,启发情感体验 :只有在一定的情境中,人的情感思维才能得以激发,从而在情感体验中也可以加深学生对《品德与社会》相关专题知识的理解,因此教师应当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兴趣营造贴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活动情境和课堂氛围,使得学生真切地获得间接经验而领悟人生哲理。1.设置问题情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通过提问一些能够促使学生自主思考和积极探究的新而有趣的发散性问题,这样学生就能够根据问题情境合作交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结论,从而加深自己对相关专题知识的理解和领悟,从而规范自己的相关道德行为。比如在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交通问题带来的思考》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问“小朋友过马路的时候有没有发现马路上会出现红灯、黄灯、绿灯,当出现红灯的时候,小朋友们就可以过马路了,这是为什么?而当出现绿灯时,为什么不可以过马路?”来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鼓励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展开讨论并且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小组结论,从而使得课堂氛围轻松活跃,学生也能够深刻真切地感知交通问题并积极自主探索。2.创设模拟情境 :小学高年级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生动形象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录像、视频、电影、音频等多媒体手段真实地再现一些相关课题的情境,从而激发和加深学生的感性认知。比如在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应当课前搜集关于五十六个民族的民俗文化和地理位置以及服装特征等方面的视频,促使学生在极具感染力的视频介绍和评论中真切地了解到祖国各个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和源远 流 长, 从 而 潜 移 默 化 地 掌 握 关 于五十六个民族的相关知识。3.提供现实情境 :《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具有社会性,我们应当利用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的生活情境进行道德教育,从而提高学生以道德认知指导实际行动和作为的能力。比如在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我们的班干部选举》一课中,教师可以引导大家进行一次班干部选举的活动,引导大家提出班干部选举的方案,鼓励每个学生发表自己的建议,引导大家以多数人的建议确定选举方案并进行选举,这样既选出了班级同学一直赞赏的班干部,增加了同学之间的交流沟通,又使得学生对于班干部选举
展开了自己的思考,进而加深对本课题的理解和掌握。
(二)以情激情,促使情感迁移 : 教师的情感态度和人文素养,直接关系到品德与社会教学效果的好与坏,试想,教师在教学中没有以关爱学生的态度来进行教学,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体现自己的情感态度,又怎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感和高尚情操?比如在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教学中,对于《我的家乡在哪里》《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浓浓乡土情》三个课题的教学中,教师没有充分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对家乡的眷恋,以及对家乡哺育自己的感恩之情,那就无法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种种情感,从而导致《品德与社会》这一课题教学失败。
(三)以践育情,实现情感内化 :品德与社会学科具有社会性和实践性,而新课标提倡学校教育应该是开放的,教师应当有意识地把课堂教学转换到社会这个大环境中去,引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社会参观等实践活动,从而增进学生的社会知识,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体验中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达到“教学做合一”的目标,从而增强《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实效性。比如在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通信连万家》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讲课之前的一个星期的课余时间展开社会调查,了解周边同学、邻居、叔叔、阿姨们对于通信的了解情况和使用情况,调查通信对于他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的积极和消极的影响,了解他们关于通信未来发展的思考与展望,然后在课堂中汇总大家的调查结果,从而顺利地展开《通信连万家》这一课题的讲解,这样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够促使学生真切地深刻理解《通信连万家》的真正内涵。
四、结语
综上所述,《品德与社会》的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重视道德情感培养对于《品德与社会》教学的重要性,注重教学的社会性,尊重学生的自主性,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感,进而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促使《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能够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实验小学 卢成福
网为您提供的关于《论道德品格与社会教学中的道德情感培养》的内容,如需查看更多硕士毕业论文范文,查找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研究生论文参考资料,欢迎访问硕士论文网社会教学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