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网第2021-10-11期,本期硕士论文写作指导老师为大家分享一篇
企业人力资源论文文章《平台型雇佣视角下人力资源云平台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供大家在写论文时进行参考。
“互联网+”时代,“云”模式已成为数字化商业活动及流程的基础(Abolhassan,2017)。云模式是指基于云计算技术,通过互联网提供“云服务、云空间、云搜索、云浏览、云社区、云应用”等促进资源分享的相关应用。云模式实现了终端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但终端设备之间的互通,其本质终归是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与互动。开放创新、跨界整合等“互联网+”特征重构着商业流程以及组织边界,甚至改变了全球劳动力的市场配置。互联网经济中,组织边界与资源限制的突破,使得人力资源的特殊价值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刺激着组织形式及雇佣关系的新一轮创新。“企业+员工”的传统雇佣发生转变,涌现出多种“平台+个人”的虚拟雇佣形式。Web2.0的开放式网络激发了个体在网络活动中的主体地位(Richards,2012),Web3.0进一步完善了网络合作中的价值观念,实现了劳动价值在网络中的均衡分配与公正对待,虚拟雇佣的参与主体呈爆发式增长,逐渐构成了基于多种复杂任务结构关系所形成的互联网经济生态圈。在 Web3.0的技术理念与云模式的推动下,人力资源与网络经济深度融合,进而形成了人力资源云的概念,并以迅猛的发展态势,影响着工作、组织、经济发展的全面变革。
一、平台型雇佣模式的时代特征
人力资源云是基于“互联网+”思维,借助“互联网+”技术手段,形成的人力资源海量性汇聚与整合,极大地推动了商业组织、公共部门、个体等多形式网络主体之间信息、物质、资本、劳动价值之间的互联互通。在 Web2.0去中心化、开放、跨界、共享的基础上,Web3.0实现了网络活动中对劳动价值的分配与认可,滋生出“互联网+”时代劳动大军从业选择的新模式,即平台型雇佣模式。虽然人力资源云平台目前仍以公司形式存在,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于技术性公司,但其对人力资源市场的影响正替代着科层组织、职介机构,甚至颠覆了自由工作者传统的劳动交易方式,其覆盖面之广、影响力之深,掀起了一场全新的商业模式变革。在平台型雇佣模式中,传统的组织边界、劳动契约、管理策略、劳资关系等概念正被“互联网+”的跨界整合、制度信任、科学算法、开放合作所替代,呈现出雇佣关系的新时代特征。
(一)开放合作式的平台虚拟雇佣
“互联网+”技术与思维的进步,实现了劳动价值在网络中的均衡分配,支持用户间深度的价值创造性合作(Fuchs et al.,2010),为“平台+个人”的合作模式提供了技术与社会性的双重保障。互联网经济发展模式中,组织边界概念日益淡化,介于传统科层组织与市场交易之间的各种灵活性合作方式不断涌现,塑造了网络经济开放合作的时代特征。平台型雇佣聚合了各领域、各层次的专业人员,不再以传统契约为基础,而以平台活动的制度基础构建了基于信任的多对多虚拟雇佣关系。虽然基于信任的虚拟雇佣关系并不直接签订契约,但平台型工作者对工作决策的权力仍然部分依赖平台及与需求方的互动,这一非完全独立性,使其兼具自由工作者与非独立契约者的特征,也因此形成了不同于完全自由工作者以及传统雇佣关系的虚拟雇佣关系。
二、人力资源云平台的演变历程
人力资源云平台虚拟雇佣模式满足了海量网络主体之间互联互通,以及网络劳动价值分配的需求,塑造了新型的商业模式与经济业态。一方面顺应了“互联网+”时代特征的要求,另一方面,人类活动中关于外包概念随经济演变的发展历程与经验总结也为人力资源云的形成奠定了扎实的应用基础。外包活动有着两个多世纪分包业务的实践积淀,于1982年首次出现了外包的概念(Van,1999),其出现强化了企业核心能力的战略地位,继而引发了经济发展过程中较为成熟的三次外包浪潮,即传统外包(outsourcing)、海外外包(offshoring)、众包(crowdsourcing)和微包(microsourcing),见图1。尤其是众包和微包关于虚拟雇佣的经验探索,逐步将传统外包方式发展为人力资源云的第四代网络虚拟社区经济生态圈。在新时代特征横向刺激与历史发展纵向推动双重影响下,人力资源云一经出现,便呈现指数性增长趋势。
三、Web3.0中人力资源云平台的模式创新
云平台渗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并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个体及企业层次的商业活动中。在 Web3.0理念和技术的推动下,人力资源价值在网络经济中被认可并得以分配,推动着各项经济活动的组织方式向平台型的虚拟雇佣方式转变,尤其在开放式创新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平台+个人”的方式创造了传统雇佣无法比拟的优势。为了适应网络经济个性化发展需要,针对不同用户的性质及需求属性,人力资源云平台出现了新的模式分化。Kuhn和 Maleki(2017)从工作者与平台之间关系的视角,按工作者工作自主性以及工作者对平台的依赖性两个维度,构建了四象限高低不同的关系模式。但平台型虚拟雇佣模式涉及供应者/工作者、平台、购买者三方,Kaganer等(2017)整合三方关系,将人力资源云平台的模式类型分为服务商模式、仲裁员模式、聚合器模式、协调器模式,见图2。协调主体指对供应者活动过程的协调方倾向于平台还是购买者,责任主体指对购买者需求满足的责任方倾向于平台还是供应者,在不同模式中厘清三方关系,有助于更系统地分析人力资源云平台所涉及的虚拟雇佣关系。
四、人力资源云平台新型解决方案
在传统外包向人力资源云的发展中,组织边界逐渐模糊与开放,同时组织理性也向着集体理性、社会理性拓展。互联网打破了资源积累的限制,Web3.0为价值实现提供了理念及技术支撑,人力资源云创造了人类经济活动新的组织形式。合作活动的组织,根本动因源自个体有限理性无法充分实现自身价值,有效合作的根本目的在新型的网络虚拟雇佣关系中,仍要解决人员分工与协同整合的两大基本问题,并可进一步将其分别细化为任务分解、任务分配、报酬支付、信息流动四类目标问题(Puranam et al.,2014)。组织形式创新的有效性,取决于能否采用新的思维方式解决这些组织运行的核心问题。人力资源云平台的新型解决方案,为组织形式的创新奠定了持续有效的运行基础,见表1。任务分解方面,网络的开放性为网络大众多主体参与提供了便利条件,任务分解公开透明,在聚合器模式和协调器模式中,供应方根据掌握的资源形成分布式系统,其对整体任务的自发性分解甚至可以影响到购买方对任务标准和目标的制定过程。任务分配方面,网络的社交互动性以及接口的便捷性,将合同式雇佣关系发展为灵活多变的虚拟雇佣,各参与者自主选择,人的主体地位在网络经济中得到平等对待,仲裁员模式和聚合器模式更是创新了由供应方自主选择购买方的反向雇佣方式,充分实现了对人性的尊重与肯定。报酬支付方面,Web3.0推动网络合作的基础本身就在于对网络价值的认可,劳动价值的实现为云平台的运行提供了庞大的劳动力大军。信息流动方面,人计算、社会计算、云计算等信息处理方式综合应用,人与网络的有机融合,促进了集体智能发挥着更强大的功效。
五、结束语
移动终端、物联网以及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共享模式与开放式创新提供了更多可能。数字化变革技术逐渐渗透研发、生产、销售、运输等价值创造的全流程。人力资源云的诞生变革了传统的组织形式,出现了多种新型云平台模式,丰富着虚拟雇佣的内涵及适用范围。但云平台的实践活动远比想象更为复杂,在全球竞争加剧及互联网经济浪潮的驱动下,云平台的发展可能综合了多种模式特征。此外,一些非商业化云平台的运作,诸如 Wiki百科等也在吸引着广泛关注。人力资源云平台无疑促进了开放式创新经济的发展,但也出现了搭便车、道德风险等由于监管问题导致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对复杂现象的解释、创新方向的探索以及现实问题的处理,为后续人力资源云平台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上论文内容是由
硕士论文网为您提供的关于《平台型雇佣视角下人力资源云平台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的内容,如需查看更多硕士毕业论文范文,查找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研究生论文参考资料,欢迎访问硕士论文网企业人力资源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