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网第2021-09-04期,本期硕士论文写作指导老师为大家分享一篇
法制史论文文章《法制史知识在初高中人教版历史教科书中的应用》,供大家在写论文时进行参考。
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必要保障更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方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特别强调必须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上做出总体部署。中学生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栋梁和接班人,使他们树立牢固的法制意识和思想观念是中学教育阶段德育的重点之一,也是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要求。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内容,党在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不断加强和提高全民族的法律意识是将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只有向公民们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依法治国”这一治国基本方略才能得以实行。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改革发展的关键期和攻坚期,社会况也随之变得越来越复杂,这给国家向公民普及法制观念带来了新的挑战和问题。近年来,我国中学生的犯罪率不断上升,低龄犯罪化已经日益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提高国民的法制意识要从学生抓起,而在学校教育中,历史课程法制史知识的讲授则承担了这部分义务。在初高中历史教科书中法制史知识部分的编排里,不仅注重在内容上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要求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树立他们“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观念,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个合格的公民,这些都符合了新课标中关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三维目标,渗透了新课改的理念。因此,本文的相关研究有利于为中学一线教师在法制史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提供教学建议,同时也为广大学生学习该部分知识提供学习建议方面的参考。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2014 年我党召开了十八届四中全会,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该决定的通过体现了我国坚持依法治国这一基本方略。这既是实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也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经之路。要想实现“依法治国”这一基本治国方略就必须加强对公民法制意识的教育,提高我国全民族的法制意识,所以国家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是实现我国这一基本方略的基础和前提。中学生是我们国家未来的栋梁和中华民族的希望,因此我们必须正确引导中学生形成浓厚的法制观念,大力加强对他们的纪律教育。在我国中学阶段的历史教育中,法制史知识的讲授就起着培养学生法制意识,树立法制观念的重要作用。因此,本文着重以人教版初高中历史教科书中的法制史知识为研究对象,研究人教版初高中历史教科书中法制史知识的选择及编排特点;阐释如何运用高效的授课方法讲授相关内容;旨在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使学生们自觉形成一种法制观念,为今后的历史课堂教学和学生们的发展提供参考与准备。
2 初高中人教版历史教科书中的法制史知识及特点
2.1 初中法制史知识分布
2.2 高中法制史知识分布
由表 2.1 和表 2.2 可以清楚的看出,人教版初高中历史教科书都对中国和世界的法制史知识做了详细的介绍。初中教科书以通史体例编写而成,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讲述着各个时期的法制史知识。由于初中生刚刚进入中学,对于新知识的学习和理解能力都还欠佳,所以初中历史教科书中关于法制史部分的知识大都编写的比较简单,重要的以表格或在正文的小字部分以材料研读或举例子的方式呈现出来,旨在初中生对这一部分知识有一个最基本的了解,希望学生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可以对我国从古至今的法制史发展过程有一个大概的了解。高中教科书则是按照专题史的体例编写而成,法制史知识在每册书中都有涉及,学生在学习其他板块知识的同时兼顾着学习了法制史方面的知识。由于学生年龄的增大以及学习能力的增强,教科书的难度有了很明显的增加,这些首先表现在课文的字数以及相关材料的难度上,难度的增加也表现出国家对于学生学好法制史知识的重视。但是不管是初中还是高中的教科书中,都没有将中国乃至世界法制史的发展做出一个详细清楚的说明,所以法制史知识也是凌乱的穿插于每册书当中,没有形成一个完整而系统的法制史知识体系,这不利于学生对我国乃至世界法制史的发展有一个清晰完整的概念,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不能深切的感受到法制史曲折的发展进程对于我们今天建立一个依法治国的法制国家有着十分重要而深刻的意义。
3 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法制史知识编排存在的不足及原因
3.1 法制史知识不成体系
3.2 选修课中的法制史知识被忽略不学
3.3 不足原因
4 对法制史知识的教学建议
4.1 法制史知识讲授的意义及现状
4.2 教师教学建议
4.3 学生学习建议
4.4 开发地方教材
4 对法制史知识的教学建议
中国共产党在 1997 年召开的十五大中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1999 年召开的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里通过的《宪法》修正案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这一基本治国方略。要想将我国这一基本治国方略落到实处,首先就是要培养公民浓厚的法制意识,中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培养和提高他们的法制意识是眼下的当务之急。在中学阶段的历史教育中,法制史知识的讲授不仅补充了学生在这方面薄弱的知识,更起着培养学生法制意识的重要作用。这部分知识的讲授为将我国更快更好的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从国家正式提出依法治国这一基本方略到今天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在这期间我国的法制建设获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时至今日仍有一个严峻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那就是仍然有人在挑战我们法制的底线实施犯罪。在犯罪者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人是青少年,而在这部分青少年中又尤以中学生居多,当今社会中我们应该敏锐意识到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是一个越来越不容得社会忽视的问题。“近十年来,我国犯罪增长率已经超过 24%,14—26 岁的青少年犯罪数量超过所有犯罪数量的 65%,其中 15 至 16 岁未成年人的犯罪率十分惊人,其人数已经超过所有青少年犯罪人数的 70%”。①“2014 年,14—16 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占青少年犯罪总数的 80%以上,在全部犯罪人员中分类,未成年人犯罪比例最高”。②目前我国中学生缺少法制方面的观念和意识,学校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平时的学校教学中不太注意向学生教授法制方面的知识,这给学生营造了一个法制意识淡薄的环境。“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③。中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是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接班人和栋梁,但是他们的法制意识却如此淡薄。尤其是那些即将离开中学踏入大学校园的高中生,他们的法制意识水平更是让人担忧。葛俊燕曾对高中生进行过问卷调查,以此测评当代高中生的法制意识水平,但得到的结果却不理想。大部分的学生对当代一些现行的典型法律没有深入的了解过,没有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有的学生可以掌握一些理论上的法律知识,但是却不能很好的应用于实践中;有的学生对自己的要求也不高,看到一些违法行为也不予制止。以上这些问题都说明了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法制史知识的教学并未真正的与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紧密的结合起来,造成了学生在法制意识方面的淡薄。
结 语
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必要保障更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方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特别强调必须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上做出总体部署。中学生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栋梁和接班人,使他们树立牢固的法制意识和思想观念是中学教育阶段德育的重点之一,也是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要求。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我国公民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法制素质,树立牢固的法制观念。“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更是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培育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是时代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需求,也是青少年自身成长和全面发展的要求。”①现代教育不仅要求学校和老师们能够培育出有着丰富知识的学生,更对学生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在学校接受教育的中学生们正处在形成良好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关键期,社会上良莠不齐的信息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他们。他们思想天真单纯,缺乏对外界不良影响的判断力,这可能会给他们的成长带来一些不好的影响,严重的甚至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不归路。在当前形势下,我国的基础教育尤其是中学阶段的历史教育承担起了对学生法制意识培养的重任。本文以人教版初高中历史教科书中的法制史知识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教科书中涉及的法制史知识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并对这部分知识进行了一个简单的总结。通过对初高中教学内容的分析得出了其各自不同的特点,通过将教科书中已经编排的法制史知识与一线课堂教学进行对比和联系得出了法制史知识在一线教学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法制史知识教学的方法,旨在帮助一线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能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更合适的教学方法对相关部分知识进行讲授,使教师和学生在轻松高效的完成对本部分知识学习的同时更能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使他们树立牢固的依法治国这一思想
以上论文内容是由
硕士论文网为您提供的关于《法制史知识在初高中人教版历史教科书中的应用》的内容,如需查看更多硕士毕业论文范文,查找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研究生论文参考资料,欢迎访问硕士论文网法制史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