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8-31 12:43 | 栏目:中美国际贸易论文 | 浏览:次
摘要 进出口贸易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与消费、投资并称为拉动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中国进出口贸易的高速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劲动力,因此,贸易的稳定持久发展对于中国经济稳定健康发展至关重要。自从建立贸易关系到现在,中美贸易交往日益密切,其中不可避免地存在摩擦与矛盾,中美贸易的发展道路十分曲折。逐渐地,美国成为与中国发生贸易摩擦最频繁、最激烈的国家。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庞大的美国市场、潜在的巨大的中国市场以及日益密切的经贸往来;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意识到美国的经贸政策是结合经济利益与政治利益为一体的政策。面对此境遇,不知道中美贸易未来走势将会如何。尤其是中国加入了 WTO 之后,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中美两个大国的贸易摩擦达到了一个空前的状态。本文主要是通过对已掌握资料的梳理与分析,深入了解中美两国贸易摩擦的现状,总结出中美两国贸易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影响,最终有针对性的提出避免两国贸易问题扩大的对策和建议,寄希望能对中美两国间的贸易稳定发展起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 中美贸易;贸易摩擦;对策
中美两国开展贸易的历史较为悠久,早在1784年8月28日,美国商船“中国皇后”号驶向中国广州,就掀开了中美两国贸易史的第一页。在近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中美两国的双边贸易已成为了全球双边经济贸易合作伙伴中增长最快、规模最大的典范之一,它不仅对两国的自身经济,甚至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然而,两国双边贸易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一些问题的出现,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总的概括来说有两大类:一是中美贸易失衡问题;二是中美贸易摩擦扩大化问题。本文通过对中美贸易发展现状进行梳理概括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两国贸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详细的论述,在次基础上,对我国发展与美国的贸易关系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一、中美贸易问题概述
(一)中美贸易发展迅速
中美建交后,中美经贸快速发展,两国双边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无论是以中美两国哪一方的统计数据来计算,两国的贸易规模多扩到百倍以上,特别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两国的双边贸易发展的更加的迅猛。据中方统计,中美贸易额从2001年的804.8亿美元上升到2013年创纪录的5210亿美元,至2013年底,中美双向投资额累计已经超过了1000亿美元。双边互利合作为中美两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为两国经济发展和世界经济复苏也注入了动力。
然而,在巨大的贸易增长额面前,更不应忽视中美双方国家海关的统计数据。据中国海关统计, 2012年1-11月,中美贸易额达到4386亿美元,同比上升8.2%。其中,中国自美进口1192亿美元,同比上升8.1%;出口3194亿美元,同比上升8.2%。中方顺差2003亿美元,同比上升8.3%。 据美国海关统计, 2012年1-10月,中美货物贸易额为4409亿美元,同比上升6.5%。其中,美自华进口3513亿美元,同比上升6.5%;对华出口896亿美元,同比上升6.4%。美对华贸易逆差2617亿美元,同比上升6.6%。
(二)中美贸易差额统计口径不同
中美建交开始,中对美的贸易逐渐由逆差方转变为顺方,并且顺差逐年扩大,如2010年顺差达到1812.6亿美元,是1993年的近29倍,美国是中国重要的贸易顺差来源国。而据美方统计,2000年中国成为美国最大的逆差来源国,并一直持续至今。虽说,对于中美贸易差额的统计,双方存在的差距较大,且美方统计的贸易失衡规模要比中方统计的要高出很多。但不管中国统计的还是美国统计的贸易失衡规模都很大,且都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如下表1,无论是从中方统计的口径还是从美方统计口径来看,中方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增长速度不断上升,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中美双边贸易不平衡持续扩大,加之美国国内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势必加剧中美贸易摩擦。
1、中美双方关于中国对美出口的统计数据差异
美国商务部把从中国大陆直接进口和从香港转口但原产地是中国大陆的所有货物都算成是从中国的进口,也就是说,美国把所有原产地是中国大陆的产品价值都算作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中国海关的统计只包括中国大陆直接向美国出口的和出口时已知最终目的地是美国但经香港转口的货物。然而,许多中国大陆出口产品的最终目的地并不一定很清楚,因此,许多最终运往美国的中国产品没有包括在中国的贸易统计之中,而被算作是中国大陆向香港的出口。
(1)经香港的转口差异
如前所述,中国商品在经香港转口到美国时,除非商品性质在香港发生了实质性改变,否则美国将此批货物连同增加值一同记作“自中国的进口”。此外,还有部分货物在中国出口报关时报作“对香港的出口”,实际上最后出口到了美国。以上两种情形均需做出调整。
(2)经其他国家(地区)的转口差异
此部分差异也包括两种情形:1)中国商品在出口美国时,经其他国家(地区)转口过程中产生了增加值;2)部分商品从中国出口时将中转地报作最终目的地,但最终进入了美国。
2、中国从美进口统计差异
中国统计的来自美国的进口与美国统计的向中国的出口,尽管存在着一定的差异(1995年两者差额为43亿美元,2003年为55亿美元,2004年猛增到119亿美元),但如果考虑到进口按到岸价格计算、出口按离岸价格计算导致出现运输费用的差价,可以说两者大体相当。这说明中美双方统计的贸易顺(逆)差存在着较大差异,尽管与中国统计的进口和美国统计的出口有一定关系,但并不是主要的原因。
3、双方均未将服务贸易统计在内
美国在总的对外贸易持续逆差的情况下,商品贸易的逆差基本上是呈不断扩大的趋势。(如图1)根据WTO的报告,美国服务出口占全球的18%,是世界上最大的服务出口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服务贸易盈余国。2003年美国服务贸易54959亿美元,增长5.77%;出口3048.1亿美元,增长4.3%;进口2447.8亿美元,增长7.64%;服务贸易顺差600.3亿美元,减少7.41%。需要指出的是,大量服务隐性化影响了我们对中美两国服务贸易情况真实全面的了解。(1)由于大量非跨境服务交易没有被纳入统计。(2)外资以技术入股普遍化,使一些知识密集型服务、信息密集型服务、研究与开发型服务的提供隐性化。(3)我国以购买设备为名而支付的大量服务费用也没有被统计出来。
综合以上三方面的因素,可以说中美双方贸易数据均不准确,中方的数据被低估,美方的数据被高估。中美贸易统计数据之所以存在差异,主要是由于对转口贸易特别是中国从香港转口到美国的商品贸易是否包括在两国双边贸易统计的不同而产生。
(三)中美实际贸易差额
据美国商务部不完全统计,中美双边贸易额在 2007 年为 3866.8 亿美元,增长 12.8%;中国出口美国为 2523 亿美元,同比增长 8.4%,这便是金融危机造成的后果,实现中美贸易顺差高达 1708.6 亿美元,增长 4.6%。2012 年 2 月,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 月份中国贸易逆差 315 亿美元,是 10 年以来最高纪录。
二、中美贸易差额产生的原因
(一)美方对巨额逆差的认识
美方认为两国贸易不平衡是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引起的:
1. 美国产品遭遇中国贸易壁垒、缺乏对中国的市场准入;
2. 中国缺乏政策的透明度以及不能完全执行两国签署的协议;
3. 中国对人权、劳工权和环保的滥用以及拒绝遵守这些领域的国际标准;
4. 未来的不可预见性;
5. 中国有意压低工人工资,压低人民币币值,以促进出口。
上述五个方面可归纳为美方对中国市场开放不够的指责。然而,中国对美国的大量贸易盈余并不能说明中国正在推行贸易保护主义。应该说,中国是当前全球最开放的市场之一,甚至是所有快速增长的经济体中最开放的市场。中国市场的高度开放体现在:近年来中国的全球进口规模增长速度是惊人的,进口额从1990年的533亿美元增加到2004年的5614亿美元,14年间增长了9.5倍。进口依存度由1990年的15%提升到2004年的33.9%,并实行了较低的进口关税。
(二)差额产生的真实原因
1、原东亚各国和地区对美贸易顺差转移到中国
中国的加工贸易,大部分是日本、韩国、香港、台湾等东亚国家和地区,为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竞争力,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属于劳动密集型的组装工序而发展起来的,上述东亚国家和地区在中国大陆设立了大量的外资企业,其产品在我国加工、组装后依赖原有的销售渠道,主要经香港等地转口到美国、欧洲等传统市场。中国大陆从上述国家和地区进口原辅材料、零配件等,在中国大陆进行加工组装,而后出口到美国和欧洲的这种贸易流程,导致了中国加工贸易进口原辅材料、零配件与出口市场的分离。由于各国对进口商品的原产地认定以“实质性改变”为原则,加工产品的出口国就从上述国家和地区转移到了中国。
从美国自身的贸易逆差来看,近十年来,美国总的对外贸易逆差是不断增加的,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虽然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额不断增加,但是这一逆差占其总的对外贸易逆差的比重却并没有显著提高,近年来维持在20%左右,远低于日本20世纪90年代初的50%多。
虽然中国现在已经取代日本,成了美国对外贸易最大的逆差国,但由于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美国对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及其他东亚国家(地区)的贸易逆差在绝对额有所提高的情况下,在其总的对外贸易逆差中所占的比重却不断下降。与之相反的是,中国大陆与中国台湾、韩国、日本的贸易逆差不断上升(见表2)。
如果把东亚作为一个整体看,美国对东亚的贸易逆差是在相对减少。因此,中国现在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很大程度上是从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转移过来的,由于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不断地把生产转移到中国大陆来,它们对美国的出口也因此转移为中国大陆对美国的出口了。
从出口来看,一方面是许多中国现在出口的产品其实是原来在东亚其他国家(地区)生产和出口的,只是现在转移到中国来了。另一方面,从市场来看,东亚其他国家(地区)的市场规模总体上比欧美小,而且进入的限制也确实要比欧美严一点,因此大量的中国出口产品就主要销往欧美而不是东亚。
从进口来看,中国之所以大量从东亚进口而不是从美国进口有如下两个原因。第一,美国对向中国的高技术产品出口实行严格的限制,导致相当一部分中国愿意进口的产品无法进口。第二,由于中国需要大量的机器设备和中间投入品进行加工贸易生产,而中国目前总体上还比较落后,进口用于加工贸易的各种投入品在美国和日本都已经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比较优势,因此中国更多地从韩国、中国台湾和东盟进口。
2、中国劳动力成本优势导致四类最大宗商品的顺差
中国劳动力成本相对于美国是极其低廉的,因此中国的产品价格低廉是符合产品定价原则的。中国在劳动力要素享赋上存在优势,那么这种优势究竟能持续多久,这一问题关系到中国外贸产业的发展动力,进而关系到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从中国国内工资的增长趋势来看,中国现有低工资的情况是不会太持久的,随着工资水平的上升,加上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压力逐渐增强,将来中国出口的产品价格必然会呈现上升的趋势。在现有的出口产品结构下,失去了价格的竞争优势,中国出口产品的市场前景也就不再乐观。到时候,中国出口企业面临困境的同时,更深层次的将是中国产业结构的改革和升级。中国出口产业应该从不断发生的贸易摩擦中受到启示,考虑采用适当的方式方法调整产业结构,为将来中国出口的可持续性增长打下基础。
3、对华技术出口限制,限制了美比较优势发挥
近年来,美国商务部针对中国频繁调整“对华出口限制政策”,并在更多的行业施加限制,多数限制是直接针对对华的高技术产品出口的。虽奥巴马新政府上台以来,处于多大出口的现实需要,在不同的场合表示,美国将考虑评估、改革和放松这个“已经失灵的”出口管制体系。然而事实上,长期以来,着中国口头的允诺去从未予以落实。因此,美国出口管制改革合适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惠及中美贸易,仍悬而未决,而中美贸易失衡的调整无疑也将继续受制于美国歧视性的对华出口管制政策。
美国不断强化的对华出口管制力度,一是加剧了中美贸易的不平衡,因为美国不能充分享受到中国高速经济增长需求带来的好处,进一步导致了中美之间贸易逆差的扩大;二是严重影响中美出口商利益,近年来,很多的美国企业用直白的经济术语强烈的要求美国政府的出口管制政策作出改变,他们认为,中国企业已经成为美跨国企业最重要的全球市场之一,过于严格的出口管制政策将影响美国企业开拓中国市场,使美国公司在和日本、欧盟等国家和地区企业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当今世界各国的分工格局决定了美国对中国的贸易的巨大逆差。但是作为世界上科学技术最发达的国家,美国和中国在高新技术产品领域的贸易也存在着巨大逆差,并逐年迅速扩大。这与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理论不相符。究其原因,主要是美国对华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限制。对其他国家的出口限制的动机在美国政府的陈述中主要是为了提升美国的国家安全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还有人权因素。那么,在正是立场上视中国为潜在敌人的美国对军用乃至军民两用商品的出口限制也就不足为奇了,但是对于一些基本属于民用的高科技产品美国也限制对中国出口,也包括一些技术并非为美国所有的的产品。中国在内限制的压力下,转而向欧盟、日本以及其他东亚国家和地区进口。
4、美国的储蓄率偏低是造成美国巨额逆差的又一原因
根据美国经济分析局2011年3月份公布的经常账户数据统计,如图4.12,可以看出,数据统计的2006年到2010年间,美国一直维持着经常账户赤字,即国际贸易收支一直处于赤字状态。从趋势上看,有总体递减的发展趋势。从数量规模上看,2010年仅是2006年的一半左右。
也就是说,从资本要素的角度,美国为进口货物、服务等支付的美元规模是远远大于美国出口货物、服务等收入的美元规模。根据资本要素收支平衡,美国在执行美元的支付职能时出现了资金的短缺。
综上,美国虽然在经常账户下存在逆差,但由于美国对华控制出口,导致中国外汇中美元资产储备激增,已净资本流入为正的形式,进入美国的资本市场,使得美国整体对外收支账户处于基本平衡状态,但这一现象的出现,意味着美国对一中国的负债激增,使得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债务人。
美国资本要素的一个特点是其在国际贸易活动中是支出大于收入的,这与上文分析的美国严重的贸易逆差现象是一致的。美国进口长期大规模的超过其出口,使得在资本要素领域出现了资本的收支失衡。为了应付这一局面,美国采取的措施包括融资等,其中发行美国国债是主要方式之一。
美国政府发行国债是解决上述资本要素短缺的方式之一,根据美国财政部2011年4月15日发布的数据统计,如图4.13,截至2011年2月,美国共发行4.4万亿美元美国国债,其中的26%,约1.2万亿美元的持有国家是中国,位居全部持有美国国债国家的首位。
结合中国和美国贸易模式的特点,对于美国来说,在产品领域,中国是美国的第一大出口国,同时,在资本领域,中国是美国第一大债权国。美国在国际贸易收支中的赤字是其进行大规模国债融资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美国政府及民众来说,无论是大规模的赤字还是大量的国债都不是受欢迎的现象,因此,在寻求该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自然的,中国就成为了美国政府政策的矛头所向。
(三)重估贸易逆差对美影响
1、中国贸易逆差对美国经济的负面影响相当有限
在中美双边贸易中美方长期处于贸易逆差地位,是导致中美贸易摩擦的根源之一。一般来说,双边贸易中由于相互进出口商品结构及数量的差异,一方处于顺差或逆差是正常的事情。但额度不能过大或时间持续过长,否则就可能会产生摩擦。中美贸易就是这种情况,美方逆差额过大,持续的时间也较长。据统计,2002 年中美贸易中贸易逆差额突破 1000 亿美元,2005 年增值 2000 亿美元,2010 年达 2730.6 亿美元。中国成为美国最大的逆差来源国。这种巨额的贸易逆差需要庞大的资本流入才能弥补,所以一旦国际资本流动出现变化,就会影响到美元的强势的持续及其经济的稳定发展。
2、对美国负面影响被美一部分利益集团严重夸大
不可否认,中美贸易逆差确实对美国部分制造业的就业产生了一定影响,但中美贸易的巨大不平衡造成美国制造业大量失业的说法是缺乏事实根据的。(1)在美国,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伴随着新技术的大量采用和由此带来的生产率的提高,同样的产量所需人员减少;(2)经济周期决定就业形势。每当GDP增长强劲时,就业人数就大幅增加。生产工人失业也会减少;(3)欧洲、日本经济不景气,从美国进口增长缓慢甚至停滞,也是影响美国制造业和就业的因素之一。总体上看,美国制造业失业同对华贸易逆差没有因果关系。
3、美方不应逃避责任
由于中美贸易长期失衡,美国对华贸易的巨额贸易逆差激化了其国内的贸易保护主义,出于遏制中国崛起的战略考量,美国一直不承认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并以反倾销手段和高技术贸易壁垒不断挑起中美贸易摩擦。美国有关专家和学者评价到,美国政府的这一措施极具保护主义特色,但是或许是“危险策略”,因为美国政府置中美关系于不顾而满足几个小小工会组织的近期利益,这是不明智的,这会加剧中美摩擦与争端,而由此带来的将会使刚复苏不久的全球经济重新遭遇冲击,进而使全球贸易体系遭到破坏。
三、解决中美贸易差额的具体对策
(一)美国可能采取的措施
1、限制从中国进口
根据中国商务部的统计,从1980年到2003年,美国对从中国进口产品实施限制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针织布、胸罩和袍服、彩电、可锻铸铁管件、涤棉印花布等近百种产品,设限的形式以反倾销为主,在反倾销已经结案的产品种类中有80%左右被美国加征反倾销税。
2、要求对美进一步开放服务及农产品市场
美国在大部分农产品、某些制造业以及几乎所有的现代服务业都具有比较优势,因此美国要求中国开放市场,让美国的农产品、某些工业制成品以及许多服务产品可以出口到中国。
3、在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上继续施压
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关系到美国在全球贸易中的垄断地位。美国保护知识产权也就是不让知识技术的外部性发挥出来,以尽可能长久地保持其技术上的垄断优势地位。
4、坚持要求人民币升值
人民币的升值可能在一段时期内利于美国减少从中国的进口,但不能真正解决美国的贸易逆差问题。美国坚持要求人民币升值,其内在目的可能主要不是解决贸易不平衡,而是利用汇率调整阻止中国经济的进一步迅速发展。
(二)中国对美贸易顺差对策
尽管中美贸易顺差问题的根源并不在中国,贸易逆差本身对美国的不利影响有限甚至有有利的一面,但美国政府极有可能在贸易政策上出现重大转变,并且将可能点燃国际贸易摩擦的导火线,因此我方必须慎重对待。
1、通过双边磋商解决好与美国的经贸关系
中美贸易摩擦是中美两国在贸易往来的过程中,对于贸易平衡上的争论。中国和美国都是这场贸易战中的主体。所以,除了以上两点从中国内部问题改变之外,清楚的明白两国之间之所以会发生贸易摩擦,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本国经济利益,一切贸易摩擦都是出于贸易保护主义。需要通过与对方不断的相互了解和沟通之后达到一个有利于两国长期发展的双赢的结果。
中美两国政治关的改善对中美经贸关系有着重要的作用。政府作出的一切举措都是出于对本国自身的利益和国民生活水平为出发点。但是美国内部的两大政党在对华贸易政策上的态度是存在分歧的。共和党倾向于自由贸易,而现任美国总统的奥巴马所属的民主党则偏好保护主义,所以贸易保护主义在美国国会中占了上风。民主党认为,是中国向美国出口的商品由于价格过低,影响了美国本土企业的发展,导致了美国的失业人数增加。如果美国两大政党都能够从大局出发,放弃两党之间的争斗,多做一些有利于扩大中美经贸合作的决策,对美国的经济发展也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政府应该通过加强与美国政府的交流,改善两国之间的关系。让美国认识到中国的崛起,不会威胁到美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中国经济的发展,反而会为美国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仅仅依靠贸易保护主义是无法挽救美国的制造业的。美国政府鼓励本国企业到中国来投资,中国企业也到美国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经验。从长远利益上考量,两国在经济上和科技上都可以共同发展,为世界经济作出自己的贡献。中国政府可以通过鼓励本国大企业到美国去投资,从中起到中美贸易润滑剂的作用,让美国政府和国民看到中国是一个追求和平发展的国家。只有两国政府共同努力,才能达到互惠互利。
2、大力发展“内需型经济”
由于中国内部经济失衡也是中美贸易失衡的重要原因,因此需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一方针,通过解决内部经济失衡来缓解外部失衡。外向型经济为中国改革开放做出了重大贡献,但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扩大内需的必要性日益凸显。世界经济全球化程度加深,国际市场风险加剧,尤其是全球经济危机爆发对出口的巨大影响,使中国更加明确了扩大内需的重要性。一方面,中国政府扩大内需的方针政策和调整国内经济失衡的措施会不断缓解中美贸易失衡。自 2008 年底以来,中国还实行了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在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方面采取了多方面的刺激措施,应该说,这些措施已经对改善中美贸易不平衡状况产生了效果,美国对中国的出口出现了迅速增长。另一方面,中国地域辽阔,经济发展不平衡,人民生活由温饱向小康过渡,无论是市场容量还是未来的发展,潜力都十分巨大;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升级,国内市场的需求进一步扩大。因此,对于中国一个发展中大国来说,拉动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力量应该是国内需求。
3、积极应对中美贸易纠纷
为了最大限度地维护国家利益,我国应加强统筹协调、完善处理对美国经济摩擦的总体战略、组织机制,强化能力建设。建立摩擦预警监控机制,合理采用反制措施 。为避免贸易摩擦的发生,应该讲贸易摩擦工作前置化,建立、健全贸易摩擦预警机制,做到摩擦“早发现、早应对、早化解”,面对近年来,美国经济低迷,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的现状,为了有效应对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侵害,中国需要建立一套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共同协作的,有效的贸易摩擦预警机制。首先是政府层面,政府作为预警机制中的主导方,需要做好宏观调控,引导外资投向高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提高出口产品标准。其次是行业协会层面,行业协会作为预警机制的协调方,一方面要收集贸易和产业数据、海关进出口数据、国际贸易伙伴贸易政策变化以及贸易救济措施的实施情况,另一方面要密切关注和认真研究、贯彻国家进出口贸易政策,制定行业规则,并组织相关机构和企业学习,为其出口提供指导和帮助;最后是企业层面,响应政府宏观政策,和行业协会的加强沟通,时时关注摩擦警报。同时企业也要做好出口商品本身的工作,提高商品价格以外的竞争力,保护自主知识产权。
4、加快“走出去”步伐
2000 年,国家提出了“走出去”政策,鼓励国有大中型企业跨国投资和经营,政府的支持,为企业国际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除了排在前两位的中石油和中石化,其他企业还是有待加强。
中国企业“走出去”,加大对外投资,可以达到避开、化解一些专门针对中国的贸易摩擦的目的。人民币汇率近年来的调整客观上为扩大对外投资提供了有利条件。中国企业可以通过直接投资、国际信贷、股权投资、债权投资等多种方式,选取符合中国产业发展要求的高技术企业和重要战略资源,形成多元化投资市场,优化全球战略布局。
各级政府要对企业和产业界“走出去”积极提供支持,提高审核效率,设立相应的海外产业投资基金,完善企业海外投资保险机制,强化境外投资的后续服务。要特别鼓励企业向美国等发达国家投资,通过在当地生产、销售,达到减少对美贸易顺差、提高技术水平、避免贸易摩擦的目的。
5、慎重应对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与汇率机制
从中长期看,增加浮动是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方向,但汇率制度调整必须考虑就业和国际收支基本均衡,同时选择外汇市场相对平稳的改革时机。
美国对于“强势美元政策”的调整,对于中国今后制定汇率政策是很好的借鉴。货币汇率走势应与经济基本面表现相吻合,否则,在基本经济形势出现重大变化,经济增长中的矛盾因素不断加大的情况下,汇率的波动不仅在所难免,而且容易引发经济金融形势的剧烈变化。人民币的强势在于建立在国家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基础上,政府的实际干预能力很强,在复杂的国际经济、金融形势下,对稳定人民币汇率、保证国家经济形势稳定和金融安全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出口增长势头强劲,吸引外资成果显著,特别是国际直接投资大量进入,说明外国投资对中国经济预期普遍看好,这对提升人民币的地区形象和国际信誉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其运行机制来看,由于人民币汇率实际与美元挂钩的倾向,所以汇率能够经常随美元汇率走势而实际发生变化,这些都是支撑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前提和基础。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随着中国经济对外依存程度的加深,国内经济全面市场化进程的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程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市场化因素对人民币汇率的作用还不明显,不能完全及时反映国内经济基本走势和国际形势的变化。所以,人民币汇率机制应进一步完善,汇率变动应更加灵活,应更能反映国内经济基本走势和形势变化,并对国际经济发展形势及时反映,特别是在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变化时及时作出积极的反应,为我国企业在投资、出口和其他经济行为中的正确决策提供基础条件。
结论
中美贸易摩擦仍将伴随在中美贸易发展的进程中。从现在中美贸易摩擦的态势来看,短期内还会加剧升级,逐渐向清洁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延伸。从更长远的视角来看,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中美贸易的不断加深,所以防止和解决两国贸易摩擦的最好途径就是建立起中美政治互信关系,加强政府间、企业间的沟通,进一步扩大经贸交流的渠道,共同努力防止或减少相互间贸易摩擦的出现。除此之外,我们还要通过以下措施来积极应对中美贸易摩擦:降低对美国市场的依赖;敦促美国尽快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建立、健全贸易摩擦预警机制;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解决争端;重视、完善行业协会职能;企业做好自身的工作。总体来说,中美贸易发展的前景较为客观,未来的中美贸易规模会不断扩大,双边贸易关系总体上看仍将会朝着更加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威. 中美贸易不平衡及中美贸易摩擦的发展趋势分析[J]. 现代经济探讨. 2013(01)
[2] 张心宇. 中美贸易摩擦现状与对策浅析[J]. 经济研究导刊. 2012(23)
[3] 李俊瑶. 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 经济视角(中旬). 2012(05)
[4] 王蕴琪,李亮. 后危机时代贸易摩擦的特点及我国的应对策略[J]. 商业经济. 2010(05)
[5] 徐振宇,苗景国. 应对中美贸易摩擦的对策建议[J]. 当代经济. 2010(01)
[6] 崔心存. 什么是新能源汽车[J]. 汽车工业研究. 2009(11)
[7] 杨欣. 金融危机背景下中美贸易摩擦及对策研究[D]. 天津财经大学 2010
[8] 胡青岚. 后危机时代中美贸易摩擦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D]. 黑龙江大学 2012
[9] 张宇. 2001年-2010年中美贸易摩擦分析[D]. 暨南大学 2011
[10] Keith.US trade tensions with China are rising again. New York Times . 2006
[11] Edward,G.US-China Trade in Perspective: Asia’’s Emerging Union andImplications for the United States. The China Business Forum . 2005
[12]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Economic Report of the President. . 2011
[13] Mann, C. L,Pluck, K.The US trade deficit:a disaggregated perspective. . 2005
[14] Council of Economic Advisers.Economic Report of the President. . 2009
[15] Barack Obama.Economic report of the president 2010. . 2010
[16] 毕聪.中美贸易摩擦新问题探析[D]. 长春:吉林大学,2011.
[17] 李梁. 中美贸易摩擦研究[D].长春:吉林财经大学,2011.
[18] 杨婷婷.中美新能源产业贸易摩擦问题探究[J].商业时代,20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