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网/国内首批论文服务机构

当前位置:硕士论文网首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 关于PBL视角下西方经济学混合式教学探索

关于PBL视角下西方经济学混合式教学探索

时间:2021-08-18 08:58 | 栏目:教育教学论文 | 浏览:

硕士论文网第2021-08-18期,本期硕士论文写作指导老师为大家分享一篇教育教学论文文章《关于PBL视角下西方经济学混合式教学探索》,供大家在写论文时进行参考。
  [摘 要] 运用 PBL 理论开展混合式教学是当前高校课程改革的重要实践。结合西方经济学的课程特点及湖北师范大学学生具体学情分析发现,课时数少限制了混合式教学的深度开展,学生学业负担重、课程学习精力分配有限,班级人数规模影响教学质量,教师混合式教学动力不足是制约课程改革的主要因素。依托 PBL 教学模式,通过完善教学目标、精炼教学内容、变革考核方式、增强教师混合式教学积极性等措施实施课程改革与实践,有利于强化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课程参与度及迁移学习能力,进一步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关键词] 混合式教学; PBL; 西方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涵括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两门课程,是教育部规定的高等院校经管类核心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既是逻辑严密、理论充实、体系完整的理论型学科,又是一门分析与解释经济现象、经济问题并用于经济政策实施参考的应用型学科,与个人的经济生活、消费决策密切相关,其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及经济学思维方式的建立。因此,本文结合西方经济学的课程特点及湖北师范大学学生具体学情分析,提出基于PBL 理论的西方经济学混合式教学探索与实践,以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解决问题、提升创新能力为目标,在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教学考核等方面进行一些改革探索,力图在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西方经济学教学效果、增强经济学理论实用化、普及经济学知识等方面有所突破。
关于PBL视角下西方经济学混合式教学探索
一、西方经济学课程的学情分析
  本教学改革实践立足地方师范高校的办学特色和优势,依托经管学科专业基础,将“西方经济学”作为混合式教学改革的试行课程,既符合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的具体学情,也是顺应高校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湖北师范大学西方经济学课程是物流工程、财务管理等专业的基础课程,分别开设于大一下学期、大二上学期,授课 16 周,每周 4 学时计 64 学时。针对这些专业学生展开学情分析。第一,从生活经验、知识储备与能力水平来看,学生均为大一、大二学生,平均年龄在 18 岁、19 岁,由于参与社会活动的经验较少,信息辨别及利用能力相对较弱,无法全面、系统地理解西方经济学中的理论知识。同时,学生具备一定的高等数学、微积分基础,但计量经济学和概率论知识的缺乏使学生学习西方经济学的接受度较低,学习体验感不佳,自我学习效能提升受阻。第二,从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来看,当代大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强、对新鲜事物接受度高、独立思考问题的倾向明显,对专业课程表现出高度的重视,也希望从课程学习中掌握专业知识及相关技能。第三,从认知风格来看,大学生的认知差异性较大,被动接受的认知习惯倾向仍较为突出,加之是师范高校注重学生的规范培养,课程设置偏重师范专业,更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非师范专业学生强化学习动能、增强专业信心、掌握专业技能。因此,在西方经济学混合式教学中注重引导、激励学生的自我价值肯定,强化学习信心,在专题活动实施过程中考虑从划分问题小组、设置问题类型、设定问题目标、规范问题程序等方面进行全过程引导,并针对不同小组、每位成员的特性实施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二、西方经济学混合式教学实践的约束条件
( 一) 课时数少限制了混合式教学的深度开展
  国内西方经济学课程主要选用曼昆的《经济学原理》、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等教材,当前趋于选用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西方经济学》( 上、下册) ,其中大量的经济学理论知识、抽象的数理演绎与图表分析,使课程理论讲授难度较大。而湖北师范大学西方经济学课程往往安排在大一下学期或大二上学期,学生的数学基础及实践经验相对缺乏,加之经济学内容庞杂、理论抽象、概念易混淆,部分学生存在畏学心理,更加需要授课教师利用较多学时来进行理论讲解和过程推导。而由于固定学时及教学任务安排,为了保持一定教学进度,必须压缩 PBL 问题的讨论及交流互动时间,各小组往往在成果展示结束后缺乏充足时间进行组内讨论、组间答疑、教师点评及专题延伸,学生的参与性、主动性难以充分有效地表现出来。
( 二) 学生学业负担重,课程学习精力分配有限
  大一、大二学生的学业负担较重,基础课、专业课数量较多,加之不少学生参与了校、院级的学生社团工作,占据了部分学习时间。学生虽然对小组专题的积极性和协作参与度较高,但课外也较难投入充足的时间对各章节内容进行及时的预习及复习。此外,西方经济学内容庞杂、理论抽象,学生容易产生畏学心理,一旦某一章节跟不上教师授课进度,就可能在后续学习中逐渐放松甚至产生厌学心理,不利于课程的系统性学习。
( 三) 班级人数规模影响教学质量
  通过不同专业的教学实践比较发现,学生人数太多、分组偏多不利于专题完整性开展,一个专题需要 3 ~ 4 个课时,学生的关注度和集中度不断下降,活动效果降低。但在 30 个学生、6 个小组的专业中活动可在 2 ~ 3 个课时内完成,每个小组在 20 分钟时间内既可展示小组成果,也可针对 2 ~ 3 个提问展开互动辩论,同时教师也预留了小组评价时间,专题全过程完整性较好,学生参与度较高。
( 四) 教师混合式教学动力不足
  PBL 混合式教学效果的好坏与教师的主观推动、课外辅导、精力投入、时间安排密切相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推动混合式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的决心态度和能力准备。从目前高校教师职前培训的内容来看,课程安排主要侧重于普通话、教育学、心理学及专业技能培训等内容,混合式教学的相关内容虽有涉及,但在深度、广度方面均显不足。尤其是刚入职的新教师往往更倾向于传统课堂教学,对混合式教学的基本理论、教学方法、教学技术和手段掌握较为缺乏,更缺少系统性的教学观念和实际体验。加之混合式教学需要教师花费较多时间学习技术手段、整合资源、编辑材料及反复磨练,工作量较大,而此部分时间付出较难完全体现在工作量核算中,导致了教师对混合式教学的态度略微消极,制约了混合式教学中教师角色的积极转变以及教师在开展混合式教学中的积极性和满意度。[10]
三、提升西方经济学混合式教学质量的可行措施
  提升课程混合式教学质量需要主观、客观的双重条件,也取决于教师如何从传统的面对面课堂教授的角色到混合式教学所需要的更为复杂的角色转变。针对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实践中现有条件及存在问题,从以下方面提出提升混合式教学质量的可行措施。第一,精炼教学内容。课程的课时充足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但目前西方经济学 64 个课时的限制需要进一步精炼教学内容,利用互联网及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式方法,通过在线精品经济学课程视频提高课前预习效果,并加大课后复习指导力度,使学生及时消化吸收、巩固相应知识点,强化落实教学效果。第二,强化教学设计。一是降低学生的畏难畏学意识,以多种考核形式评价课程成绩; 二是根据课程学时精简内容,突出重点并提供学习指导; 三是可将课前预习作为成绩评定的一部分,告知每章学习目标,为课堂授课做好知识准备,提高授课效果。因此,通过强化教学设计能够更好衔接课前准备、课堂参与、课后完善补充的三大环节,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第三,教学时数改革,提倡小班制。PBL 混合式教学强调学生主动学习的主体地位,需要大量课时供学生进行辩论互动和教师评价,这就需要增加当前课程教学时数来保证教学效果的实现。同时 PBL教学方法依据过程性评价,注重课外准备与课堂展示两方面内容,更适合在学生人数较少的小班内展开。因此适当增加课程教学课时数,并实行 30 人左右的小班制能够较为充分发挥混合式教学的作用和效果。第四,增强教师混合式教学积极性。教师混合式教学的积极性主要来自能力的提升及教学态度两个方面。实施混合式教学,并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摸索、发展混合式教学是教师提升混合式教学能力的主要实现途径,因而需要从准备、设计与实施、支持的角度来强化教师开展混合式教学的态度和能力。一是教师应顺应互联网时代潮流,将新的、有效的教学技术、手段运用于课堂; 二是急需探讨并总结出帮助教师掌握混合式教学能力的模式与方法,支持教师参与相关课程的培训和研修,提升教师设计、实施、评价混合式教学的方法与能力; 三是强化教师实施混合式教学的态度与决心,综合考虑教师在混合式教学中的时间和精力付出,在职称评定、工作量核算等方面加以体现,激励教师进行混合式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基于 PBL 理论的西方经济学混合式教学设计探索
  课程再设计是混合式教学顺利实施的关键,针对课程类型进行整体编辑,并重构授课框架,通过情境教学加强组内及组间的交流互动,积极建构专业知识体系及思维模式,为学生创设主动的、协作的学习体验。针对西方经济学课程采用线下主导型、协作问题解决( PBL) 的混合式教学,以课堂面授教学、交流、讨论为主导,灵活运用在线和移动技术的教学手段,通过“确定目标问题—资料收集与分析—提供指导—解决问题”的过程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一方面让他们从专题汇报中深入理解和运用经济学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起到诱发学生反馈的效果,实现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迁移和运用。
( 一) 教学目标
  一方面,总体目标。通过学习西方经济学课程,掌握经济学范式、理论、分析方法、政策主张等内容,运用经典案例和实际现象帮助学生认识、理解、分析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的运行规律,培养经济学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也为后续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理论基础和方法论指导。另一方面,具体目标。第一,知识目标,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流派、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掌握供需定理、市场类型、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市场均衡、经济政策等理论知识。第二,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能运用经济学理论对消费者行为、企业生产决策、市场失灵、经济政策实施等各类经济现象进行分析的技能。第三,行为目标,在活动过程中设定可观察和可测量的学习行为指标,并设定预期学生学习行为变化的指标,使教学效果量化,进而直观评价学生学习行为。第四,情感目标,在团队协作中提升学生互帮互助、求同存异、严谨探索的能力,培养他们融入团队、热爱集体的情感意识,在争论中相互体谅和包容,在协作中共同进步与发展。
( 二) 教学内容安排
  将西方经济学的教学过程安排分为理论讲解、问题协作、作业练习及辅导 3 个方面。首先,基于教材的理论讲解仍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经济学理论性强、内容庞杂、数学化分析特征显著,需要合理安排授课章节,并突出重难点、细化知识点有助于学生更好理解具体知识内容。同时将经济社会热点现象、经典案例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产生问题意识并预留部分时间展开课堂小组讨论和陈述,使学进一步理解、消化、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提出解决方案。其次,根据西方经济学学时数及章节内容,将PBL 教学过程分解为 4 个环节。第一,问题设置。根据学时和学生人数,在学期的前中后期设置 2 ~ 3 个开放性问题,如各小组围绕“丰收悖论”“市场失灵”“宏观经济政策”等问题选取与现实紧密联系的、发散性强的经济现象或事件,要求运用理论知识加以分析和提出系统性的应对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第二,学生分组。根据无领导小组讨论和自由分组原则将每组分为 5 人一组,且在课程中保持成员稳定。第三,问题解决方式。根据问题选取具体案例,通过课外 3 ~ 4 个学时展开调研、讨论、查阅资料、制作汇报成果、修改完善等活动。在此过程中,教师分别参与小组讨论并指导,运用头脑风暴法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深度认识和理解,能够有效提升活动效果。第四,课堂汇报形式。每组通过成员共同汇报 PPT 的形式展现活动成果,而后进行小组答疑,教师最后进行点评。采用小组互评及教师评分的组合方式,从团队合作力、内容完整度、PPT 制作美观度、现场陈述表现、小组答疑情况 5 个方面进行小组互评,互评分占每次汇报总分的 50% ,充分激发小组互学互鉴的积极性。第五,专题评价。设置专题全过程记录表,包括制订详细任务单、设计小组研习记录单、成员互评表及专题效果测量表,重视小组反思及二次完善,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进步,在过程中参与成长。再次,作业练习与辅导是夯实理论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从学习经济理论到认识经济现象的过渡环节。西方经济学中大量的数学公式、图表增加了学习难度,需要练习各类题目加以强化才能使学生更好理解相应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此环节尽量逐章逐节推进,有利于知识的及时应用与巩固,也可降低学生在期末复习时的题量负担,有利于提升期末考试考核效果。
( 三) 考核方式
  将西方经济学传统课堂的平时与期末比例 3∶ 7的考核方式变更为 5∶ 5,既重视传统课堂中的讲授及推理,突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习题练习,又强调经济理论、知识与现实结合的探讨与实践,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问题式学习、专题项目学习的方式,记录并评价各小组在各专题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实现过程性评价,改变一考定成绩的局面。具体考核体系内容包括专题项目、课堂表现、平时作业、期末考试等 4 个部分,以全面反映其学习过程,权重分别为 25% 、15% 、10% 、50% 。第一,通过小组项目完成考核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成员表现,分值占平时成绩的 50% 。第二,课堂表现评价包括认真听讲程度、回答问题全面性、课堂参与度等多方面,既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可视化依据,也是学生课外知识累积和巩固的重要体现。第三,平时作业根据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和案例采取习题、读书心得、专业论文、案例解析等形式,并采用百分制形式进行成绩评定。第四,期末考试则依据所有授课章节的具体知识点,考核学生对西方经济的理论、概念、图示、模型、公式等基本知识点的理解与把握,题型覆盖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填空题、简答题、计算题、论述题等类型。五、教学改革实践效果以 2017 级财务管理专业及 2018 级物流工程专业为教学改革对象,分别展开基于项目小组式的西方经济学混合式教学实践发现,学生愿意并积极参与专题项目协作,期望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过程讨论并各抒己见,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得到强化,并有利于直接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具体来看,第一,各班的教学效果随着实践的次数增加不断强化,各小组参与积极性高,组内分工明确,学生能够较全面掌握专题所对应章节的知识点,将经济学理论与现实经济现象紧密结合,并提出系统可行的对策建议。第二,物流工程专业 6 个小组比财务管理专业 10 个小组的反馈效果更好,班级人数规模大小直接影响专题活动的持续时间长短和效果,在有限时间内分组数较少的班级学生提问和答疑的互动环节增加,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辨思维和表达能力,提升学生学习迁移的水平。第三,学生在专题反复研讨过程中不断磨合,激励他们更大程度上的团队协作与包容互助,虽然每位学生的参与度有所不同,但总体上他们的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第四,通过对各小组专题的全过程指导,教师的混合式教学能力和素养不断提升,能够在更多层面、更大程度上发现、掌握学生在课程中的学习障碍、难点和需求,师生交流互动加深。
  综上,依托 PBL 理论开展西方经济学混合式教学改革与实践,整体上有助于提升学生参与课堂、运用理论、融入实践的能力,但由于课时数少、硬件约束、精力有限等因素影响,课程改革实践的效果难以充分体现出来。与此同时,也存在课程改革基础薄弱、形式单一、教师能力不足等问题,需要在后期的课程中采用更丰富的课程设计,更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并提升教师混合教学能力和动力,不断改进西方经济学课程质量。
[参考文献]
[1]Stephan Vincent - Lancrin. E - learning in Tertiary Edu-cation,OECD Observer[EB / OL]. http: / / www. oecd. org / scripts /publications / bookshop /[2010-12-26].
[2]D Randy Garrison,Norman D Vaughan. Blended 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 Framework Principles and Guidelines[M]. San Francisco: John Wiley and Sons,2007: 71-83.
[3]Tom Browne,Roger Hewitt,Martin Jenkins and RichardWalker. 2008 survey of technology enhanced learning for highereducation in UK[G].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Information sys-tems Association. 2008.
[4]李克东,赵建华. 混合学习的原理与应用模式[J]. 电化教育研究,2004( 7) : 1-6.
[5]刘志文. 混合式学习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2006.
[6]黄荣怀,周跃良,王迎. 混合式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7]汪琼. 网上教学成功四要素[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8]Barrows H S. Problem - Based Learning in Medicine andBe - yond: A Brief Overview[J]. New Directions for Teaching andLea - rning,1996( 68) : 3-12.
[9]Clarice W,eanna K. Achieve its Effects Problem - BasedLearn - ing in K - 12 Education: Is it Effective and How Doesit[J]. Ameri - 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2011( 5) : 17-28.
[10]冯晓英,王瑞雪,吴怡君. 国内外混合式教学研究现状述评———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分析框架[J]. 远程教育杂志,2018( 3) : 13-24.


以上论文内容是由硕士论文网为您提供的关于《关于PBL视角下西方经济学混合式教学探索》的内容,如需查看更多硕士毕业论文范文,查找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研究生论文参考资料,欢迎访问硕士论文网教育教学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