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网第2021-06-17期,本期硕士论文写作指导老师为大家分享一篇
农业经济管理论文文章《温州农业创业园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研究》,供大家在写论文时进行参考。
近年来,随着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推进,我国各地都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在实践中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培育模式。基于此,专家学者对培育模式进行了理论研究,自 2012 年以来,大量的研究开始成果涌现。选择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以“新型职业农民 培育”为关键词进行主题检索,截止 2018年共有 3240 篇文献,其中期刊论文 2511 篇,硕博学位论文 220 篇,而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为关键词在知网进行主题检索
第一章 绪 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农业的转型升级是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前提,而推进农村改革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出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农业领域也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①2015 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强调要“积极发展农业职业教育,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2016 年《浙江省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也强调“加强农业学历教育和农民技能培育,支持涉农院校加大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稳定扩大农广校招生,组织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和万名农民中专生中等职业教育,培育一大批有文化、善经营、会管理、懂电脑,可满足不同岗位需求的新型职业农民。”②在 2018 年的两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再次提到:农业是一个具有吸引力的产业,职业农民是一个具有吸引力的职业,要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参与到农业中来;农业部长韩长赋也强调:现代农业是一个“值得说”、“值得看”、“值得赚”的产业,未来将吸引大批人才投身于农业,这说明,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在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重要性。从一定意义上讲,“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可以归为人的问题,新型职业农民是农业转型升级的主体,对这一主体的培育是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而创新培育模式是有效开展培育工作的核心。 温州长期以来都是以发展小型民营经济为主,受自然条件及产业特点的限制,其农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方面不存在明显优势,农业生产难以实现规模化。因此农业的高精尖化是温州农业发展的出路,培育具有科学素养的新型职业农民就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民收入成为温州各界关注的热点。但是在现实中依旧面临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农民素质堪忧,农民培育滞后等。因此,如何根据地方特色有针对性地创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培养一批真正能推动温州农业现代化、科技化的创新创业型农民值得探究。
1.2 研究现状述评
1.2.1 国内相关研究
近年来,随着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推进,我国各地都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在实践中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培育模式。基于此,专家学者对培育模式进行了理论研究,自 2012 年以来,大量的研究开始成果涌现。选择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以“新型职业农民 培育”为关键词进行主题检索,截止 2018年共有 3240 篇文献,其中期刊论文 2511 篇,硕博学位论文 220 篇,而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为关键词在知网进行主题检索,截止 2018 年有 194 篇文献。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是近年来持续研究热点,而针对其培育的具体模式的研究还相对较少。从已有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研究往往集中在公共管理与劳动经济学等方面,以职业教育学为视角相对较少;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研究与探索主要是从新型职业农民教育需求供给、存在的问题、国外经验以及培育问题与对策等方面进行,而对于培育模式方面不够深入。
第二章 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概念的梳理与理论基础的阐释是研究的基础,本章主要对涉及到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与梳理,并阐释了本研究的主要理论基础。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充分探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并讨论模式的选择及优化。
2.1 基本概念
2.1.1 新型职业农民
首先,“农民”这一概念具有多维性。因此需从多个角度对其进行界定。从法律角度来看,凡拥有农村户籍者皆为农民,虽然近年来我国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城乡二元结构日趋松动,但户籍仍是鉴别农民身份的基本依据。从职业角度来看,农民本身即为职业概念,通常将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人称为农民,是与“工人”“商人”等并列的一种职业。从身份角度来看,身份是除职业外的另一属性,它是一种社会等级,一种身份或者准身份,一种生存状态,一个社区乃至社会的组织方式,一种文化模式乃至心理结构。在我国,由于长久以来的城乡二元体制,农民的身份属性也十分明显。本研究中涉及的农民是指将农业生产作为职业或兼业,具有农业户口的劳动者。 其次,至于“职业农民”这一概念,国外学者这方面的理论成果丰富,已形成较为完善的体系,但并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这一概念,它为我国所特有。于我国而言,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也是新的提法,学术界对其内涵尚未达成一定共识,本文从其内涵、特征、类型等方面加以界定辨析。
(1)内涵
对于“新型职业农民”这一概念的内涵,学术界尚未达成共识。2005 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民,“有文化”即要求农民崇尚科学,有必要的知识储备。“懂技术”则要求农民掌握生产中所需的技术技能,具备较高的技术素养。“会经营”就是要求农民把握现代大农业特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对生产作出有效响应,用现代经营管理能力武装自己,从而获取更好的经济效益。闻静超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鉴别新型职业农民:一是是否以务农为终身职业;二是是否具备较高的素质高;三是收入是否达到一定水平;四是是否获得社会尊重和认同。曾一春认为,从职业角度来说,应强调新型职业农民从事农业或与农业有关的生产活动并从中获利,从身份角度来说,强调其农业生产经营活动;马建富认为,应从产业和专业的维度来诠释这一概念,新型职业农民应是将农业作为产业去运作,并能与市场进行有效对接,实现有效发展的现代农业从业者。①单武雄将新型职业农民定义为具备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所需素养,以农业生产经营为事业,同时从中获取收益,具有一定的投资能力与生产经营规模,为市场不间断提供农产品的生产经营主体。
2.2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理论基础
任何一种教育培训模式的构建都基于一定的教育原理和思想,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也不例外,笔者认为,其主要理论基础有:人力资本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基于这两个理论,为后期的研究对策提供理论基点,指导实践,促进培育工作的开展。
2.2.1 人力资本理论
人力资本理论起源于经济学领域,“人力资本之父”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是积聚在个体身上的资本,即对劳动者进行教育、职业培训等投资及其机会成本的总和,集中表现为汇集于个人身上的生产知识、劳动与管理技能及健康素质的存量总和。他认为人力资本在经济发展中充当重要的生产要素,在对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做差别分析后,得出以收益率作比较人力资本远高于物质资本的结论。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①人力资源是所有资源中最主要的资源,个人与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力资本的累积与增长。②人力资本增长为经济增长所作出的贡献高于其他物质资本,其增速高于物质资本,与国民收入增长成正比。③人力资本投资的目的和核心是提高人口素质,教育与培训为主要手段与途径。④教育与培训投资应以市场供需为导向,以人力资本价格的浮动为参考。
第三章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
3.1 温州典型培育模式
3.2 典型培育模式⽐ڽ较分析
第四章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现状调查
4.1 温州市农业创业园区概况
4.2 温州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调查
第五章 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模式特⾊ࠧ与问题分析
5.1 温州典型培育模式的特⾊
5.2 温州农业创业园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的问题分析
第六章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的优化
6.1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典型案例分析与启⽰
6.2 优化农业创业园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策略
第七章 结语
培育模式是特定区域在一定的社会时期形成的培育典型做法和标准样式,它集中反映了渗透于该地区农民培育的经济、政治、文化、产业、资源等特点。具有操作性、稳定性与可复制性。然而,没有任何一种模式是独立存在可完全复制粘贴的,因此任何模式都需要保持其自身动态性、发展性才能发挥出其示范性价值。其一,因地制宜,结合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与产业特色。温州市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以促进农业转型升级为目标,以带动该市特色产业发展为着力点,按照推进城镇化进程的方向,围绕农业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地区创业文化,培育一支创新创业型的队伍;其二,因时制宜,结合时代需要与社会动态化发展进程。在不同阶段,社会对农民素质的要求也会不同,这要求培育主体在构建培育模式时突出时代感,增强实效性。当下互联网经济蓬勃发展,线上线下联动互通的营销模式成为主流,要求农业也紧随时代脚步,调整传统培育模式,开展现代化培育,建设以云平台为基础的培育系统;其三,因人制宜,结合农民实际情况与个性化需求。培育模式的选择必须以农民为根本出发点,要根据农民学员的年龄、性别、类型层次、文化水平差异、培训需求等因素,选择适合实际的培育模式,考虑适用于不同时期不同农民的培训方法。
以上论文内容是由
硕士论文网为您提供的关于《温州农业创业园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研究》的内容,如需查看更多硕士毕业论文范文,查找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研究生论文参考资料,欢迎访问硕士论文网农业经济管理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