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网/国内首批论文服务机构

当前位置:硕士论文网首页 > 国际贸易 > 国际贸易实务论文 >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困境与对策研究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困境与对策研究

时间:2021-03-24 09:12 | 栏目:国际贸易实务论文 | 浏览:

硕士论文网第2021-03-24期,本期硕士论文写作指导老师为大家分享一篇国际贸易实务论文文章《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困境与对策研究》,供大家在写论文时进行参考。
  [ 摘 要 ] 分析当前国际贸易实务教学现状与困境,教材内容更新缓慢,课堂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欠缺,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足,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学缺乏有效融合。主要原因是由于国内外经济发展新形势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科研为主的高校考核机制无法对教师形成有效激励,国际贸易理论的分析方法与实务脱节。提出以下对策建议:创新课程体系设置,将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有机融合,为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提供深厚的理论基础,更新教学方法,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模式,拓展课程教学,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优化高校教师考核体系,激发教师参与教学研究与课堂创新的热情。
  [ 关键词 ] 国际贸易实务;教学困境;国际贸易理论与实践
一、当前国际贸易实务教学现状与困境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国际贸易在国民经济中地位日益重要。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18 年我国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为 30.51 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9.7%,贸易总量首次超过 30 万亿元人民币,创历史新高。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我国对外贸易人才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不足以满足对外贸易快速发展的需求。高校作为对外贸易人才培养的摇篮,如何避免单向灌输式教学模式,解决好国际贸易人才培养与市场实际需求的矛盾,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发散思维,依然任重而道远。总的来看,现阶段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困境与对策研究
(一)教材内容更新缓慢
  现有国际贸易实务类教材虽然种类繁多,但内容架构基本相似,主要围绕传统国际贸易方式,以合同为主线展开。虽然教材版本不断更新,但也主要是局限在对于一些国际商会规则和条例的更新,缺乏对于伴随互联网的兴起,国际上贸易形式发生的新变化的体现。线上订单,线下运输交易导致现行国际贸易和无互联网时代的国际贸易差异巨大,贸易投资和贸易模式的改变等方面的内容并没有在现有教材中体现。教师按照以往教学计划进行,缺乏对国际贸易新兴事物的讲解,学生所学知识与国际贸易的高速发展联系的不紧密。
(二)课堂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很多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师都有较高学历,直接从高校毕业就从事了教学的教师占较大比例。缺乏在企业中锻炼和成长的经历,因此在教授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灌输式教学方法较多,以教师为主体进行照本宣科。其结果导致学生对国际贸易实务的认识操作较浅薄流于表面,创新意识较差,部分学生甚至对课程产生厌烦情绪。在教学过程中,国际贸易实务以双语教学为主,但学生英语水平良莠不齐,普遍较差,迫使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掺杂了大量的“教学英语”。
(三)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欠缺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要求学生对国际贸易的法规条例、谈判则和交易流程都要精准掌握。同时,也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有一定要求,如对国际贸易展位设计与商品展列、国际贸易商务谈判等要都要求学生能够具有现场操作和应变的能力。但是这些在以理论讲述为主导的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依然没有得到锻炼,毕业后无法胜任国际贸易专业工作。
(四)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足
  创新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一个行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有更好更长远的发展。但目前大多数高校所开设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还远远低于预期。由于缺乏创新能力针对性培养的模式,加之没有复杂贸易环境的外部条件,导致学生所学的知识无法在实际的贸易过程中灵活运用。
(五)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学缺乏有效融合
  国际贸易学科包括“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政策”和“国际贸易实务”三个核心组成部分。国际贸易理论主要解决“为什么以及如何开展国际贸易与分工”;国际贸易政策是在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上解决“一国在特定时期针对某一产业应采取何种贸易政策和措施”;国际贸易实务以合同为主线,着力解决“如何开展一笔具体的进出口业务”,主要包括交易磋商与合同签订、合同标的物及与其相关的条款、商品的包装、价格和贸易术语、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国际贸易货款的结算、国际贸易争议的预防和处理等内容。长期以来,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学是脱节的,个别高校将国际贸易理论与实践放在一门课里面上,但多是理论部分归理论,实务部分归实务,缺乏将两者有效的融合,导致国际贸易实务教学缺乏理论深度。
二、原因剖析
(一)国内外经济发展新形势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国际经济陷入低速发展的困境,世界进入新旧动能转换时期,贸易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思潮涌动,我国经济也进入了新常态。在国内外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传统国际贸易实务知识型传授并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更加多元化,不仅对学历的要求提高了,而且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以科研为主的高校考核机制无法对教师形成有效激励
   高校主要以发表科研文章数量以及科研项目作为教师职称评定和考核的标准,对于教学以及教材类建设的支持力度不足,无法对教师形成有效激励。高校新进教师的门槛一般都要求是博士学位,缺乏企业工作经历,教师在教授实务类课程时缺乏实践的指导,存在照本宣科情况。
(三)国际贸易理论的分析方法与实务脱节
   长期以来,国际贸易理论忽略了企业的主体地位,直到新新贸易理论的出现,将分析变量细化到微观企业层面,才开始关注企业的异质性与出口和 FDI 决策的关系。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假定所忽略的贸易摩擦和交易成本,正是现实国际贸易实务所考虑和关注的。贸易利得是抽象的、普遍的,国际贸易实务所考虑的贸易利得则是每一个具体的进出口企业所得到的贸易利得,因而两者的分析角度和方法不同也是导致国际贸易理论和实务教学脱节的原因。
三、对策建议
(一)创新课程体系设置,将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有机融合,为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提供深厚的理论基础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具备全球视野、专业知识丰富、思维方式敏锐和处事灵活的复合型国际人才。此课程应以理论为指导,具体案例和实践操作要贯穿始终,这样才能让学生知行合一,达到培养目标。没有理论的实务教学是“无源之水”,不能指导实务的理论则是“空中楼阁”。因此,在国际贸易的课程体系设置方面应该将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有机融合起来,在实务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抽象的理论和政策分析具体化,运用大量实际案例培养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政策的解读。同时可以组织专家学者和业内人士共同针对当前此课程教材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不断改进《国际贸易实务》教材,更新教材内容,创新理论和实践,把两者有机联系起来。
(二)更新教学方法,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模式
  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把所学知识内化从而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社会实践。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应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在教学设计环节要考虑到此课程实践性较强的原则,开发以翻转课堂授课和以比赛制授课的双模式授课方式,以此打开学生视野、开拓新的领域和创新学生思维。把课程要点和难点通过视频或者网络直播方式让学生提前观看学习,了解初步的知识体系后再到课堂中进行师生互动。同时可让学生分组后进行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比赛,以此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变革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在同样的课堂时间内增加学习效率,提高学习效果,同时对教师的课前准备和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系统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可多利用动画和视频技术让学生直观并且深入对国际贸易中的问题有所思考,同时在教学中可多使用启发式、讨论式和互动式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体,使他们带着问题和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进入到课堂。
(三)拓展课程教学,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拓展训练本质上是一种培训,与传统课堂教学在教学思想、教学方式和具体实践方面有较大的差异。传统课堂以传授学生知识和技能为主要目标,即通过预设的模式在规定的时间内,教师以讲解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和知识的传导。拓展训练则是通过情景,信息和游戏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形成一种新的观念和能力。拓展训练经常让学生置身于不同的情景环境中体验不同的实践操作,这种方式能够提高学生学习乐趣,获得满足感和提升认知水平。具体而言,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拓展训练:其一,设置国际贸易情景课堂,丰富学生实践认知。通过贸易情景课堂,可以让学生不再只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参与到国际贸易实践中来,成为贸易的主体。学生在参与贸易过程中可以逐渐对贸易理论有更具体和深刻的理解,从而能够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做到融会贯通,甚至可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国际贸易的质量和效率,切实做到此课程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师生互动式教学。其二,加强课外贸易情景拓展,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打破课内外壁垒,实现课内外一体化发展,让课内教学成为课外实践的指导,课外贸易实践成为课内教学的案例,深化课内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具体操作可由教师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有深度的国际经济热点话题、练习和案例供学生课后讨论。建立校企合作,把学生从“笼子里”释放到企业中学习最新的国际贸易相关事务和法则,同时开展课外国际贸易辩论和贸易案例比赛,让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拓展专业深度和广度,提高国际贸易创新能力。
(四)优化高校教师考核体系,激发教师参与教学研究与课堂创新的热情
  教学与科研是高校最为核心的两项基本职能,是相辅相成的,高校优化教师考核体系,进行多元考核、分类评价,赋予教学和科研同样的权重,加大对优秀教材和教学成果的奖励力度,以激发教师参与教学研究与课堂创新的热情。
四、结语
  新时代的对外贸易已由简单型、单一型逐渐向复杂型、复合型方向转变,对外贸易的知识和技术含量日益升级,复杂的经济形势下国与国之间的利益博弈对国际贸易从业者的素质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那么负责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则担负着重要的使命。面对此课程教学内容滞后于行业发展,课程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实践操做能力欠缺,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导致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不能很好地处理国际贸易交易全过程。因此首先需要对国际贸易实务进行教材更新,新教材要体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让学生生动地理解国际贸易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创新教学方法,运用互联网的便利性开展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教学的设计,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效果。第三,要对学生进行能力培训,通过设置贸易情景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熟悉贸易流程,了解贸易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运用所学知识理论去解决问题。最后,在国际贸易教学过程中要紧跟时代步伐和熟悉掌握各国政策的变化,始终站在国际贸易的最顶层,掌握政策新动向,积极融入电子商务、数字贸易等新内容,保持课程内容的与时俱进。
[ 参考文献 ]
[1] 李根. 应用型本科《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教育科学,2016(1):225-226.
[2] 班苑苑.《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立体—序化—拓展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7):128-129.
[3] 杨青龙. 国际贸易学科的困境与出路[J]. 中国大学教学,2013(1):53-56


以上论文内容是由硕士论文网为您提供的关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困境与对策研究》的内容,如需查看更多硕士毕业论文范文,查找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研究生论文参考资料,欢迎访问硕士论文网国际贸易实务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