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网第2021-03-16期,本期硕士论文写作指导老师为大家分享一篇
学前教育电大论文文章《现代学前教育融合中华传统文化课程的实践策略分析》,供大家在写论文时进行参考。
摘要:在新课改和时代变化的驱使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逐渐被融入我国的中小学生课本之中,这虽然能让我国学生从幼儿时期就能接触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但这也只能让中小学生初浅的涉猎到中华文化的一点皮毛。如果要想让学生从小就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那就必须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我国的现代学前教育相融合,让幼儿时期的学生能全面化地去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摆脱机械化的重复性学习。具体应该怎样把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学前教育中呢,这需要我们广大学前教育事业者的长期学习与奴力,此文就是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和建议。
关键词:学前教育;融合;传统文化;中国;实践策略
引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地位随着我国世界地位的提高而日益提高,传统文化在学生课程之中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受重视程度也越来越明显。目前,这种现象也是普遍存在于中小学生的课堂,但它距离潜移默化的状态还是远远不够的。若说少年强则国强,那么幼儿强,那能真正让国家的根基稳固,所以传统文化的熏陶工作也还是要从娃娃抓起。那么怎样才能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的融入到我国现代学前教育中来呢?这是一个值得深思和探讨的问题,以下是本人对于这个问题的相关阐述:
一、故事讲解,化深为浅
在学前教育工作的进行中,讲故事的课堂方法往往比简单直接的背诵,更受学生的欢迎,而且更能够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我国古代文化中的深层内涵[1]。传统的背诵方式有两大不足之处:第一个是其内容过于枯燥乏味,只具备口号形式的叙述,而不具备故事性的情节与波折,因此并不足以引起学生的兴趣;第二个是它只注重原文的机械性重复,而没有去深究字面背后的深层意义,这样的启蒙教学无异于囫囵吞枣,并不足以让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能够真正的影响到学生,并且根植于学生的心中。以上两大传统的教育弊端,它们如果长期得不到纠正和改善,就一定会使我国的学前教育事业一直处于原地踏步的落后状态,这样不仅不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的融入到我国的学前教育事业当中,而且不利于学生在中华文化知识学习方面的兴趣培养和探究学习精神的养成。 为了弥补以上的两大不足之处,广大的学前教育工作者就需要采取讲故事的方法来代替传统的背诵教学模式,以此来对传统的教育启蒙方法进行新的分析和探讨,例如在学习《三字经》“融四岁,能让梨”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采用讲故事的方法来为学生讲解孔融让梨的故事,让学生从故事中去感受孔融的谦和礼让,从而教育学生要像孔融一样做个有礼貌的人。因此,讲故事教学方法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学前教育的结合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它需要广大学前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创新和实践,需要以更深层次的手段被发掘和使用到学前教育工作中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让它在学前教育事业中发挥其最大的作用,才能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全面,也更深入地融入到我国现代学前教育工作中来,才能让我国人们真正从儿童时代就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所以在后续发展中应该通过故事讲解的方式提高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立足故事讲解让幼儿们对传统文化进行思考和情感体验,通过主动探究等方式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体验程度。通过实践创新的方式提高传统文化的层次性,将更多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学习教育中,利于在资源整合基础上强化幼儿们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认知。
二、借助视频,声情并茂
除了讲故事这种启蒙教学方法之外,多媒体大屏幕也是倍受幼年学生欢迎的一种启蒙教学工具,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不仅仅是科技发展的成果,也是时代进步的迫切需要。那么视频教学的优势在哪里呢?相较之于传统的背诵式教学方法,那可谓是声情并茂,生动有趣。幼师采用视频放映的方式把一个传统文化知识,立体的展现给学生,这种由视觉和听觉上带来的冲击,对于学生来说,绝对是具有足够的吸引力的,这样的教学场景更能将文字中抽象的物象和意境具体化,能将教室里看不到的场景“移”到学生眼前,不光能让课本里沉默的文字发声,还能让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方式去感受文字中深奥而又独特的思想情感。例如在学习李白《静夜思》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采用视频放映的方法,将李白月夜思乡的场景播放出来,让文字中沉默的感官和插图中静止的场面都动起来,让学生在动画中去解读诗人望月思乡的场景,去初步感受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让明月和思乡这样一个具体、一个抽象的事物在学生的心目中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从而让望月思乡这一古文化渗入到学生的脑海中,为学生未来的传统文学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声情并茂的教学方式对于幼年儿童来说,无疑是倍感舒适的,就像是在看一场动画电影,让学生从动画中去认识我国古代的文人,去感受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3]。 幼师也应该围绕幼儿认知情况选择传统文化资源,通过资源运用打造创造性的学习和情感体验平台,鼓励幼儿在视频资源运用基础上进行情感态度地体验与深度分析。在传统教育中合理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是具备多种价值,立足资源整合提高幼儿教育的生动性,也能在资源整合基础上强化幼儿们的情感体验。基于幼儿呈现出的学习能力和思维逻辑特点,幼儿教师需要通过视频资源的运用营造生动的阅读学习环境,在动画片或者是短视频运用基础上营造生动的学习环境。例如向幼儿们展示程门立雪、萤囊映雪、孔融让梨与曹冲称象等视频资源,立足视频资源运用营造生动的学习环境,让幼儿们在情境体验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立足故事播放的方式提高幼儿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这样可以摆脱幼儿出现机械化学习的状态,立足传统文化融合提高学前教育的先进性和高效性,有助于给幼儿们健康成长提供教育支持。
三、结合实际,深入人心
最后一点就是活学活用,幼师可以在组织课外活动中,插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片段,让学生在生活中去运用中国的传统礼仪以和文化,从而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伴随到学生的生活之中、深入到学生的幼小心灵,让其不断萦绕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从而根植于学生的内心。例如在组织学生自由活动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创造一些关于传统文化的课外小游戏,再提出一些关于传统礼仪的小要求,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运用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的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并且融入到学生的一言一行当中去[4]。因而要想让传统文化与学前教育工作充分的融合,我们就必须想方设法的让幼年阶段的学生去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这些文化在被运用中得到新的感悟和发展,也让学生在反复使用这些文化的过程中,逐渐把自己变成真正的中国人,这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真正意义所在。基于幼儿呈现出的学习能力和全面发展需求,幼儿教师应该在资源整合基础上探索开展传统文化渗透的教育,围绕幼儿们的认知情况和生活能力设定教学方案,立足传统文化实践探索提高幼儿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例如组织幼儿进行“传统文化我知道”“家乡的风俗习惯”和“传统文化传承价值”的主题讨论,通过讨论的方式提高幼儿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强化幼儿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情感体验程度。同时也可以开展“传统美食制作”“元宵花灯制作”与“传统民间游戏”的实践体验,在动手操作和情感交流过程中提高幼儿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利于幼儿们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收获良好地知识体验。幼儿教师应该在幼儿认知和实践探究基础上开展针对性的教育指导,引导幼儿们在主题交流和实践互动基础上收获良好的知识体验,提高幼儿对传统文化特色、传承价值与情感了解等内容的认知程度。幼儿园通过让传统文化和学前教育融合可以拓展幼儿教育的空间,也可以在丰富教育资源基础上提高幼儿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在多种教学活动中强化幼儿们对传统文化的体验程度,利于幼儿可以对传统文化进行系统性学习。通过开展这样的课堂教学可以让传统文化和幼儿认知进行紧密结合,让幼儿们对幼儿传统文化进行学习和情感思考,在积累文学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幼儿们的文化认知和民族自信。
结论:
在幼年儿童的文化启蒙中,幼师就扮演着向导的角色。幼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为学生选择合适的启蒙素材,选择适合幼年儿童的教学方式,只有这样的日常工作,才能给学生带来一个科学健康的成长和学习的环境,才能更好的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植于幼年儿童心中,才能真正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华人们的心中根深蒂固。
参考文献:
[1]赵濛.李娟.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J]. 职业,2019(07):49-51.
[2]徐严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体系的几个问题[J]. 高教学刊,2019(25):180-182.
[3]徐庆生. 茶文化进高校影响作用的多维思考[J]. 福建茶叶, 2019(10):20-21.
以上论文内容是由
硕士论文网为您提供的关于《现代学前教育融合中华传统文化课程的实践策略分析》的内容,如需查看更多硕士毕业论文范文,查找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研究生论文参考资料,欢迎访问硕士论文网学前教育电大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