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网/国内首批论文服务机构

当前位置:硕士论文网首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管理专业硕士毕业论文的7个部分(附范文)

教育管理专业硕士毕业论文的7个部分(附范文)

时间:2021-03-05 14:42 | 栏目:教育论文 | 浏览:

硕士论文网第2021-03-05期,本期硕士论文写作指导老师为大家分享一篇教育论文文章《教育管理专业硕士毕业论文的7个部分(附范文)》,供大家在写论文时进行参考。

      论文对于硕士,尤其博士,既是一种技能,也是一道难关。对于初次接触硕士论文的同学来说,很多都不知道教育管理专业硕士论文怎么写?下面分享一些硕士论文写作心得,希望能有所裨益。

  

  一、教育管理专业硕士论文怎么写?

  
  首先了解一下硕士论文的结构。通常一篇论文包括7个大的部分,每页大概10段,每段大概4,5个句子。下面,针对论文给出7个大部分的一些内容组成:
  
  (1) Abstract—— 对自己工作及其贡献的总结:
  
  a)阐述问题;
  
  b)说明自己的解决方案和结果。(150-200words)
  
  (2)Introduction——背景,以及文章的大纲、你的贡献:
  
  a)题X是重要的;
  
  b)前人的工作A、B曾经研究过这个问题;
  
  c)A、B有一些缺陷;
  
  d)我们提出了方法D;
  
  e)D的基本特征,和A、B进行比较;
  
  f)实验证明D比A、B优越;
  
  g)文章的基本结构,大纲。(1page)
  
  (3)Previous Work——说明自己与前人的不同:
  
  a)将历史上前人的工作分成类别;
  
  b)对每项重要的历史工作进行简短的回顾(一到几句),注意要回顾正确,抓住要点,避免歧义;
  
  c)和自己提出的工作进行比较;
  
  d)不要忽略前人的重要工作,要公正评价前人的工作,不要过于苛刻;
  
  e)强调自己的工作和前人工作的不同,最好举出各自适用例子。
  
  (4)Our Solution——描述自己的工作,可分成多个部分:
  
  a)从读者角度阐明定义和表示法;
  
  b)提供算法的伪码,图解和相应解释;
  
  c)用设问的方式回答读者可能提出的潜在问题;
  
  d)复杂的冗长的证明和细节可以放在附录中,这里关键是把问题阐述清楚;
  
  e)特例和例外应该在脚注中给予说明。
  
  (5) Performance Analysis——验证提出的方法和思路:
  
  a)合理地设计实验(简洁的实验和详尽的实验步骤);
  
  b)必要的比较,突出科学性;
  
  c)讨论,说明结果的意义;
  
  d)给出结论。
  
  (6) Conclusion——总结、前景及结文:
  
  a)快速简短的总结;
  
  b)未来工作的展望;
  
  c)结束全文。
  
  (7) References——对相关重要背景文献的全面引用:
  
  a)选择引文(众所周知的结论不必引用,其他人的工作要引用,经典的和新的论文要引用);
  
  b)与前文保持一致。
  

  二、硕士论文格式常见问题

  
  1、封面与题名页
  
  ①未套用模板格式及字体。
  
  ②记得套用范例模板格式与标准字体,速速下载学位论文模板吧!
  
  2、中文文摘
  
  ①中文文摘应有编码。
  
  ②从中文文摘到第1章(引言)之前的页码,都需要以大写罗马数字I开始连续编排。
  
  3、目录
  
  ①目录的页码不是从第一页开始。
  
  ②目录的页码与正文的章节以及附目后的内容不相符合。
  
  4、正文
  
  ①应从第1章(引言)起页码以阿拉伯数字1开始连续编排。
  
  ②各章应单独起页。
  
  ③图表应完整,如显示错位,公式显示乱码等请检查修正。
  
  5、页眉
  
  ①需有页眉线同时记得写页眉文字哟。
  
  ②页眉内容与各章节标题应该一致。
  
  6、参考文献
  
  ①最后的参考文献按引用顺序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 [ ] 内,序号前不空格,也可用悬格式。
  
  7、脚注
  
  ①每页的脚注序号需用①表示,不同页之间的脚注序号不要累加。
  
  8、纸张
  
  ①论文纸张需全部用A4尺寸,切记。

以下是一篇教育论文范文:浅谈语文教学的减负与提质

摘    要
 
目前我们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上的热门话题之一:减负与提高语文教育质量,其实,减负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矛盾。本文结合教育学科、教学的实际,介绍和阐述了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现象及其成因,提出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是当代社会的必然要求,实现“提质”与“减负”并举需要教育工作者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减负  提质  语文教学  教育改革
 
 
 
前    言
 
“减负”尤其对于广大中小学教师和学生来说依然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几十年来,我们一直在努力探索,也想了许多的办法,但是每一代每一次的努力总是留下了许多不尽人意的遗憾,因此有不少人悲叹:减负只是一个美丽的谎言,它是镜中月,水中花,看得见却摸不着。所以说,对于“减负”,我们一直是带着希望和遗憾相互交积的心情,从20世纪中期一直走到了今天。当20世纪的帷幕徐徐落下,21世纪的晨曦崭露的时候,我们又迎来了这个几乎陈旧的话题,但是,陈旧并不意味着过时,已属老生常谈,却终未在方法和路径上得到了切实的解决。因此回避这个陈旧的话题,我们仍要怀着神圣的责职和希望去透析这个由来已久的话题,去寻找更为合适的解决方法。也就是说,不管任务如何艰巨,道路如何曲折,“减负”仍是我们教育行政部门以及每一位教学工作者应持之以恒、坚定不移追求的方向。
 
 
 一、“减负”和“提质”的关系
(一) 减负应以提质为根本目标
虽然要减轻学生的负担但不能减轻教学适量,减轻学生课余负担过重的根本途径是要把改革课堂教学方法为突破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师素质高,教育就能高瞻远瞩,对学生就能抓根本,抓素质。学生学的“巧”,学的“活”,课业负担就轻;低素质教师只能靠加班加点,通过“灌”、“压”、大量的“练”、重复的“写”、挤占学生的课余时间来提高所谓的教学质量,因此,提高教师素质是“减负”工作的关键。其次,教师要多读书,多吸收一些先进的语文的教学方法,参与各种教学活动,如公开课、评优课等,从中体会到教学的乐趣,又可以相互学习,提高教学水平。第三,教师应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和教学改革活动,使教育教学由“经验型”转化为“科研型”,变“教书匠”为“专家型”教师。最后,教师还应积极参加有关的各种培训,以提高业务能力。我们大谈减负,是不是就放弃了这些方面的教学要求,当然不是,因此 “减负”不能误导学生,“减负”是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减掉了学生没有必要的重复练习和无谓的抄写,减掉对学生没有太大意义的学业垃圾,从而教师要多动些脑筋,该减则减,该留的也要留。
 
(二)  提质不能增负
其实,提高质量的方式很多,但是在语文教学当中,很多老师采用的办法就是反复读写,最常见的生字教学,很多老师喜欢学习课文之前,就让学生读通课文,课堂上还要讲讲生字,学习课文之后,再让学生反复写生字,接着就是家长听写,然后老师听写,才算过关,没错,这样学生的确很牢固的记住了生字,相信这样的老师,基础教学一定非常过关,教学质量提高了,可是学生的负担也随之增加了,其实,细想一下,完全可以不用这样的教法,首先,一课的生字学生在读课文时就可以认得七七八八,课堂上老师再把难记的容易出错的字稍微点播一下,大部分同学当堂就可以掌握了,完全不用反复练习,另外,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同样的内容只要按照规律,重复到三次,就不会忘记了,提高质量要从教学方式等等各方面想办法,而不是单纯的“磨学生”。
 
(三)减负与提质相协调,真正提高质量
“减负”即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减轻的是不合理、不必要的负担,但不是不要教学质量。通过减轻过重负担,推进素质的实施,从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和身心的健康成长。但学习是一项艰苦的劳动,学习需要付出艰辛的汗水。减负的同时要增效,教师要通过改变教学方式,学生要改变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二、如何让“减负”与“提质”结合起来
有人认为,减负意味着就减质,减负如果要不减质便有一定的难度,而既要减负又要提质更是难上加难;但也有人认为减负与提质并不矛盾,虽然要做到既减负又提质有一定的难度,但只要我们正视现实,转变观念,群策群力,持之以恒,就一定能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结合自己十年来的教育教学实践,在这里大胆提出: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减负与提质的关系,就应把握一个总的原则,那就是:减负与提质应是互为目的,互为前提,互为手段,相辅相成,和谐发展。
 
(一)要达到既减负又提质还必需协调好以下关系
1、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和谐、协调的师生关系是达到教学目的和效果的重要保证。教学中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教学活动具有直接的影响,它是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促进教学活动成功的因素之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对教学中充分发挥师生两个积极性、实现最佳教学效果的有力保证。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实现的。教师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主导因素,他的学识水平、道德修养以及教学态度与方法,对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起着决定性作用。
2、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因素,教师应主动和家长协调好关系。教师与家长要建立起良好关系,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尊重学生家长。尊重学生家长,要求教师对学生家长以礼相待,不能以为自己有较高的知识素养,以傲气十足的态度待学生家长。只有正确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同家长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才能赢得家长的尊重、理解和合作。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在学校和家庭间建立和谐、密切的联系,使教育形成“合力”和“向心力”。
3、教师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教师管理着学生,学生来自家庭,家庭构成社会,教师的影响通过学生辐射到整个社会,教师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以自己的模范品行来教育和影响学生。总之,在教学法中,我们要结合学生实际,更新教学观念,创新课堂结构,激发学习兴趣,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语文。
4、教师与教学劳动的关系,教师对教学劳动的态度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的好坏。
5、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校其他职工之间的关系,形成合力,共同作用于学生。
 
(二)加强课堂教学的效率
教师素质的高低关系到课堂的效率,课堂效率的高低决定了教学质量的高低、学生负担的轻重。因此,实现“减负提质”的关键在教师,难点在课堂。
1、正确认识负担,加减有度适当
相对于城镇学校来说,农村学校就现有的负担来说肯定没有城镇重;另外,对于各学科的负担来说来说也要正确认识。如语文学科负担也并非方方面面都超重。过去,如语文基础知识类的机械“抄抄写写”可能确实有些重,应该减去,但是一些基本技能类的如听、说、读、写、书之类的负担还是轻了。因此在语文能力训练负担方面不仅不能减,还得做好加法。对于短线学科“负担”还远远不足。
2、立足课堂实际,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的主渠道在课堂上,课堂教学的落实是整个教学工作落实的重中之重。
贯彻“三转、五让”新型教学观念。“三转”是指课堂教学要实现三个转变,即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知识传授为知能并重。“五让”是指在课堂教学中能让学生观察的要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思考的要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表述的要让学生表述;能让学生自己动手的要让学生自己动手;能让学生自己总结的要让学生自己推导出结论,教师不能包办代替。
落实“三讲、三不讲”,加强教学针对性。要讲学生易混、易错、易漏的内容;讲结构性、规律性的内容;讲延伸性、创新性的内容。学生已学会的不讲、学生自学能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
坚持课堂分层教学的原则。即针对学生不同知识基础,可从学习目标,课堂教学、布置作业,课后练习,考试命题,学业评价上分层;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坚持分类指导,使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别的学生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同步或异步得到提高。
(三)巧妙的练习,提高质量
我认为练习题的设计要有层次、有密度、有梯度,题型多样,既有基本练习,又要设计富有思考性的题目,特别要注意变换习题的形式,进行对比练习以区别容易混淆的知识,突破教学难点。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照顾优生,兼顾了差生,使他们都能感觉到“吃饱了”
1、教师每堂课尽可能做到优质高效,必须遵守几点原则:
(1)、必须明确本堂课教学目标;
(2)、必须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运用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兴趣是一种心理倾向,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和最活跃的因素。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他们对一些游戏、故事、活动特别感兴趣,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就必须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玩中学、在活动中学。平时教学中,让学生在充满生活情趣的课堂中参与学习。以鼓励为主,真正让孩子体验学习的喜悦、学习的信心、学习的激情,这样往往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在授完新知识后,就要对新知识进行巩固,进而运用,这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也是教育者经验之谈。要达到这一要求,必须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才能收到好的效果。我认为练习题的设计要非常讲究,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
2、精选课堂教学习题、作业题。
(1)、作业的形式要多样,可分口头、书面、思考,布置课外作业,力求能开拓学生知识面,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
(2)、作业的内容要精选,份量适当,难易适度,并具有层次性、思考性、应用性、开放性。
(3)、作业的规格要统一,严格要求学生认真、按时、独立完成作业,做到书写工整、格式规范、步骤清楚、书面整洁。
(4)、批改作业要及时、认真、细致、不漏批错批。当天的作业当天批改,
(5)、重视作业的讲评,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要及时讲评和纠正。对好的作业要予以表扬,同时督促学生订正错误,对无力订正的学生应进行面批。
 
(四)增强学习动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人说,儿童的心田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种了一种思想,便会有行为的收获,播种了行为,便会有习惯的收获,播种了习惯便会有品德的收获,播种了品德,便会有命运的收获。也有人说,行为养成习惯,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些话似乎有些绝对,但良好的习惯对人生的确太重要了。习惯是一种惯量,也是一种能量的储蓄,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人, 比那种没有养成良好习惯的人以及养成不良学习习惯的人具有较大的潜在能量。而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教什么?教知识、教学习方法。我们认为更重要的是教学习的习惯。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如能在培养学生的习惯上下工夫,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也可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达到双赢的效果。
1、挖掘学生潜能,彰显学生特色。
首先要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虽然“减负、提质”的主体是教师,但真正受益的是学生,效果也要从学生身上显现出来,如果学生对于“减负提质”的态度不端正,该开展的工作就无法开展下去。现在一提减负,学生首先想到的就是没有作业,课时也减少,而没有去想如何高效地获取知识,去想方法。因此,要真正“减负提质”,就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要通过教师指导,学生交流,家长沟通,总结出自己的学习方法,找出适合自己的“减负提质”的方式。坚持挖掘学生潜能,大力开展多层面教学的校本教研。针对不同的学生设置了“独立作业”,每学科每周当堂做一份独立作业,既充分利用学生的时间,减少在家的作业负担,又增加了教师研究和讲解的有效性,巧妙地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针对不同学生的实施因材施教,采取举行学科性调研赛的方法,把每班学有余力的学生集中起来进行学科质量调研赛,很好地调动了优秀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带动班级的学习追、赶、超的竞争热潮。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应加强个案研究,肯定其长处,采取激励的策略。学校鼓励学生多方面发展,彰显“个性发展”的特色,如文学创作、演讲、歌咏、舞蹈、绘画、电脑编程等。为此,学校设立各种兴趣小组,开辟了学生展示自己特长的舞台。
2、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智力,提高能力。
首先、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学习活动走向成熟的标志。在学习启蒙阶段,学生们学无常规,只是被动地照着学;然后,在教师指导下,逐渐地探索出一套适合自己个性的学习方法,保证其学习循规蹈矩地进行。假如,这种学习习惯出现自觉的、稳定的、有效的特征,说明他们已经走上了学习科学化的道路。其次、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说:“什么是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养成习惯。”而习惯是日积月累的细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应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中逐步养成。而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将会是他们一生受用的宝贵财富。从我校开展小班化教学以来,我们一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包括学生的预习、小组讨论、小组展示的习惯。现在,学生已懂得预习,能够把问题带到组内讨论解决,敢主动上黑板展示了。第三、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将使学生受益终生。当代科技的高速发展,使人们认识到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的必然性、重要性。而学习者的良好学习习惯是同每个人的生物钟、学习方法密切相关的,若一旦养成,对其继续教育将发生长效的作用。 总之,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但能提高学习效率,保证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还能促进学生自然地获取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能力。
 
(五) 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众所周知,学生学习的努力程度与学校的整体氛围密切相关,学校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表扬什么,批评什么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动力。学校要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刻苦学习,理直气壮的反对投机取巧耍小聪明的行为,要通过宣传栏、黑板报、校园广播宣传校园学习文化,要给予刻苦钻研、顽强拼搏的学生以自豪感和荣誉感,鞭策那些不思进取、贪图安逸享乐的同学,绝不能让混日子的风气抬头。只要学校有意识的去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学生自觉学习的动力就会增强,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会逐步得到提高。
事实上,减负只是要求学校和教师做好该做的事,坚决不要做不该做的事;要求教学中发挥好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把学生身心健康等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所必须的基础条件放在首位;减负是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的重要体现,不仅不会降低教学质量,并且还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虽然减负工作任重而道远,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探索和实践,就一定会实现学生健康水平和教育质量双项提高的目的。
 
(六)开展各种各样活动,充实课余生活
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它具有课堂教学无法代替的重要作用。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充分发挥个人的特长,才能,培养好一技之长,将来参加工作后能适应社会的需求,为社会做出特殊的贡献。
课外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班会活动、读书活动、书法绘画活动、文体活动、科技发明活动、社会调查、微机操作等活动。学生根据本人的特长、爱好自己选择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知识、长才干。
 
 
结    论
 
总之,素质教育进展如何,教师起着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训练,从能力的培养入手,使他们从“要学”向“会学”发展。每个教师只有从思想上认识到“减负”的重要性,并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才能真正解放学生,从而为国家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
合理调节,才能真正让“减负”与“提质”并驾齐驱,教学的根本是为了学生。减负与提质也是为了学生更好更健康的发展。只要把这两个关系协调好,我们的教学会变的更加有成效,学生也会更加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年6月13日
[2] 傅道春.新课程中课堂行为的变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9
[3] 张庆云.赣州晚报,2008.1.15
[4] 杨文华.如何为学生布置合理的学习任务.外国中小学教育,2000(5)
[5] 李光新.减负,教师大有可为.安徽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  03期
[6]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陈至立在“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电视会议上的讲话),2000年1月7日
[7] 江泽民.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光明日报 ,2000年3月1日
[8]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减轻中小学过重课业负担的若干意见,2005年2月24日
[9] 王 惠.教师论文精选.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9月
[10]张丰.任务学习与作业改革.上海教育科研,2002(5)
 
 


以上论文内容是由硕士论文网为您提供的关于《教育管理专业硕士毕业论文的7个部分(附范文)》的内容,如需查看更多硕士毕业论文范文,查找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研究生论文参考资料,欢迎访问硕士论文网教育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