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网第2021-02-23期,本期硕士论文写作指导老师为大家分享一篇
会计论文文章《会计职业道德诚信研究》,供大家在写论文时进行参考。
本篇论文是一篇会计硕士论文范文,虽然诚信在会计职业道德中居于核心地位,但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成熟性,有些会计人员在面对经济利益,尤其是个人利益或单位局部利益时,丧失了个体诚信或职业诚信,出现了诸多不诚信的问题,给国家或集体利益带来了极大地损害。
导论
诚实守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每个个体的立足之本,是我们国家的兴国之本。然而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由于历史、现实等多种因素综合的影响,生活的各个领域出现了不诚信的现象。特别是经济生活中的背信弃义、弄虚作假、行骗欺诈等不诚信行为日益凸显,会计职业道德中的诚信问题,使会计职业道德滑坡现象愈来愈严重。因此,针对会计职业道德中的诚信缺失现象开展会计诚信研究、提高会计诚信水平,不仅有着十分重要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更有着十分强烈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一、会计职业道德中诚信问题研究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研究会计职业道德中的诚信是建立诚信社会的需要。当前,中国正面临着严重的社会诚信缺失,而会计诚信危机是社会诚信缺失的一个重要表现,所以会计诚信研究对诚信社会的建立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诚信是一个重要的普遍性的道德品格范畴 ,它既表现为个人品德 ,也表现为群体品德 ,还表现为社会公德。在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它都存在并发挥着非常重要
的作用。因此,从大的方面来分,整个社会诚信可以分为三大领域,即经济诚信、政治诚信和思想文化诚信。其中经济的诚信是基础,是第一位的。而会计诚信又是经济诚信的重中之重,在会计职业道德中占核心地位,起核心作用。必将影响经济诚信、政治诚信和思想文化诚信,制约整个社会的诚信水平,所以要解决社会诚信问题,建立诚信社会,首先必须解决经济领域里,会计职业道德中的诚信问题。研究会计职业道德中的诚信是提高会计职业道德水平的需要。我国著名科学家潘序伦先生认为,“诚信”是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他终生倡导:“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处事,信以待人,毋忘‘立信’,当必有所成”,并将其作为立信会计学校的校训。诚实守信要求会计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讲求信用,保守秘密,对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真实、完整的会计核算。朱镕基总理在 2001 年视察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时,为北京国家会计学院题词:“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可见,做人要讲诚信,社会需要“诚信”,会计职业更要讲“诚信”,诚实守信是会计职业活动和职业道德的精髓,更是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主要内容的核心内容,突出表现为以诚实守信作为辐射中心向其他内容扩散,并渗透到其他主要内容里面。正是因为非诚信行为严重的影响了会计人员遵守其他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进而使会计职业道德水平严重下滑,进而影响其他执业者的从业水平。因此要提高会计职业道德水平,必须首先解决会计职业道德中的诚信问题。研究会计职业道德中的诚信是发展市场经济的需要。现代市场经济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契约经济”、“信用经济”,它与诚信道德有着一种天然的联系。在市场经济中,人们之间的交易活动一般都是通过一定的合同或契约来确定和维护的,而诚信则是契约的基础。会计在现代市场经济活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任何一个单位,包括赢利组织(各类企业)和非赢利组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均设有相应的会计部门或会计人员。20 世纪 90 年代初,我国共有 1200 万会计人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证劵市场的完善,会计在资源配置中的重要性日益显著,资源配置在市场经济调节中占有重要地位,资源是否能得到合理的利用,让市场的每个主体都能有对等的机会,必须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对资源的合理使用采取积极的监督和控制,会计人员就成了这一责任的承担者。随着企业的合理发展,企业的经营权和所有权早已分离,会计人员的职能不再是简单的算账、登记账薄,已变成了企业的管理者。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行不过短短几十年,许多旧的规则已经不能适应人们的需要,已经形成的一些有效的新规则还不完善。
二、会计职业道德中的诚信问题研究的现状
国内外学者都非常重视会计职业道德中的诚信问题研究,一致将会计职业道德中的诚信问题看做是社会道德体系以及个人道德素质要求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国外会计职业界十分重视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大多数会计著作和发行量较大的会计教材都有相当大篇幅的会计职业道德知识的论述,尤其在诚信守信原则方面花费了大量的笔墨。国际会计师联合会职业道德委员会1988 年拟订了《国际会计职业道德准则》并于同年 7 月经国际会计师总理事会批准后公布。美国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其会计的发展也位于世界前沿。近些年来,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制度不断的深入,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研究也在朝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而国际会计职业道德作为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发展的一个重要指导者,它的研究现状对于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目前,国际会计职业道德的研究现状大致可以分析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国际会计职业道德的研究队伍及其成果逐年上升,研究队伍是进行国际会计研究必不可少的的因素,它直接关系到研究的效益等问题。近些年来,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和推动下,国际会计加大了对于会计队伍的建设,一大批的会计人才涌现出来了,他们通过不断的努力和细心的研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第二、全球性研究与国际经济业务的研究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要求各国加强国际会计职业道德的研究,近些年来,国际会计合作研究的比例有不断上升趋势。国际会计新准则推动了国家会计职业道德全球性的研究,也带动了国际经济业务的研究的发展。第三、验证研究方法正日益取代规范研究方法近些年来,国际会计高层次研究方法发展迅速,理论发展与专题研究代表了较高层次的研究。虽然一开始,高层次的研究方法发展受到了多个方面因素的制约,但从后期来看有迅速的发展。这也带动了验证研究方法的发展,目前验证研究方法已经取代规范研究方法,极大程度推动国际会计的发展。正如上面所述,对于会计职业道德中的诚信问题,许多经济学家、管理学家、法学家乃至社会学家都从各自的研究视角,运用本学科的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对其产生的原因以及今后的重建途径等问题进行了较为广泛的理论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目前国内从经济伦理学角度,对会计职业道德中诚信问题作出深入系统研究的,还不是很多,而且从总体上来看,当前对会计职业道德中诚信问题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还存在不足之处。
第一章 诚信是会计职业道德中的核心问题
诚信在会计职业道德中究竟起什么作用?有人认为起重要作用,但重要到什么程度,却论述不多。本章试图通过对诚信的伦理内涵和理论特点的理论研究,然后再分析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笔者认为,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是不做假账,而不做假账的关键是要有诚信,所以,诚信是会计职业道德中的核心问题。
一、诚信的伦理内涵及其理论特点
诚信作为基本的道德范畴,在人类的思想史和实践史上一直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诚信既可以看成是一种完整的德目,也可以看成是两种德目即“诚”与“信”的辩证关系。中国古代思想家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将诚信作为两个意义相通的概念分开论述的。什么是诚?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朱熹说:“诚者,真实无妄之谓,天理之本然也”。意思说真实可靠,绝不荒谬。王夫之认为:诚以实心,行实理之谓。诚信是人之所以为人最起码的道德品格;也就是说离开了诚,人的其他道德品格则无从谈起。“学者不可以不诚,不诚无以为善,不诚无以为君子”。从上面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学者和圣贤非常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把“诚”当做一种人生境界来完善自身,从而转化为一种内在的自觉性的道德品格。那么什么信?孔子认为:人须“言而有信”、“信则人任焉”;“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认为做人要言行一致才能得到人们的信任。孟子则把信放到了与其理想的“善”同等的高度:善人也,信人也。荀子也非常重视信:“凡为天下之要,义为本,而信次之,古者禹汤本义务信而天下治,桀纣弃义倍(背)信而天下乱”。作为君主,信尤其重要,在中国几千年的实践史中,早已经证明了作为一个君主,信则得天下,不信则失天下。这样看来信是一个侧重于一主体与另一主体相互作用的道德规范。在前人重信的基础上,汉代大儒董仲舒首次将信列入“三纲五常”,到此为止,信的基本含义是“然诺”即兑现承诺,就是说话要算数,注重履行承诺,是诚的外在表现形式,“有所许诺,纤毫必偿,有所期约,时刻不易,所谓信也” 。从上文可以看出,在中国古代思想家看来,诚与信是相通的,他们追求的意思都是“实”,即实在、真实、实事求是和言行一致。其区别仅在于 “诚” 更多地是指“内诚于心”,更多地是对道德主体品质的单方面要求,强调主体的自我修养以及由此而形成的个人内在的道德品格,而信则是“诚”的外化,侧重于“外信于人”,是通过主体的实践,一个主体借助于另一个主体的作用而体现出的一种内在和外在统一的道德品格。正是着眼于“诚”与“信”的这种内在统一的关系,我国的一些思想家把“诚信”作为一个统一的德目放到一个无可替代的地位,告诉我们人虽然有仁爱之心和聪明的智慧人,但一定要把诚信放在最根本的地位。故以诚信为本者,谓之君子。以欺诈为本者,谓之小人。“君子虽殒,善名不减。小人虽贵,恶名不除。
二、诚信中的三个基本问题:个体诚信、群体诚信与社会诚信
诚信的伦理特点,笔者认为可以归纳成以下几点:“诚”与“信”联结成一个词——“诚信”。尽管现代人已经广泛使用诚信这个词,并且不在基于“诚”的本体论意义,而是从规范层面取其诚实守信的基本意义,但是,作为严格的道德概念的“诚信”,应该是“诚”与“信”的有机结合。诚是信的基础,信是诚的外在表现形式,诚信是诚实和守信的统一。对现代人而言,人们为了适应社会生活的要求,在社会上创造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做一个诚实的人是非常重要的。而守信则更注重向别人兑现自己的承诺,在实践中为了让人们互相守信,人们订立了许多道德规范和规则,是诚实的外在表现。诚实与守信联结成一体,成为人们行为的道德规范,成为诚实和守信的统一体。它的普遍性体现在它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存在于个体与个体的交往中,存在群体之间的交往中,存在于一切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存在于个体中,它表现为个体诚信,存在于群体中,它表现为群体诚信,存在于社会中,它表现为社会诚信。正是因为它的普遍性,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假如我们的生活中缺少诚信,家庭、邻里、单位、组织乃至国家就无法存在,基本有序的社会生产、生活和交往也无法进行。诚信道德稳定性体现在一个主体对另一个主体的诚信态度是经过陌生到相信、信赖、信托、信用等多个阶段逐渐形成的,而在每个阶段,两个主体之间都会进行反复的猜疑、试探、观察、到最后的验证。他们之间的相托关系,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一旦形成信任,它就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确定性首先表现在它的伦理内涵的客观性,就是不欺骗自己,不欺骗他人,说自己所想的,做自己所说的,就是思、言、行的一致性。其次,表现在作为社会的人,每个人都应该去遵守它。而它的不确定性首先表现在诚信的主体——人的主观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也有自己的局限性,他们对伦理内涵的理解可能有一定的差异,例如有的个体认为诚实守信就是纯粹的真诚,对自己和他人的坚信不疑;而有的个体选择对他人一半相信,一半不相信,因为不完全相信自己,也会不完全相信他人;也有的个体对他人只是一种应付的态度,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其次,在不同的时代,人们给诚信赋予了不同的内涵,诚信的内涵在人们的实践活动中一次次发展着,完善着,才适应了时代的需要,所以诚信不能脱离一定的时代背景,只有有时代特色的诚信,才具有它的价值和意义,才能在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所以诚信是一种不断变化,不断需要完善的道德规范。
第二章 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其危害
一、会计诚信缺失面面观
二、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
三、会计诚信缺失的危害
第三章 解决会计职业道德中诚信问题的途径
一、加强政府诚信建设,建立健全社会诚信体系
二、强化会计人员的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
三、强化诚信意识形成的道德心理机制和道德文化基础的研究,促进会计人员的道德自律
结语
诚信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东西方对诚信的研究源远流长,且成果比较丰硕。我国传统文化历来不乏对诚信的推崇和研究,诚信被视为立人、立业、立国之本。自孔子起,诚信一直被许多哲人、学者所关注和研究,形成了以儒家诚信思想为代表的众多诚信思想和学说。西方对诚信的研究也有悠久的历史,西方人不仅在理论上强调诚信的重要性,而且在诚信的应用和实践方面也进行了大量的积极探索。近年来,会计职业道德中的诚信缺失现象越来越严重,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诚信问题是会计职业道德的核心问题,对会计职业道德中的诚信问题研究,即是一个重要的理论课题,又是一个重要的实践课题。本文在充分吸收中西方有关会计职业道德中诚信问题研究的优秀理论成果上,针对其不足,重点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突破:一是基于理论研究的需要,以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为指导,借鉴中西方有关诚信概念的阐述,从伦理学角度,系统的阐述了诚信的伦理内涵和伦理特点。二是从诚信的主体性、经济性和社会性,对诚信的现代价值作了系统的探析。三是在对当前我国会计职业道德中诚信缺失现象、危害和成因作出深入分析的基础,基于提出有效对策的需要,着重分析如何建设会计职业道德的制度机制和道德途径。
以上论文内容是由
硕士论文网为您提供的关于《会计职业道德诚信研究》的内容,如需查看更多硕士毕业论文范文,查找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研究生论文参考资料,欢迎访问硕士论文网会计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