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网/国内首批论文服务机构

当前位置:硕士论文网首页 > 会计论文 > 制度变迁视角下的会计保守主义研究

制度变迁视角下的会计保守主义研究

时间:2021-01-31 18:59 | 栏目:会计论文 | 浏览:

硕士论文网第2021-01-31期,本期硕士论文写作指导老师为大家分享一篇会计论文文章《制度变迁视角下的会计保守主义研究》,供大家在写论文时进行参考。
  本篇论文是一篇会计硕士论文范文,作为新古典经济学之父的马歇尔,其研究视野因为早期的数学训练而受形式主义制约,同时也影响其追随者,自世纪年代以来,主流经济学一直被形式主义者垄断。用形式主义方法解释的事物十分有限,在建模的系统里,面临的始终是一个封闭系统,但是现实经济是一个幵放系统,其受制于不停息的外部力量的冲击,经济现实既非同质,也非静止,这种非机械运行的结果然不会被精确预测。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我国在会计正式制度中运用会计稳健性概念始于年,当时为构建我国会计制度从西方移植了会计稳健性概念,其后股份公司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制度、企业基本会计准则中也陆续采用这一概念,会计稳健性概念在我国落地后一直颇受争议。我国移植而来的会计稳健性概念在美国本土也一直纷争不断,困扰了制度建构者多年。从年在其第号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企业信息的质量特征》中提到会计稳健性幵始,就有近年的困惑:会计稳健性原则是否与中立性冲突,其存在的现实意义究竟是什么,终于在年,与正式提议将会计稳健性(或会计审慎性)的最后剩余内容从概念框架中清除。年,在两大委员会出台的联合框架的征求意见稿中已经不见“会计稳健性”的踪影。目前,我国基本会计准则中仍沿用“会计稳健性”,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背景下,是否也应该将“会计稳健性”从我国的基本会计准则中清除,这一问题一直未有定论。不管清除与否,都会给决策者带来困境。如果清除,是否意味着当初的选择是错误的,那么我国是否一幵始就不应该移植;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背景下,将来我国应如何作出适合自身发展的选择,而非仅仅跟从。如果现在的选择是错误的,那么我们是否还应该坚持保留“会计稳健性”,在世界经济一“会计稳健性”在正式制度中被清除以后,是否就不应该出现“低估净资产或者净利润”现象?遵从“天下最确定的就是不确定性”行为逻辑,会计中的不确定性恰恰又是会计稳健性存在的理由,这样会计稳健性又成为客观事实。但为什么要在正式制度中清除“会计稳健性”,为了我国会计事业的健康发展,应该对清除的“会计稳健性”的决策进行系统分析,对我国“会计稳健性”在正式制度中的去留进行严肃思考。世纪初,西方就幵始了“会计稳健性”研究,迄今为止具有丰厚的研究成果,但是有一个奇怪现象,“会计稳健性”其内涵和外延究竟是什么,人们对之还未产生共识,即便是在界定“会计稳健性”时也含混不清,甚至曾用“会计审慎性”一词来替代“会计稳健性”。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是其存在、发展的动力,对我国“会计稳健性”在正式制度中的去留问题,需要从理论中寻找出路。处于理论研究前沿的西方尤其是美国的会计研究中普遍出现过这样一些研究结论:“稳健的会计信息就是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类似的论述不甚枚举。随着中国会计准则国际化进程加快,我国会计研究者们也円趋向国际、尤其是美国研究趋同,借鉴西方己有的研究成果,探讨中国制度背景下的现实问题。但是由于急于学习、急于赶上国际研究水准,出现了借鉴过多、深入思考不足的状况,这一现象也体现在我国学术界对于“会计稳健性”的实证研究中。尽管“会计稳健性”概念最初来源于会计准则中提及的“会计稳健性”,但众多实证研究中出现的“会计稳健性”和正式制度中的“会计稳健性”并非同一含义,前者往往是指测量的结果,后者则是对结果的要求。制度视角的会计稳健性究竟是什么,有待进一步研究。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没有争议和论战的学科就不会有发展的激励和动力,在学科领域和在自然界一样,“多样化是演化的动力”。会计学的发展历史就是其以多社会科学的方法和范式的演历史,但是因为这些社会学科自身也存在问题,因而也影响到会计学认识事物的方法和范式,这也是会计研究中就同一议题产生论战的主要原因之一。沿着这一指导思想,本文通过对西方现代会计稳健性研究的梳理,发现迄今在会计稳健性研究中产生的诸多问题及争议的根本原因在于:一直将经济学视为本学科重要分析方法的会计学,在研究中受限于主流经济学研究范式的不同演化阶段的特点,尽管已经从新古典经济学视角向制度经济学视角转化,但是迄今仍受均衡范式的指导下,将研究对象视为静止的、时间可逆的和同质的,由此导致会计稳健性概念和态度的纷争。以一种均衡静态的眼光去看待一个演化进程中的事物,难免有失偏颇。演化的过程就是历史的过程,因此本文从原始记录计量时期出发,沿着文明古国会计、中世纪会计、近代会计和现代会计的历史路径辨析会计稳健性的演化线索。研究制度的经济学自身一直处于演化进程中,从世纪前后占据主流的老制度经济学,到世纪年代开始至今幵始一直占据主流的新古典主义制度经济学是两类具有不同研究范式的制度经济学。前者尽管因为其不具有形式化语言而被质疑并一度消沉下去,但是其“演化观”为其在世纪年代重拾雄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古典主义制度经济学是对新古典主义的改良,其仍旧坚持以一种机械观的视野去看待事物,在其眼中,行为主义的理性是程度不变的,因此行为人的形式路线被不变的理性所指导,必然具有可预测性。本文是从制度演化视角去认识会计稳健性的多样性问题,因此必须进行范式转换,从新古典的均衡观向制度演化经济学的演化观转化。用制度演化观来分析概念框架中有关会计稳健性争议,发现原因在于准则制定者一方面认可了惯例的重要地位,但是又未能运用演化观去正确认识惯例的动态演化,进而产生自身逻辑框架里的矛盾。要走出这样的困境,首先需要转换研究重心,从关注不变秩序到关注因果机制,构建与制度属性适应的运行机制;其次,在制度演化观下重构会计稳健性理念,建议沿着“本质目标准则实务”的理论脉络进行会计稳健性研究,关注社会心理、经济周期、政治制度以及技术进步给会计稳健性带来的影响,权变地运用会计稳健性实现会计本质上所追求的“至善”历史使命。本文主要采用规范的研究方法。在会计学基础上综合运用了演化经济学、行为学、心理学、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神经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成果。

  第二章  国内外会计稳健性研究综述与比较

  2.1  国外会计稳健性研究
  参考戈弗雷等对于会计理论研究的分期标准,按照通用科学时期、规范时期(和实证时代(至今)对西方会计稳健性研究进行综述。规范时期的理论不以实务中做了什么为研究中心,而以实践中应该做些什么为研究中心,至于实证时期理论(也成为具体科学理论)依据的是通用科学时期的经验方法,但是谋求的是能够解释实务的框架,其目标是解释和预测实务。通用科学时期会计稳健性研究与会计理论产生时间相比,会计实务更为久远,因此后者是以一种非正式的方式发展起来,而非源于系统的会计理论指导。自帕乔利时代幵始,逐渐产生对会计实务的记载和推广的文献,但是研究基本上是以实务为导向,世纪的经济发展对会计人员的需要增加,将会计实务编入教材并进行标准化传授成为这一时期会计教育的主流方式,其后零星地出现对会计实务中问题的解释和思考,通过对客观世界的观察和向历史追溯原因是这一期会计理论研究的主要特征。呈现出老制度经济学所推崇的“演化”思想的端悦。相比于仅仅是简要的从一个现象来界定会计稳健性的概念,在这一时期出现的会计稳健性研究者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其于年就其获得的有关会计稳健性的第一手资料——世纪末世纪初的一位巨额交易商、银行家以及制衣企业领导者的会计记录的研究成果被视为较早提及会计稳健性实务的主要研究文献之一。在的存货结转记录中,在市价低于存货成本时,将年月日的商品存货账户中结转到下一年初的“存货”账户时产生的差额被记录到“商品的损失”一栏。对现象,介绍了的会计人员作出的解释:“我们之所以将存货账户借方的一部分金额记录到“商品利润”的借方,也即损失,是因为我们不再能够以高于原来的价格计价,因为它们再也不能回到原来的价格。”会计实务人员这种对现值的感受凸显其产生了对资产的本质特征
“未来经济利益的可能流入”)的本能考虑。上述研究成果为接下来进一步明确反对那些认为“早期运用以及减值政策的会计行为是出于避税的原因”的观点提供了经验证据。根据年的税收法律,指出在这一历史时期,土地所有权、家畜、货币以及营业资本必须按照某一确定的方法被评估,而后进行纳税。纳税中报单是按照土地产出的进行资本化来估价不动产,因此纳税申报单和账簿之间并不对等,也即出于纳税目的而产生的财产税基账面余额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关于财产管理目的下的会计资产的账面余额。随后就其对在间的会计账户记录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该地区在该时期的税收负担非常沉重,因此直到年,纳税人都会借助于帐来实现其避税的:一为纳税目的,一套为自己的财产的保护。的研究表明:在纳税申报中与账户记录分幵的情景下,以记录存货可能仅仅是会计人考虑利润或者损失,而不是后期研究所言的诸如避税等原因。
  2.2  国内会计稳健性研究
  较之西方财务会计理论研究而言,我国会计稳健性性研究的起点较晚,具体可以追溯至上个世纪年代,其背景是我国处于改革幵放时期,致力于进行会计制度构建,而在会计制度构建中首次引入了西方的“稳健性原则”。由此会计稳健性研究正式进入人们的视野。“语言转换”的问题“会计稳健性”一词移植于西方,因此首先就面临着语言转换(翻译)问题,即被准则构建者引入的“”究竟翻译成稳健?还足保守?还是带慎?而对语言的理解需要加入特定文化背景的要求使得如何达到严复先生所说的“信、达、雅”也成了一个难题,尽管会计是一门不分国界的“商业语言”,但是恰当的语■转换的确是研究者切实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者最初从词源出发,提出“”一词源于希腊文,在英国,该词最早由政治家柏克在其《法国革命感想录》(中明确提出。年,法国浪漫主义作家夏多布里昂在其主办的份旨在抵制民主也想传播的志中,哲次以名词形式出现。研究者发现在西方丨家,“”被广泛运用在政治思潮中,公认的译法是“保守主义”。而该彳被西方会计界采用是世纪初的事,在其年出版的《管理会计》巾将“不预期利润,但是预期所有的损失”视为“其后,该术语出现在后期的西方会计文献之中。在中国会计学会联合香港会计师工会于年月出版的《英汉会计词汇》中,“”被译为“稳健主义,保守”。在西方,“保、’义”大多足指对市场经济以及传统的价值的强调,而在中国,“保守主义”更多地指:(保卫坚守;(保护,保藏;(保住,使不失去;(维持旧状,不求改变或改进。由于“保守〗义”一词很容易使人们将其和计划经济、意识形态的贸恋联系起来,从而使人误解:似乎强调保守主义就是“强调传统价值观以及全能的政府,并且否认政治分权和多元监督”。因此,我国会计学者更多将其译为会计稳健性而非会计保守主义。尽管就翻译本身而言,该词译为会计保守主义似乎更为贴切。因为,“稳健”在中文中的解释为:稳而有力;稳重,不轻浮冒失。而在英文中,则将“稳健”翻译为坚定、平稳、安全)。当然上述问题从语言哲学来看并不能算是一个问题。借用维特根斯坦曾经举过的一个例子:如果两个人下象棋时发现一个“车”丢了,就会找一个瓶盖或石子替代“车”,但是如果我们还未清晰地了解究竟什么是“车”时,究竟是用石子还是瓶盖来替代又有什么关系?

  第三章  理论基础

  3.1  制度经济学的演化
  3.2  制度演化的基本理论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会计稳健性历史沿革

  4.1  历史研究:意义、方法及注意的问题
  4.2  史前的会计稳健性
  4.3  文明占国与中世纪会计稳健性
  4.4  近现代会计稳健性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会计稳健性的制度演化分析

  5.1  会计稳健性的层级分析
  5.2  会计稳健性的演化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会计稳健性现状与困境

  6.1  会计稳健性勾不确定性
  6.2  会计稳健性现状
  6.3  会计稳健性面临的困境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走出困境:从制度均衡转向制度演化

  7.1  重心的转移
  7.2  理念的重构
  7.3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总结

  本文从制度演化视角重新审视既有的会计稳健性研究,提出,当前美国受主流的新古典制度经济学的影响,用制度均衡观来看待会计稳健性惯例,将制度主体视为同质的、具有不变的偏好的个体,无视会计稳健性惯例背后的诸多原因,在缺乏一个客观见之于主观的会计本质的前提下,将普遍的惯例纳入会计准则,随着制度结构和制度主体之间的互动,发现其从会计稳健性惯例中抽象出来的原则无法与实务相契合,最终不得已将其从概念框架中去除。而对中国而言,正式制度里的会计稳健性并非如英美国家那样源自会计惯例,而是在改革开放之初政府采取的移植战术下对西方会计准则的复制,这种复制未经系统的思考,由于正式制度一旦形成,因为其刚性特征立刻会打破原来的均衡状态,进而使社会秩序发生混乱,能动主体与制度结构之间互动会偏离制度建设者的目标是不争的事实。作为制定法国家,中国每一次对会计正式制度的修订或调整都发生在社会承担巨大的成本之后。综上,无论是普通法系国家还是制度法系国家,对其制定的制度不仅应知其然,还应知其所以然,后者就是制度演化观所追求的研究目标。本文进行的制度演化视角下的会计稳健性研究仅仅是个初步尝试,主要是为今后的类似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还有很多后续工作要做。主要研究成果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从整体上梳理了会计稳健性的演进过程,不仅从闲架累积角度分析其形而上的终极原因,还从止于“术”的形而下视角分析了会计稳健性的多样化是能动的制度主体与制度结构互动的结架。后指出,要新构建会计稳健性的理论研究的逻辑线路,弥补现有目标导向下的准则制定中缺乏对会计本质考虑的不足。本文研究的主要贡献是用制度演化理论来解释一个具有演化特征的制度现象,回答了会计稳健性的争议“为何会产生”的问题,同时为解决这一争议提供了进一步的理论研究思路,未来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许多具体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后续研究来加以完善。总的来看,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由于制度演化理论本身还处于完善之中,其不断地在吸收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故而本研究所借鉴的制度演化理论还仅仅是这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中的一个很少的部分,对该理论的理解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因此本研究所提及的研究范式的转换还仅仅是一种尝试性的努力,其科学性还有待实证的检验。其次,会计稳健性的历史研究完全是基于第二手资料,不能保证历史资料中客观性和真实性,此外,由于缺乏足够的资料支撑,会计稳健性的历史研究并不完整,这直接制约了需要借助于历史的制度演化分析。第三,本研究在进行终极原因探求时,已经触及到了伦理学的范畴,但是本人尚无能力驾驳该学科的知识来指导本研究,因此在触及伦理学中的“善”之问题时,并未深入探讨,这给本研究带来了直接的影响,但是同时也给本课题的研究带来了广阔的空间,实现伦理学的回归,不仅是经济学也是会计学要完成其理论研究的深化所必经之路。第四,由于缺乏会计实务经验,缺乏对实务中的会计稳健性现象直观理解,在后续的研究中需要走向实务,对此可以选择问卷或直接参与实务等方法,以深化演化视角下的对制度的因果认识。总的来看,基于制度演化视角的会计稳健性研究是一个充满生机的研究领域,它使得人们重现正视会计偏差,认识到会计偏斧足准则或规范就可以加以制约,会计行为不可能用数学化模型进行预测,作为社会科学的会计,精确永远不属于会计。期待在今后的研究中,于制度演化视角的会计基础理论研究会钉更丰厚的成果。


以上论文内容是由硕士论文网为您提供的关于《制度变迁视角下的会计保守主义研究》的内容,如需查看更多硕士毕业论文范文,查找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研究生论文参考资料,欢迎访问硕士论文网会计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