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网第2020-09-21期,本期硕士论文写作指导老师为大家分享一篇
硕士论文文章《MBA硕士论文:C校MBA课程优化策略研究》,供大家在写论文时进行参考。
MBA 课程优化包括课程品质与课程架构两大维度的优化。课程品质的优化涉及课程与教授两个主要因子,其中每个因子又包括四个细分方面。课程架构的优化包括课程设置、授课方式、学习管理三个层面。通过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两大方面对 MBA 课程优化项目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得到了肯定的结果。MBA 课程优化项目的各个细分项目从不同维度改善了 MBA 学生体验、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学习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人际沟通与协作能力;为组织提升教学品质、改善教学管理、向信息化发展又迈进了一步。最后,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实现了教学目标,为整个优化工作阶段性的画上了句号。
第 1 章 导论
本章从 MBA 教育大环境出发,首先对全球 MBA 教育背景做了综述,对国内外MBA 教育问题进行了整理,并对 MBA 教育的核心元素与载体——MBA 课程,在其演化与发展现状方面进行了讨论,阐明 MBA 课程优化的必要性与迫切性。另外,对于在课程优化方面起到助力与推动作用的高等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归纳与梳理。引出本文的核心研究问题——MBA 课程优化策略研究,并对该问题进行进一步的细分,确定以 MBA 课程优化框架、优化路径,以及优化评价三个分级问题作为本研究的主要思路与框架。结尾对研究意义与所运用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总结。
1.1 研究背景
MBA 是 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的简称,中文翻译为工商管理硕士。起源于美国,是专业硕士的一种,一般由学校的商学院或管理学院培养。MBA 教育旨在培养能够胜任企业与金融或经济部门的中高层管理岗位的务实型、复合型人才。MBA 毕业生应具有商业道德与商业思维,兼备理论与实践知识。MBA 教育的课程设置与学术硕士教育不同,它更注重实战管理能力的培养,以案例分析为主要教学方法,以解决问题为目标,聚焦于商业思维与技巧的培养。课程内容包括经济、管理、市场营销、金融、财务、战略、人力资源,以及组织行为等涵盖管理经营的方方面面。课程结构大致包含必修课(核心课)与选修课两大核心分类,同时辅以各类学术活动、项目合作、海内外游学、交换,以及工作实习等。学制从 1 年到 2 年长短不等,一般来说,美国商学院的 MBA 项目一般学制为 2 年左右,欧洲商学院的 MBA 项目一般学制大致约为 1 年,而我国各院校的 MBA 项目学制基本处于 1-2 年之间。MBA 教育是产学结合的产物,在管理教育领域以及整个社会占据重要地位。MBA 教育自 90 十年代初在我国发展伊始,就在整个社会引起了积极的反响,为顺应日益细分的市场需求,一系列细分 MBA 项目应运而生。最通常的划分为 MBA(综合类 MBA)与 EMBA(高级管理人员 MBA),MBA 针对拥有 2-3 年以上工作经验的青年人才与中层管理者,包含全日制 MBA 与非全日制 MBA。课程目标以经营管理的通识教育为主导思想,通过软硬技能相互辅助有机结合的方式实现。EMBA 以非全日制的形式针对拥有约 10 年以上工作经验的高层管理人员,课程内容以经营管理知识展开,种类包罗万象,课程设置以微观与宏观结合的形式呈现,且更加侧重宏观层面。EMBA 又有其自身体系的分类,如 GEMBA(全球 EMBA),HEMBA(卓越服务 EMBA)等。本文所研究的 MBA 教育是指前者——综合类 MBA 教育。除以上划分方式外,还有 IMBA(国际 MBA),FMBA(金融 MBA),以及各种不同方向的其他类型的 MBA 等,适用于不同行业或职能的中高层管理人员报读。由于其好就业、薪资高等特征,MBA 项目曾一度在国内管理教育市场出现过热的情况。2011 年开始,由于招生竞争激烈,以及教育部加大对专业学位的管理力度等原因,MBA 院校增长进入停滞期,部分院校 MBA 报考人数甚至呈现下降的趋势。
1.2 研究问题与研究内容
教育生态学,起源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是以教育生态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跨教育学与生态学的边缘学科。对于教育生态学的探讨与研究,国内外已有不少,笔者在进行了大量的文献研究与学习后,认为教育生态平衡指多层次多维度的教育生态系统的整体平衡。既包括教育生态系统内部各组成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平衡,也包括系统与外部环境发生能量与信息交换时相互作用的平衡。课程,作为教育及其生态系统中的核心元素与载体,通常包括课程架构与课程品质两个方面。课程架构又包括课程设置、授课方式、以及学习管理三个层面,这三个层面共同建立起课程知识体系以及学习与管理的方式。课程品质又包括课程本身与教师本身两方面的因素,两方面因素结合起来共同完成知识的开发与传递。两者从广度与深度两个维度共同实现知识的构建与迁移,构成课程的生态系统。 MBA 课程将 MBA 教育主体、教育客体,以及教育生态系统中各要素连接起来,实现 MBA 教育目的,维持 MBA 课程生态系统的平衡,从而促进整个 MBA 教育生态的平衡。和谐平衡的 MBA 课程生态,其内部系统应功能完善、运行稳健;其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应良好协同。前文提到的 MBA 课程国际化不足、授课模式单一、学习管理水平落后等现状,都是 MBA 课程生态失衡的表现。在 MBA 教育市场竞争激烈、用人企业制度多变的当下,这些现状极大消弱了 MBA 培养院校的竞争力,并制约着 MBA 教育的长远发展。因此对 MBA 课程生态问题的重视与优化刻不容缓。基于以上,笔者将与本文研究问题相对应的研究内容定位为“MBA 课程优化策略研究”,并将其细分为 MBA 课程优化框架、优化路径、以及优化评价三个分级问题。同时,以 MBA 课程的两个方面——MBA 课程架构与 MBA 课程品质为优化对象展开具体分析。优化框架与优化路径部分,将通过不同切入点分别对课程架构与课程品质进行剖析与研究;优化评价部分,将对包括优化框架与优化路径在内的整体优化策略展开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
第 2 章 理论基础
本章对本文的理论基础进行了总述,本文的理论依据包括基础理论与方法,以及学习模式两大类。其中,基础理论与方法包括: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教育生态学理论、课程理论,以及学习分析方法。学习模式包括:情境学习模式、案例学习模式、协作学习模式、混合式学习模式。
2.1 基础理论与方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思想指出:学习过程是学习者主动构建内部心理结构的过程。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对于外部世界的认识,是其自身主动建构的过程,并非被动的接受别人呈现的东西。建构主义的关注点在于,知识的构建是建立在学习者的固有经验与心智结构基础之上的,强调学习者以主动的方式,在情境中对外部的信息进行加工,再与自身固有的知识相结合,从而获得知识。概括起来,即:学习者一方面需要对新的信息进行理解和接纳,另一方面应结合新的信息重新构建自己原有的知识与经验体系。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在许多学习与教学活动中,如培养学习者自我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探究式学习”,教学者由提供大部分学习支持到完全让学生独立完成学习活动的“支架式教学”,将学习者置身于真实学习环境中的“情境教学”,以及以小组为学习单位,鼓励小组成员之间通过对话交流、辩论补充的方式,协作完成学习任务的“合作学习”等。与建构主义的思想相符,本文对 MBA 课程的优化研究正是基于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从优化框架、优化路径,以及优化评价三个维度对 MBA 课程品质与课程架构展开优化研究。以期改善学习管理、提高学习效果,为学生提供构建多维知识体系的资源与机会。优化后的 MBA 课程生态涵盖实体学习、在线学习、小组协作、项目整合、本土模块与海外交流等多种课程类别,以及职能的学习管理平台。全方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令学生对新旧知识充分吸收并融会贯通,促进知识的深层建构。
2.2 学习模式
情境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仅是个体性的意义建构的心理过程,更是一个社会性、实践性的参与过程。知识所带来的意义是在学习者与学习情境的互动、以及学习者相互之间的互动过程中实现的。 情境学习理论强调,学习动机源于现实情境、学习本质在于参与实践、学习内容应具备鲜明的特征。这些要素构成了知识的情境性、动态性、互动性、以及工具性的特点。简而言之,学习的过程是建立实践共同体的过程。 由此可知,情境学习是一种在获取知识技能的应用情境中进行学习的方式。在绝大多数的 MBA 课程设置中,各类合作院校学习、企业参访交流、学生主导项目,以及团队合作竞赛等学习方式,都属于情境学习的范畴。在此次的课程优化设计中,增设的项目与课程模块即是对原有课程体系中情境学习这一部分内容的加深与补充。该优化方案不仅扩展了课题体系中对于国际视野的探索,更是全新开启了有中国特色的本土课程模块,为中外籍 MBA 学生了解中国企业与文化提供了途径。通过向学生展示真实的商业环境与平台,鼓励学生进行更丰富的体验,以巩固知识的积累与构建。案例学习是一种通过模拟或者重现真实世界场景的方式,让学习者把自己投入到案例当中,通过集体或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获取知识并不是案例学习的主要目的,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动员学习者的兴趣与热情,唤醒学习者自身的实践经验与能力,从而开展问题研究。通过成员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观点的切磋互动,激发学习者的创造性思维,并提高判断、分析与决策的能力,案例教学在 MBA 教育中是最常见的教学方式,借助真实的案例,由教授引导学生沉浸在案例故事中,从案例人物的角度出发认识与回顾问题,并结合所学理论与模型做出自己的理解与评价,最终给出判断与解决方案。对于有一定职场经验的 MBA 学生来说,案例学习是最直接也最快速获得成长的学习方式。C 校不仅现有的课程全部采用案例教学法,优化方案中提出的新的课程与项目类别,也会将丰富的案例教学融入其中,通过大量的案例研究,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第 3 章 MBA 课程优化框架与数据分析
3.1 MBA 课程优化框架
3.2 C 校 MBA 课程优化数据分析
第 4 章 MBA 课程优化路径设计与实现
4.1 MBA 课程品质优化路径设计与实现
4.2 MBA 课程架构优化路径设计与实现
4.3 MBA 课程优化路径设计与实现总结
第 5 章 MBA 课程优化研究评价
5.1 MBA 课程优化研究的评价设计
5.2 MBA 课程优化研究的评价效果分析
5.3 MBA 课程优化研究评价总结
第 6 章 总结与展望
本章是论文的最后一章,将对本研究进行全面的总结与展望。内容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阐述研究成果与创新之处,第二部分阐述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
6.1 研究成果与创新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日,企业之间的竞争本质即是经营者之间全方位的较量。优秀的 MBA 人才是企业经营与管理的舵手,优质的 MBA 教育是为企业培养与孵化优秀舵手的基地。因此,和谐平衡的 MBA 教育对整个经济社会起到不可小觑的推动作用。而作为 MBA 教育的核心载体——MBA 课程,其架构设置与内容品质则直接影响 MBA 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对国内外 MBA 教育进行大量的文献研究与理论研究基础之上,以 C校为例,通过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 MBA 课程体系进行了全面研究,提出 MBA 课程优化的研究主题。并分别从优化框架、优化路径,以及优化评价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以下对研究成果与研究的创新之处分别说明。本文通过文献与理论研究,对 MBA 课程生态问题进行了系统梳理,并结合MBA 教育独特的目的与要求,提出了 MBA 课程优化框架。即,分别从 MBA 课程品质与 MBA 课程架构两方面来对 MBA 课程展开优化。其中,MBA 课程品质优化涉及教授因子与课程因子两个主要层面,MBA 课程架构优化涉及课程设置、授课方式,以及学习管理三个维度。优化框架的构建为后续的优化研究指明了方向、界定了范围与内容。基于对研究问题与优化框架的梳理,笔者对 MBA 课程优化的路径进行了设计,并展开实施。路径的设计与实现从 MBA 课程品质与 MBA 课程架构两大方面分别展开,其中,课程品质优化的数据依据来源于课程评估结果,而课程架构优化的数据依据来源于毕业问卷结果。通过 SPSS 的不同方法对不同数据进行不同的分析挖掘,再通过对分析结果的解读,分别对课程品质与课程架构展开其优化路径的设计与实现。优化路径的设计与实现,将优化研究工作落到了实处,使 MBA 课程生态优化研究具有实际意义。 本文通过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两种方式对 MBA 课程生态优化研究展开综合评价。依据 MBA 教育目标,形成性评价的主要评价指标包括:学习者反应、自主学习能力与积极性、人际沟通与协作,以及组织结果四个方面。总结性评价的主要评价指标为课程考核。优化评价展示了各优化项目在实际教学过程的各阶段的实施情况,为判断优化项目的有效性提供了决策依据。评价结果证明,MBA 课程生态优化研究项目改善了学习者的体验、优化了教学环境、提升了教学效果、完善并平衡了 MBA 课程生态体系。 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结合 MBA 教育特点与学生深度学习需求,合理 构建 MBA 课程生态优化框架,有效改善 MBA 课程体系的综合性与均衡性问题。 基于对深度学习需求的分析,笔者在真实的教学环境中,运用多种研究方法,结合文献理论与 MBA 教育的特点与现状,勾勒出 MBA 课程优化框架,缓解了 MBA 课程体系失衡的现状。 基于学习分析的理论与思路,有效利用真实教学环境的资源与数据,精准设计 MBA 课程优化路径,并付诸实践。提升 MBA 课程与教学的适切性,推动 MBA 课程品质与架构的良性发展。本文利用真实教学环境中的一线数据——课程评估结果数据与毕业问卷结果数据,对其进行深度分析挖掘。不仅改善了教学一线数据资源的有效利用问题,也为探究 MBA 课程与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提供充分的数据支撑,推动课程品质与架构发展。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方法,对 MBA 课程优化策略的过程与结果进行了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为 MBA 课程未来的可持续性优化提供参考依据。通过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 MBA 课程优化策略进行了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并分别对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的表现因素:“学习者反应”、“自主学习能力与积极性”、“人际沟通与协作”、“组织结果评价”,以及“学习绩效”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为 MBA 课程优化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由于研究过程中的多方因素影响,本研究仍存在以下不足的地方:MBA 课程优化的评价结果不够全面 由于本文的研究与 MBA 课程优化项目均于一年前同步展开,而优化项目的实施过程仍在两届 MBA 在校生中进行。因此,受限于时间因素,本文研究的评价结果尚不全面。需待第一轮的研究周期(18 个月)结束,即,一届 MBA 学生完整体验所有优化项目后,才可得到一个研究周期中全面的评价结果,并做下一步的优化研究。未来需继续追踪优化研究的效果与评价,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优化方案调整。MBA 课程品质优化研究受限,如文中所提,虽然本文的优化研究包含 MBA 课程品质与 MBA 课程架构两大 方面。但由于 MBA 课程品质部分的优化由学术委员会直接进行监督、评价与决策,因此,受限于角色与客观实际,笔者在该部分的优化研究只能止步于教学一线数据的采集与挖掘分析,以及给出适当的优化建议。更深入具体的优化方案仍需待学术委员会与各科系共同研究决定。未来需与学术委员会紧密配合,为优化研究提供精准的一线反馈与数据分析,以及适当的优化建议,合作推进MBA 课程品质的优化。 本研究通过定性与定量的分析方法对 MBA 课程优化展开研究,并从优化框架、优化路径,以及优化评价三方面详细展开设计与实施。从评价结果看,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学效果、改善了学习体验、优化了教学管理,并使 MBA 课程生态更趋于和谐平衡。然而,仍然有以下方面需要在未来进一步完善: 迭代优化,不断创新,使评价结果更为全面,继续关注 MBA 课程优化项目的进度,并实时监督效果与反馈。将优化项目在多届学生中分别实施,记录每一个研究周期的学生反馈与评价,并进行差异分析。以不断修正优化内容,探索更佳的优化方案。 多方合作,关注技术发展,促进课程生态平衡 ,MBA 课程优化研究涉及多方,未来需在优化研究的分析、设计与实现中,考 虑更广泛的内外因素。对内,可邀请诸如市场、招生、就业指导等团队共同头脑风暴、通力协作;对外,可增加与其他院校以及企业的交流互动。结合技术,与时俱进,促进 MBA 课程生态的动态平衡。
该论文为收费论文,请扫描二维码添加客服人员购买全文。
以上论文内容是由
硕士论文网为您提供的关于《MBA硕士论文:C校MBA课程优化策略研究》的内容,如需查看更多硕士毕业论文范文,查找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研究生论文参考资料,欢迎访问硕士论文网硕士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