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的推进与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管理者愈加重视企业财务管理对于成本控制、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对会计人员的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学专业实践性较强,因此在对学生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注重其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其未来就业与个人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会计学 实践能力 培养途径
近年来会计专业成为管理类的热门专业,被越来越多的高校与学生选择、追捧,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高校会计教育还是会计培训机构,在教学方法、课程设置、质量评价体系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中学生动手能力差是最为突出的问题,本文主要对会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培养路径。
一、会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作用
会计学作为一门应用学科,对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技术能力要求较高,如何在保证学生掌握理论体系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成为会计专业教学必须面临的重要命题。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对于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明显增加,然而与之不对应的是我国会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较差,这就使得企业在招聘到学生后,必须对其进行再次培训后方可上岗使用,浪费了企业大量的时间、金钱,因此企业对于实践型人才的要求更高。传统会计实践教学形式比较单一,学生主要是在课堂上偶尔进行实验性教学,形式单一且手段落后,这不能够满足新时期培养 “素质高、能力强、具有创造性”的人才要求。
二、会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路径
会计实践教学是在会计理论教学的基础上进行的更深入的学习,与理论性教学比较更加具有真实性、直观性、实用性和启发性等,通过实践教学学生能够更加真实地接触到会计规范操作、会计业务与技能等。总体而言,会计专业学生培养路径主要通过校内实习与校外模拟进行。
(一) 精准定位目标
会计专业教育主要以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主,因此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教师必须深入调查、了解企事业单位对于会计人才的实际需要,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教学目标。学校可按照“宽口径、厚基础”的方案对人才进行培养,可按照“三个阶段”进行: 第1阶段,使学生明确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和就业方向,并针对性地给予学生经贸会计、财务会计、资产评估等专业选择指导; 第2阶段,依照学生选择的专业来培养学生的专业特长,并制定实践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第3阶段,学生依照自己的学习需要来选择辅修专业课程,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帮助学生建立更加健全的知识体系,为学生日后择业方向提供更多选择。
(二) 改善课程体系
通过健全课程体系能够使教师在教学时更加具有目的性与系统性,从而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增加实践课程,针对当前会计专业学生课程“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增加实践课程比例,使教师更加重视实践,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增加职业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学生的职业道德直接关系到其日后在工作是否合法、懂法、守法,使学生认识到会计职业道德素质的重要性,增加其社会责任感。提高辅修课比重,会计专业学生在毕业后面临的工作与学校学习专业比较更加复杂、全面,单靠专业课程的学习难以更好地适应工作要求,因此可在会计专业中增加“办公软件”“商务英语”“人力资源管理”等,从而使学生学习更加多元化,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解决难题的能力。
(三) 校内实践教学
校内实践教学主要通过《会计实务能力训练》《审计学案例分析》《簿记能力训练》《会计综合能力训练》等。首先可以通过接触真实的账簿、记账本等,增加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基础会计学习过程中,经常接触到会计报表等相关知识,然而教材上的报表与实际工作中的存在差异,因此要使学生尽可能接触到真实的账目报表。二是校内模拟实务操作。计算机的便利性使其在记账方面具有更多优势与便利性,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使用计算机记账,因此要为学生提供计算机记账操作的机会,使其能够熟悉计算机记账的流程。
(四) 增加校企合作,增加实习基地
单纯的校内实践只是作为模拟教学来进行,学生在校内实践时面对的问题较为片面,多为教师设置的问题,与真实工作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存在很大的区别,因此学校可以加强校企合作,充分利用各种渠道或资源,与事业单位、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合作建立实习基地,为学生增加实习学习的机会,使学生更加接近真实的工作状态,开阔学生的视野与知识面,使其在毕业后能够很好地进入工作状态。
三、结语
实践性教学是会计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实践性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因此高校与教师要不断开发新的培养实践能力的途径,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王月.地方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路径[J].对外经贸,2012(10):144-146.
[2]谭嵩.吴国强.改进应用型本科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思考[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2(4) :111 -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