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网第2022-04-28期,本期硕士论文写作指导老师为大家分享一篇
工商管理专科论文文章《创业能力框架下提升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供大家在写论文时进行参考。
摘 要:随着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培养自主创业型人才不仅是解决就业难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必然要求。分析我国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创业能力提升的相应对策,以期增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与能力。
关键词:工商管理专业;创业能力;培养模式
近年来,随着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同时,企业实际岗位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矛盾日渐凸显,进一步加剧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国家对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了许多政策支持,例如放宽注册资本登记条件、减免有关行政管理费用、实行优质高效便捷的准入服务、实行创业补贴和创业培训援助等。由于工商管理专业本身的应用性、实践性和商业创造性较强,所以更适合建立培养创业就业型人才的目标定位。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业浪潮中,工商管理专业应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探索,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智力支撑。因此,探析基于创业能力提升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现有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目标定位不合理
一方面,本科专业目录中,工商管理类包括了工商管理、会计学、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多个专业,导致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缺乏明显的针对性和专业性,只是笼统地宣称培养高级管理人才,人才培养目标趋同。另一方面,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没有根基于企业实际岗位需求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所以,从总体上来说,各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合理,不能满足企业和当地经济发展需要。
(二)课程内容与实践联系不紧密
工商管理专业本身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实践性,培养的人才主要是企业的经营与管理人才。但是,传统的教育多数都只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忽略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课程设计中的社会实践、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也多因资源缺少而流于形式。同时,学生使用的教材多数是从国外引进,许多理论知识都不适合用于解释我国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利于高校对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
(三)教师缺乏实践经验
工商管理专业要求授课教师具有相当的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尤其是实践能力。然而,我国的创业教育处于刚起步阶段,在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队伍中,缺乏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实践经验的教师,导致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创业素质培养不够理想。同时,若教师自身缺乏实践经验,就不能真正把握创业的精髓,激发学生的创业欲望,达不到高校创业教育的预期效果。
(四)教学模式单一,专业特色不明显
国内高校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往往是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忽视学生个性的发展,不能因材施教,人才培养趋于同质化。尽管也有采用案例式教学、模拟式教学、项目教学、顶岗实习教学等教学方法,但往往也流于形式。加之国家对高校教育有较强的政策干预,导致大部分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教育模式趋于一致,缺乏自身的优势和特色。
(五)缺乏创业的校园文化氛围
良好的创业文化氛围不仅能使大学生积极接受创业教育,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增强创业意识、激发创新精神。工商管理专业本就是培养高素质的企业管理人才,是创业大潮中的生力军,更应该培养他们的创业意识与合作创新的能力。但是,我国大部分高校并没有营造出一种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导致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对创业的激情与热情不高,这必将对高校工商管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产生不利影响。
二、基于创业能力培养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模式创新
(一)调整培养目标,强化创业理念
一方面,要注意工商管理专业的特殊性。工商管理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在社会工作中往往从事负责生产、人力资源、营销、财务等管理工作,这类工作的性质都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市场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高校要结合自身与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特色,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国内高校的培养观念也要从以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为中心,这就要求高校在管理层、教师、学生三个群体中倡导创业教育理念。学校可以通过开展特色研讨会、国际合作办学等活动来强化和培养创业意识;教师要有以创业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实施分层教育,针对学生的不同特性因材施教;全体学生要积极参加创业教育活动,参加实践教学,提升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
(二)加强特色课程建设
首先,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既要具有广泛性,还要找到准确的切入点。教材内容要及时补充和更新,吸收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最新企业实践案例。同时,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借鉴国外创业教育的经验,开设包括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拓展课等以创业为导向的课程,重新设置科学合理的以创业为导向的工商管理课程体系,力求全面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其次,学校要注重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合理协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实行“校企合作”“校地合作”等人才培养模式。在校内倡导学生进行适当的课内实践训练,指导学生参加 ERP 沙盘模拟大赛、创业设计大赛;在校外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社会实践机会,安排学生进行社会调查,进入企业实习。
(三)建设优秀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
教师在人才培养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队伍的专业性对创业教育的成效有着显著影响。作为创新创业的教师,不仅要有创新的思维和意识,还需要拥有丰富的创业实践经验,否则就只能是纸上谈兵。建设一支双师型、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可以通过以下四种渠道:一是鼓励学校现有教师在保证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全面开展管理咨询、科研立项、对创业成功的企业进行考察和学习等活动,通过活动获得一定的创业实践经验。二是聘请一些自主创业成功的企业家或社会人士来校开展系列讲座,向学生传授他们的创业经验、创业流程等知识。三是通过学校的人事改革,引进具有创业经验的优秀社会管理人才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四是学校还应遴选有资历的优秀教师赴国外办学优秀的高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深造,与国际接轨,充实国内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
(四)创新教学方法与模式
教学要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中单一的知识讲授、枯燥的理论识记;依据创业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和工商管理专业的特点,多采用互动式教学、体验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尤其是案例教学、模拟教学。根据不同的课程的性质,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例如,对工商管理专业的基础课、专业课,可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引入问题进行小组讨论,以此激发学生不断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课、拓展课程,可采取模拟教学,案例研讨等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五)营造浓厚的校园创业氛围
高校应该积极探索营造鼓励和支持校园创业氛围的方案和具体措施。首先,可以建立各种创业教育社团,如创业俱乐部、微商协会、大学生创业协会等,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全方位营造出浓厚的校园创业氛围,以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其次,可以通过举办创业设计大赛、创业经验交流会、创业大讲堂、网上创业等各种创业活动,将创业根植于学生的日常学习中,形成积极向上的创新创业校园氛围。最后,要多鼓励学生组建创业团队,并聘请有相关经验的教师,定期进行创业知识交流。通过这些活动来激发创业热情、弘扬创业精神、渲染创业氛围。
三、结语
在当前倡导创新创业的社会背景下,现有模式下培养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已经很难满足市场的需求,而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的培养模式成为高校的必然选择。围绕创业教育为特色的教学课程与教学方法和模式的创新、“校企合作”培养等新途径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现有人才培养模式的缺陷,也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需求。国内高校应该结合自身的情况,以创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为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提供创新创业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雪萍.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路径思考[J].人力资源管理,2015,(7):280-281.
[2] 李家华,卢旭东.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0,(9):11.
[3] 杨佳利.以创业为导向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165-169.
[4] 潘伟.高职院校学生创业能力教育培养及评价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5,(16):386
该论文为收费论文,请扫描二维码添加客服人员购买全文。
以上论文内容是由
硕士论文网为您提供的关于《创业能力框架下提升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的内容,如需查看更多硕士毕业论文范文,查找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研究生论文参考资料,欢迎访问硕士论文网工商管理专科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