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基本技能指的是对专业知识的针对性和应用性,除了要求毕业生具备扎实的物流理论基础、系统而综合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求毕业生具备在实际工作中的操作能力,它是毕业生获取工作岗位的基本生存能力。物流系统具有跨地域、跨行业和跨部门运作的特点,同时物流企业要求在满足客户的服务水平的基础上竭尽全力地降低物流成本,从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而物流人员必须具备专业基本技能,并具备宽泛的知识面,从而满足企业“多面手”的需求。
三、专业实践内容体系的构建
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需要专业实践内容体系在实践项目和内容上循序渐进的配套。首先是专业课程的课内实践,像运输管理、仓储与配送管理、采购管理和物流信息技术等专业核心课程都应该包含一定的实践课时。在理论课的基础上,对运输管理的流程和优化技巧、仓储与配送管理的流程与优化技巧、采购管理的流程和优化技巧以及集成条形 FID、PLC、GIS、GPS 等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操作和应用进行仿真实训或者现场实训;其次针对超出一门课程内容体系的综合职业能力需要开展专门的专业综合实训课程,如物流方案设计实训、第三方物流企业实景模拟实训、跨专业
综合实训、毕业设计等。
四、专业实践教学条件的构建
专业实践教学应该服务于学生专业基本技能的培养。为达到目标,需要构建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实践教学保障体系由师资队伍、技术设备和学习环境等条件组成,是影响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一)实践性教材的建设
实践教学环节对应用型物流人才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实践性教材能对物流管理专业的技能和技术的培训进行有效规范。教材的建设特别需要综合考量,除尊重学习规律和务实精神外,还应体现 4 个原则,即操作性原则、序列性原则、过程性原则和适应性原则。操作性原则是指对操作既要有“量”的要求,使之“熟能生巧”,又要做到“具体”,每次训练要有明确的目的、设计得体的实验内容、安排合理的程序和可行的考核标准;序列性原则是指要求教材必须构成一定的知识技能体系,布点应科学、连贯、均匀、相对完整;过程性原则是指要采取阶梯式的学习方法,在教材的每一章、每一节中科学合理地设计具有提高技术、技能的操作性内容,从而使学生边学习边自测,边实践边自评,边研究边自结;适应性原则是指教材的通俗易懂程度要符合学生的能力要求,学生容易根据教材内容完成实践环节。
(二)实验室的建设
物流实验室采用仿真手段,对学生的职业技能进行提升,它是搭建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是为学生提供物流实训的重要平台。物流实验室的建设应该“软”、“硬”兼施,既要开发或购买适当的物流管理软件,如物流管理流程仿真软件、物流方案设计及优化软件等,还要购置适当的硬件设备,开展工作环境仿真实训以及开展软硬件结合的高度仿真实训。除此之外,物流影视及实战推演课件、实训手册、物流实验教学计划、物流操作单据、物流运作案例等实验资料也不可缺少。
(三)实习基地的建设
为了进一步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提高毕业学生适应用人单位和就业岗位的速度,利用在校外企业建立的大学生实践基地对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进行顶岗实习训练是非常有效的办法。一是广泛开拓和建立校外实践基地,保证实践基地的数量是实施顶岗实训的前提。通过广泛开展专业教师下基层活动、利用物流行业协会等方式与多家物流企业签订校外实践基地合作协议,为校外实践基地轮训计划的成功实施提供基本性保障;二是积极申报各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项目,争取资金支持;三是校企共建实训指导教师队伍,指导
教师负责实训学生的过程监督、指导和考核,保证实训学生能尽快上手。
(四)师资队伍的建设
实践教学要求实践指导教师不仅要有很强的理论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强化师资队伍的建设。一是选派物流专业教师到企业基层挂职锻炼,切实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实践技巧;二是引进新教师的时候向双师型教师倾斜,引入一些既有企业工作实际经验,又有高学历文凭的人才充实实践教学师资队伍;三是聘用企业物流岗位的管理者为学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兼职教师。
五、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建设
制约实践教学的因素多,涉及面广,教学过程复杂,可控性较差,必须把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纳入全校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之中,建立和完善软件硬件相互结合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一)补上管理缺位
独立学院校内实践课程的管理和监督工作一般由实验教学管理科(属于教务处)负责,但由于物流教学实践不仅仅有校内部分,还有校外部分,校外部分的工作由各教学单位负责,形成教学单位直接监控和管理校外实践教学的情况,导致教学单位在校外实践教学活动中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实质上等于没有监控和考评。教务处的实验教学管理科有必要扩展管理范围,把物流管理专业的校内、校外实践活动统一管理起来,切实负责起协调效果考评和质量监控的工作。
(二)完善规章制度
完善的规章制度可以使得实践教学有章可循。为了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必须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要重视校外实践教学活动规章制度的建设,要完善和制定设施、技术、设备、经费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在现有条件下最大限度地提高实践效果。
(三)转换考核方式
以学生能力评价为导向,改变过去那种以学生的考分为评价标准的考核方式。用综合考评学生运用知识创造性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来取代单一考评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的能力。加大实践成绩考核的权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能力确定的标准,走上以能力为导向的正确轨道,引导学生提高能力而不是“死记硬背”知识。
六、结束语
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定位为培养合格的现代应用型物流人才。定位包含现状、目标以及从现状到目标的路径选择。通过高考招录来的三本学生是我们的现状,合格的现代应用型物流人才是我们的目标,最合理的配置和使用教学资源是我们的路径选择,而合理使用教学资源并发挥出教学资源的最大效用有赖于教学规范的制定和实践。实践教学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最重要的一环,不仅仅需要在软硬件上充实资源,更需要科学有效的教学规范。明确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构建完善的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辅以合适的专业实践教学条件和管理制度,应用型物流人才的培养不是梦。
[ 参 考 文 献 ]
[1] 许为民.论独立学院的三个定位[J].中国高教研究,2006,(8).
[2]汪丽萍.物流企业管理人才素质分析—以河北省为例[J].物流技术,2013,(5).
[3]王军锋. 构建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职教论坛,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