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网/国内首批论文服务机构

当前位置:硕士论文网首页 > 人力资源 > PBL教学模式在中等职业学校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PBL教学模式在中等职业学校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时间:2020-11-21 22:03 | 栏目:人力资源 | 浏览:

硕士论文网第2020-11-21期,本期硕士论文写作指导老师为大家分享一篇人力资源文章《PBL教学模式在中等职业学校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供大家在写论文时进行参考。
  本篇论文是一篇人力资源硕士论文范文,为探索中职人力资源管理事务专业相关课程教学现状,本研究主要通过对北京和天津某几所中职学校学生问卷调查、教师访谈,并对问卷结果与访谈结果进行分析总结中职人力资源管理事务专业课程教学中的问题。 在对人力资源管理事务专业核心课程整体设计的基础上,以人力资源管理事务专业课程《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点“员工培训”为例进行的具体设计和案例实施,实施结束后收集学生自评、互评、专家评价,分析 PBL 模式在人力资源管理事务专业课程中的应用效果。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人类社会已经进入到知识爆炸的新时代,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各方面的要求,必须培养中职毕业生获取知识技能的能力使其适应社会的发展,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且在社会紧缺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的情况下中职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 我国教育中一直倡导“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研究如何在轻松愉悦的课堂中提升学生的核心技能。但目前教育教学现状是,教师让学生举一反一都很困难,更无法出现举一反三。所以教育必须与实际生产实践结合,学校智育工作必须及时转变教育观念,教育教学中实施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积极实施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中职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提升学校教学质量。教育教学改革必然会引发教育教学不断创新,这种创新行动与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是密切相关的。中职学校教学转型必须是从内在观念到外在方法的全面转型。 PBL 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整个教学过程的学习核心在意于解决现实开放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围绕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提升自身核心技能。相比于传统教学模式,PBL 教学模式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互动参与性,能够真正培养学生核心技能。将 PBL 教学模式引入到中职人力资源管理事务专业教学中,有利于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培养实践应用技能,也符合社会对中职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本文研究将 PBL 教学模式应用于中职人力资源管理事务专业教学中,设计出 PBL 教学模式适用于中职人力资源管理事务专业的基本模型,并设计 PBL 模式在该专业核心课程六大模块中的教学整体设计,再以案例研究法深入探讨 PBL 教学模式在“员工培训”知识点中教学应用,提出 PBL 教学模式在该专业应用建议。 
    1.2 研究意义
  本文通过总结归纳国内外 PBL 教学模式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发现该教学模式在国内起步晚,且在教育教学中应用不够广泛。本文基于中职人力资源管理事务专业课程教学现状,结合我国现阶段对中职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具体设计 PBL 教学模式的应用,丰富 PBL 模式在该专业学科领域研究的理论基础,优化该专业课堂教学模式,充实 PBL教学模式的内涵。 在详细论述 PBL 教学模式的概念、理论基础以及调研中职人力资源管理事务专业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设计具有中职人力资源管理事务专业课程特色的教学设计基本模型,对该专业核心课程六大模块进行整体应用设计,并以“员工培训”为例进行具体设计与案例实施,为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一定参考,促进该模式的实践应用。 根据现有研究成果,设计调查问卷并实施调研,调查对象包括中职学校人力资源管理事务专业学生及与该专业有共同专业课程的中职学生,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基本信息、PBL 教学模式的应用现状、教师课堂提出问题的类型、提出问题方式与过程、分析解答过程、课堂评价反馈过程以及对 PBL 教学模式使用的建议等方面。 为了更加深入了解中职人力资源管理事务专业课程的教学情况,本研究选取北京和天津某几所中职学校人力资源管理事务专业课程教师进行访谈,访谈的内容主要包括 PBL模式的应用现状、使用优缺点以及教师教学经验等方面。根据调研结果总结 PBL 教学模式应用于该专业的原则并修改本文 PBL 模式教学设计应用基本模型。 案例研究法包含多案例研究和单案例研究,单案例研究即个案研究。本研究使用个案研究法,选择若干名中职学生和专家教师参与 PBL 教学模式在人力资源管理事务专业“员工培训”知识点的案例实施,在实施结束之后进行学生自评互评和专家教师评价,对案例实践结果分析,总结 PBL 教学模式应用的建议。 在“员工培训”知识点案例教学实施中,观察并记录学生和教师行为,以便制定本论文研究的原则、方法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并通过观察 PBL 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学生的表现,根据总结归纳对本研究课程教学设计基本模型做出相映调整,使基本模型更适用于中职人力资源管理事务专业,能真实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第 2 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国外最早是 Barrows 和 Tamblyn(1980)对 PBL 教学模式给出定义,认为 PBL 教学模式是“从理解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的学习”。Woods(2000)从学习环境的角度认为PBL 模式是一个十分有效的学习各类知识的环境。KOZU(2008)认为 PBL 教学模式是一种学习者自身确定问题然后进行自我指导学习的策略。有些学者从问题组成和教学策略角度主张 PBL 模式是围绕复杂的、真实性的问题,以探讨和解决问题为中心的一种经验性学习过程。Torp  L,  Sage  S 认为是 PBL 模式是教师通过不断激励学生思考、探索问题的答案实现引导教学的一种模式。Johnston A K,Tinning R S 认为 PBL 教学模式是一种有效学习方式,是学生自主学习,共同合作探索,掌握学习技能的一种教学模式。 PBL 引进我国之后有多种译法,如“问题式学习”、“问题导向模式”、“基于问题的学习”等。近年来 PBL 教学模式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国内关于 PBL 教学模式的定义问题上,不同的学者具有不同的描述,但其精髓基本一致。胡万钟(2012)阐述 PBL 教学模式的内容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以问题为基础的启发式教育。崔炳权等(2009)认为,PBL 教学模式是一种倡导学生自学与合作结合,发展学生综合思考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和方法。张翔清,张倩(2014)对 PBL 教学模式的定义为是一种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同时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是通过真实问题情景不断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汤丰林、申继亮(2005)认为,PBL 模式是以问题为核心的学习,最终实现学生获取新知识,并最终对所获知识有深层次理解和学习。 本文结合各学者的观点,将 PBL 教学模式界定为:主要由教师设置复杂开放性、有意义的问题,然后将问题置于真实的情境中抛给学生,或由学生之间协作参与实践体验,从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问题提出之后主要通过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小组共同合作的方式进行知识的自主探索,获取问题的答案,获取问题背后的知识,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核心技能。 本文将教学设计界定为: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指导,以实现教学目标为目的,具有计划性和决策性的活动,是根据课前问题设计、课中问题解决、课后问题拓展三个环节的顺序形成整个教学全过程,用系统的方法科学地解决教学中提出的问题,优化教学效果,使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的技术过程。 
问卷信度统计
    2.2 PBL 教学模式相关理论基础
   合作学习理论是 70 年代中期至 80 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指导原则为组间同质、组内异质,按照特长、学习风格、性别、能力等的差异化将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团队,小组成员规模最佳为 4-6 人,并且组内成员要求分工明确、互相协作,能够对教师下发到组里的任务给予积极态度并优秀完成。该理论可以让所有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对于课堂的交流与学习也积极参加,从而对课堂教学中能够达到的客观效果加以有效地提升。在合作学习理论指导下,师生合作中学生个性能受到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氛围是轻松和愉快的,学生将学习当作一种乐趣而并非是沉重负担。 问题式合作学习是合作学习理论中的一种,主要指师生之间可以互相提问、互为解答、互作教师,在答疑解难中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合作学习形式。这种合作学习形式包括了生问生答、生问师答、师问生答、抢答式知识竞赛等形式在小组合作中,组员与组员之间交流互动,思想碰撞,对每个人的提升都有所帮助。 皮亚杰在研究中最早提出了建构主义理论,提出了“图式”的概念。建构主义学习观建立在认知加工说的基础上,主张个人所获得的意义建构都是不同的,每个学习者最终所形成的意义建构都是基于其本身独有的经验,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建构主义强调学习应该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非仅限于是教师传授知识。教师在情境设置时要使情境贴近于真实生活,真实生活的情境都是比较复杂的,因此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也要保持其复杂性,而不能一味的追求简单化。学生要在情境中依托于原有的认知基础进行知识构建。建构主义中的建构包括两个方面,分别是对新信息的解读以及对原有知识经验的重组。建构主义的教师观要求教师要转换角色,学生观强调学生要主动参与学习。建构主义也要求教师要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并协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PBL 模式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进行的一次尝试,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主动地去发现问题,而知识巧妙地隐含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合作交流、主动探究等多种方式主动地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最终成为优秀的问题解决者。 情境学习理论是 20 世纪 90 年代继行为学习理论和认知学习理论之后又提出的重要研究取向。情境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知识是具有情境性的,学习者应该基于情境来习得知识。相比于言语传授的学习方式,情境学习能够让学习者处于真实而自然的问题情境中,潜移默化地习得大量的内隐知识,又在现实环境中自然而然地运用这些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在模拟情景里,学习者借助于具体角色真实扮演,模拟所要做的相关工作,和别的学习者在学习情境中进行有效互动,进而确保学习知识的价值性,所以创设学习情境时需以学习者的真实情境、身份、角色为根本,然后再实施相关的问题教学。 创设问题是 PBL 模式教学的核心,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与实际的问题情境相结合去形成问题集,以情境里的具体状况为依据,找到情境里的相关问题,对尚未解决的问题集加以明确,进而利用适合的途径对问题予以正确的解决,最终达到如下的目标:在以后遇到和问题情境大致相同的问题时,学生可以结合理论和实际,利用自身已经具备的相关知识技能,实现问题的真正解决。 
问卷调查表

    第 3 章 人力资源管理事务专业相关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3.1 专业课程教学现状调查
    3.2 PBL 模式下人力资源管理事务专业教学中问题分析

    第 4 章人力资源管理事务专业课程 PBL 模式教学设计

    4.1 PBL 模式在人力资源管理事务专业教学设计中的应用原则
    4.2 PBL 模式下教学设计基本模型
    4.3 PBL 模式在人力资源管理事务专业核心课程整体应用

    第 5 章 PBL 模式教学实施案例及结果分析

    5.1 教学实施案例设计
    5.2 教学实施案例结果分析

    第 6 章 结论与展望

  本章主要对 PBL 模式在中职人力资源管理事务专业的应用提出建议,并对本研究总结,指出存在的不足,对今后的深入研究提出思考和展望。 本文通过探索 PBL 模式在人力资源管理事务专业的教学设计以及以“培训与开发”为例的案例实施和其产生的教学效果,对人力资源管理事务专业教学的教师提供以下参考建议:可从学校资源建设、教师培训、教师激励机制构建等方面提出建议。 (1)完善 PBL 教学模式实施的教学,设备与资源配置 PBL 模式教学需求的教材、教学设备等不全,一定程度上对中职人力资源管理事务专业 PBL 模式教学的开展有所影响。中职学校建立配套的实训室、完善相应的教学设备、开发新资源等举措将为 PBL 模式教学的开展提供大力支持。或者通过对现有设备改造也能改善现状,例如将实训室打造成现实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场景,配备岗位所需的设备、模拟工作的资源等,让学生在实际岗位中实践学习新知识。因此,组织企业专家、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以及具备人力资源管理经验的教师,共同开发、编写配套的教材,进一步完善 PBL 模式教学所需的行业、企业资料库。教材编写要紧跟当下企业发展的大势所需,将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知识与实务操作融入进其中。同时,呼吁国家对中职学校人力资源管理事务专业教学资源予以支持。 (2)加强教师 PBL 教学能力的长期培训,将 PBL 模式应用到中职人力资源管理事务专业课堂,应该围绕与未来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岗位任务展开,而非关联性较弱的事务,要体现岗位的对接性与针对性。这些任务的开展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行业企业经验,这与丰富的阅历及实际工作经验脱离不开。因此,教师需要在自身知识技能储备的基础上,纵观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岗位工作流程、熟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内容以及所需技能等方面的情况。此外,教师信息化能力方面比较欠缺,技能培训需进一步加强。PBL 模式教学在信息化设备的支持下,较大程度上能够弥补语言表达等形式的不足之处,使学生与实际问题更近一步、更有代入感。同时,更能调动中职人力资源管理事务专业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师在企业实训对接以及技能培训等环节需进一步加强,以提高教师综合教学能力,为 PBL 模式教学的有效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构建激励教师实施 PBL 教学改革的合理机制,每个人都需要激励,包括自我激励和来自组织的激励。激励因素一般包括工作本身的挑战性、工作所富有的成就感、工作成绩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工作所需要担负的责任及职业生涯中的晋升等因素。教师是学校这个组织中的一员,要想教师使用创新性的教学方式,就离不开教师的个人努力和学校激励机制的构建。所以建议中职学校构建合理的教师激励机制,例如举办优秀教案评选等鼓励人力资源管理事务专业的教师广泛应用 PBL 模式到课堂教学之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引导学生更加积极参与课堂学习中。  中职人力资源管理事务专业的课程都是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的课程,旨在培养现代社会人力资源管理事务专业人才。本研究将 PBL 教学模式运用到人力资源管理事务专业教学方式的改革中,有效打破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通过学生讨论、探究实际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获得人力资源管理事务专业各种有用的知识和技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参与性,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沟通等核心技能,为社会培养出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 本文通过案例实践研究发现,在中职人力资源管理事务课程中运用 PBL 教学模式,在理论和实践上是可行的,符合课程教学目的和专业培养目标,符合当今社会对人力资源管理职业人才的培养要求;同时也验证了 PBL 教学模式的效果,在人力资源管理事务专业课程教学中运用 PBL 教学模式有益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能够提高学生对人力资源管理事务课程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团队协作、沟通交流、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 真正的好老师不是把标准答案告诉学生,而是提出问题并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并不遗余力地去主动寻找问题的答案。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培养学生受益一生的核心竞争力。   本文将 PBL 教学模式引入人力资源管理事务专业课程中,并进行具体案例实践教学,为中职人力资源管理事务专业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由于时间、经验、案例实施条件等客观方面的限制,本次研究还存在一定的局限以及不足,这也是未来可以继续研究的方向。首先,本文作者虽然有实习教学经验,但教学经验尚浅,在 PBL 教学的设计、实施、评价等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把控有待提高。其次,由于时间等客观条件的限制,本研究只选了十四位中职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案例实践课,代表性不足。最后,对人力资源管理事务专业课程的 PBL 教学研究不够深入,只是选了其中一个知识点做具体应用研究。 在以后的相关研究中,从以下几个角度着手进行更深入、更具体、更科学的研究。首先,在以后的研究中可以扩大范围,增加研究时长,进行跟踪研究,使获取的数据、研究的结果更具有说服力。其次,可以在中职人力资源管理事务专业课程中将 PBL 教学模式与其他教学模式结合使用,研究其取得的效果。最后,PBL 教学模式在人力资源管理事务专业课程中的具体应用实践还需要深入研究,开发出一套具体的实施流程标准,为中职学校人力资源管理事务专业的 PBL 教学提供应用参照标准,减少实施的难度。同时也需要教材、学习资料、教学实践基地和相关的机构做支撑,中职的任课老师在平时的人力资源管理事务专业课程教学中能够配合研究,适度的引入 PBL 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从而不断丰富和完善 PBL 教学模式在中职人力资源管理事务专业课程领域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探索出更多实用的策略模型供教师借鉴使用。 此外,通过本文对基于 PBL 教学模式在中职人力资源管理事务专业课程中的应用研究,可以吸引更多的学者对中职人力资源管理事务专业课程 PBL 教学模式进行研究,从而探索出更加贴切中职人力资源管理事务专业课程、符合中职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并早日运用在实践教学中。 


以上论文内容是由硕士论文网为您提供的关于《PBL教学模式在中等职业学校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的内容,如需查看更多硕士毕业论文范文,查找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研究生论文参考资料,欢迎访问硕士论文网人力资源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