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8-04 11:37 | 栏目:毕业论文 | 浏览:次
【摘要】农村教育硕士的实践性知识生成途径在于:教育理论的学习、学科思想方法的学习、学位论文的写作。研究的结论与建议是:教学实践与理论学习的交替进行促进了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发展,对教学管理能力和教师的文化适应等方面的培养需要加强,应缩短学制。
【关键词】农村硕士教育 实践性知识 发展
农村教育硕士是我国为了提高农村基础教育的师资水平、减少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而设立的政策性专业教育硕士学位。其培养方式是师范院校本科毕业学生先在农村学校任教 3 年,期间利用寒暑假时间返回大学学习教育教学课程,第四年进行脱产学习和撰写毕业论文,论文答辩合格后获得硕士学位和学历证书。本研究选取一位已毕业 2 年的农村教育硕士 H 老师作为研究对象,采取了访谈、文本分析和观察的方法对农村教育硕士的实践性知识进行探讨,以期揭示该培养模式对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的价值。
本研究表明,与一般初任教师相比,农村教育硕士的教育信念、教学策略、学科教学知识、教学研究能力等实践性知识更加良好,这与其培养方式有着密切关系。 本文将着重讨论农村教育硕士独特的培养方式对其实践性知识发展的影响。
1.教育理论的学习
H老师在大学期间已学过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理论知识,但当时由于完全没有教学经验作支撑,感觉这些教育理论都很“空洞”,而没有充分体会到这门课程对教学的价值。当踏入教学岗位时,H老师突然发现自己所面对的最大障碍不是“不懂知识”,而是“不懂学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H老师首先师从本学校里的指导教师,听优秀教师上课,反思自己的教学。在此阶段,H老师主要处于机械模仿阶段。工作一年的暑假,H老师返回师范大学进行硕士课程的学习,对她触动最大的课程是“教育心理学”和“中学地理设计”。她自述在学习时,经常能够回想起教学实践中的情境与案例,当用教育理论对它们进行解释时,就感到豁然开朗了,明白了教学中的是与非,好与坏的标准与原因,并认为“正是在教育理论指导下,我的教学逐渐变得理性、科学”。教育理论课程学习对 H 老师的教育理念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我一上班,就学着其他老师的样子每天教训学生,结果我自己不愉快,师生关系也对立;‘教育学原理’课程的学习让我更新了教育理念,开始以欣赏、宽容、育人的眼光看待学生,并注意宽严相济。尽管在实施中分寸还不能把握得非常好,但我相信,我的方向是对的,以后一定可以做好”。可以看出,H老师的教育理念、教学行为等受到两方面的影响:一是自己教育实践经验的积累和老教师们经验的传递,但依然有许多困惑之处。这些困惑通过硕士课程的学习,找到了方向和方法。因此,教师在实践中对教学有了切身感受、遇到困惑时再来学习理论,会主动、有针对性地结合实践去理解理论,运用教育理论去解决实践中的问题,从而有效地促进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
2.学科思想方法的学习
通过本科阶段的学习,H老师已经具备了比较完善的专业基础知识,而硕士课程“地理思想方法”的学习让她对教学有了新的认识。比如,在教学实践中,学校推行“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于是,H 老师每节课都让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学习,在讲到区域地理时,布置不同的学习小组分别研讨每个区域的位置、气候、人口、工业与农业等,然后课堂展示交流,这是符合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探究、合作学习理念的;等到她学习了“地理思想方法”硕士课程,意识到地理学的基本思想是注重从地理各要素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中,把握区域的整体性特征,而她所采取的分组探究的方式人为地割裂了地理要素间的整体联系,让学生缺乏对地理事物的整体认知,从而使得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机械、琐碎的记忆过程。意识到这一点后,H老师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突然意识到以前常挂在嘴上的地理学科“区域性”、“整体性”、“综合性”有着深刻的内涵,对于地理教学具有切实的指导价值。施瓦布认为,学科的基本结构由三部分组成:实质结构,即一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句法结构,即一门学科收集数据、检验命题和对研究结果作出概括的方式;组织结构,即一门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基本方式和这门学科的探究界限。硕士阶段的专业课程更有方法论的性质,触及到了句法结构和组织结构,能够帮助学生从学科本质的角度去把握教学的根本内涵,从而促进他们对于学科教学实质有了飞跃的认识,帮助其教学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3.学位论文的写作
论文写作是研究生阶段最重要的任务,也是提升教学研究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论文选题的过程中。 H老师感到自己教学中遇到的最大困惑就是老师讲课平铺直叙、不生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低,于是就选取了“抛锚式”教学理论,在自己的教学中开展实验研究,不仅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学位论文因为“选题与当前基础教育实践密切相关,有效运用现代教育和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获奖评语)而获得了“全国第五届优秀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回顾这一研究过程,H老师的感受是“有了一种新的认识教学的角度,并体会到了研究的价值和乐趣。 ”农村教育硕士的培养目标就是要培养即会教学、又会进行教学研究的“临床专家型”教师,其硕士毕业论文也要求与教学实践密切相关。H老师在论文写作过程中,要进行研究主题的选择、资料的查找、论点的提炼、论据的收集以及论文的撰写等环节,这些过程促使其教学实践更具理性也更有创新性。从最初的不会研究、害怕研究,到参与研究、产生研究成果,H老师的硕士研究生经历为她开启了在教学中进行研究的第一步,也为其超越“教书匠”,走向“临床专家型”教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教学实践与理论学习的交替进行促进了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发展
已有研究表明,教师实践性知识形成的机制是个体调动头脑中的旧信息与新信息进行对话,以一定依据(理论或是经验)假想会话,对知识来来回回进行重构。农村教育硕士通过本科的学习,具备了实践性知识的雏形,进入到教学实践中后,面对具体的教育教学情境,头脑中的某个相应的实践性知识会被激活,并参与到与问题情境的互动,构成新的实践性知识;再次返回学校学习教育理论时,这些新的实践性知识又与教育理论产生互动与对话,就得到了进一步的更新。 在这样往复的过程中,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得到不断的发展,逐渐地趋向丰富、理性和成熟,也就是说,教学实践与理论学习的交替进行促进了农村教育硕士实践性知识的发展,并促使其教学实践更加理性和规范。
2.对教学管理能力和教师的文化适应的培养
需要加强能力发展,如教学技能、教学内容分析、教学方法与评价等等,但是对于教学管理能力及文化适应等方面涉及较少。比如怎样组织课、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怎样适应学校文化、克服新任教师从学生到教师角色转换的陌生感等等,这是农村教育硕士在进入工作岗位后所遇到的切实问题,但是入职学校和师范大学都少有提供相应指导,以至于这些农村教育硕士经常会有孤独、无助的感觉。这一类的课程如“班主任工作案例解析”“师德与教师文化”等应在今后的课程中得以加强。
3.应缩短学制
除了培养模式本身的问题外,有关培养时间也是一个影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农村教育硕士的培养时间为 4年,由于培养对象绝大多数都为女性,在大学毕业入职后的第 3~4年的时间段内,恰好是她们结婚、生育的高峰时期,而此时,也正是她们开展研究、撰写学位论文的关键时期。她们面对学习、生活相互冲突的选择往往是简化研究过程、降低学位论文质量。因此,应当适当缩短学制,让学生可以集中精力做好学习与研究,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保证培养质量。
[1]袁孝亭.基于地理思想方法的地理课程与教学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0(7):82-87
[2]SCHWAB J.Structure of the Discipline: Meanings andSignificances [G]// BELLACK A A, KLIEBARD H M. Curriculumand Evaluation. Berkeley: Mc Cuchan Publishing Corporation,1977
[3]曲铁华,李虹 .基于教师实践性知识生成机制的教师教育课程实施改革策略[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2):11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