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网第2020-11-09期,本期硕士论文写作指导老师为大家分享一篇
数学论文文章《中学数学新手情绪测度的实证研究》,供大家在写论文时进行参考。
本篇论是是一篇数学硕士论文范文,对数学教师专业身份的研究发现教师专业身份的六个主要方面——自我形象、动机、承诺、自我效能、任务感知和工作满意度——都有教师情绪的指标。这说明情绪是教师专业身份的一种反映,教师的情感和情绪体验是教师专业身份内涵的外显,是作为专业身份的教师的内在情感、价值评定与自身教学活动相关人物(主要是自身、学生和同事)、行为、事件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对数学教师的情绪的研究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每四年召开一次的国际数学教育界最高水平的盛会——国际数学教育大会(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Mathematical Education, 简称 ICME)将数学教师情绪单独列作一个主题研究小组(Topic Study Group 简称 TSG),用来分享和研讨对数学教师情绪相关的议题进行的专门研究报告。其次,国际著名的数学教育相关的杂志,都将数学教师的情绪作为他们刊载的主要内容之一,这些杂志包括但不限于: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教学与教师教育)、Research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数学教育研究)、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and Mathematics Education(国际科学与数学教育杂志)和 Educational Studies in Mathematics(数学教育研究)等。这些文章通常关注教师情绪在教师身份发展、教师的信念养成中的作用,也对教师的情绪本身给予关注。在对数学教师的情绪本身进行研究的文章的作者通常采用现有的测量工具或者开发新的测量工具,以问卷调查或者半结构化访谈的方法对数学教师或者学生数学学习中的情绪经验进行取样,再使用统计分析的方式对数学教师专业发展身份进行个案研究,并对特定的数学教师的整体性的、大概的、静态的情绪进行研究。一方面,研究者在研究生学习期间参加了若干次教师培训项目,有过与参训教师个别交流的经验,愈发了解和关注中学数学教师专业身份发展和情绪体验等问题,另一方面在研究者实习阶段发现指导教师情绪从直接和间接两种途径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此外,研究者参加学术会议,在分组论坛中了解到中学数学教师的情绪与中学数学教师职业生涯发展和教学幸福感高度相关,数学教师的情绪可以直观地反映数学教师的教学情感和教学幸福感,影响数学教师特别是新入职数教师的专业发展。
1.2 研究目的与问题
①修正用于数学教师情绪测量的 OCCr 理论框架提出 OCCrr 理论框架采用 Martínez-Sierra 等人的研究方法对数学教师情绪进行事件采样研究,在Steunebrink 等人修正的 OCCr 理论的工作的基础上,继续修正 Martínez-Sierra 使用的 OCC 理论,使更适合中学数学教师情绪的采集和测量,提出新修正的 OCCrr 理论框架。② 应用 OCCrr 理论对数学教师的情绪进行采样和研究使用修正后的 OCCrr 理论,对数学教师的情绪进行第二轮情绪采集,从情绪的视角验证数学教师身份分类的合理性,并分析不同身份的数学教师情绪和激发条件的差异。① 对数学教师的情绪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如情绪(Emotion)、情绪对(Emotion Pair)、“父情绪(Father Emotion)”、“子情绪(Son Emotion)”、情绪树(Emotion Tree)、情绪激发条件(Emotion Condition)等。从公开发表的相关学术期刊论文和公开出版的学术著作进行梳理和评述过程中,确定数学教师情绪和数学教师情绪 。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数学教师情绪测量框架即 OCC 理论的修正,提出OCCrr 理论框架。沿用 Martínez-Sierra 等人的工作对本土数学教师情绪进行第一轮采样,更换使用 Steunebrink 修正的 OCCr 理论替代原先使用的原始 OCC 理论,获得数学教师情绪相关数据,在此过程中,沿用 Steunebrink 修正 OCC 理论的思路,参考本土数据对 OCCr 理论进行进一步修正得到 OCCrr 理论和与之配套的数学教师情绪采集框架,并对新提出部分核心概念和方法进行界定。在新修正提出的 OCCrr 理论和数学教师情绪采集框架的基础上,使用事件采样方法进行第二轮录音数据收集。对第二轮收集的数学教师情绪数据进行转码、编码、测量,分析。探究不同身份分类标准下的数学教师情绪是否存在差异,并对相关差异进行解读;并对广泛使用的教师身份分类标准的合理性,从情绪的视角对其验证提供数据。
2 研究现状
2.1 核心概念阐释
Teachers’ Professional Identity,中文多译作:教师专业身份,或教师职业认同。前者体现这一概念是一种属于人的身份,自然人专业化和社会化的结果,是完整的、合一的、专业化的身份;后者着重表达拥有该专业身份的人对这种专业身份的认知,以及这种专业身份概念的组成要素和特点。二者是对同一概念不同侧重点的翻译,前者是对一种社会分工的人的特征性抽象和概念化,后者则是对这种特定的社会分工的人的属性的集合性描述。二者就其核心是有机、合一的事物,不可生硬分割。本文中采用教师专业身份这一名称,并将此作为 Teacers’ Professional Identity 的唯一翻译。Teachers’ Affect 与 Teachers’ Emotion,中文多混译作教师情绪,或教师情感。然而教师情感和教师情绪是有明显差别的。本文采纳如下观点:情感(Affect),是情绪的内化,是一个人对他人、事物、环境、行为的内在能动和态度的总和,是总括的、概括性的,是基于自我的、内在的。情绪(Emotion),是情感的外显,是一个人对他人、事物、环境、行为的情感表达和认同情况,是随机发生的、直接与事物相关的,是受事物刺激而发生的、外露的。同理,笔者认为教师情感(Teachers’ Affect),是教师的内在秉性,是教师对教育各个环节要素的内在认同和态度体验,是长期从事教育活动养成的阶段性的长期的内在价值评价和态度。而教师情绪(Teachers’ Emotion),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受教育活动各环节相关事件而产生的临时的、短暂的对教育活动中特定事件或对象的情感体验,是临时的、随机的,短暂的价值评价和态度。可以认为,教师的情绪是教师情感受到教育活动中或者教育时段期间人物、事件、行为、环境等影响的外显,而教师情感又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或者教育时段期间长期的情绪体验内化的结果。本文统一认为,数学教师情绪是指那些教授数学课程的教师在工作期间(课堂上、办公室办公期间、批改作业时候等)产生的情绪体验或者因教育活动、事件、对象等相关因素而产生的情绪体验。
2.2 国外研究综述
2000 年以来,教师身份的研究在教育研究领域中逐渐兴起和繁荣起来。2000年,Douwe Beijaard, Nico Verloop, Jan D. Vermunt 三人合作在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上发表题为“Teachers' perceptions of professional identity: an exploratory study from a personal knowledge perspective(教师对职业身份的认知:一个个人知识视角下的探索性研究)” 的文章。在该文章中,Douwe 和他的同伴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 80 位经验丰富的中学教师当前以及初任教师时期对自身的专业身份的认知进行了研究。他们通过问卷调查研究了教师现在和过去如何看待自己作为学科专家、教学专家和教育专家的身份;并得出结论,(1)教师认为他们的专业身份是由专业知识的不同方面的结合形成的,(2)大多数教师目前对其专业身份的认知与他们在初任教师期间对这一身份的认知存在显著差异,(3)并且,根据他们目前对自身专业身份的认知可以将受访教师划分为不同类别的群体,相同类别的群体的教师的专业知识的学习经历是相似的,不同类别的群体之间则存在显著的差异此外,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在专业身份认知上的转变并不相同,不同类别的群体的教师对专业身份的认知的差异与可能影响这些认知的采访方式无关。2004 年,Douwe Beijaard 再次与 Paulien C. Meijer, Nico Verloop 合作,发表了题为“Reconsidering research on teachers’ professional identity(对教师专业身份的反思)”的综述性文章。文章中,鉴于当时的文献,他们提出,当时教师专业身份的相关研究可以大体上分为三类:(1)以教师专业身份形成为聚焦点的相关研究;(2)聚焦于教师专业身份特征的识别的研究;(3) 叙事研究中的教师专业身份相关的研究。在这篇文章中,他们还指出,回顾当时的研究,学者们对教师专业身份的定义各不相同,或者有的研究根本没有考虑相关定义的问题;Douwe 和他的同伴在前人的基础上,总结出教师专业身份所具有的四个核心特征。教师的专业身份是一个不断解释和重新解释经验的过程,正如Christopher Day 等人和 Munn Pamela 的观点——教师的发展不是阶段性的、而是连续的、随着时间变化而发展的、不应也不会停止的,是教师终生学习的过程。从数学的视角来看,教师身份实际上是时间的函数。这也就是说,教师的专业身份是随着教育活动的进程而不断更新的。也就体现出教师专业身份的发展特征,这可以称为教师专业身份的发展性。 (2) 教师的专业身份隐含了教师个人的身份和相关背景。教师应该专业地使用他们的专业要素——包括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态度——进行思维、进行活动和开展活动,而不同的教师处理这些专业要素的方式不同,这取决于他们个人对这些要素的理解和重视程度,也因此是不同的教师、
3 方法论
3.1 OCCrr理论框架
3.2 OOP 思想方法-继承方法
3.3 经验采样方法(ESM)-事件取样法
3.4 半结构化访谈调查方法
3.5 半结构化问卷调查方法
4 数据采集框架与数据采集
4.1 第一轮研究对象选择
4.2 第一轮数学教师情绪采集框架及数据采集
4.3 教师情绪层次结构理论和情绪采集框架修正
4.4 第二轮研究对象的选择及数据采集
5 正式数学教师情绪数据(第二轮)结果及分析
5.1 第二轮受访数学教师
5.2 采访录音转码和编码和对编码进行分析
5.3 数学教师情绪采集结果
5.4 小结
6 结论
6.1 问题解决
6.2 建议与讨论
7 研究局限与展望
在本研究的过程中,虽然研究者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心力,耗费了很多的人力、物力,但作为社会科学研究的一部分,关注新手数学教师的即时情绪的虽然通过一定的创新和微小的一些突破获得了一些结论,仍然囿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充满了各样的不足。简单总结如下,①样本的选择,限于研究者所掌握的资源,即时本研究的结论是通过向真正的一线新手数学教师进行了长达两周的情绪数据采集,并且经过问卷和访谈获得了受访教师的背景信息和其他一些与研究相关的信息数据,但是,本研究两轮数据收集所选用的共计 15 位教师,就数量和他们所处的地区、学校性质等因素来讲,都不一定能够完全代表所研究者所希望他们代表的对象的真实情绪体验,基于此得出的结论也有一定的片面性和风险性,只能作为参考。还囿于本研究的受访教师数量本来较少,再加之情绪数据采集的中途又有参与教师退出数据采集的事情发生,使得本研究的情绪采样样本数量较少,不能进行系统专业化的统计分析,使得很多可以比较和分析的内容都只能搁浅。OCCrr 情绪层次模型的适用性与合理性,虽然笔者在众多前辈的基础上,继续修正 OCCr 理论获得了 OCCrr 情绪层次理论模型用于数学教师的情绪测量工作,并为之配套开发了一套本土化的情绪分类标准和教师情绪采集提纲,此外还提出了一系列的情绪数据标准化读取流程,以方便研究者容易和准确地读取受访教师的情绪数据。但正如笔者的 OCCrr 理论是在许多前辈对 OCC 理论修正和发展工作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而来的,并在基于本地数据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和本土化的,但是该理论的适用性、有效性与合理性,仍然有待检验和论证。OCCrr 理论的进一步发展,限于研究者水平的不足,以及数据的缺乏,笔者修正后提出的 OCCrr情绪层次结构理论和与之配套的一系列分类标准、情绪读取流程与教师情绪采集提纲,仍然存在这样和那样的问题,这一理论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以适用于数学教师的情绪测量。OCCrr 情绪层次理论即相关的情绪分类标准和情绪读取流程、情绪采集提纲,是一套具有本土化特色,拥有较高经济性和易用性、准确性和逻辑性的教师情绪采集办法的集合。本研究为关注数学教师情绪(尤其是数学教师的即时情绪)的研究提供了适用于笔者文化背景的易用的符合逻辑的情绪分类和采集测量方法,为以后的数学教师甚至是其他学科教师的情绪测量相关的研究提供了笔者的 OCCrr 方案。但是使用这一方案从事相关研究还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样本的选择,本研究的样本数量较少,因为研究者的原因选择的教师样本也有个人色彩,并不能代表全 SC 省、甚至全国的数学教师情绪体验的真实水平,在资源充足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按照研究问题扩大样本分类和样本教师数量,得到更有代表性的数据和结论,推而广之;或者精简集中研究的问题修正样本教师的选择,从而获得更有特色的数据和结论。②OCCrr 理论及相关配套方案的进一步修正和完善,OCCrr 情绪层次结构理论及相关配套方案的合理性需要进一步的检验和论证,并进行进一步的修正和完善,可以从增加参与教师的样本量和教师情绪数据采集时长的角度获取更多的情绪数据,以修正本研究中较小样本所造成的误差。③数学教师情绪和情绪激发条件的差异性的科学性本研究提出的不同身份组成的数学新手教师的情绪和情绪激发条件的差异性是基于 15 位教师连续两周的情绪采集工作得到的,这些结论有一定的片面性和随机性,亟需大样本为这些结论提供足够的支撑,并且同时获得新的结论。为数学教师情绪领域提供新的研究结果。
以上论文内容是由
硕士论文网为您提供的关于《中学数学新手情绪测度的实证研究》的内容,如需查看更多硕士毕业论文范文,查找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研究生论文参考资料,欢迎访问硕士论文网数学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