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网第2020-11-07期,本期硕士论文写作指导老师为大家分享一篇
学前教育文章《智慧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研究》,供大家在写论文时进行参考。
本篇论文是一篇学前教育硕士论文范文,当下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实际中存在人才观念单一、课程内容陈旧、方法固化以及实践性评价缺失等现状,这些问题有悖于智慧教育发展趋势,将影响职业院校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在智慧教育背景下,移动互联网技术、智能设备的使用不仅改变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变革了下一代知识观、学习观以及学习方式,这也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挑战,如培养规格注重多元性、教学手段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习结果注重个性化等。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随着技术的进步,人的体力劳动、脑力劳动以及智力劳动逐渐被人工智能替代,劳动技能逐渐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创新意识和能力越来越重要。未来三十年,技术革命会演变为社会革命,当今教育最需要思考的是未来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社会的发展已由知识驱动变为智慧驱动,从以制造为中心演变为以创造为中心,从把人变成机器到把机器变成人,体现在教育上便是如果只一味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掌握而忽视智慧的培养则人很快会被机器打败。未来教育的使命不是在流水线上培养高分的学习机器,相反更具独特性、越具个性化的人才将会更受欢迎也更有价值。然而实际中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并不理想,亟需思考如何在智慧教育背景下培养出适宜未来社会需求的学前教育领域人才。网络的普及、智能设备以及未来 5G 的应用推广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在线学习、MOOC、翻转课堂、微课等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并广泛应用于日常教和学中,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技术手段且用于衡量新时代教师科技素质。2010 年,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指出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十年后基本全面建成教育信息化体系,这一体系不仅覆盖城市,同时还覆盖乡镇各级各类学校,目的在于促进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现代化。人工智能对未来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一些简单、机械、重复的工作即将被人工智能取代,培养人掌握区别于人工智能的能力迫在眉睫。未来国家将致力于运用智能技术构建新型教育体系,这一体系中包含智能学习、交互式学习,开展智能校园建设,推动人工智能应用于资源建设、教学、管理等各方面以及贯穿全流程,营造智慧学习环境。人才培养越发注重创新能力、批判思维能力等核心能力的培养。国家重视并明确规定幼儿教师要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等领先知识和技能,并与教育教学融为一体提出提升幼儿园的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水平,包括幼儿园教学资源、软件工具、基础设施、应用能力等全面提升以及学前教育优质数字化资源的构建、幼儿教师教育技术方面能力标准的制定、研究幼儿园课程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探索的整合等。幼儿作为“数字土著”和“人工智能土著”,生活在数字化、智能化的世界,伴随着网络、人工智能成长,从小便通过网络与外界交流、上网下载游戏、搜索信息、上传照片。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其每天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习惯了与电子产品打交道,用数字技术接受数字信息。技术改变了幼儿的生活方式继而带来思维模式的变化,正如博斯特伦所说“人机日常的互动注定要产生深远的影响”。有研究表明,当下幼儿的大脑结构已然与前人不同,他们的大脑对信息进行重组、过滤、记忆的内容比过去少很多,甚至认为新一代的幼儿正在改写着人类智慧的发展方向,即便有人指责网络充满少儿不宜的垃圾和暴力等信息,也无法阻挡数字技术对人类思维方式的影响。
1.2 核心概念
“智慧”狭义上指基于物质神经器官,生物所具有的高级综合能力的一种,包含感知、理解、记忆、情感、联想、辨别、逻辑、分析、文化、决定等多种能力。智慧与智力不同,智力是一种比较纯粹的理性思维能力,体现于认知、推理、决策和问题解决上,强调的是默会知识、智力、创造力的综合运用,把内部的心智运算转化为外部实践。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将智慧视为一种知识,认为智慧源自于普遍认识;中国人则认为某人被认为有智慧是由于其有很深的人生哲学造诣,如老子和孔子就被认为有智慧;而佛教中的所提的“智慧”则是知晓一切事实真相及其中道理。教育中将智慧视为目的,一直以来也只是在理念层面探讨,很少有操作层面的实施方法。钱学森于 1997 年提出“大成智慧学”(science of wisdom in cyberspace),他以前瞻性的眼光断言信息化对人类智慧的助力作用,未来的教育将以一种在人本的基础之上人与机器相互结合的方式展开,利用现代信息网络,并从系统科学出发,让科学技术与艺术不分家,打破学科之间的鸿沟,做到触类旁通,培养创新型人才。首次提出“智慧地球”(Smart Earth)概念是在 2008 年,由时任 IBM 首席执行官彭明盛提出,随后智慧教育则由此衍生而来。目前国内智慧教育的英文翻译主要有“Wisdom Education”、“Intelligence Education”和“Smart Education”,而国际上通用的为“Smart Education”,结合当代语境,最为准确的解释应为“智能教育”,但目前“智慧教育”已然捷足先登,并成为国内最为盛行的固定概念。目前国内研究人员主要从教育技术角度对智慧教育进行定义,认为智慧教育单纯是数字教育发展的高级阶段,其目的在于提升当前数字化教育系统的水平,向更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将大数据、物联感知等信息技术与教学、学习、评价、管理和服务等教育主流业务深度融合。如信息技术作为辅助,与教学、管理、评价、科研和服务等融合,促使其更具智能化以及促进师生、教育管理者、家长、社会公众等教育利益相关者的智慧学习、教学、管理等可持续发展。但教育的本质不该被炫酷的技术掩埋,正如怀海特认为教育不应该仅定位于科目的传授,最重要的是唤醒学习者的智慧。加拿大学者范梅南认为智慧教育旨在以学习者发展为取向,创设适宜环境,给予智慧引导。我国学者李子运认为目前对智慧教育的定义主要集中于利用智能技术提升教学效率,这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智慧教育,真正的智慧教育应区别于知识教育。如果将智慧教育简单理解为教育信息化发展太过表象化,“高度信息化”最终落脚点是“增进学生高级思维”,而非简单利用技术促进学科知识的掌握。还有学者认为智慧教育概念内涵应包含两个层面,一是“为获得智慧而教育”,一是“以智慧方式来教育”,一种是实施手段,一种是教育目的,真正的智慧教育应是以一定手段达到一定目的。智慧教育除了以智慧校园和智慧教室等硬件形式存在之外,还应传承以往优秀且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使其在智慧教育背景下继续发挥作用,其根本在于让学生学的聪明、做的巧妙。由于国内学者对智慧教育翻译的不同以及侧重点各异,目前尚未形成对智慧教育的统一定论。单纯从技术角度或培养人智慧的角度对智慧教育进行定义都有失偏颇,当然,简单将二者叠加,混合式使用也并不可取。笔者认为智慧教育是在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发展的智能时代背景下,教育通过全面、深入、综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产品,并将其与认知规律、学习过程以及学习媒体有机整合,尤其对人才培养的理念、标准、方式、内容等产生颠覆性的变革,旨在培养具备创新创造力、批判性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高阶思维能力以及数码思维、信息素养的“智慧脑+智能脑”双脑共用的人才。
第二章 智慧教育对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
2.1 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出的要求
编程、创客、乐高机器人……当下幼儿接触的生活娱乐以及学习的方式全然不同于过去,未来步入社会或许他们将会面对一个彻底有别于现在的世界,人工智能可能像网络一样普遍,渗透至生活的各个方面。学前教育本身就是面向未来的事业,幼儿不能自己选择自己所接收的教育内容,幼儿教育者的眼界和知识类型、结构直接影响幼儿所接受的教育并决定了幼儿未来发展情况。一位幼儿园园长表示:这些孩子因为从小频繁接触网络、智能手机,虽然在幼儿园里尽可能少安装电子显示屏幕,减少对其注意力的分散和眼睛的伤害,但事实上根本改变不了他们对智能屏幕感兴趣的现实。你可以控制幼儿园的环境,但无法改变家庭、社会带给孩子的熏陶……这代孩子们的思维模式已经发生了变化,他们从小就在网络上与人交流、下载游戏、看小视频、搜索信息、上传照片、分享动态,已经习惯和数字技术、电子产品打交道。儿童早期的体验和经历十分关键,是其今后发展的根基。《未来工作》报告预测未来人类关键能力包括解决复杂问题、批判性思维、创造性、认知灵活性等,过去单一教学环境下仅教授幼儿歌曲、舞蹈、识字、绘画等知识和技能已经不能达到培养幼儿关键能力的目的,更无法满足其未来发展需要,同时许多知识幼儿早已通过丰富的网络、便捷的移动智能终端设备等接触过,单一结构的知识已然对幼儿不具吸引力,需要为幼儿呈现融合且符合未来发展需要的知识。相应学前教育专业作为为幼教输送师资的主渠道,需变革传统单纯掌握幼教知识、艺术技能的幼师标准,培养更具创新思维和跨学科整合能力的幼教从业人员。近年来,随着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幼儿数量持续增多,幼儿教师缺口愈加突出,很多高职院校响应市场需求纷纷开设了学前教育专业。据职业院校发展智库统计,截止到 2018 年设置学前教育专业的高职高专院校共计 320 所,幼儿教育和早期教育俨然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蓝海。对此,受访的相关幼教机构负责人预测,未来早教线上加线下模式的产品会很火,其中优质的内容、产品会更受青睐,包括优质的 IP、智慧教具、教材等。一些受访家长则表示,孩子目前正在学习乐高机器人课程,内容包括杠杆、浮力、摩擦力等相关的科学类知识,注重动手操作,愿意让孩子学并且孩子也愿意学。且未来还想让孩子尝试更多元化、注重科技启蒙方面的课程,培养孩子数字素养和科学思维。一方面职业院校需紧跟幼教发展实际,拓宽学生就业方向。如当下包括家园共育、智慧安全、教育启蒙在内的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早期教育势头正旺,幼教各领域也想搭乘移动互联网快车,提供给大量家庭可访问的儿童教育网络资源,为儿童提供家庭教育学习环境。其中优质的内容和产品会更受青睐,如 AI、VR 同教学场景的结合、少儿阅读、短视频服务等。要提供一个丰富的多媒体资源数据库和网络课程编辑环境,不仅需要技术型人才,更需要内容型人才,交叉领域会更容易产生新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转变传统意义上对学前教育的认识。学前教育已经不再只是过去带孩子做游戏、唱歌、跳舞,学生平板电脑、智能白板等数字化和信息化为主打的学前教育产品已经日臻成熟,成为基础教育市场生力军。许多智能机器人、体感教育、互联网+育儿等相关产品的推出不仅延展了学前教育产业链,同时也拓宽了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方向和就业渠道,学校应在结合市场发展的基础上,依据学生个性特长设立多元化培养目标。
2.2 对学前教育专业学习内容提出的要求
当下人工智能风头正盛,学前教育领域也加入了智能化、网络化等科技元素,许多主导智能、互动的产品层出不穷。过去的教育是让人掌握学科的知识,最终将人变成机器,未来教育则需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做到把机器变成人。人工智能的出现取代了部分单一、机械、重复性的工作岗位,甚至有人恐慌是否人类会被淘汰,毕竟机器永远比人计算能力、记忆能力强。但人类拥有的智慧是机器无法比拟的,所以未来不是知识掌握数量的竞争而是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竞争。所采访的幼儿园园长认为,当下流行很多像智能机器人等既能播放音乐、讲故事、背古诗,又能对话的教辅机器人和儿童玩具,可以说教师会唱多少首歌曲、会背多少古诗已经完全不重要了,但并不是说教师不需要学习,而是对其要求发生了变化,我们的课程需要教师具备更高的艺术鉴赏力、知识融合力、创造力以及利用科技辅助教学的能力。许多复杂性、机械性、规则性的工作都交由智能机器人,而剩下的时间就可以进行跨学科学习和创新创造,主动根据自身个性、兴趣进行自我学习和终身学习,这也是对目前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提出的最大挑战。技术存在的价值就在于扩展、延申和代替人的某些功能,代替某些重复性劳动以提升效率节省时间,故重新定义人与机器的关系很有必要。智慧教育背景下,技术的发展能够做到以智能辅助教学,如很多教辅机器人内附大量优秀课件,涵盖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许多较为先进的幼教机构需要掌握机器人教育、幼儿编程等前沿教学内容的人才,这就需要学生具备多元化知识和能力结构,同时也应具备探究精神、主动学习等思维品质。未来职业院校在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时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批判性思考、创新思维能力以及融入科技应用方面的方法和能力,这也是职业院校紧跟市场办学的体现。教育的新思维是“不要让人去做机器的工作”而是应该运用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去做适合人做的工作,这也应在未来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有所体现。任何学科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任何学科都不是人为可以割裂的。跨学科的学习往往是创新的基础,会产生新思维的碰撞、新领域的发现、新需求的开发,蕴藏着无限的机遇和挑战。以往学习结构良好的学科知识目的是便于记忆,但显然不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智慧教育背景下许多先进的幼教机构借助科技等辅助教具,越来越注重幼儿科学思维、跨学科思维的培养。如受访的幼儿园园长曾说,3D 打印可以利用技术将想要打印的实物各个组成部分立体的还原,让幼儿更清晰直观的学习物体的构造,运用色彩、形状、平衡、对称、重复、比例等相关数学以及美学等原理,老师设置情景,抛出问题,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并通过 3D 打印将想象力变为现实,既培养幼儿通过立体思维模式探索周围的世界,又能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艺术灵感。
第三章 智慧教育背景下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第四章 智慧教育背景下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建议
4.1 构建多元化的人才培养目标
4.2 优化课程内容和组织
4.3 注重个体参与性的教学方法
4.4 采用全过程多维度的教学评价
总结
智慧教育作为一种随着信息化技术发展而兴盛起来的产物,不仅带来了教育形式变革、学习方式等的变革,更从教育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等多方面对传统教育产生了冲击,促进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快。之所以选择学前教育专业,原因如下:当前幼师质量问题严峻,同时随着二孩政策的开放,幼教从业人员的缺口又极大;当下幼儿的思维模式已然被网络和数字技术改变,研究表明,他们的大脑对信息重组、过滤、记忆的内容越来越少,甚至脑结构已经全然发生变化,他们是对传统教育变革最大的压力;千禧年之后出生的孩子是未来技术发展最大的受益者以及助推人,该以怎样的方式培养他们是每个人必须思考的问题,思考如何结合智慧教育背景创新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意义重大。一直以来国内对于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均基于分科课程的传统教育视角,即幼教保育等理论学习与才艺技能的掌握,采用理论讲授加实践锻炼的方法,教学评价也是考试成绩与实习实践报告的形式。智慧教育为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视角,不论从教育理念抑或教育手段更新、内容更新,都是对传统教育和研究的宣战,本研究强调职业院校应密切结合自身面向市场培养人才的特征,在新的育人目标下探索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方法的创新,同时注重融合技术,“人机协同”,研究具有一定创新性。同时就目前来看,国内关于智慧教育大多从技术的角度着眼,更偏重智能化,依托物联网、云计算、无线通信等信息技术打造的智能化、物联化、感知化、泛在化的教育信息生态系统,包括智慧校园、智慧学习环境、智慧教学法等;实践中主要是一些科技公司对于课程资源、教辅工具以及教学平台等的开发和应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教育的本质内涵,即智慧教育的落脚点不应该是“高度信息化”而是“培养高级思维的学生”,就这一层面来说,本研究是智慧教育向其教育本质纵深方向发展而非拘泥于技术形式的一次探索,是从手段和目的双重角度思考智慧教育对人才培养改革的一次有益尝试。随着时代发展需要,尤其是线上线下教育、智能早教产品以及特色幼儿能力开发项目的涌现,未来关于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将更注重贴合时代背景和幼教市场需求,结合技术,教化等交叉领域思考如何协同科技公司共同培养优秀幼儿教育内容开发方面的人才。研究尝试从教育内涵入手,思考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下,在科技不断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背景下,以及未来社会所需人才结构、标准变革的形势下,智慧教育如何重塑教育理念并助力培养与未来社会需求相匹配的人才。通过调研分析当下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的现状,对比智慧教育背景下对人才培养从培养目标、课程的内容再到教学和评价所提出的新诉求,指出当下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差距甚至违和点,并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非正式学习理论的基础上给出改革建议。事实上许多学校已经认识到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既要考虑技术背景下社会发展、行业和职业变化的需求,又要符合多元智能理论,根据学生的兴趣、性格等综合考量。但实践中苦于缺乏相应技术对学生个人兴趣、发展水平等做出准确测评导致一刀切,无法做到个性化培养人才。在智慧教育背景下,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辅助可以做到因材施教,既有对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的更新,也包括教育教学理念和技术的改进,能够引领未来幼教行业的发展。对于课堂个性化教学以及教学评价也可凭借技术更好的满足学生的差异化需求,同时融合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以及终结性评价以做到评价的全程化和及时化。纵观整个研究过程一度遇到很多棘手的问题,由于访谈的群体类型丰富,需要考量不同人的学历、专业以及背景,问题的选择既要基于受访者实际,又要符合研究需要。同时访谈数据的收集、思路的整理以及有效内容的整合也着实考验个人能力,由于本非学前教育专业出身,很多细节处理的不够妥帖,同时由于当前职业院校对此重视较少,适合调研的学校不多,导致所选择的研究样本有限,可能会影响结果的有效性,只能尽己所能将能利用的资源发挥到极致。由于资源及本人学术能力的局限,研究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望日后在研究和工作过程中不断加以修正和完善。
以上论文内容是由
硕士论文网为您提供的关于《智慧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研究》的内容,如需查看更多硕士毕业论文范文,查找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研究生论文参考资料,欢迎访问硕士论文网学前教育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