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网/国内首批论文服务机构

当前位置:硕士论文网首页 > 旅游管理 > 基于农民主体的乡村旅游管理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基于农民主体的乡村旅游管理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时间:2020-10-29 21:31 | 栏目:旅游管理 | 浏览:

硕士论文网第2020-10-29期,本期硕士论文写作指导老师为大家分享一篇旅游管理文章《基于农民主体的乡村旅游管理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供大家在写论文时进行参考。
  本篇论文是一篇旅游管理硕士论文,我国国家层面发布的乡村旅游政策文件在数量上逐年递增,充分体现我国对乡村旅游的重视程度在逐步提高,其中许多的政策文件中涉及到了乡村人才培养和乡村旅游人力资源提升的内容。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开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但在初期,关于乡村旅游的政策连续十几年间一直是空白状态,乡村旅游的发展规划、经营管理、服务规范等主要以来整个旅游行业和其他相关行业政策文件、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覆盖。

  1引言

  1.1研究背景
  自2004年以来,连续十七年的中共中央、国务院一号文件均关注“三农”问题,党的十九大又将乡村振兴上升为国家战略,显示出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重视程度和长期一致的政策指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期,乡村旅游的髙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调整城乡要素配置结构、改善农民生活、促进城乡发展的加速剂,是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W重要路径。当下的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也是乡村振兴成果的受益主体和价值主体,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就是要通过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乡村本土人才,全面提升乡村旅游从业农民的职业素质,因此基于农民为主体的乡村旅游开发、经营等相关研究,也日益受到学术界和产业发展领域的广泛关注。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如何以提高从业农民的文化修养、业务能力、市场意识等为切入点来提高乡村旅游开发效益和经营品质,使他们真正的通过转型升级走向质量效益化和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一个非常重要和现实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首先“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乡村振兴的首要位置,就是要打造一支由专业知识、掌握业务技能的髙素质本土乡村旅游人才队伍,使其成为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持久动力。
  1.2研究意义与可行性
  中国地域广大,地区间环境、经济、人文等差异很大,各地间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程度也因而有所不同,但总体较为一致的是,各地乡村旅游中农民业主和农民从业人员都占全部人员的多数。本文尝试着用理论研究、政策梳理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将乡村旅游经营、服务人员中的最大群体、也是最直接的受益群体农民业主和从业农民作为乡村旅游人力资源提升的研宂主体,从理论上建立起基于农民主体的乡村旅游人力资源提升的方法和路径,以此来丰富和完善传统旅游业人力资源理论体系,同时也为全国乡村旅游人力资源提升提供一个具有普适性和现实性的路径选择。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8年我国乡村旅游运营项目有33万个,农民业主占比85%以上;年接待人数达到25亿人次,占国内旅游总人次的50%”。这充分证明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规模、有了较大的产业基础,并在支撑旅游脱贫、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等方面,产生了非常积极作用。但同时,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的短板也逐渐显现出来,主要体现在:在乡村旅游企业中打工就业的农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缺乏服务意识,业务技能低,使乡村旅游的产品和服务都处于粗糙、粗放的水平,甚至成为廉价旅游产品的代名词,使部分乡村旅游项目陷入了“只做一次买卖”的恶性循环状态,造成旅游产品供应与旅游消费升级的矛盾。因此,无论是从政府的角度、还是农民自身,都深切感受到,如何提升乡村旅游发展中农民的主体地位、提高从业农民的乡村旅游人力资源素质,已经成为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本项课题选题的初衷,就是试图在对从业农民的综合素质预专业技能、乡村旅游经营管理和服务队从业人员知识体系要求等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一套系统的针对从业农民的乡村旅游人力资源提升方案。所以,从当前乡村旅游发展的客观需求出发,从业农民对提升自身开发水平、管理能力和服务技能的迫切需要是本项研宄最现实的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
冰山模型

  2相关理论基础

  根据本项研宄的主题、内容和目标指向,研宄的开展主要依据人力资本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胜任力理论为指导,即借鉴这些理论的基本原理、方法为本项研宄设定的目标寻找科学的解决方案。
 
  2.1人力资本理论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TheodoreW.Schultz)是人力资本理论的创立者,被学界称为“人力资本之父”,舒尔茨认为人是区别于企业其他资产的“珍贵资源”,对人力资本的累积是社会经济发展动力的源泉。他在研宄生产力如何提高时指出,仅仅从物质资本投资、自然资源投资、劳动力规模投资等几个方面去解释经济的持续増长是有失偏颇的,例如在二战以后快速崛起的日本,在经济、人口数量受到重创的情况下不仅摆脱了经济贫困而且实现了国民收入快速增长,人力资本投资是其最重要的原因。人力资本理论是指基于一系列“培养人”的活动来确保经济持续增长的有效手段。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及前些年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如今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日趋严峻,因此企业对人力资本的有效发挥愈加重视。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旨在彻底解决“三农”问题和“城乡二元”现状,加速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而建设一支以新型知识农民、职业农民为代表的农村人力资源队伍是成为一种浪潮,而农民业主和农民从业者又是乡村旅游经营的主体。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急需依靠人力资本理论为指导,研究、开发出一套针对从业农民的人力资源开发体系。本文对人力资本理论的应用,是倾向于与乡村旅游人力资本实践相结合的研宂,试图解决如何做好乡村旅游从业农民的岗位培训、目标管理等问题,以求达到乡村旅游人才振兴的发展目标。
  2.2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理论,是社会经济增长到一定程度,人民谋求变革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产物。1987年,WECD(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成员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正式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模式^世界保护联盟(IUCN)指出,可持续发展是在不过度耗损或毁坏资源的情况下所容许的开发过程。可持续发展是一种看重长期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是指既满足当代人又不损害后代人需求的发展,强调资源利用的代际平等。可持续发展是以共同成长为依托,在坚持公正高效的同时,促进多方面和谐发展。本文将这一理论运用于乡村旅游从业农民人力资源发展中,是试图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支撑路径。王德刚教授在《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要处理好四个关系》里提到,“可持续发展是能为农民带来长久利益的必然之路,只有这样,乡村振兴才可以作为一种基础性产业,去实现乡村经济、文化的长久发展”: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包括当地自然地貌、农业资源、文化、旅游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在开展乡村旅游活动中必需投入的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将其具体理解为:在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新时代背景下,乡村旅游作为农村经济中的“低碳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其可持续发展思路以经济长久发展为根本,以资源的持久利用、自然环境的友好为基础,以围绕“人”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促进乡村旅游全面、协调和高质量发展。枣庄市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典型性,特别是从业农民如何实现职业转型、就职培训及角色定位等更具有代表性,这也包括从业农民如何实现收入的增长,都离不开针对从业农民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由此可见从业农民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提升也属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要组成部分,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运用对实现枣庄市乡村旅游人力资源的提升路径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对其他地区也具有普适意义。

  3相关研宄综述

  3.1乡村旅游概念和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过程研究
  3.2乡村旅游人力资源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
  3.3乡村旅游从业农民就业和收入分配研究
  3.4乡村旅游从业农民就业满意度研究
  3.5乡村旅游从业农民教育及培训途径研究
  3.6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人力资源开发研究3.7研究分析

  4我国乡村旅游人力资源政策分析

  4.1我国有关乡村旅游政策总体概况
  4.2乡村旅游政策的阶段性和导向性较强
  4.3新时代乡村振兴政策分析
  4.4新时代乡村旅游人才政策分析
  4.5乡村旅游政策研究启示

  5案例对象——率庄市乡村旅游

  5.1率庄市旅游业发展概况
  5.2枣庄市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与现状
  5.3枣庄市乡村旅游人力资源现状及面临的困境

  6枣庄市乡村旅游人力资源问卷调查与访谈分析

  6.1専庄市乡村旅游人力资源问卷调查和访谈过程
  6.2农民主体乡村旅游人力资源问卷数据分析
  6.3农民主体乡村旅游人力资源访谈结果分析
  6.4问卷调查和访谈分析启示一农民主体乡村旅游人力资源提升路径选择

  7赛庄市农民主体乡村旅游人力资源提升方案

  7.1枣庄市农民主体乡村旅游人力资源提升目标
  7.2枣庄市农民主体乡村旅游人力资源提升原则
  7.3枣庄市农民主体乡村旅游人力资源提升措施

  8 结论、创新与不足、展望

  乡村旅游未来的发展是否具有可持续性,是否能够实现提升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广大农民是否能够在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获得真正的实惠,从业农民的文化素质和职业养成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包括其对旅游业的认识、自身的管理能力、服务技能、创新能力等。基于这一研究目标,本文研宄的主要内容是:在对有关我国乡村旅游的文献研宄、近年来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政策研究的基础上,以枣庄市乡村旅游为代表性案例,对枣庄市乡村旅游从业农民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深度交流访谈,摸底调查以农民为主体的人力资源概况,统计出他们的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工作性质(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业务素质、专业培训次数和培训效果等基本信息,利用SPSS软件和excel做数据分析,得出了从业农民对乡村旅游培训的满意度、需求和乡村旅游人力资源培训内容、方式、过程等的基本诉求。最后根据从业农民人力资源状况与乡村旅游职业素养、要求的对比研宄,建立基于农民主体的乡村旅游人力资源提升的目标体系,并结合乡村旅游业经营服务的特点,提出了创新培养模式和提升路径的具体实施方案。本文的实践作用是探索出一种主导性、社会化的乡村旅游人力资源提升路径,形成常态化、制度化的乡村旅游人力资源评估和培训机制,由行业协会、专业院校及其他社会机构等作为第三方具体承担培训任务——即建立第三方委托机制,采用订单式、跟踪式等人力资源提升路径,以扎根式驻点辅导为手段,形成具有乡村旅游职业特点的素质和技能培训体系,再加以政策保障和资金支持,培养出具有一定专业知识体系和创新能力的本土人才——把普通农民培养成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实用型人才。本文的社会价值共有两个:一是枣庄市乡村旅游的发展在全省和全国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以枣庄市为典型案例展开针对性研究,能够为全国提供一个可借鉴的乡村旅游人力资源提升模式,并作为典型案例推广到整个乡村领域,用来解决全国乡村旅游人力资源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二是从整个乡村振兴的角度,乡村旅游人力资源提升路径也为乡村振兴的人才发展提供了一个行业范例,能够针对某一个行业把普通的农民培养成有一定技能的专业人才,让他们能够适应当地乡村振兴的发展,亦即为乡村振兴过程中乡村人力资源的提升提供一个可借鉴的行业经验。本文的研宄结论是:第一,促进乡村旅游的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人文本”原则,一定要立足于乡村本土人才的人力资源提升—乡村本土人才是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人才支撑的基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依靠农民人才。第二,建立政府主导型的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人力资源评估体系和提升机制,形成制度化、常态化、针对性强的乡村人力资源提升的有效模式,让培训更有实效,让普通农民通过培训真正成为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的实用型人才。第三,要着力改善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的就业环境、创业环境和成长环境,既能够吸引人才,也能够留得住人才,更能够成就人才,让那些己经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的乡土人才能够留得住、干的好,广大的农村才会变成吸纳人才的蓄水池。总之,人力资源是乡村旅游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面对当下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要求和人才匮乏的矛盾局面,我们应抱有“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变通理念,既要吸纳人才,更要培养、制造人才,唯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乡村旅游人力资源的弱项短板,才能够真正实现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一是对乡村旅游人力资源提升培训机制的创新——提出了关于人力资源培训提升的“三个机制”。“三个机制”即乡村旅游人力资源评估机制、乡村旅游人力资源提升第三方委托机制、定制化的乡村旅游人力资源培训机制。其中定制化的乡村旅游人力资源培训机制又具体包括跟踪递进式培训扎根驻点式辅导两种具体形式。二是对乡村旅游人力资源提升保障机制的创新——“两个保障”。“两个保障”,一是政策保障,即建立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人力资源提升政策体系;二是资金保障,即成立关于提升乡村旅游人力资源方面的专项资金。结合个人的实际工作(目前工作于枣庄市市中区文化和旅游局),以枣庄市乡村旅游为典型案例,通过专门研究,提出了乡村旅游人力资源评估、提升的创新模式,试图对乡村旅游的发展做出一点积极贡献。但因效果检验需要时间周期,因此,本文提出的实施方案的有效性暂时还不能得到全面检验,并且有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以后将利用工作便利,通过主管部门的行政渠道进行持续研宄,特别是通过行政渠道向各级政府和旅游主管部门提出相关的建议,使研究的创新路径能够在更多的地方得到应用,并持续在实践中进行修正和验证,最终获得成熟、有效的乡村旅游人力资源提升的创新模式,使乡村旅游人力资源提升路径更加完善。正因为本项研宄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而且乡村旅游人力资源的提升模式和路径,也需要在乡村旅游发展实践中不断地进行再创新、再探索。因此,以后将持续关注以下三点:一是继续探析乡村旅游人力资源提升模式和提升路径。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我们乡村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也会越来越快,面貌会有很大的改观,未来会吸引很多有知识的年轻人,特别是回乡大学生来回乡创业,会逐渐的改变农村人才结构,因此,在以培训为重点的方向中需要进行更深入的人力资源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未来希望从旅游行业角度去探析运用其他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形成多元化的提升路径,为我国乡村旅游人力资源提升路径做出更多具有参考意义的经验。二是继续探析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情况和问题。把每年我国关于“三农”的政策发布和乡村旅游联系起来,从宏观角度去分析乡村旅游的未来发展方向,树立整体发展观,实地调查和访问当地的乡村旅游现状,希望对乡村旅游的人力资源提升路径提出更多最新的研究发现和实情状况。三是尝试从更多的研宄角度去探析我国乡村旅游的未来,除了从业农民人力资源问题和培训现状,还可以尝试从乡村文化传承、乡村环境保护、游客到访满意度等多方面去研宄和学习,不断夯实个人的乡村旅游理论基础。


以上论文内容是由硕士论文网为您提供的关于《基于农民主体的乡村旅游管理人力资源开发研究》的内容,如需查看更多硕士毕业论文范文,查找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研究生论文参考资料,欢迎访问硕士论文网旅游管理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