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网/国内首批论文服务机构

当前位置:硕士论文网首页 > 数学论文 >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假生命”研究及对策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假生命”研究及对策

时间:2020-10-03 08:47 | 栏目:数学论文 | 浏览:

硕士论文网第2020-10-03期,本期硕士论文写作指导老师为大家分享一篇数学论文文章《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假生命”研究及对策》,供大家在写论文时进行参考。
 本篇论文是一篇数学硕士论文,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的观念渐入人心。学校教育的目的逐渐由应试转向了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新一轮课程改革也将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作为评估学校教育状况的重要指标,强调学校教学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利用己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建构性学习。

  第一章、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及其价值

  一、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界定
  本部分的概念界定共分三个层次,分别是数学生活化、数学教学生活化、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对于教学生活化的概念,最早可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运动宣扬人文主义,推及到教育则主张以“人”为中心的教育,要求解放人的个性,恢复人的价值,发展人的能力,把教育从宗教神学拉回到了现实生活中。世纪,英国著名教育家斯宾塞提出了“生活预备说”,强调教育不单是一种消费,它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的。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的观点,主张教育要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在国内,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的理论,认为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的变化,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理论也明确体现了教学与生活相联系的思想。由此可见,教学生活化的概念由来己久。在此,笔者认为:教学生活化是指在既定的教育目的、教育方针的指导下在教学主体的共同参与下,教学走进生活世界实现教学与生活的联系与互动从而达到以生活来促进教学和以教学来影响生活的一种教学活动状态。教学生活化应指教学全过程的生活化,包括教学内容、课程的生活化,教学方式、方法的生活化和教学途径、手段的生活化。将数学教学生活化界定为:在教学中,教师通过设置生活化的情境,运用生活事例,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能力,指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掌握社会生活所需要的数学技能,理解数学的实用价值,同时,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发现数学知识,并且能将基本的数学思维、数学手段和数学方法运用于实际生活,从而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
  二、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
  数学作为一门演算科学,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数学被更加广泛的应用于社会生产和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学教学作为推动数学学科发展的重要途径,其发展不仅能推动数学学科的发展,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以及教育教学理论的发展。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作为数学教学的手段,之所以能得到教育理论家及实践家的认可,与其适应社会及教育教学理论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各个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传统意义上的人才已很难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对于新型人才的需求达到了空前的高度。然而,传统的学校教育仅以授受知识为主要目的,培养出来的大多是能循规蹈矩做事却没有创新能力的人。这样的人才”很难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当今社会所需要的是能够融会贯通并且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综合型人才,这就要求学校教育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转而采用以教授学习方法,培养学习意识及实践能力的新的教育方式。生活化教学方式因其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成为了突破传统教育教学方式桎梏的新教育方式的典型代表,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可。也就是说,教学之所以要求生活化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推及到小学阶段,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也是顺应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单元导入图

  第二章、学数学教学“伪生活化”及其表现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目的在于通过将贴近小学生生活实际的事例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建立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引导学生用简单的数学思维观察生活,初步体会数学的社会价值和应用价值,形成基本的数学素养。由此可见,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符合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数学教学提出的各项要求,逐步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新趋势。在新课改推行的十余年里,广大一线教师对“教学生活化”的理解逐步深入,参与度也逐步提高,教师们积极搜寻生活事例,创设生活情境,力图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以期达到生活化教学的要求。尤其是在教育相对发达的大中型城市,多数学校都积极参与了“教学生活化”的改革试验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凡事都具有两面性,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彰显出优势的同时,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也随之产生。笔者通过搜集、分析“生活化”教学案例发现,广大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由于对“教学生活化”理解的偏差,导致了一系列问题的产生,出现了偏离生活化教学目标的“伪生活化”现象。本节笔者将对小学数学教学“伪生活化”的概念进行界定,并且从教师在生活事例的选择和具体的课堂实践中所出现的问题出发,对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过程中出现的“伪生活化”现象进行归类分析。
新课导入例题的图片
  一、学数学教学“伪生活化”的界定
  对于教学“伪生活化”的概念目前很少有人提及,笔者根据查阅的相关资料对其进行了如下界定:在教学活动中,由于缺乏对“生活化”的准确深刻认识,教师不合理地引入生活事例,看似建立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实则偏离了生活化教学的目的,甚至违背了教学的根本目标,不但没有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数学能力的作用,反而加大了学生知识理解的难度,增加了学生学习负担的现象。具体到小学,笔者认为,小学数学教学“伪生活化”应界定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为追求生活化教学的效果而将生活事例引入课堂,但由于其缺乏对“教学生活化”准确深刻的认识,使得引入的生活事例不合理,导致学生知识理解困难、学习兴趣丧失,从而违背了生活化教学目的的现象。简言之,即教师在实施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过程中,由于不合理的引用生活事例而出现的违背生活化教学目的的现象。
  二、学数学教学“伪生活化”的表现
  由前文论述可知,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在实施过程中之所以会出现“伪生活化”现象,其症结在于生活事例的不合理引用。而这种不合理引用一方面体现为生活化素材选择的不合理,另一方面则体现为在教学过程中生活化素材应用的不合理。本节,笔者将结合具体的“伪生活化”案例,对小学数学教学“伪生活化”的表现进行详细的阐述。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创设数学的生活化情境,将生活事例与数学问题巧妙的结合起来,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学生在“生活化”的问题情境中,通过问题的发现与解决,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依存关系,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因此如何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选择生活化的事例,成了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生活化问题情境的设置以及事例的选择,一方面要求必须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则要求必须符合生活中的一般常识和规律。然而,部分教师在选择生活化素材时却只考虑了教学需求,而忽视了对事例的要求,进而导致“伪生活化”现象的产生。

  第三章、小学数学教学“伪生活化”的成因

  一、相关教育理论研究的缺失
  二、学数学教师的认识误区、态度偏离和体验匮乏

  第四章、小学数学教学“伪生活化”的应对策略

  一、深化教师对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认知
  二、丰富教师数学生活化的体验
  三、改进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结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理念日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加入到生活化教学的队伍中来,但要想真正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目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笔者作为一名即将踏上工作岗位的小学数学教师,在对小学数学教学“伪生活化”问题的研究过程中,收获颇多。尽管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理论研宄颇多,但生活化教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伪生活化”现象却并未引起广泛的关注。因此,本研宄以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伪生活化”现象为切入点,通过案例分析对“伪生活化”现象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并且针对出现的问题指出了成因及应对策略。整体上看,本研宄具备以下三方面的价值:首先,对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伪生活化”现象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并且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使分类更加清晰,更加有利于一线教师对自身教学进行反思。第二,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伪生活化”现象的分类,从理论及实践角度论述了“伪生活化”现象的成因。最后,根据小学数学教学“伪生活化”的成因,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可操作性的应对策略。尽管笔者在研究过程中查阅了大量的相关研宄资料,但由于自身理论水平及实践经验的限制,在研究中仍存在以下不足:第一,实证资料收集范围较小。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笔者对于实证资料的收集只能局限于实习学校以及笔者所在学校的附属学校,因此搜集到的资料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第二,缺乏实践支撑。由于笔者的缺乏实践经验,因此研宄中的部分观点还有待进一步的实践验证。总之,小学数学教学“伪生活化”问题是值得深入研宄也是应该引起广泛关注的问题。本研究仅仅是笔者对该问题研宄的起点,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笔者将会继续关注这一问题。
 

以上论文内容是由硕士论文网为您提供的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假生命”研究及对策》的内容,如需查看更多硕士毕业论文范文,查找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研究生论文参考资料,欢迎访问硕士论文网数学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