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结论
本文进行大量文献梳理及理论分析之后,并在以 JT 公司为案例作为研究对象,提出了 JT 公司实施标准成本法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通过分析 2018 年实施标准成本体系之后的 JT 公司,对比实施之前的 JT 公司的情况,得出了如下结论:
(1)标准成本法的启动伊始,需要坚持“一把手推动,全员参与”等“四个原则”。 强调企业开展成本控制活动,实质就是精确分配企业的各种资源,也是一个监督过程。
(2) 借助 PDCA 管理循环理论,更加有助于标准成本法的实施,同时也明确了实施过程是一个循环过程,即标准成本制定、标准成本执行与控制,标准成本执行后分析以及考评奖惩都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3)标准成本差异的科学计算方法和分析差异原因的重要性。通过详细以 JT公司的主要产品 JSC326 梳棉机的各项差异指标进行详细计算和详细分析,包括固定制造费用价格差异的详细计算过程,引入了“闲置工时”概念,改变了以前固定制造费用价格差异只能针对整个公司进行分析,无法对具体某个产品进行分析的现状。同时,对差异产生的原因进行详细分析,对后续公司针对复杂的生产运营,提供了一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很好的例子。
(4)标准成本制度的执行,离不开相应的保障体系。需要从六个方面来保障,包括客观公正的绩效考核体系,以及在标准成本法核算体系下的财务报表,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到材料价格等各类差异。
(5)标准成本法的实施可以提升目标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加企业的产品竞争力,提高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力。具体反映在企业管理数字化,绩效考核更加客观化,企业对市场反映速度更快,提升了企业的内控水平,标准成本法下的财务报表更加直观。
6.2 展望
虽然本文在把固定制造费用价格差异分摊到具体产品上面有了一些新的改进,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本文研究对象,主要局限于笔者调研的 JT公司,很多分析结论可能有“以偏盖全”的可能性。不具体普遍适用性,对其他企业的适用性不高。
在标准成本的制定过程中,需要结合企业实际特点,然后按照确定应用对象、制定标准成本、实施过程控制、成本差异计算与动因分析,以及修订与改进标准成本等程序进行。切忌生搬硬套理论,为了做标准而做标准成本,致使和实际成本完全脱节,如果不能满足提高管理水平、加强绩效考核力度、增强市场反映速度等目的,就需要重新审核标准成本的全过程了。
其次,标准成本法的使用,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不是适用于所有企业。从企业外部条件来说,一般要求处于较稳定的外部市场经营环境,且市场对产品的需求相对平稳。从企业内部条件来说,产品及其生产条件相对稳定,或生产流程与工艺标准化程度较高的企业。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企业,才比较适合使用标准成本法。
未来研究展望:首先在理论研究方面,结合作业成本法,丰富标准成本法在不同行业下哪些不同的作业成本对象进行分析,而不仅仅只是人工工时一个作业因素,比如汽车零配件制造企业引入的“机器工时”,以及其他行业引入的“质量检验次数”等。其次可以在标准成本体系下的财务报表,对比实际成本法下的财务报表,进行优缺点,如何计算等进行详细研究,进一步提供企业的管理水平。